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疫情防控 >

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18篇)

时间:2022-12-17 11:35:02 来源:网友投稿

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18篇)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摘要:发展政府公共关系有利于我国政府在我国民众心目中和国际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但就目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18篇),供大家参考。

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18篇)

篇一: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摘要:发展政府公共关系有利于我国政府在我国民众心目中和国际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但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的政府公关工作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起步晚,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缺乏自觉的公关意识;缺少专业从事政府公关工作的专业人才;政府公关机构设置也不够完善。本文分析了政府公共关系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参考国内外先进的政府公关理念,结合本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如下建议:学习国外先进的政府公关理念;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合理地设置公共关系机构;培养专门从事政府公关方面的人才。

  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现状;问题;建议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特殊的管理科学和艺术,在企业组织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作为权力的行使机关政府,其公关工作同样应受到高度重视。所谓政府公关,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是指以政府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以广大的社会公众为客体的一种特殊的公共关系;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是政府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广泛地与公众进行沟通,争取广大公众的信任与支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的方法和艺术,政府公关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政府公关作为塑造政府形象的艺术和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日益成为政府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但是,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才二十余年,而政府公关作为公共关系的一个领域,其产生、发展的时间更短。因此,政府公关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方法,在我国政府公关实践中,其现状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陷。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概述

  (一)公共关系和政府公共关系的概念

  “公共关系”一词是由英文“Public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促销活动。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公共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的过程,它需要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综合各种定义,我们给公共关系下一个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学的原理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运用。所谓政府公共关系,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是指以政府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以广大的社会公众为客体的一种特殊的公共关系;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是政府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广泛地与公众进行沟通,争取广大公众的信任与支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

  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分支,都是组织通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争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从而树立良好组织的组织形象的一个过程。但政府公共关系作为公共关系的一个分支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主体的权威性。政府是从独立分化出来的又居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社会权威管理组织。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它拥有极大的权力,具有权威性。在一般情况下,同一个国家或同一个地区只有一个政府,它往往处于独一无二的位置。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

  首先,做好政府公关工作,有利于提高政府在国民心目中的形象。在现代社会,组织形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了良好的组织形象,就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就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组织的目标就得以顺利实现。政府部门组织形象是公众对政府部门组织的总体评价,是政府部门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良好的政府形象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有人说,形象是继人、财、物、信息之后组织的第五大资源。良好的组织形象有利于维护组织的信誉,有利于拓宽组织的生存空间,有利于增强政府对公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大大提高社会效益。政府公共关系是一种以塑造组织形象为己任的传播管理艺术,它通过多种公共关系调查手段对政府形象加以客观评估,运用多种传播沟通手段协调与广大社会公众的关系,影响、引导大众舆论,为政府建立形象、维护形象、调整形象、控制形象、纠正形象、优化形象服务。当然,政府公共关系这要不是靠为政府“美容”来为之树立良好的形象,主要是靠完善的政府形象内含,靠实际行动,靠理性说服力、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去提升、塑造政府形象。

  再次,做好政府公关工作,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国际形象。无论是我们个人还是社会组织在对外交往时都会注重自身的形象,期望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影响。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行政主体在国际舞台上的交往更是如此。国际形象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一国的国家形象在世界舞台上也发挥着重大的影响。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国与国之间交往日趋频繁,国家形象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法宝。良好的国家形象必将有助于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相反,不良的国家形象则会使国家处处受挫。所以加强对外宣传,主动积极和国际社会上的国家沟通,能够使我国在国际上塑造良好的形象。

  (二)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

  政府效率是政府机构管理和公务员工作活动的宗旨,从公关角度看,要提高政府效率,除推行改革消除影响政府效率的消极因素外,应通过政府公关采取相应措施,如协调各部门关系,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咨询和监督机制,使人民公众代表参与行政管理;加强政府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运用公关手段和技能合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与人,人与组织、组织和组织的沟通和协调,这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为了使市民有一个安全、整洁的生活、居住环境。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党一直在带领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蓝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也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政府公关的发展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主要能调节社会三个方面的和谐:

  首先,开展政府公关有利于促进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和谐。政府工作复杂、繁多,所以政府的部门也比较多。各个部门之间工作相对独立,但是工作需要配合、支持,因此,加强政府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十分重要。各个部门之间设立公关部门,彼此积极主动联系、加强沟通就利于部门之间的和谐,可以避免分化和误解。

  其次,开展政府公关有利于促进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改革开放后,我国就实行了“政企分开”制度。在此制度下,政府如何协调好和企业的关系,成了一个难题。在政府里设立公关部,定期向企业宣传政府新出台的方针、政策,主动和企业沟通联系,听取企业的要求,可以促进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再次,开展政府公关有利于促进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和谐。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设立信访机构和民意调查机构,一方面了解人民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向人民传达政府的政策,使人民给予理解和支持,从而可以促进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理解、和谐。这就是开展公关活动的另一个益处。

  (四)有利于引导社会舆论

  舆论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人对一定的社会问题所发表的意见的总和。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力量,它以赞赏或谴责的方式,对个人或组织发挥独特影响。针对政府而言,舆论是社会对政府的决策、行为、人员所形成的意见、看法、评价的总和。了解社会舆论,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引导舆论,可以为执行决策减少阻力。

  在大众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能获得大量的信息,信息的膨胀使得人们无法去辨别和过滤。因此,“谣言”成为一个负面的社会舆论危害着各国政府。如何在“谣言”四起时,积极的采取公关工作,利用媒体公布事实,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社会秩序,成为各国政府都必须面对的事。因此,积极有效地开展政府公关工作,有利于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社会秩序。

  (五)有利于提高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突发事件,具有意外性强、力度大、发展快、扩散效应明显等特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常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和方式发生,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速率不断增加,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日趋加深。如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尽可能地减轻和避免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将是现代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重大自然灾害是政府所要面临的突发事件的一种。2011年我国政府公关也面临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考验。2011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地震灾害。灾害发生后,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反应,胡锦涛总书记立即动员了“抗震救灾”工作,温家宝总理不顾自己的安全,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害地点,媒体纷纷报道救灾情况,一时间全国上下心连心都投入到救灾工作中。虽然,本次灾害我国损失很大,但在此次突发事件后,我国政府很快做出反应,团结了全国人民,使得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上留下了“英勇团结”的形象。因此,当政府面临突发事件时,政府迅速作出反应,第一时间运用媒体说话,可以起到稳定民心和社会秩序的作用。透过此次灾害我国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效力,完全体现了我国政府公关已经日近成熟。

  三、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政府公共关系起步晚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公共关系逐渐被国人所认识,并很快风行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起初,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科学和一门管理艺术而被重视起来的并不是在中国。虽然,我国早在古代和近现代也有些公共关系的思想,但并没有成为体系,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公共关系在我国是舶来品。如前所述,我国真正将其引入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且起初应用的范围很窄,仅仅是在我国南方部分城市的酒店管理中运用,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

  公共关系在我国被政府所借鉴是在1988年底,当时新华社两位记者以“政府形象”为题,报道了上海市实行廉政的情况,很快引起了研究组织形象的公共关系界人士的格外关注。人们据此分析,我国公共关系的热点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界,而开始进入社会政治领域。随后,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政府广泛结合当地文化开展了公共关系活动,树立了当地的城市形象,宣传了当地的地方文化。例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淄博的陶瓷琉璃艺术节、哈尔滨的冰灯节等。199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告成立。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决定立新闻处。到2004年,我国正式在全国地方政府设立新闻发言人,标志着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长足进步。

  虽然,政府公共关系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发展迅速,效果明显,但公共关系被我国引进晚,且公共关系被我国政府部门重视也迟。这些都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不足。

  (二)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理论支持不够

  现代公共关系传入我国仅有20个年头,公共关系运用到政府行政管理中也不过仅10年而已。在我国关于公共关系研究关的书籍有很多,如廖为建主编的《公共关系学》,蒋春堂主

  编的《公共关系学教程》,刘金同、杨专志、刘水国共同主编的《公共关系实务》等。但到目前为止,关于政府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市场上关于政府公共关系研究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书籍只有詹文都主编的《政府公共关系》。因此,可以看出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还属于萌芽阶段。

  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的支持,当然理论也是源于实践的,由于公共关系传入我国晚,真正意识到政府公关的重要性,把它作为一门科学去研究的日期也晚,所以造成了政府公关与我国实践少,广大学者难以结合本国的情况展开研究。但是,政府公关目前在我国发展迅速,且我国政府也越来越感觉到政府公关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重视政府公关的发展和在实际中的运用,所以我国政府公关在未来一定会有可喜的出路。属于我国政府的公关理论书籍也一定会繁荣。

  (三)目前政府公关意识较淡薄

  公关意识的内容包括很多,其核心内容主要有塑造形象的意识、服务公众的意识、协调沟通的意识、立足长远的意识。但到目前为止,普遍来讲,许多官员的政府公关观念还极为淡薄,既没有认识到政府公关活动的重要性,更谈不到将其上升为一种价值观和管理哲学,渗透到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之中。

  首先表现在缺乏自觉利用传媒手段进行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的形象观念。政府形象,主要指政府及工作人员在民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大小,是政府获得民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固然,政府工作具有权威性与政策性,但无论是从民主政治的大气候还是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府公关的“小环境”来看,所谓的权威性及政策性都必须建立在民众信赖政府的基础之上,政府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工作的成败。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心目中没有形象意识,对现代传媒的重大作用了解不够,又十分缺乏应有的传播技巧,表现在决策和行动中则是对自觉进行形象投资和形象塑造重视不够。

  (四)我国政府公关机构设置不完善

  政府大量的、经常性的公共关系活动是由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机构承担的。因此,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机构的建立和健全,对于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由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涉及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其管理覆盖之宽、所面对的公众之复杂、信息流量之大,都是其他任何组织不能相比的。这就要求政府内部必须有专门的机构去承担和完成传播沟通、信息咨询、协调引导等公共关系,以保证政府机构的正常而有效的运作。当然,政府内部的公共关系机构未必要冠以“公共关系”名称,有些承担着公共关系职能的机构如办公厅、调研机构、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举报中心等也承担着其他方面的上述业务。

  (五)缺少专业从事政府公共关系的人才

  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公共关系机构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最终都是由公共关系人员具体执行。离开公共关系人员,社会组织和公共关系机构只是抽象的公共关系主题。从公共关系学的意义上讲,公共关系人员实际上是有严格限制的。它主要是指公共关系的专业人员或者是公共关系职业的从业人员。他们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长期的实践锻炼才能造就,他们有自己特有的素质条件、能力条件。政府公共关系人员是指在政府公共关系部门或机构中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各类人员。他们是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设计者和实际操作者。因此,对公共关系人员的结构进行科学的配置,选择和配备职业素质较高的公共关系人员,是搞好政府公共关系的前提条件,直接决定和影响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效能。遗憾的是,在我国的各高校中虽然有个别高校如厦门大学有开设公共关系的专业,但没有开设政府公共关系的专业,所以我国缺乏专业性的政府公共关系人才。

  四、完善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建议

  (一)学习国外先进的政府公关理念,发展政府公关理论知识

  想要实践更好的开展,离不开先进理论知识的支持。公共关系被引进我国才20年,在我

  国的发展也很迅速。关于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当今我国也有不少的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但是,目前我国在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上还不够,关于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书籍不多。因此,我认为现今我们考虑我们国内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国情,详细研究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前景,多出政府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将政府公共关系学系统化、理论化、具体化,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在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上的运用,在实践中的发展。

  (二)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

  公关意识的内容包括很多,其核心内容主要有塑造形象的意识、服务公众的意识、协调沟通的意识、立足长远的意识。主动树立公关意识有利于我国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行政事务中变得积极主动运用公关技巧,从而可以更好地塑造组织形象,而我认为在政府的工作人员中,应该加强两部分人的公关意识:

  首先,提高政府高层领导公关意识。政府高层领导往往是人人都知晓的,他们常常受人们目光关注,在媒体上的出镜率也是最高的。因此,政府的高层领导就更应该有公共关系的意识,在政府的公关活动中加以运用。如果运用得体,在本国不但给自己树立了一个良好的领导者形象,更易得到群众的支持,在国际上也给自己国家、政府塑造了一个好的面貌,一个好的舆论氛围。我国国家总理温家宝一直在打造“亲民”的形象,在此次全国“抗震救灾”工作中,温总理更是与人民走的最近,得到了人民的敬佩。

  其次,提高政府一线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一线工作人员在日常的政府工作中与群众接触的机会最多,给人民留下的影响也最深,可以说是政府的窗口。我国一直在建造“服务性”政府,优质的服务是政府最好的形象。所以,加强政府基层人员的公关意识,让他们运用到平时服务百姓的工作中去,可以让人民确实体会到政府的优质服务。

  (三)合理地设置公共关系机构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陆续成立了一些公共关系职能部门,但设置往往分散,职责不一,很难满足政府公共关系的客观需要。因此,我认为应该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建立专门独立的政府公关部门,成立“公关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一般都建立有统一的政府公关机构,我国在精简机构的同时也要合理配置政府的职能,增设政府公关机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设想合并民政、信访、新闻办等机构,组建公共关系局,直属行政首长领导,将与公共关系相关的职能集中起来,统一由公共关系局来行使。这样既精简机构,又增强了政府的公关职能,更能加强政府和广大公众的联系和沟通。例如民政的救济,信访的内部接待、协调、新闻办的新闻发布、宣传等职能都与公共关系直接相关,应该集中管理,这样可以从组织上保证政府公关的有效开展。这一设想在我国一些地区进行了试点,有效的克服了机构臃肿、职能交叉带来的弊端,将联络、接待、信息服务、策划等内容融为一体,成为政府对外交往的窗口,在增加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理解,信任和监督,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培养专门从事政府公关方面的人才

  公共关系是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要求很高的专业技能,应该重视培养高层公关专业人才。2004年12月,面向政府公关人才的培训在复旦大学正式启动,它的主要培训目标是地级市以上的秘书长及办公厅负责人,学员们学习了包括新闻发布制度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新闻发言人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这为我国政府公关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2011年岁末,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与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签署《备忘录》,合作开展国家公务员公共关系专业培训和《国家机构公共关系事务顾问》资格证书的培训工作,公共关系作为独立的专业学科正式纳入到公务员系列培训,预示着公共关系将在政府管理中大显身手。这次合作无疑是公共关系深入中国政府领导层意识的体现。这一切举措,都为了更好地运用公共关系的理念和方法,加强政府部门的服务与管理。

篇二: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新冠疫情下公共关系的几点观察与思考

  作者:侯向平

  来源:《国际公关》2020年第04期

  2011年,奥尔多里和奥斯汀将健康公共关系定义为:为了影响健康态度、知识、行为和决策而对传播进行战略规划、策略实施和评估(Aldoory&Austin.2011)。面对疫情,在健康领域中的公共关系运用和实践,可以拓展到公共卫生领域,可以通过组织(个人)的具体动机和利益驱动的沟通实践与活动而得到体现,对其进一步思考需要得到公共卫生健康与公共关系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指导。

  通过对公共卫生健康领域的观察,新冠疫情下公共关系实践具有以下“四新”的现实意义:

  ·

  促进明智的决策,改善健康,开创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新常态;·

  建立和完善卫生、健康信念以及风险行为之间的关系,筑起公共卫生健康新防线;·

  直接或间接地优化参与影响与健康信仰和行动的信息制作、传播及处理过程,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协同新机制;·

  注重公共卫生健康与公共关系及其相关社会学方面理论渗透研究和实践运用,创新公共卫生与疫情防控新系统。

  有哪些专业人士活跃在这个领域呢?不同的国家体制和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回答。从专业或职业上分析:可以包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者、医护工作者、健康教育者、健康传播从业人员、公共关系或媒体、宣传等从业人员,比如:

  ·

  在疫情期间,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及其传播的一些“大白话”——“闷在家里就是战斗”、“你闷,病毒也给你闷死了”、“防火防盗防同事”……2020年5月,张文宏医生开微博了,仅两天半,粉丝数量100万+。

  ·2020年5月2日,北京市举行新冠疫情防控第100场发布会。新闻发布会以市民关注为导向,及时通报疫情变化,通报群众关切,传递信息,引导舆论;·

  在某家医院,公共关系专业人员专注医院的声誉和整体沟通策略,努力說服当地媒体撰写一篇关于医院在治疗与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方面的努力以及取得的进展方面的专题报道;·

  一些电视、广播等媒体开设的“职场健康”、“活到100岁”等公共卫生健康栏目,邀请医护工作者就观众、听众的感兴趣话题进行介绍与交流;

篇三: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

  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

  “公共关系”一词是由英文“Public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综合各种定义,我们给公共关系下一个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促销活动。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之中。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机关为推行其方针政策、协调内外关系、树立良好形象而开展的一系列公共关系活动。过去20年,公共关系事业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企业公关的日益活跃与深化,而同样作为公共关系重要领域的政府公关,却始终存在着实践运作偏少、理论研究不深的问题。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加入WTO,加强与各类公众的信息沟通、在广大民众和国际社会中树立和推展中国政府良好形象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展政府公关理论的研究十分必要。

  /3政府要搞好国家的治理工作,满足广大人民意愿和要求、消除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开展国际交往、协调好国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必须开展政府公关。就我国现阶段的政府工作来说,开展政府公关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也有实践上的价值。

  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有着深远的意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政府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它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对社会政

  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管理,为社会正常有序的运作提供保障。行政权是一种公共权力,它来源于公众,又为公众服务对公众负责。政府的这个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府开展公共关系的必要性。

  (一)顺应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实现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

  政治体制改革,将会产生两个必然的发展方向:一是政府工作要向透明化、民主化方向发展,使政府工作处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二是政府在组织管理中将日益重视公众的意愿和要求。而这两点的达到都与公关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都需要用公关手段来达到这些目标。这是因为:民主化的提高,使政府工作处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要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政府就需要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这就需要开展政府公关;政治透明度的提高,使上下内外的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协调、沟通政府与各方面的关系,也缺少不了政府公关;监督制度的完善,国际间的联系日益频繁,公民的参政意识加强,使任何领导都不可能有绝对的权威,领导人包括最高领导人也要通过塑造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公众的拥护。从这些方面看,政府公关的开展完全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甚至可以说,我国政府公关正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

  (二)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

  政府都具有一定的职能,这包括维护社会秩序、组织和管理

  经济

  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以及国际关系的处理等。当然,政府这些职能的发挥,许多情况下是靠行政手段来实现的,但在

  现代

  社会并不是行政手段能代替一切的。政府各部门,绝对不是“铁板一块”,而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而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观念、情感与态度,单纯依赖行政手段肯定不行。当前管理理论也已从强迫型管理(x理论)走向情感型管理(y,z理论),政府机构的大量工作也必须改变其方式,从这一点上讲,公关的作用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3开放是当今世界潮流。要开放就存在着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的问题,就存在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需要的是世界范围内良好的形象和广泛的了解。在这方面,政府公共关系大有作为,它可以从整体上策划政府的形象并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现在,我国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缔约方,根据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成员各自的法律、法规及具体操作方法必须具有透明度,所有已有的和新制订的规章制度都必须尽快公布并且能方便地获得和查询。各国的贸易政策及政府的管理行为要透明,成员方发生纠纷时,以公布的贸易政策为解决依据。这些要求与政府公共关系的内容、要求完全一致。

  (三)拓宽公关理论研究

  在企业公关、非营利性组织公关和政府公关三大公关领域中,目前,企业公关是开展的最为活跃的领域。但如果把公关仅仅认定为企业公关,在理论上就缩小了公关的研究范围,而且会使公关理论显得过于单一,企业公关也难以深入下去。企业需要搞好与政府机关的关系,同样,政府也需要从宏观上指导、管理企业。其实,公关领域的各个部分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为因果关系的,而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政府公关。离开了政府公关,其他公关是很难展开的。

  加强对政府公关的研究,可以拓宽公关的研究领域,因为政府公关问题本身就不是单向的公关问题,其对象复杂,目标多样,它需要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领导科学等多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来总结政府公关的规律。这比起企业公关,无论在广度和深度都拓展开来了,可使公共关系在整个社会的往来联系中发挥它的作用,也可使我国目前的公关学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所具有的意义价值,还有许多潜在的、当前还不能为人们所认识的价值。如,政府公关的开展,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政府的工作态度,树立公众意识、长远意识,促使政府工作人员改变以往的心理定势,产生重民观念。所有这些作用,都说明政府公关的开展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3

篇四: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我对公共关系的认识以及给我的启发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欧美各国被广泛的应用于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公共关系变的尤为重要并得以快速的发展。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但是,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和一种思想与活动方式却源远流长。早在古代文明时期,那时的人类为了协调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便有了不自觉的、类似的公共关系活动。良好的公共关系能够使社会组织树立良好的信誉,增加组织发展的机遇。任何一个组织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具备正确的公关理念,才能保持组织的长期繁荣与稳定。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下面通过几个案例来具体阐述公共关系各个方面的重要性。

  翼搏城市新物种全传播案例:

  2013年,福特翼搏以“城市新物种”的独特产品定位进入竞争激烈的紧凑型SUV市场,面对新兴的紧凑型SUV蓝海市场,并针对正在成为中国汽车消费主力的80后人群,福特翼搏通过严谨系统的分析精准定位目标消费群体,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展开了一场独具个性、青春激昂的品牌全传播推广战役。

  2013年3月19日,福特翼搏上市当天呈现了一场极具创意、与翼搏产品调性及80后目标消费者生活方式极为契合的“汽车电影院”发布会,用此颠覆与会媒体对传统汽车行业新品发布会的认识,灌输翼搏“城市新物种”的品牌定位。此后2周,福特翼搏上市新闻一直占据全国主流媒体的重要版面。继翼搏上市发布会之后,为了使福特翼搏品牌价值得到深度传播和品牌被认知,建立翼搏独特产品形象,建立与80后年轻消费者的情感连接,创造热点话题,从而吸引网友广泛讨论和互动,翼搏精心策划了“翼搏?城市新物种”话题互动传播。在线上创造了50个城市新物种形象,如“跑酷豹”,“蜗居燕”等,借助新浪微博、互动百科及APP三大平台,联合开展系列线上传播活动,引起话题和讨论,借助微博2.0主题应用,吸引用户趣味互动,提高用户参与和品牌传播,使品牌价值得到深度传播和迅速提升产品认知,同时配合网媒、BBS、blog、时尚生活类媒体等进行大力传播,使城市新物种的形象深入人心。

  分析:福特翼搏的做法是积极应用公关的传播,并且此次的成功传播案例获得中国最佳公关案例银奖。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素有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奥斯卡”之称,能够在此经典赛事中获得大奖,证明了福特翼搏车型品牌的营销力获得了业界的权威认可。而翼搏不仅在品牌营销方面赢得认可,2013年更在产品力方面也获得业界集中认可。翼搏通过群体传播即通过发布会定位品牌形象,还有通过大众传播,占据主流媒体的重要版面,让消费者更广泛的了解“城市新物种”,更为全面地展示长安福特产品“品质、绿色、安全、自然”所带来的超凡魅力与独到内涵。。新媒体的渠道也被积极运用,让网友们参与互动起来。使新物种形象深入人心。福特翼搏的成功告诉我们要有效的通过各种传播手段,进行公关传播。

  三一集团打了一场漂亮的危机公关仗:

  三一集团“胆大包天”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看起来自不量力,实则是以危化危,借势造势,打了一场漂亮的危机公关仗。

  三一集团在美国收购风电场的项目,由于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以及总统奥巴马的干预,吃了闭门羹,项目直接损失高达两千万美元。按照企业的常规思维,既然连总统都拍板否决了,收购肯定是没戏,打道回府算了。三一集团偏偏不吃这一套,来了个将计就计,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提起诉讼。

  危机公关讲的是借力打力,借势造势。三一集团在恰当的时机,巧妙地借势造势。现在,还有比奥巴马风头更强的“势”吗?美国总统这一特殊身份,已经是顶级的大腕了。又加之

  现在恰是美国大选之际,人们对奥巴马的关注度陡升。身份敏感的人物,恰逢大选这一敏感的时期,又是“外来企业诉讼美国总统”这么火爆的话题,三一集团想保持低调都难。

  三一集团诉讼奥巴马,至少为三一集团带来了两大好处。

  其一,三一集团知名度快速提高,增强了品牌晕轮效应。

  的确,三一集团在中国名气不小,梁稳根家族也多次在中国各大财富排行榜上抛头露面。不过,在品牌影响力上还欠些火候。

  三一集团属于机械行业,远离百姓的衣食住行,尤其对财经关注度较少的公众,并不怎么了解三一集团。人们可能不了解三一集团,但绝对知道政治明星奥巴马。借助奥巴马的晕轮效应,三一集团成功实现了品牌传播,品牌知名度大大增加,其品牌影响力也从之前的财经圈子延伸到社会以及时政圈子。

  其二,三一集团成为民族企业的榜样,增加了品牌美誉度。

  中国有大量的民族企业在美国投资,他们也曾遇到与三一集团同样的问题,被美国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拒之门外,其中还不乏华为、中兴这样实力雄厚的中国大企业,但他们大多数忍气吞声,并未采取太多积极的维权行为。三一集团在美国利益受损后,出人意料地提起诉讼,且诉讼对象是美国总统,这给了中国企业积极的信号——海外投资受挫,并不止打道回府这一条路,中国企业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一集团的勇敢诉讼行为,鼓舞了国内企业的士气,成为中国企业的榜样。

  三一集团也巧妙了地利用了当下的民族情绪。不少人用“被载入中美经贸关系的史册”、“外国公司起诉‘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CFIUS)’的先河”、“史无前例的起诉美国总统”等字眼形容“三一案”,其中透出民族的自豪情绪与对三一集团诉讼行为的认同感。而且,三一集团业还懂得时不时为自己的“英雄行为”再添把火。三一重工向文波总裁在10月19日晚上发布的微博中写道:“有人问我起诉奥巴马总统会赢吗?我说过程比结果重要;有人问我要花多少钱?我说尊严比金钱重要;有人问我不担心三一在美的发展吗?我说三一做事向来取义不取利!”看重过程、民族尊严、取义不取利,这样的舆论造势足以把三一集团置于民族企业的高度,公众对其的印象分高了很多。

  当然,三一集团对奥巴马提起诉讼结局并不乐观。毕竟是“民告官”,又是海外企业状告美国总统,成功的几率并不高。不过,也有赢的可能性。毕竟,正值美国大选,奥巴马的一言一行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也影响着选民对他的投票。奥巴马本人不希望节外生枝,以免影响他的连任。成为被告总归不是什么好事,如果再因为三一集团事件影响到国内相关部门对在华美国企业的态度,那情形就更不妙了,当然不会有利于奥巴马的选情。如果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对美国在华企业如思科、苹果等也采取一定的反制措施,对其是否给中国政府带来安全隐患进行审查,也是向美国政府以及奥巴马施压,迫使奥巴马政府做出让步的以危化危之举,运用得好,或许三一集团还会有意外的收获。

  诉讼是输是赢且是后话,无论结局如何,三一集团在此次危机公关中有勇有谋,可圈可点的地方不少,的确值得我们已走出去或将走出去的其他国内企业学习和借鉴。

  分析:三一集团民告官的危机公关处理方式让人眼前一亮,由于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以及总统奥巴马的干预,三一集团看起来不自量力的的做法却为自己遇到的危机带来了最好的处理方式。利用奥巴马大选造势,使得品牌知名度大幅度提高,增强了品牌效应,巧妙利用民族情结,是公众对其印象分大幅度提高,成为民族企业的榜样,增加了品牌美誉度。在公共关系中,危机公关的处理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若一个组织遇到危机时,其不与公众进行合适的沟通,不能告诉社会它对灾难局面正在采取的处理方式,不能很好的表现它对其发生事故的态度,这无疑会给组织带来致命的损害。正确而又及时有效的处理危机公关成为极为重要的公关实务。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的公关策划:

  事件名称:2013英特尔社会创新周

  执行时间:2013年3月15日-5月1日

  企业名称: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

  品牌名称:英特尔

  参评方向:企业社会责任、社会化媒体应用

  项目背景:

  2013芯世界社会创新周于4月29-5.1在北京郎园创意园,由英特尔公司、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主办。旨在为优秀的非营利组织、基金会、企业、媒体等社会创新组织和个人搭建面向公众、共同发声的平台。本届社会创新周主题为

  “行动即改变”,关注每个人的公益影响力,倡导“我们变了、世界就变了。”围绕教育、养老、社区3大议题,带领普通人了解如何用更可持续的模式设计取代传统的直接捐助,以获得更大的乐趣与成就感,在乐趣中玩转公益!

  经济的飞速发展,让身处城市的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社会问题,2013年芯世界社会创新周选取了教育、养老、社区三个和每一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共同进行探讨,寻求解决方案。

  大家对现有的教育体制满腹抱怨,对国外的教育盲目崇拜,却又不舍得放弃这条固有道路,我们自知无法改变教育体制,就以为只能屈从。其实我们有更多选择,社会创新周教育讲坛,四位教育滔客、7个专业教育领域的公益机构和现场观众共同探讨、实地体验,教我们如何快乐成才。

  当我们年华老去怎么办?是否还拥有怀抱梦想的勇气?有梦想,人人都是不老骑士。三位养老滔客、5个专业从事养老服务的公益机构带我们走进全新的养老领域,体验不同的老年生活。

  我们要有能借到盐的邻居,我们要有能一起分享生活的同事,我们要有互帮互助的社区“良”票,我们要有更便捷的“社区地图”,我们要有能共同分享知识的伙伴,我们要有人陪我们一起幸福。四位社区滔客、6个专业社区项目公益机构带我们走进更有温度的社区。

  项目调研:

  2012年,芯世界在上海举办社会创新周。在

  2012“芯世界”社会创新周上,公益组织展现的创新项目和携手社会力量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生活的理念,已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看到了公益创新、社会创新对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弘扬中国正能量的推动力。

  芯世界团队拥有成熟项目以及扎实的项目经验:

  芯世界项目已经运营了三年,已经发展成为成熟项目,无论是项目模式、伙伴关系、资源网络、覆盖的公益组织数量以及项目的社会影响力都已经具备相当的实力。

  来自英特尔的强大支持:英特尔在国际国内公益组织发展、社会创新领域的资源和经验也为社会创新周的举办带来诸多发展的机会和动力。

  组建了专业团队:芯世界项目5位全职成员分别在外资企业、公益机构、事业单位工作过,拥有全面而丰富的工作经验。

  紧密的伙伴关系及专家团队:基于共同的理念,通过芯世界项目过去三年的运作,成功搭建了由来自政府、企业、基金会、媒体、公益机构等组成的跨界合作网络。来自政府、学界、公益、企业等领域的顾问专家团为机构的发展方向提供专业的意见。

  项目策划:

  2013芯世界社会创新周的目标群体定位为25-45岁的专业人士,他们来自政府、商业企业、媒体、创意等各个行业,有一定的社会情怀,有专业能力,有热情。

  传播方面,采取了线上和线下,自媒体及专业媒体、公众媒体相结合的方式。

  芯世界官方网站、新浪微博、豆瓣小站、人人网、果壳网等自媒体渠道都进行了大量的传播。

  1.开闭幕式:以创意十足的方式解读“行动即改变”的主题,是艺术与思想的盛宴。

  2.主题讲坛:专属大脑的饕餮盛宴!创意、公益、文化、教育、艺术、科技、金融??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在此分享他们的社会创新理念与经历。

  3.互动工作坊:由国内最优秀的公益组织和专家提供的互动体验,让公众近距离了解、接触、参与更有影响力的公益模式。

  4.魔鬼擂台:有想法、有胆识、有计划的公益创业者担当擂主,分享自己的公益创新方案,接受与会者的挑战、询问,激发辩驳与讨论,寻找支持者。

  5.非-会议:主办方不预先排定议程,观众也不仅仅来当个过客!如果你想要分享你的观点,将你的主题写在简报上,得票最多的你即可演讲。

  6.嘿播室:嘿!首先要黑!在黑暗中,放下身份,放下成见,放下心防,共同分享一部影片。嘿!还要“大声说”,说出你对影片的独到见解、体会、思考,寻找黑暗中拥有共同心声的知音。

  7.公益演唱会:做公益,除了辛苦、艰辛,更要充满快乐与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同唱一首歌的旋律里,我们的心会更加紧密的贴近在一起。

  8.我爱我城: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按图索骥,分组行动,发现你所生活的城市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以解决的试行方案,让你心里的那座城,成为现实。

  9.展板论道:与有理想、有态度、有爱心的公益人,畅谈不一样的公益模式,也欢迎观众自制、手绘这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海报来此张贴!

  10.“好”市集:定义你的“好”商品,它们都可以在这里被交换、分享、售卖。也许它是一个idea,也许它是一篮有机瓜果。只要你觉得它够“好”,这就是你专属的“好”市集。

  11.我是NO.1:人的一生里,多少总会有当第一的经历。它也许很小——你是第一个在小区里收集废电池的人;它也许很大——你是第一个因公益受到总统接见的人??都没有关系。在春天大声喊出你的“第一名“经历。

  12.旧物涂鸦墙:你的旧物,经过艺术家的巧思与巧手改造,废料垃圾也可能变成艺术品。创意改变生活,创新让世界变得更美。

  13.艺术及表演:民间艺人、街头艺术家,为我们带来最High的表演!

  14.超快闪:在48个小时里,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从组织到施行,从拍摄到制作,齐心协力,完成一件传递公益理念、表达创新思想的“壮举“!得到最多支持的快闪将空降社会创新周。

  分析:英特尔公司从项目背景,项目调研,项目策划,项目执行,项目评估几个方面进行策划,组织策划者选择教育,养老,社区3大方面,带领普通人了解可持续发展。走进社区,得到社区的支持。定位在25~45岁的专业人士,来自各个行业,充分利用新型媒体与普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传播社会创新周。有活动版块,更吸引媒体的关注,公益捐助得到更良好的社会形象。快闪吸引公众的眼球,表达创新思想。策划的井井有条,十分成功。

  《归来》10天破两亿,揭秘三大公关手段:

  截止5月25日,张艺谋执导的《归来》在上映10天后,票房已突破2亿,再创国产文艺片票房纪录。尽管这部电影在剧情设置上存在不少争议,但其营销手段却被赞“无所不用其极”,堪称张艺谋的品牌价值最大程度发挥出来的一部作品。

  营销手段1:让超生话题不断延续

  《归来》是张艺谋离开张伟平,签约乐视影业的首部作品。这部作品在宣传之初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张艺谋超生事件”。

  然而,签约在乐视影业旗下的张艺谋工作室非常稳妥地解决了这一事件,并通过“无特权”、“传统”等话题扳回张艺谋的正面形象。

  张艺谋工作室先是发表声明,表示张艺谋与妻子陈婷的确育有两子一女,愿接受无锡计生部门调查,并依照国家规定接受处罚。随后夫妻俩又接受媒体采访,否认超生有特权,更自曝“我们就像‘超生游击队’,东躲西藏”。接着,张艺谋和陈婷向相关部门缴纳的计划外生育费及社会抚养费7487854元。

  事情并未到此结束,在新片《归来》上映后的第三天,张艺谋登上了央视谈话节目《面对面》,解释当时为何没有及时回应的原因是因为正在拍《归来》。

  紧接着,《归来》在戛纳展映期间,张艺谋接受采访时,又大方谈及超生的原因:“在我和父母的传统观念里,希望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父亲临终前嘱我,希望能有个男孩传宗接代,母亲也觉得孩子多生几个相互也能有个伴儿。”但张艺谋也承认,无论如何解释,超生都是违法的,“我必须承认错误并承担一切后果”。

  营销手段2:催泪牌+大师助阵

  《归来》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最后30页,但和小说不同的是,该片只讲述了“‘**’结束后,饱经思念的陆焉识(陈道明

  饰)和冯婉喻(巩俐

  饰)终于可以团聚,但婉瑜失忆,陆焉识想尽办法也没能让她想起来”的这一部分。

  尽管剧情引发热议,被不少网友吐槽“关于‘**’的交代太少”,甚至有网友认为《归来》就是韩版的《我脑海中的橡皮擦》,也有媒体直接用“苦难勾兑出的廉价眼泪”来评价。但张艺谋和其团队都逐一化解,并试图逐渐淡化影片的背景,不仅大打催泪牌,还找来斯皮尔伯格、李安、莫言等有国际影响力的名人“现身说法”。

  据片方早前提供的消息,《归来》上映前曾邀请国际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提前观看,斯皮尔伯格除了称赞该片是当下最有深度的作品,还哭了一个小时。对于“斯皮尔伯格大哭”一事,张艺谋后来解释说:“我当时在休息室等他,我看他看完出来后双眼通红,手里攥着纸巾,然后他抱着我说很感动。”

  提前观影的李安,对《归来》的结尾则做出点评,“没有夺目的画面,很平静,非常切实,非常内敛,这种戏到结尾味道慢慢才出来。”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张艺谋多年的文学合作伙伴莫言,近日也发声评价《归来》。他自曝观影过程中曾落泪,“像我这样一个六十岁的老男人能哭出来,是因为这个电影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痛的地方,勾起了我人生的回忆”。对于《归来》的剧情,莫言说:“从故事方面看比较老套,比较陈旧,他用陈旧的故事演绎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而且演绎得合情合理、丝丝入扣。如果没有人生的体验,把戏拍成这样是不容易的。”

  营销手段3:戛纳展映借势宣传

  虽然没能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但《归来》获得了非竞赛单元展映的机会。法国当地时间20日10时,《归来》首映时,电影院座无虚席,不少观众感动落泪,全场更起立拍掌致敬近10分钟,女主角巩俐受现场气氛感动激动落泪,与张艺谋、陈道明先后相拥安慰。

  不过,《归来》在戛纳首映后,海外媒体普遍对这部电影的奥斯卡前景持冷静的态度,“好,但不完美”成为了主要论调。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展映被片方和媒体挑出了数个亮点,连续开始宣传。其中张艺谋和戛纳电影节的爱恨情仇、张艺谋和巩俐的旧情,以及张艺谋在戛纳电影节上首次把女儿张末介绍给巩俐(多年前,张末曾声称巩俐破坏了自己的童年)都持续引发关注。

  分析:一是张艺谋的份量在这,他可以和斯皮尔伯格、李安等国际大导演对话;二是乐视影业用互联网思维在做营销,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制造各种话题,吸引观众的眼球,比如赴戛纳展映,他们把张艺谋的品牌价值做到了最大化。公关营销充分利用媒体造势,利用明星效应,制造各种让公众关注的话题。公共关系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宣传与推广,而是要通过宣传让公众接受,塑造良好的形象,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

  通过公共关系学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公共关系的目的就是要与公众中的大多数建立并保持良好关系。而由于公共关系的涵盖面非常广,因此实现这种良好关系的方法与途径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组织传播,可以是人际接触,也可以是传媒影响或者是其他组织性形象表现形式等等。归根结底这些都是出于改善公众舆论,创造美誉,为组织建立和保持令人满意的声望。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公共关系并非只处于社会企业当中,事实上是任何人都离不开公共关系的。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公共关系意味着形象和信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自发活动,已形成一股潜在的、独立的社会势力,其能量与作用足以与组织对峙,并有可能对有关组织经营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任何处于公共关系当中的个人,其关系网络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整体。我们学习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与自我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研究公共关系学对每一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关系的职能就是协调沟通。这其中除了协调最重要的就是感情沟通。人是有感情的,组织与个人之间有情感关系。如果双方感情好,任何事情都好办;感情不和,就会造成阻力。我们要重视心理情感的协调,善于拉近个人与组织的心理距离。从前的自己并不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性格上也比较喜欢凭着自己的好恶对人对事。并没有去注意去处理完善人际间的感情关系。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意识到注意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任何人都是不可以忽视的,理智的对待每一个人,特别是在处理是非事情的时候,不要因为个人感情而冒失决断。同时及时的与每个相关的人做好感情的沟通,这也是处理公共关系时必须要把把握的。我们更加不能够忽略那些看似普通的日常行为举止,其实正是我们搞好公关工作的重要前提。

  总之,学习完公共关系,我的思想得到了提升,认识了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尤其我们学营销的同学一定要学好公共关系,这对以后我们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篇五: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我

  对

  公

  共

  关

  系

  的认

  识

  采矿12-1班

  我对公共关系的认识

  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沟通手段,使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的一种管理职;是一个组织利用

  播和媒介在社会公众中塑造形象、沟通信息,使自己与公众相互适应、共同发展的一种独特管理活动。

  一、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一词是舶来品,其英文为PublicRelations,缩写为PR,简称是公关。“PublicRelations”也可译为“公众关系”,但这种“公众关系”既可理解为“与公众的关系”,也可理解为“公众间的关系”。对一个社会组织来说,前者具有单向性,后者则具有无关性,因此,译为“公共关系”更容易被人们准确理解,其理由是:

  1.公共关系的“公众”不仅由人群构成,还包括政府、社区、媒介等机构。因为政府、社区、媒介等机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公共事业单位,译为“公共关系”,理解上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2.“公共”一词与“私人”一词相对应,准确的表达了“公共关系”与“私人关系”的不同本质。对于公共关系的定义,五花八门,可以说有多少公共关系著作,就有多少种公共关系的定义。通过对几种公共关系定义的列举可以看出,尽管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活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作为一门科学,也有近80年的历史,但时至今日,人们很难找出一个能够被所有人认同的科学定义来。这至少说明,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尚处在发展的“幼年”时代。但从公共关系定义的不同界定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趋同之处。这些趋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个组织在与公众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中形成的。

  (2)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思想和活动。作为一种思想,它渗透在一个组织的全部活动之中;作为一种活动,它又具有区别于组织的其他活动的特殊性和特殊要求。

  (3)公共关系是现代组织管理的独立职能。公共关系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组织与公众的相互关系,使组织适应于公众的要求,使公众有利于组织的成长与发展。

  (4)信息沟通与传播是公共关系的特殊手段。公共关系用以协调组织与公众的主要手段,就是信息沟通与传播。

  概括以上内容,我们给公共关系一个简洁的定义:即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

  二、“公共关系”一词多义

  公共关系到底有几层含义,目前还未达成一个世界公认的看法,对其含义的理解和定义的表述是多层次的。人们普遍认为它既可以是一种状态,又可以是一种活动,还可以是一种学说,更可以是一种观念和职业。

  1.任何组织都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形态。

  2.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是一个组织长期进行社会交往、沟通信息、广结良缘、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过程,它表现为日常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项公共关系活动两大类。

  3.公共关系观念它影响和指导着个人或组织决策与行为的价值取向,从而反作用于人们的公共关系活动,并间接影响实际的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此外,公共关系观念还包括团队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社会观念等等。

  4.就学科特点而言,公共关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在理论上还是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涉及的学科有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是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

  5.公共关系职业任务是协调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塑造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促进组织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职业产生于1903年,人们通常把美国的新闻记者艾维?李尊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事实上,这里的“公共关系”主要是指公共关系职业。正是由于艾维?李在1903年开始从事为组织树立形象的公关工作,并于次年创办了一家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公开对外营业,才使社会上出现了公共关系职业。

  三、公共关系的特征

  公共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态,科学形态的公共关系与其他任何关系都不同,有其独特的性质,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公共关系概念的理解。

  1.情感性。公共关系是一种创造美好形象的艺术,它强调的是成功的人和环境、和谐的人事气氛、最佳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各界的了解、信任、好感与合作。我国古人办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把“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公共关系就是要追求“人和”的境界,为组织的生存、发展或个人的活动创造最佳的软环境。

  2.双向性。公共关系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的公众传达或对公众舆论进行调查、监控,它是主体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信息系统。组织一方面要吸取人情民意以调整决策,改善自身;另一方面又要对外传播,使公众认识和了解自己,达成有效的双向意见沟通。

  3.广泛性。公共关系的广泛性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公共关系存在于主体的任何行为和过程中,即公共关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贯穿于主体的整个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另一层意思指的是其公众的广泛性。因为公共关系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个人、群体和组织,既可以是已经与主体发生关系的任何公众,也可以是将要或有可能发生关系的任何暂时无关的人们。

  4.整体性。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使公众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声誉和知名度。它侧重于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地位和整体形象,以使人们对自己产生整体性的认识。它并不是要单纯地传递信息,宣传自己的地位和社会威望,而是要使人们对自己各方面都要有所了解。

  5.长期性。公共关系的实践告诉我们,不能把公共关系人员当作“救火队”,而应把他们当作“常备军”。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应该是经常性与计划性的,这就是说公共关系不是水龙头,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它是一种长期性的工作。

  四、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公共关系的结构是由组织、公众、传播三要素构成的。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联结主体与客体的中介环节是信息传播。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公共关系的基本范畴,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实际操作都是围绕着这三者的关系层层展开的。

  1.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尽管有些个人,如在竞选中的候选人、国家公务员、社会名流等等,为了某种特殊利益也举办公关活动,但他们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时,不是以自然人的身份,而是以法人的面目出现的。全面研究组织是社会学的课题,而公共关系学主要是从公共关系活动的角度,对组织相关的性质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

  社会组织的特点有:群体性、导向性、系统性、协作性、变动性、稳定性。人们组合成为组织必定是为了完成某种共同目标,但目标的存在方式又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社会组织必然具有多种类型:盈利性组织、非盈利性组织、互利性组织、公益性组织等等2.公共关系客体——公众。公共关系也称作公众关系,因为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就是公众。要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公众。在公共关系学里,公众与“大众”、“群众”是有区别的。它不是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人或大多数人,也不是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部分人,而应具体地称为“组织的公众”。公众与组织之间必须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公众的特点有: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性。常见的公众分类方法有:

  (1)根据公众与组织的所属关系分类,可将公众分为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员工是组织直接面对而最接近的公众,是组织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细胞,是组织内部公众的主体。一般来说,在组织的外部公众中,消费者公众、传播媒介公众、社区公众、政府公众等对组织的发展尤为重要。

  (2)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特征分类,可把公众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程度分类,可以把公众划分为首要公众、边缘公众和次要公众。

  (4)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将其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对于公共关系工作人员来说,顺意公众是组织的基本依靠对象,逆意公众是组织急需转化对象,独立公众是组织值得争取的对象。

  3.公共关系中介——传播。当组织明确了公共关系目标,确定了目标公众,并有了公共关系活动的设想之后,便要考虑如何运用媒介把目标和设想变成行动。媒介即传播,是连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桥梁,是完成沟通的工程,也是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惟一手段。

  (1)传播的含义。在这个意义上,传播是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信息过程。这种传播是双向性的信息交流与分享。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正是通过这种双向信息交流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关系的。

  (2)传播的要素。传播作为信息交流活动,有其特定的结构,它是由以下要素有机地组成的动态过程:信源、信宿、信息符号、信息通道。

  (3)公共关系传播媒介及传播活动的作用。

  公共关系传播可以分为自发传播与自觉传播两种。为此,自觉传播必须对媒介进行有效的运用,以提高传播效果。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既有大众媒介(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又有群体媒介(联谊会、新闻发布会、茶话会等)和人际媒介(具体的个人);既有符号媒介(掌声、姿态、图画等),也有实体媒介(公共关系礼品、象征物、购物袋等)和人体媒介(社会名流、新闻人物、舆论领袖等)。由于是在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信息传播活动,因此这种自觉的传播活动比自发传播要高效得多。

  五、公共关系与宣传

  公共关系与宣传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二者性质上都是一种传播过程,并具有一些共同的活动特点;二者的工作内容有时也是相同的,如每个组织都有团结内部成员,增强群体凝聚力、向心力、荣誉感等方面的任务,这既是组织内部宣传工作的内容,也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但是公共关系与宣传是有区别的,其区别表现在:

  1.工作性质不同。传统的宣传工作属于政治思想工作范畴,是政治思想工作的手段和工具。宣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和强化人们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获取人们对某种主张或信仰的支持。其主要内容是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道德、伦理、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其目的是塑造组织形象,建立组织与公众的良好关系,除了宣传、鼓动以外,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信息交流、协调沟通、决策咨询、危机处理等。2.工作方式不同。宣传工作是单向传播过程(组织→公众),带有灌输性和强制性;其目的有时是隐秘的,并不为公众所知晓;工作重点往往是以组织既定的目标来控制公众的心理;有时为了获取目标对象的支持,宣传容易出现夸张渲染的片面效应。公共关系工作是一种双向传播过程(组织公众);公共关系必须尊重事实,及时、准确、有效地向公众传递组织信息,以真诚换取公众对组织的理解和信任;公共关系除了向公众解释、说服工作外,很重要的职能在于向组织的决策层提供信息和咨询;其目的、动机是公开的,应努力使公众了解,让公众知晓;公共关系工作是说与做的统一,不仅要求组织做好本身工作,还要求把自己做好的工作告诉公众。

  六、公共关系与广告

  一般情况下,人们提到的广告大都指商业广告,即广告主为了扩大销售、获取赢利,以付钱的方式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向目标市场的广大公众传播商品或服务的经济活动。开展公共关系无疑要运用广告这种重要的传播形式,但广告不等于公共关系,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主要是二者都具有依靠传播媒介传播信息的特征。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广告在不同程度上起着扩大组织影响、建树组织形象的作用。

  公共关系与广告的区别主要在于:

  公共关系重视“新闻报道”,做免费广告;广告则是付费传播。

  公共关系推销的是组织整体形象;广告直接推销商品。

  广告主要依赖报纸、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公共关系除此外还有多种传播媒介和渠道。

篇六: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疫情期间对于国家职能的思考与启示

  摘要:2020年初疫情的爆发,使中国重新认识自己,使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中国政府以全新的举措应对疫情,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应对突发卫生事件水平。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国家职能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这些思考,更好的协调和化解矛盾,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国处于疫情防护阶段,所以国家在行使自己的社会职能时,主要是满足当前的疫情需要,以人民为中心,为抗疫提供更多的防护措施,展现自己的公共服务意识。

  关键词:国家职能;政府;疫情;

  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到“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总之,目前面对的问题就是疫情的问题,之前我国全力脱贫攻坚,这说明这次重大安全卫生事件对我国的国家职能转变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依然在,所以国家也在应对中提供更全面的基本公共服务,这就是我国国家职能的出发点。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在疫情防控上要实现各方面的平衡发展,不断趋于完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是目的、人是关键、人是主体的社会管理理念,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政府对于社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具体内疫情期间国家职能有了如下新特点:

  一、政府重点关注疫情防控进度,发挥社会职能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主要围绕发展经济,脱贫攻坚统筹兼顾。虽然我国也在行使政治职能、发展文化产业,但总体而言趋势仍是发展经济。而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的爆发使得政府工作在组织有序的经济生活的前提下,从发展经济转变为疫情防控,习总书记强调,“必须高度重视疫情,全力做好防控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因此,在保障人民有序的经济生活的前提下,关注新冠肺炎科学防控的部署工作。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政府各司其职,关注疫情态势发展,这需要各级国家机关,如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等要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职能,进一步保证疫情期间的社会秩序。国家还具有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提到,共产主义的经济角度要远远高于资本主义,能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这就需要一个国家的公共事务管理能力。但在这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格外重要,习总书记强调要注重经济生活的平稳有序,因为在疫情防控期间,生活物资可能紧张导致群众恐慌,并会带来“次生灾害”。

  二、健全卫生安全预防体系

  国家从卫生安全管理者到卫生安全服务者,经过这次新冠肺炎的事件,人民群众对卫生与疾病预防意识也在不断提高。除了提高意识,也要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对于一个国家的存在和发展而言,归根到底应该从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中得到解释。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要渡过疫情难关,就必须建设强大的经济基

  础,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坚持艰苦创业,以推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均衡发展。经济职能这一职能自国家产生,就一直以不同方式或不同程度存在着,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它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职能。目前,由于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存在自发性、盲目性等缺点,更是加上疫情的影响,使经济雪上加霜,国家从疫情爆发一开始,就采取了强有力措施。例如有一些商家“哄抬物价发国难财”,但是政府立刻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保障。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在于不断规范市场规则、增加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健康的市场全体以及良好的运行环境上来。因此,在疫情影响经济时,国家的宏观政策显得尤为重要,及时调控,使实现国家职能的行使方式从直接调控为主变为以间接调控为主。细化一点来讲就是要找准国家经济职能定位并发挥其作用,尤其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而政府则是通过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并发挥引导、协调、支持的作用,从而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其次,要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的局面。政府提出疫情防范要求,公民配合其要求。正所谓集思广益,只有更好的集中民意、民智、民力,才能更好地渡过难关,对抗疫情交出满分答卷。政府要促进和扶持企业的发展,逐步实现自己的角色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过渡。比如:政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支持,对于一些发展农产品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扶持,在疫情中找到销路;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监管,保证社会组织良好有序的运行等。如何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想要促进政府职能的转换,就必须把人民放在首位必须从源头上深化党政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把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装在了心里,才能把行动落到实处去。

  三、强化了对外职能

  疫情发生后,也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密切,依赖性也不断加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权力和职能已经发生很大转变,国家职能的重点也与之相对应的转变。但总体上讲,各国都把经济、安全作为重要职能被凸显出来,通过此次疫情,公共卫生也随之被重视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用协商和谈判解决各种国际争端。在全球化的历史推进进程中,我国越来越能更好地与不同性质或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进行合作交流、并参与国际竞争。把对外合作关系扩展到世界各地,其根本目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所以,国家的对外职能是延伸和发展了的对内职能,两者是相互贯穿的。我国应继续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主流思想,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济、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为世界政治、经济的共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与国际共同抗战。此次疫情爆发,国家间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友好合作国家纷纷伸出援手,日本、俄罗斯、欧盟等向我国疫情重灾区捐赠医疗卫生用品。同时,在我国疫情情况好转的同时,国外疫情爆发阶段,我国也基于国际捐赠和人道主义,向日本、俄罗斯、欧盟、塞尔维亚等伸出援手,并对疫情严重的国家派出医疗队。在这种背景下,国家职能的重点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不再以简单的传统的政治职能为主,转为在国际舞台寻求帮助,希望各国能够共同渡过此次疫情难关,促进共同发展。在面对全球疫情重大挑战的情况下,我国要更好地与不同性质的国家、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互相交流合作,国家的对外职能是国家对内职能的延伸和发展,二者是相互统一的。我国应坚持互帮互助,在疫情期间处理好本国疫情的同时,帮助其他国家,共同为世界的抗疫做出贡献。此次抗疫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四、强政府和强社会逐渐形成

  “强政府”是指政府在经济、政治、卫生、文化、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强社会”是指社会具有很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无论是“强政府”还是“强社会”都对各自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本土疫情从出现到基本实现0增长用了不到3个月,从基层小区人员细致管控,到政府出台防范政策学习,到疫情从本土病例为主转化为境外输入为主,每天都在针对新的情况提出新的适应性措施,使其实现闭环管理。体现我国政府在履行职责方面提高,社会的自我管理与服务能力强。所以,我国还要持续努力构建强政府与强社会的发展模式,以便政府转变职能后能更好地履行其各种职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此次抗疫的成功来之不易,首先爆发在中国迎接新年阶段,正是人员流动的密集阶段。其次,距离非典已经很久,大家免不了有些生疏。疫情爆发、纷纷封城、高铁停运、禁止流动到逐渐好转,复工复产。面对着不同而又复杂的情况,国家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对于疫情我们还应继续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与市场监管,更加注重疫情重点区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财力,物力与其他公共资源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应该倾向于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湖北等地的社会经济平稳发展上,经济调节,政府也应该加快和改善宏观调控体系,把握大局,这其中就要求必须专注于宏观规划,政策制定,指导和协调,这不是意味着会退出微观经济领域,而是利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尤其是疫情期间经济会受到影响,在市场调节这方面政府应该作出一些努力,来解决监管不力的问题,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社会和经济成本,使违法违规行为的预期成本要高于预期收益,使其形成自我约束机制。

  而对于社会管理,政府需加快发展和完善管理规则,扩大管理工具种类,并营造良好的社会群众参与和竞争环境,使社会公正和符合社会秩序的合法权利、利益得到相同的保护。对于公共

  服务,政府应该有相应的增长规划与经济开发投资章程,如公共教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就业,文化产业,医疗保健,公共事业等基础性公共服务,尽力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在疫情本就严重的情况下,很多人也会面临事业的风险,使得不能有效地保护面临失业人员的利益等突出问题,要促进基础性公共服务在疫情期间持续良好服务。

  五、解决新冠肺炎问题坚持的原则

  首先要确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必须认真研读和深刻体会以人为本丰富的科学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

  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受到疫情影响的经济恢复期期,由各方面经济政治利益调整而引发的社会冲突和矛盾也随之增加与突出。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施行符合社会发展的社会政策,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妥善处理其他方面的利益矛盾,让全体社会成员渡过此次疫情大考,同时,我们还处于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期,要着力解决受疫情影响,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解决好就业、就学、就医等,这些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受疫情的影响中缓慢过渡,使经济政治生活恢复,真正从根本上处理好各种因为疫情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从源头上减少由利益矛盾引发的社会冲突,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经济恢复和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的爆发是对中国人民的一次严峻考验,但是在习总书记领导和各方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抗疫在不断取得成效,遏制了疫情持续恶化的势头,体现了我国的制度自信,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次抗疫采取的措施都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发自内心进行团结奋战,一起战胜了这场疫情。从此次抗击疫情中深切感受到,国家两种基本职能的原理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并且掌握,特别是有关国家管理职能的原理,在当前时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促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职能学说,另一方面,它为我国目前国家职能转变提供理论支撑。国家职能健全与否是一个国家对内和对外政治活动的具体体现。在新时期,还需继续加强政治制度和健全法治,不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全球态势,国家职能也遇到一些新的挑战和新的难题。在新时期,只有不断发挥和完善好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国家职能,才能完善自身的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在资本主义国家步步紧逼的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国家职能转变,构建全方位的国家职能服务体系,对于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伍俊斌.马克思恩格斯论国家与社会[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篇七: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疫情期间对警察公共关系的思考

  防控新冠肺炎工作,要听从指挥做良民。人民群众是防疫阻击战中最长的一条防线,与一线的医护人员相比,人民群众无疑是一道后防线。在加强健康排查、停止聚集活动的基础上,各地的硬核防控纷纷上线:一听说村里要组建队伍不间断寻访、设卡管理,党员群里便热闹了起来,齐刷刷的都是我愿意!算我一个!更是拿出了自家的帐篷、桌椅和体温枪站上了疫线。基层党员在战疫一线带头垂范,带动更多农村青年、乡贤人士群策群力,将措施落到细处,坚守防疫最后一公里。同时在各村、社区张贴漫画、转发防疫短视频,快速纠正谣言,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科学防范新冠病毒肺炎,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的好习惯。

  防控新冠肺炎工作,要对症下药做女巫。84岁高龄、经历过SARS的钟南山院士又一次义无反顾地冲向一线;15名医务人员拯救病人,不顾个人安危,最终感染上了病毒;长时间辛勤工作后的医务人员,摘下口罩时,满脸都是创伤。全国无数医务工作者主动请战,支援武汉抗击病毒一线,这都在诉说着大爱无疆。这些行动无一不彰显大爱,是当代中国的脊梁,民族的英雄。严密检测、精准用药,一条条防控疫情的医学措施筑起理论防线,在无数医务人员的努力下,出院人数在日见增多,隔离效果在逐渐显现,治疗措施在日渐精进,正是他们的妙手回春,才撑起了患者生命的明天。

  防控新冠肺炎工作,要孰是孰非靠预言家。打赢这场防疫战需要各级部门紧密配合,下沉乡村,从严要求开展工作,更需要村干部提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危难之际见精神,难事之中看担当。这时,更需要法检、公安、纪检监察部门联合督察,检查工作遗漏之处,挖掘出防疫工作中的榜眼典型,督察出失职的干部,以守土有责的责任感、守土担责的危机感、守土尽责的使命感践行勇于担当的铮铮誓言。

  微风拂起鲜红的五星红旗始终在96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飘扬,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基层防疫工作的主心骨始终坚守在战疫一线。立春已至,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国家不会永远在黑夜中,武汉不会永远在寒冬中,樱花再开的时候我期待那个新生的春天到来,总有一天,天亮了,好人阵营获得胜利。

篇八: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第四章

  共关系的职能与作用

  公共关系以塑造和改善社会组织形象为工作目标,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围绕公共关系目标所开展的公关活动,便纳入它的组织职能范围。任何一项社会活动,都会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公共关系也不例外,它必然会对公关主体——社会组织、公关客体——社会公众以及社会和从事公关活动的人,产生一些影响,具有切切实实的作用,这也是公共关系功能的具体体现。了解公共关系的职能与作用,对于掌握公共关系理论、开展公共关系实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关系的职能

  从公共关系主体方面分析,社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它有各种职能部门和职能范围,其中公共关系所涵盖和发挥的职能,即为公共关系职能。公共关系的职能非常广泛,也非常复杂,从不同的侧面,针对不同的公关主体或客体,依据公关的具体目标和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对公共关系职能会有不同的总结和分析。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公共关系职能的界定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说,人们对公共关系的具体职能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总结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公共关系的职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采集信息、监测环境

  公共关系活动就是信息传播与沟通的过程,即全面、及时、准确地将有关信息传递给社会组织主体,同时将组织主体的政策与行为信息向公众传递,是信息的“双向循环”的过程。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对于一个社会组织至关重要。采集信息,便成为公共关系最重要的职能之一。而组织形象信息和产品形象信息,是所有信息中最为重要的信息。

  (1)组织形象信息。即公众对社会组织的整体性认识与评价的基本情况。因此,组织形象信息的搜集,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环节。组织形象信息一般包括:

  第一,公众对于组织管理层的评价。如领导的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工作效率、合作精神、精神风貌、威望与可信任度,机构的完善程度、设置的合理程度等。

  第二,公众对于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如决策的正确性、对市场变化的把握能力、内部分工的合理性等。

  第三,公众对于组织内部员工的评价。如内部员工的道德修养、办事能力、业务水平、礼仪规范等。

  (2)产品形象信息。公共关系人员要非常注意了解本企业的产品在各类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如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包装、性能、质量、用途等主要指标的反映,也要了解公众对产品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环境,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是指对组织运行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系统或力量。也有人将环境描述为“从整个宇宙中减去代表组织的那一部分后余下的其余部分”。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一般环境由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构成。具体环境是指竞争者、政府、股东、顾客、供应商、金融机构等公众。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它所处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由于受美国“9?11”恐怖事件的影响,世界许多航空公司遭受冲击。加拿大第二大航空公司“Canada3000”突然宣布从2001年11月9日起全面停业,导致5万多名旅客滞留在英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的机场。监测环境,就是通过信息采集和观察,预测影响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和趋势。所以,监测组织环境的关键,在于全面、真实、及时地搜集组织环境信息。监测环境的方式方法,主要是通过收集信息、分析加工信息来完成的。因此,监测环境,从根本意义上说,也是采集信息职能的一个重要部分。监测环境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内容也十分广泛,就其主要方面分析,应重点关注三大趋势。

  第一,监测环境变化趋势。环境的影响可以从经济、社会、技术三方面对组织发生作用。环境对组织运行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社会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会从整体上影响组织的经营。因此,组织必须密切注视社会环境的发展动态,以使组织能根据环境变化主动采取相应措施,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监测政府决策趋势。在现代社会,社会组织必然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如企业在开业之初,就要向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进行资格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又必

  须要与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发生关系。因此,在现代社会,组织必须受到政府部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必须和政府部门打交道,任何组织都必然受到政府的法律、法令、法规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政策的影响。任何组织的现实行动必须符合政府的现行政策,未来行动则必须符合政府的未来政策走向。这就要求公共关系部门密切关注政策环境,随时掌握政府决策动态和方向,及早预测与组织有关的各种现行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使组织提前准备应对之策,保证社会组织正常发展。

  第三,监测竞争对手的发展态势。每一个组织,都存在一个或多个竞争者。组织必须洞察竞争对手的状态,借鉴竞争对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所在,预测竞争对手的未来走向,这样才能使组织知己知彼,取长补短,立于不败之地。监测竞争对手的现实状况和发展态势,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工作。

  除此之外,还需监测股东、顾客、供应商、金融机构、社区、媒介等公众的动态,作出反应。环境因素大多是动态的,因此存在着不确定性。如顾客的偏好改变,竞争对手引进了新技术等,这些都应随时引起组织的关注。

  2、咨询建议、参与决策

  所谓咨询建议,是指公共关系人员向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提供有关公共关系方面的信息和意见,作为组织决策的依据。决策是指确定社会组织行动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的行为。公共关系目标是组织整体目标的有机组织部分,公共关系工作是为组织的整体目标服务的,因此,公共关系部门应当参与组织决策。

  咨询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本组织内部方针、政策和行动提供咨询意见,发挥公共关系对组织的导向作用,参与决策,制定出合乎组织发展的目标。

  第二,对本组织公共关系战略、经营销售战略和广告宣传战略、CIS战略、组织文化战略提供咨询意见,使原来分由几个部门负责的工作发展成为一个系统,并制定出科学的实施方案供决策者参考。

  第三,对组织生存环境的有关发展变化进行预测和咨询,使组织决策者拥有一套乃至几套可供选择的方案,以适应这些变化。

  公关人员不仅要向组织提出一般的咨询建议,而且要尽可能参与决策,为领导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建议,直接影响决策过程,这才是公关咨询建议的最高形式。公关人员要努力开展工作,在决策之前,要广泛征询内外公众意见,获取全面信息,以供决策者参考,使决策方案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应变弹性。

  3、协调关系、联络感情

  一提到公共关系,人们很容易将它和协调关系联系在一起。确实,协调关系是公共关系最直接的职能之一。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达到协调的状态,社会组织才能在和谐的环境中正常地运行发展。

  首先,公共关系有助于协调社会组织内部的公众关系。组织内部的员工之间的关系、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究竟处理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功能和效率。运用公共关系的手段来协调组织内部的关系,有助于形成组织内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气氛,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公共关系有助于协调组织外部的公众关系。协调好与消费者、竞争者、政府部门、新闻机构、社区等公众的关系,能为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即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目标。

  协调关系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收到协调关系的最佳效果。下面重点介绍四种基本方法,运用时应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且一些方法是可以综合运用的,更应该勇于创新切实可行的方法。

  (1)反馈调节法。即根据信息的反馈来适当调整组织行为,以协调关系。在公共关系中,社会组织与公众是双向的交流关系。公关人员要把组织的政策、计划情况以及其他信息告知内外公众,同时还要把执行情况以及内外公众的看法及时反馈给组织的决策层,以填补漏洞或进一步修正计划。组织根据反馈上来的信息,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协调、融洽与公众的关系。

  (2)自律法。组织与公众之间有时因关系处理不当而引起种种矛盾,如组织内的干群矛盾、部门之间的矛盾,组织外部与社区的矛盾、与消费者的矛盾、与政府有关部门的矛盾等。这时,组织要善于自律,实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严于律己,发现问题主动纠正。这将大大有利于缓和矛盾,改善组织与公众的关系。

  (3)感情疏通法。公关人员要善于运用感情疏通法拉近公众与组织的心理距离。例如,美国著名的汽车推销员乔·吉拉德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顾客之间建立起一种“唇齿相依”的特殊关系。他说“当顾客把车开回来要求给予修理或提供服务时,我尽一切努力为他们争取到最好的东西,这时,你必须像一位医生,顾客的车出了毛病,你应该替他感到心痛。”吉拉德还向从他手里买车的顾客每月赠寄一张大小不同、格式精美的明信片。小小明信片紧紧系着吉拉德与顾客的心,使他与顾客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周到的服务,情感的协调,是建立组织与公众良好关系的好办法。

  (4)信息分享法。即通过建立和完善组织内部的各种传播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促进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横向联络,分享信息,使全体成员在思想上认同和行为上一致,提高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如一家工厂在厂门口宣传栏办了一个《每日新闻》专栏,早上8点半之前贴出,除了厂休日和节假日之外从不中断。职工每天上班一进厂,先花上几分钟看看这份《每日新闻》,就能及时了解全厂主要的动态和信息,既有最新的决策和意见、重要的人事变动、生产经营的最新动态,也有关于干部职工福利的消息和文化娱乐消息,还有各部门、各车间的情况通报以及本厂职工的批评建议等。职工通过《每日新闻》及时了解到本厂信息,满足了新闻信息的知晓欲望,更加关注起它来,一天没有看专栏就感到缺少点什么。由于职工们的喜爱和信任,大家都积极地为编辑部提供信息,大大加强了组织内部的沟通和横向联系,理顺了人际关系,有效地将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可见,内部关系的协调有赖于良好的内部信息沟通,信息的分享度越高,关系就越和谐。

  4、沟通引导、凝聚力量

  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不仅内部各要素需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且需要与系统外部环境进行各种交往沟通。沟通是公关的基础,任何公共关系的建立、维护与发展都依赖于主客体的交往沟通。只有交往,才能实现信息沟通,使企业的内部信息有效地输向外部,使外部有关信息及时地输入企业内部,从而使企业与外部各界达到相互协调、相互理解,产生共鸣,增强亲和力、向心力。

  引导功能是指通过广泛、细致、耐心的劝服性教育和优惠性、赞助性服务,来诱导公众对企业产生好感。对企业内部,公关部门代表社会公众,向企业内部成员输入公关意识,诱发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全体成员都重视企业整体形象和声誉。对企业外部各界,公关部门代表企业,通过劝服性教育和实惠性社会服务,使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行为产生认同,对企业的产品乐于接受。

  5、策划活动、应对突发事件

  平常人们可经常看到许多轰轰烈烈、别出心裁的公关活动,这是公关策划的结果。策划活动是公关的重要职能之一。如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关于第29届奥运会会徽的活动策划,在2004年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中获得“中国杰出公共关系大奖”(2002-2003年度)。该案例是在精心策划基础上付诸实施的。会徽发布前,北京奥组委根据北京在举办大型活动方面取得的经验,聘请国内外大型活动和奥林匹克策划专家,组成核心创意国际团队,就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方式进行讨论。经过深入的研究讨论,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活动方式确定为采用大型推广活动的形式,将会徽形态融入恢弘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表演当中。会徽发布的主题“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现场发布仪式地点选定在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性建筑天坛祈年殿,为会徽发布搭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东方文明的背景和平台。会徽由邓亚萍、成龙护送入场,并通过电视直播,向全世界展示了现代化北京的风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和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维尔布鲁根为会徽揭幕,活动提升到了国家庆典的水平。发布仪式上举行了诠释会徽元素和理念的文艺表演。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对发布仪式互动式现场直播,奥组委官方网站进行网上直播。仪式结束之后,还现场举行简短新闻发布会,邀请会徽设计者以及评审者等相关人员会见媒体。整个活动,有气势、有声势,生动活泼,特征鲜明,主题突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达到比较理想的公关效果。

  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突发事件。如何积极主动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将各方面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维护、保持组织的社会形象,也是公关的重要职能之一。大家不会忘记,2003年春天,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SARS事件。这是一起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因为对SARS的无知,加上应对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缺乏经验,所以,我国政府在处理这个突发事件的开始阶段缺乏积极的行动,以致于从广东省开始爆发的疫情向全国扩散,造成相当数量的人员感染死亡,全国恐慌。值得肯定的是,从2003年4月中、下旬开始,我国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如每日疫情报告、卫生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建立,为广大民众介绍防非知识等,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得到了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赞赏,从而在世界范围树立了我国政府的良好形象。

  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是建立在平时的“演练”基础之上的。正如消防队员经常要进行“救火”演习一样,要树立“全员公关”的思想,尤其是专业的公关人员要树立危机意识,平时加强此方面的培训和演练工作,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就能够及时拿出应急方案,解决问题。

  二、公共关系的作用

  公共关系作用,是指公共关系对公关主体社会组织、对个人(包括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公共关系活动涉及到的人以及学习公共关系学的人)、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作用及影响。公共关系作用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它不仅具有已经被人们认知的对社会组织所发生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具有易被人们忽视的对个人、对社会所发生的积极作用。它不仅对社会经济生活、经济活动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社会文化、社会心理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公共关系对公关主体社会组织所产生的作用,是最为直接的,最容易被察觉和认知的,也是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的原动力、出发点和追求目标。公共关系对个人和社会所产生的作用,是比较间接的,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式的,是公共关系的客观效果使然。

  1、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的作用

  我们在公共关系的职能中,从管理学角度阐述了公共关系五大方面的职能,如果换一个角度用社会学进行分析的话,许多职能也可理解为是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应该并能够起到或产生的作用、影响。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的作用除了塑造和改善组织形象这一公共关系根本目标性作用之外,还有监测作用、凝聚作用、调节作用、应变作用等许多方面的作用。

  (1)监测作用

  监测可分为两个层面,即对公共关系主体的监测和对公共关系客体的监测。对主体的监测就是对社会组织的监测,即通过不断地信息采集、处理和反馈,掌握社会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变化和最新信息,对社会组织运行状态和组织目标的实现的可行性进行监视和预测。对客体的监测就是对公众的监测,即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媒介不断地把握对社会组织有关的社会信息及走向,以监视和预测公众的态度及其变化趋势,其目的是使社会组织在运行中,能预先采取必要的对策,以预防公众意向发生变化时出现束手无策的局面。此外,要特别监视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信息,不但要注意当前对社会组织直接有关的信息,更要注意以后可能会对社会组织产生影响的信息。

  (2)凝聚作用

  公共关系的凝聚作用是相对于组织的内部公众而言的,增强凝聚力是每个社会组织所追求的目标。增强内部的凝聚力要借助于员工一定的物质满足度、精神激励、情感沟通和组织文化的认同感等。站在公共关系的角度,应经常通过信息交流来沟通社会组织员工的心理情感,从而使员工“凝聚”起来。

  (3)调节作用

  公共关系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预先调节。即事先避免摩擦的产生。任何社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和各类社会环境、各类公众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因之,摩擦不可避免。公共关系可以利用信息沟通、感情投资、微笑服务等手段,直接避免摩擦的发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结果。

  第二,事后调节。即在摩擦、纠纷发生后,能及时地防止事态的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纠纷带来的危害。当摩擦或纠纷发生时,公共关系人员通过解决公众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各类传播活动争取公众的谅解和支持。事后调节作用类似于应变作用。

  (4)应变作用

  公共关系在处理突发事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事件发生以后,必须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设法查清事实真相,与公众进行必要的沟通,相互之间达成谅解,从而妥善解决矛盾,维护组织的信誉和形象。如在2003年12月发生的“丰田问题广告”事件中,丰田公司及时应变,迅速扭转了局面,平息了危机。

  丰田公司在中国《汽车之友》杂志2003年12期上刊登了三则汽车广告,其中两则受到质疑。两个遭质疑的广告分别位于8至9页和56至57页。在“霸道”车的广告页面上,两只石狮蹲居路侧,其中一只挺身伸出右手向“霸道”车作行礼状,该广告的“创意”是:“霸道,你不得不尊敬”。另一则广告页面上,野外崎岖的山路上,一辆丰田“陆地巡洋舰”迎坡而上,后面的铁链上拉着一辆看起来笨重的“东风”大卡车。这两则广告面世后,先在几家互联网站的论坛中引起了争论,后扩大到报刊甚至电视媒体。许多网民指责丰田广告有“侮华”之意。因为石狮有象征中国的意味,丰田“霸道”广告却让它们向一辆日产汽车“敬礼”、“低头”;“陆地巡洋舰”拖着的汽车看起来是中国的“东风”牌卡车,有羞辱中国之嫌疑。许多网友将矛头指向丰田公司、广告制作者、刊登广告的杂志,要求他们赔礼道歉。12月3日,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媒体——新华社也对“问题广告”进行了报道。12月4日,丰田方面立即做出了反应。当日晚,丰田公司迅速召开由公司多位高层参加的媒体座谈会,并发布道歉书,从而使关注此次事件的读者和媒体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了丰田公司的态度,延缓了事态的发展。其实这次广告的制作单位是北京盛世长城广告公司,而且创意方案全都是中国人,但丰田公司作为广告主,承认是他们的责任。丰田公司的诚恳态度得到了媒体的赞许。丰田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公关活动,平息了这场广告危机。这是公共关系应变作用的典型体现。

  (5)树立组织形象

  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树立与发展组织的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信誉,以取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接受,进而赢得信任和支持。也可以说,公共关系的重要目标就是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树立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最为根本性的作用,也是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期,各种商品都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企业只管大量生产而不愁产品卖不出去;当商品比较丰富后,人们又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信条,在这一时期,自卖自夸的王婆成了人们嘲讽的对象。但是当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之后,具有超前意识但却被人嘲讽的“王婆”摇身一变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而且人们将自夸变成了一种公关广告艺术。人们不仅自夸,还借名人、明星、权威之口来夸;不仅夸自家的“瓜”好,还夸自家的“瓜藤”好、“菜园”好。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美誉度,塑造良好的形象。

  2、公共关系对个人的作用

  人们在接触、认识、学习、运用公共关系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公共关系对个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促使个人观念更新和有助于个人能力提高两个方面。具体的说,有以下几点。

  (1)树立注重个人形象的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自己的形象不注意,在言谈举止、衣着打扮方面表现得漫不经心。通过接触公共关系,许多人认识到个人形象的重要性。如作为公共关系人员,在与各类公众打交道过程中,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很难设想,一个衣冠不整、打扮怪异的公共关系人员出现在公众面前,会有多少人格影响力呢?作为一名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如果举止不当,语言不逊,又何以为人师表呢?因此,要通过公关活动向人们灌输形象意识,要求个人在公共场合和社交场合要尽量地修饰自己的外表和仪容,保持得体的形象和风度。现在,在许多行业,都要求员工统一着装,佩戴统一标识,仪态大方,保持职业微笑。通过公共关系知识的普及,使人们意识到要注意个人形象。

  (2)树立尊重他人的观念

  公关关系强调组织和公众的平等关系。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特别是在与人交往和沟通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要尊重他人。其实我们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尊重别人,你才会

  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在和各类公众打交道过程中,可以使我们提高素质,培养尊重他人的观念。

  (3)培养交往沟通的主动性和交往沟通方略、技巧

  社会组织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是离不开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的。公共关系人员要与各类公众打交道,因此,必须要树立交往沟通的观念,掌握交往沟通的基本方略和技巧。在对公共关系人员的要求中,一般认为外向型人适合于做公共关系工作,就是基于公共关系工作要与各类公众交往沟通的理念。

  (4)树立合作意识

  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管理学家西蒙在他的《管理行为》中说:“群体行为不仅需要采取正确的决策,而且需要人人采取一致的决策。假设有10个人想共同制造一只船,要是他们各执已见,又老死不相往来,造出来的船恐怕就不大好用。另一方面,即使他们采用了一个很平庸的设计方案,但大家全都按这个方案行事,那么,同第一种情况相比,他们或许会获得更好的结果。”由此说明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不仅需要人们交往、沟通,更需要人们进行合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加强,如麦当劳、可口可乐和迪斯尼就因为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在具体工作中,人与人的合作也正变成一种社会要求,是否具备合作精神或合作观念,已成为许多组织录取新员工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在提倡合作观念方面,公共关系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因此,公共关系确实有助于人们树立合作观念。

  (5)提高创造能力

  公共关系是一门创造的艺术。公共关系的创新表现在公共关系工作人员观念的创新,公共关系工作手段和内容的创新。这就要求公共关系人员有创新的思维,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策划出具有新意的公关活动,达到较好的公关传播效果。

  公共关系人员创造能力的提高在于自觉地探寻和发现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不断以新的理念观点引导公众、以新的行为内容服务公众、以新的行为方式吸引公众、以新的行为规范适应公众。

  (6)提高社交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们的社交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只有15%靠专业技术。在从事公关活动时,公共关系人员的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一种礼貌的态度,一个聆听的姿态,一句适度的赞美,都是社交能力的体现。交际能力和水平往往会对公关活动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如在饭店中出现饭菜不卫生的状况,工作人员如果能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消费者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将会使客人倍感温暖,也会给饭店带来良好的声誉。反之,工作人员冷若冰霜,不善言辞,社交能力差,将会使问题更为严重,带来不良后果。社交能力在公关活动中的极端重要性,使得公关人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各种交际礼仪和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水平,将本职工作做得更好,使组织满意,公众满意。

  (7)提高应变能力

  现实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根据变化的环境做出正确决策就是公关人员的基本功。因此,组织在招聘公共关系人员时,会将是否具有应变能力作为选拔公共关系人员的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应变能力虽然与个人天生素质有关,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通过后天的培养、教育、训练和工作实践,人们会逐渐提高应变能力。因此,公共关系人员在从事公共关系工作中,应变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锻炼而逐步提高。

  3、公共关系对社会的作用

  (1)有利于社会政治环境的优化

  公共关系是在民主政治制度下产生的,公共关系的不断发展又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共关系强调“公众至上”,对公众要开诚布公,主张社会组织的一切行为都应立足于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热忱为公众提供各种优质服务。这种观念的培养和树立及其在整个社会的不断普及,会使管理人员和政府公务员形成公仆意识,使他们自觉深入到民众之中,关心民众,倾听民众声音,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当社会成员看到自己的意见得到重视、自己的权利得到尊重,又会唤起他们对社会事务、国家事务的主动参与意识,这样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政治环境和氛围,这将大大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健全和发展。

  (2)有利于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化

  公共关系是在商品经济土壤中产生的,公共关系的不断发展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首先,企业通过公共关系,与其公众和睦相处,建立互相合作、互惠互利的关系,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好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利用公共关系,进行国家形象建设和地方形象建设,积极推广形象,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该地区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如资金、技术、人才)进人该地区,从而促进该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第三,公共关系活动的进行还可促进现代社会中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大大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使经济活动变得更为规范和有序,使社会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

  (3)有利于社会心理环境的优化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享受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方面的疾病却越来越突出。如紧张的生活节奏,竞争带来的压力,自然环境的恶化,人情的淡漠等,使得人们产生孤独、恐惧等心理疾患。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都有情感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人的心理失衡;这样的人多了,就会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公共关系恰好可以提供给社会一种良好的关系氛围,它可以用真诚广泛的社会交往、双向交流的沟通,帮助人们摆脱孤独、恐惧、忧虑和隔阂,帮助人们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正如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所说,人之所以会互相仇视,是因为他们之间害怕;他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他们互相不了解;他们之所以互相不了解,是因为他们互相不能交流;他们之所以互相不能交流,是因为彼此隔离。因此,接触、对话、交流这些公共关系最基本的理念和做法,可以起到优化社会心理环境的作用。

  (4)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

  上世纪80年代初,公共关系初到我国大陆时,有些人对公共关系产生误解,认为公共关系就是“拉关系,走后门”,但这并不是公共关系的实质。公共关系追求交流、协作、互惠互利,运用公平、公正、公开作为公关活动手段,现在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因此,暗箱操作、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钱色交易等丑恶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通过公平、公开、互惠互利的公共关系活动,组织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勿需再去用那些不正当的手段“搞交易”。同时,公共关系强调公关原则和行为规范,强调职业道德,这对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良好的观念和风气的养成与彰显,有着促进作用。因此说,公共关系能够起到净化社会风气作用,能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思考题:

  1、公共关系中应采集哪些信息?

  2、协调关系有哪些方法?

  3、简述公共关系的职能。

  4、你认为公共关系会对个人产生哪些方面作用?

  5、为什么说公共关系可以优化社会政治环境?

篇九: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行政管理

  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

  一、前言

  本毕业论文题目是《公共危机下政府的公共关系》。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逐渐显现并不断激化,公共危机多发时期。特别是2008年后几次大的公共危机给中国民众和社会带来的更广泛和深入的影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也随之进入了高潮。从目前我国学者对公共危机应对理论研究的情况看,研究的重点是以政府危机管理为核心而展开,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活动都十分丰富。但是专门对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比较缺乏,说明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是比较滞后的。加强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如何科学应对并及时、有效地运用政府公共危机处理公共危机,构建一个反应快速、运行高效、统一协调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是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这对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题

  (一)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及其特征

  罗森塔尔在《TheManagementofDisasters》认为,“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所产生的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做出关键决策的相关事件。王晓成在《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提到,“公共危机”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高度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对社会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境况和紧张状态。

  关于政府公共关系的定义《大英百科全书》中对于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旨在传递有关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其它组织的信息,以改善公众对他们的态度的一种政策和活动。”格伦·布鲁姆等三位公关专家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建立并维护一个组织和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这个概念式的定义把公共关系实践中的许多活动和目标定位于管理功能。”关于政府公共关系概念的内容相当广泛,众学者对此的定义大相径庭。在上述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政府公共关系”指以政府为主体,通过发挥传播沟通、监测、决策等职能,与社会组织和民众建立良好双向沟通关系,以维护政府良好形象,体现政府管理思想的一种传播活动。(二)政府公关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

  陆季春在《公共危机视角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策略》中提到:“政府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特定的管理活动或手段.其目的是为了确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争取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保持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当公共危机爆发后,由于政府工作本身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时刻处在危机处理的主导位置。政府通过危机公关对于唤起公众的理解与支持,提高政府

  的公信力,构建良好的政府形象,成功控制和解决危机事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传统政府公关的反思,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登哈特夫妇在批判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建构出系统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此,国内学者王晓成在《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一文评述道:“在公共危机中,通过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与社会公众直接沟通、交流,对于危机救治是很有必要的。”

  政府公关理论和学者的观点恰好契合了我国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因此,无论是从顺应全球行政改革的发展潮流和历史趋势,还是从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看,注重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理应作为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主导方向和目标选择。通过几次应对特大公共危机事件是我国政府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逐渐建立全国性的公共危机管理的常设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全国性的公共机应急系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政府能在该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三)完善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建设

  任晓娜在《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一文中提到: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我国政府和社会经受住了一次次的考验,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与国外相比、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比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独立常设的危机管理与协调机构;2、缺乏危机统一立法;3、缺乏财政资源支持;4、缺乏信息支持和信息沟通机制;5、决策者综合素质不高。

  房美凤在《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与矫正型政府公共关系的运用》一文中提及: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1、公关危机意识不强,没有专门的危机处理部门;2、隐瞒危机信息,缺乏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3、信息沟通机制不畅通,危机信息不对称;4、乏灵敏的公共危机管理预警系统。

  另外,刘静青《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共关系策略的转型》一文通过对比中国政府在处理“非

  典”事件和汶川地震中运用的政府公共关系,解释了我国政府公共危机公关滞后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从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关的主体意识、政府形象表达、客体参与以及媒介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强化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共关系的对策。

  因此为了避免政府应对公共危机时的问题,远离传统体制的影响,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我们必须有一个长期的正确的理念做引导。

  周晓丽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首先,设立专门的政府危机公关中心来处理公共危机。其次,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第三,建立合理的公关人员,提高政府危机公关的能力。第四,实现媒体的双向沟通,提高政府公关效率是危机治理的重要渠道。最后,提高政府国际公关能力,实现危机国际合作治理。”

  另外,杨明在《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及其对中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启示》中指出:“我们在借鉴新公共管理对我国建立服务型政府有益启示的同时,还应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上全面推进服务政府的建设;2.要在现在各地有效益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形成政府建设新机制;3.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注重完善公共服务法律体系和公共服务制度。”

  作为公共行政危机的拯救者,我国政府需要在传统的公共危机管理中进一步加强危机公关,增强政府危机公关意识,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明确各危机管理机构的权责关系,更加注重公民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参与和监督。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转型期社会中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具有不确定性,我们不能轻易地将一种理论完全不加修改的运用其中,我们要在保持好的现状的前提下,坚持实事求是和辨证发展的原则,研究我国政府公共危机应对中出现的问题,并从各个角度研究其原因,防止某些方面的片面性,清醒的对待问题以及国外经验的借鉴。这篇文献综述的目的也就是希望通过理论学习,能够结合我们的实际,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的路径和目标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参考文献][1]

  RosenthalUriel,CharesMichaelT.,ed.CopingwithCrises:TheManagementofDisasters,RiotsandTerrorism[M].Springfield:CharlesC.Thomas,1989:32.[2]王晓成.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6):23-24.[3]居延安,赵建华.公共关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39.

  [4][美]格伦·布鲁姆.有效的公共关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4.

  [5]唐钧.政府公共公关策略与实务[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41.[6]常春圃.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J]北京:商场现代化,2009(589):25-26.

  [7]周晓丽.论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的治理[J].北京:理论月刊,2008(5):97-98.[8]M.Regester.Michael.CrisisManagement[M].外文出版社,2008:105[9]JamesLeigland.PublicAuthoritiesandtheDeterminantsofTheirUsebyStateandLocalGovernments[J].JournalofPublicAdministrationResearchandTheory,1994(4):521-544.[10]陆季春.公共危机视角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策略[J].北京.经济导刊,2009:93-95.[11]任晓娜.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J].新疆: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9(6):9-11.[12]房美凤.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与矫正型政府公共关系的运用[J].宜宾:宜宾学院学报,2007(4):69-71.[13]张雅静.试论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J].无锡:科学管理,2010:101-103.[14]李严.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状况探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37-38.

篇十: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试论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

  公共关系”这一名词是由英文Pub1icRelationS翻译而来进入中国,美国著名学者莱克斯·哈罗博士定义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维持与公众之间双向的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公众舆论,并对之做出反应;它明确并强调管理部门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变化趋势的监视系统,帮助管理者及时掌握并有效地利用社会变化,保持与社会变动同步;它动用健全的、正当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为主要工具。”

  而政府公共关系,则是公共关系的一般原理在政府这一特定的社会组织中的应用。陈耀春将政府公共关系定义为“是政府在维护社会利益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前提下,为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而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来协调与公众之间关系的行政管理行为”;再者廖为建在《公共关系学》一书中定义到“从管理学角度看,政府公共关系是对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行为与状态进行管理”。本文中将政府公共关系理解为一种在科学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以政府为主体,运用各种传

  播和沟通手段,积极主动地与公众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与社会公众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合作的持久关系的行政管理活动。

  二、政府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

  公共关系学在风靡世界近一个多世纪以后才得以传入中国,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文明的发达程度。

  (一)我国公共关系的起源

  1、古代的类政府公共关系

  政府公共关系思想在古代已经萌芽,各种各样以树立政府公共关系良好形象为目标的思想活动十分常见,如强调重视民心所向,不断调节施政措施;守信用,重信誉,言而有信,在群众中树立了可以信赖的形象;同时还注重强调人和的重要作用,注重掌握信息,预测未来。

  2、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类公共关系活动

  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浪潮中,资产阶级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类公共关系”活动。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民主革命主张,充分体现了在公共关系中所强调的长远性方针与目标性原则。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类公共关系活动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非常成功地开展了类公共关系活动。这个时期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同时以舆论为先导,注重通过报刊、人际、组织等手段宣传,教育群众,强化反

  馈达到双向沟通的目的,对我们研究中国公共关系史与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关系理论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势头,跨越了引入学习阶段、骤热阶段和冷静反思阶段,开始进入稳步健康发展的轨道。中国公共事业的发展,是由企业界率先起步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明显的成效。199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告成立,湖南双峰县在政府机构改革中,首家设立了公共关系局,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

  于

  20世纪

  80年代才在我国发展传播开来的公共关系基本上是泊来品,尽管我国的政府公关己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毋庸置疑,我国政府公关发展仍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障碍,主要归结如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理论及实践需要科学化、规范化

  中国共产党代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有着自觉重视公共关系、宣传公共关系的历史传统,但对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既没有立足国情认真总结传统的“公共关系经验”,又缺乏将现代“公共关系精神”进行真正中国化的探索,所以在实践中的盲目性、零散性、非科学性等问题极为明显。

  (二)政府公共关系机构设置不科学

  由于各个部门定位不同,归口管理不同,职能交叉,职责不明等问题,就使得各级政府或行政部门开展的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没有系统的规划,呈现出零散、盲目的特点。公共关系活动只能取得一些暂时性、阶段性成果,整体的公共关系活动水平比较低下。

  (三)政府公共关系人员公关意识薄弱,素质水平不高,沟通传播存在阻碍

  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一些政府机关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公关意识还相当薄弱,往往只能局限于搞政治思想教育等原则性的工作,不能深入具体化,政府公共关系传播双向交流的方式少、渠道少、效果不佳,“行政传播是在一定的行政体制下按照既定的程序,多是采取命令、指示、发布文件。”另外,政府公共关系传播透明度不高,“在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中,传统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仍然存在。”

  (四)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我国政府缺乏专门的常设的机构来从事危机事件的管理工作,突发事件的处理机构往往是临时组织,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不利于危机事件的有效处理。”这就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社会组织之间进行有效协调与配合才能对危机进行有效控制。

  四

  、完善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政策探讨

  (一)总结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经验,为建设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提供理论指导。如为人民服务,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搞好勤政廉政建设,完善沟通机制求同存异等等。

  (二)加快完善政府公共关系建设,“政府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设立,既可以作为‘信息库’,又可以作为‘智囊团’,还可以作为‘润滑剂’沟通协调政府与外界的联系,树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机构的设置中,应遵循中央强调的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设立之前,应当先调查了解现有的政府公共关系职能,再根据政府部门的层次、规模将政府公关职能进行重新分配。”

  (三)强化公务员公关意识和提高公务员公关能力,使每个公务员都能够掌握和学会运用一些必备的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技巧;完善政府公共关系的协调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民意制度。“社会协商对话是政府与公众群体或团体进行平等、直接、公开的对话,这对增强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五)构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危机管理(CrisisManagement)是针对组织自身的情况和外部环境,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然后制定出相应措施,预防危机的产生,一旦危机发生也能积极应对,化解危机,重新恢复信誉的一整套机制。”危机管理在于“建立一套系统,使组织可以防微杜渐,将危机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在政府公共关系理论的指导下,构建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是政府在新形势下应对多元挑战的必然选择。

篇十一: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

  ——以非典事件为例

  班级:11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姓名:李磊

  学号:11161104013[摘要]2003年的非典标志着中国政府危机时代的到来。由于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公共危机成了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极大的关注。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对我国各级政府的重大挑战,这既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政府对公共危机的有效处理对于提升政府在公众的公共关系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非典、危机管理、政府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危机事件多发期。2003年的非典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从政府管理层看,非典暴露了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存在的很多问题,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但与此同时也为政府如何应对危机事件,起到了一个警示作用。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政府要想有效地应对危机事件,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就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危机处理体系,逐步提升危机管理能力。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和职能

  危机(Cri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kinetin,原始含义是游离于生死之间的状态。危机对策研究的先驱赫尔曼曾对危机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下,决策集团做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形势常常向令决策集团惊奇的方向发展。”危机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潜伏的祸根;而是指严重困难或生死的紧要关头,如经济危机。它指的是突如其来的、严重危害社会公众的生理和心理安全事件,如海啸、地震、流行性传染病等。

  公共危机管理,从危机的生命周期角度,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从危机管理方法的角度,认为危机管理是为了降低灾害性事件的危害,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和发展机理以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科学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有效地应对、控制和处理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体系。

  本文认为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政府部门在治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因自然环境、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冲突和风险引发的公共危机等公共问题。公共危机会给社会和政府带来危害,轻则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政府治理的正常进行,重则危害国家的发展甚至生存,并给相关公众带来极大的损失,给社会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在危机发生后,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充分运用政府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危机公关”,将成为政府未来治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危机公关是公共部门的重要职责,是“风险世界”的必然、“和谐社会”的必要、“公共服务”的必需。

  危机管理的三大基本职能是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的,危机预防职能是危机处理的基础,危机评估职能是危机预防、处理的反馈和有益总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危机管理过程。危机管理在不同阶段所体现出的基本职能与具体职能的关系见图1。

  二、从非典事件中看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

  (一)危机管理意识不足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养成了中国人以不变应万变的性格。政府应对像地震、台风、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有一套监测追踪系统,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与办法,但是在公共卫生方面缺乏危机意识,这一点在非典事件的前期体现的尤为明显。因为非典这一危机事件是政府从没有经历过的突发事件,政府对危机的危害性明显没有充分的预计或进行风险全面评估,只是一味的沿袭稳定压倒一切,报喜不报忧的思想,实行新闻封锁,导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更为严重的是贻误了控制、处理危机的最好时机,导致非典疫情的扩散,也给更多的人带来了痛苦甚至生命危险。由于长期缺少理性解决危机的意识形态话语和文化环境,整个社会对危机的看法往往比较僵硬,缺少共同的规范和共同使用的语言。相反,在危机中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惊恐和猜测,这样就认为地枪坏了社会危机的敏感性。

  (二)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

  1.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发挥缺乏一个专门机构的支撑。非典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部门分立、职能交叉、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在危机的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执行中,必须由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承担决策与执行职能。目前来看,我国政府对危机的管理是在国务院设置相关的临时机构,如:国防动员委员会、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国家处置劫机事件领导小组以及防洪、火灾指挥部或办公室等。

  2.缺乏专业的危机管理人才。我国危机管理的机构和人才极度匮乏,危机管理机构和人才结构还有待健全和完善。我国虽有武警、消防、公安等行业性应急单位和相关的职业人员,但是在跨地区、跨行业、跨专业的综合型危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才方面却是稀缺的,应对各种危机管理局面、制定危机紧急预案的专业人才在我国是属于稀缺性人才。

  (三)政府危机管理缺乏畅通的信息系统。

  在危机状态下,社会应该有一种信息披露透明化的公正机制,保持必要的新闻自由度,让公众了解事件真相,完善社会的自我修复机制。非典爆发之初,就存在信息传播不畅的问题,首先是信息公布缓慢,从发现疫情到正式公布于众竟拖延了两个月之久;其次是信息透明度低,一些官员在处理信息时层层做假,瞒报漏报。这些做法,不但侵犯了公民正当知情权,也给政府决策部门了解形势,采取应对措施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三、政府危机管理应对与策略

  (一)非典后政府危机意识不断加强

  加强意识是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前提。要树立危机意识,必须展开危机意识教育,必须落到实处,不能搞形式,走过场,或者仅停留于口头上。前非典时期,政府部门暴露了长期以来忽视了必要的危机防范一时的培养,在发现第一例非典病例,但地方政府部门对问题的严重性不够重视,贻误了控制和化解危机的时机,从而埋下了非典全国蔓延的隐患。2003年4月20日后,我国政府吸取了教训,准确的判断了形势,加强了危机意识,改变了“撞击—反射式”的模式,开始注重对危机的原因分析,树立“预防为主、应急与预防并重”的危机理念,提出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毫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毫不动摇的方针。七天七夜建起一座各项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传染病医院。卫生部门则对疫情以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进行防治。各项措施抓住了一个“快”,遏制了非典猖獗的步伐。

  (二)临时危机处理指挥机构不能代替常设危机处理机构

  后非典时期国务院成立了以吴仪副总理牵头,包括多个部委负责人的临时指挥机构,领导和协调全国的防治工作。这一机制在非典防治工作时起到巨大作用,但同时,这种临时性的领导机制也有其局限性,延续性差,有关危机处理的经验不能长期保留。因此要建立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领导和协调机构。首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其紧急状态下制定危机决策和出台长期的危及应对战略以及对其它政府机构进行调度和协调的权利;其次明确地方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组建城市应急联动中心管理体制。

  (三)治国之道,首在治人。

  1.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一个专业的、训练有索的危机管理人才队伍对于政府危机管理是很重要的。政府应该加强对党政机关各类管理人员的危机管理能力的培训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现有党政机关管理人员参加相关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和模拟训练,加强专业的危机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提升和带动管理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

  2.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人才培训机构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人才培训机构且在各大高校和大中专院校中专门开设有关涉及危机管理的专业,将危机管理渗透至高等教育中,以培养专门的危机管理人才。

  (四)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是提高政府危机公关功能的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众主体意识的增强,国内乃至国外人士对知情权的诉求正迅速提高,这是推动信息公开化进程的基本动力。后非典时期争睹对非典的信息处理上开始由黑屋子向玻璃屋转变。每天下午用电视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公布非典疫情最新数据,做到了数据准确,发布及时。要保证危机管理的效果,公开信息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关切民生的重大事件和情况(如危机)应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情况通报制度,把真相及时通报民众,保障民众的知情权,避免不必要的误传、讹传。

  四、总结

  斯坦福大学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说过一句至理名言:“21世纪,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也曾说过:“预防是解决危机最好的办法。”非典既是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又是我国政府提升危机管理能力的一个契机。我们充分的相信,政府既能受得住危机的考验,又能实现危机管理能力上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晓军.《从非典事件看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制度创新》

  [J].

  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82张毅.《“非典”事件对防治禽流感的启示》

  [J].甘肃农业,2006年第5期

  3陈刚,张孟见.《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

  [J]4从亮.《从非典防治看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现状与未来》

  5陈薇.《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研究》

  [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5,(4).

  6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3,(7).

  7赵光辉.《公共危机管理人才开发思考》[J].中国人才,2007,38任兆璋,李鹏.《论SARS事件对危机管理的启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2)

篇十二: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公共危机视角下的政府公共关系

  陈晨

  【期刊名称】《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2)006【摘

  要】"9·11"事件标志着政府危机时代的到来.由于经济和政治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危机成了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的极大关注.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这既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提升公共危机下的政府公共关系,应重视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主体的形象塑造和对客体的引导.

  【总页数】3页(P10-12)

  【作

  者】陈晨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D63【相关文献】

  1.公共危机视角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策略[J],陆季春

  2.公共危机视角下的政府公共关系[J],褚晓雯;3.公共危机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公共关系[J],陈友林

  4.公共危机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公共关系[J],陈友林

  5.公共危机视角下政府公共关系作用分析——以新冠疫情为例[J],潘玮;苏立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十三: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浅谈我对公共关系的认识

  姓

  名:

  **x

  学

  号:

  **********

  班

  级:

  **************目

  录

  摘要:

  ................................................................................................................................................1关键词:

  ............................................................................................................................................2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2二、公共关系的特征

  ........................................................................................................................2三、身边的公共关系

  ........................................................................................................................3四、公共关系的普遍性

  ....................................................................................................................4五、公共关系的重要意义

  ................................................................................................................4六、总结

  ............................................................................................................................................5浅谈我对公共关系的认识

  摘要:公共关系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门科学,它是商品经济大潮中伴随现代传播技术而产生的一门边缘性,实用性学科。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团体和个人都是很有必要和很有益处的。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做人做事的艺术。普遍存在我们

  的身边,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其它组织,都要具备一定的公关意识,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关键词:公共关系

  特征

  普遍性

  意义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首先,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实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公共关系学不等同于“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塑造组织形象,运用传播手段,与公众进行双向交流沟通,以达到互相了解、信任和支持合作的管理活动。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之中。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二、公共关系的特征

  公共关系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关系相比较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有六个方面分别是:以社会公众为工作对象、以塑造形象为工作目标、以传播沟通为工作方式、以互惠互利为工作原则、以真实诚恳为工作信条、以注重长远为工作方针。从公共关系的作用来分析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特征:

  1.情感性,公共关系是一种创造美好形象的艺术,它强调的是成功的人和环境、和谐的人事气氛、最佳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各界的了解、信任、好感与合作。我国古人办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把“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公共关系就是要追求“人和”的境界,为组织的生存、发展或个人的活动创造最佳的软环境。

  2.双向性,公共关系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的公众传达或对公众舆论进行调查、监控,它是主体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信息系统。组织一方面要吸取人情民意以调整决策,改善自身;另一方面又要对外传播,使公众认识和了解自己,达成有效的双向意见沟通。

  3.广泛性,公共关系的广泛性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公共关系存在于主体的任何行为和过程中,即公共关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贯穿于主体的整个生存和发

  展过程中;另一层意思指的是其公众的广泛性。因为公共关系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个人、群体和组织,既可以是已经与主体发生关系的任何公众,也可以是将要或有可能发生关系的任何暂时无关的人们。

  4.整体性,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使公众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声誉和知名度。它侧重于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地位和整体形象,以使人们对自己产生整体性的认识。它并不是要单纯地传递信息,宣传自己的地位和社会威望,而是要使人们对自己各方面都要有所了解.5.长期性,公共关系的实践告诉我们,不能把公共关系人员当作“救火队”,而应把他们当作“常备军"。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应该是经常性与计划性的,这就是说公共关系不是水龙头,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它是一种长期性的工作。

  三、身边的公共关系

  说到身边的公共关系,离我们最近的可能就是班级公共关系了.班级公关可以看成是一个班级运用信息传播手段,为班级树立良好形象,从而得到班级内外公众的了解、理解、信任和合作而进行的一种班级管理活动。公关的目的是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获得公众对本组织的充分认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借鉴公关艺术,力求在年级、系、学校面前树立本班良好形象。

  作为一名大学生,个人的公共关系是很重要的,大学生掌握了公关礼仪与形象塑造,就等于手中握有一吧人生成功的钥匙

  现在,我想对这一个学期来得到的收获和感想,细细地和老师谈谈。

  首先,我觉的谈话在公关方面很重要。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过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

  在我们的身边无时不刻存在着公共关系的身影,种类甚多,一般有展览、庆典、赞助、记者招待会、对外开放参观等。

  案例说明,“国钧杯”技能节期间,为了展现商贸系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性和拓展性,在系部主任积极筹备及瑞丰怡嘉家具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商贸系开展了“瑞丰怡嘉”杯平面广告设计的技能比赛。这是公共关系赞助活动的一个案例。公共关系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通过对某一社会事业、事件无偿地给予资金或物质上的捐

  赠或赞助,以扩大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组织获得一定的形象传播效益的社会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①提高社会效益;②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应尽义务;③增进感情交流;④扩大影响。

  四、公共关系的普遍性

  公共关系的职责的综合性和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使公共关系在履行职责的过程普遍存在,比如说交际,所谓交际就是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借助于个人媒介所进行的相互沟通,也即“人际沟通”,它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这也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但不是公共关系的主要手段,更不是唯一的手段。

  宣传与新闻,宣传是一种单向的心理诱导、行为影响和舆论控制方式。从根本目的上看,公共关系与宣传活动都是明确地为特定的组织服务的,而且公共关系工作经常要借助各种宣传手段去吸引公众影响公众。新闻兼具报道和宣传两重功能,在公共关系的实践发展过程中,事实上已产生出一种介乎于客观的新闻报道与主观的宣传活动之间的“公共关系新闻传播"现象,也即公共关系实物活动中的“新闻发布”和“制造新闻”。新闻媒介虽然是公共关系传播的一种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公共关系工作也不可过分依赖新闻传播.广告与公共关系往往也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公共关系经常借助于广告形式传播信息,同时广告也经常借助公共关系来增强说服力。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旨在“要别人爱我”,为此它强调要在信息传播中体现真情实意,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向公众介绍组织的情况和面貌。

  营销推广是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市场推销和交易活动中,工商业组织以各种手段向顾客宣传产品,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行为,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经营活动.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促销策略已被企业广泛应用,借助公共关系去沟通企业与消费感情。从另一方面看,良好的组织形象与良好公众关系的建立在维持,也需要组织尤其是工商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作为支撑。因此,工商企业的公共关系在许多具体活动形式上往往是与营销推广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从而使两者密切配合,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随着公共关系与营销推广的的相互作用,目前已出现了更高层次上的“整体公共关系营销”。

  五、公共关系的重要意义

  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认识:

  (1)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加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双沟通,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了解世界,一方面向世界传播自己;对外开放使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树立公关意识和加强公关管理;对外开放需要按国际惯例办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学习和运用公共关系有利于完善和规范组织的行为。

  (2)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体制改革促进了横向联系的发展,使组织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给组织的关系状态(社会关系和舆论)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因此需要应用公共关系加强组织的社会沟通和社会协调.(3)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关系,企业组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来拓展合作关系,加强竞争能力,树立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和沟通方法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的变化。特别是大众传播的发展使公众舆论的作用日益增强,从而使组织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运用公关手段来了解舆论,引导舆论,改善组织的生存、发展环境.(5)适应社会稳定的需要。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需要加强社会的公共关系工作,增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增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了解、理解、信任和合作,形成和谐的社会气氛.六、总结

  公共关系,势必就存在着公共关系活动方式,以此来达到一定的公共关系目标,因此任何公共关系活动方式,都是表现和服务与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的。公共关系活动的方式是多姿多彩、复杂多变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公共关系活动方式也有其特点,总结起来就是目的性、长远形和计划性、协调性和目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公共关系活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特点,为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优化组织的生存环境,实现公共关系的目标。在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定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关系的学习和掌握能够使大学生掌握与人和睦相处的方法、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合理处理和化解矛盾的方法,可以使大学生学会合作,通过合作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大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与同学和睦相

  处,相互帮助,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宽容人,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用理智与和平的方式处理那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

  我们大学生马上就要进入社会,社会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学好各方面知识,特别是公共关系理论,以提高我们的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独立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统筹兼顾能力等,避免进入社会后茫然不知所措,被问题和矛盾所打倒。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主动学习,把公共关系的知识与理论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

篇十四: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精品

  书本知识点

  第一章: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特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塑造良好的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的手段争取公众理解和支持的一种管理职能。

  政府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活动。

  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本质属性是传播沟通。公共关系的本质在于追求,一种真正的公共性,即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机构而言,如何在一个平台生更好地与其特定公众不断交流,达成共识,从而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达到双赢的局面。

  政府的本质是什么?政府作为社会事务的指挥管理和调控中心,来协调社会关系,达到既定的行政目标

  政府公共关系的公共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二章

  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在行使其职能过程中与社会公众进行平等互动的交流,从而争取达成共识,创造和谐环境

  公众:公众即与公共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组织.

  传播:A.信息传递B.双向交流C.信息共享

  公众认知:

  可编辑

  精品

  双向沟通原则:是传者和受者双方相互传递、相互理解的信息互动过程

  简述政府公共关系与企业公共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简述政府公共关系成长的六个时期。

  简述公共关系和政府公共关系的定义

  简述公众之间“良好关系”的特征。

  造成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具有特殊性的原因是什么?

  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有哪些?

  1促进公众认知是政府公共关系的首要目标

  2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

  第三章

  阐述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

  1地方政府政府的意识淡薄

  2政府公关技巧的缺乏

  3政府公关亟需专业化

  美国公共关系的发展的四个阶段

  孕育时期(巴纳姆时期)公众受愚弄——形成时期(艾维李时期)公众必须被告知——发展时期(伯尼斯时期)投告知所好——兴盛时期(卡特利普时期)政府和公众之间双向对称

  中国政府关系的进一步完善

  1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政府管理透明度的提高,电子政务的推广和发展3政府传播的及时性和互动性增强,政务微博的蓬勃发展

  可编辑

  精品

  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主要体现在

  1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思想是

  为人民服务

  2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必须为市场服务

  3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必须继承传统文化

  第四章

  公关意识:公关意识指经过思考对公关本质属性特征作用及活动规律方法等形成系统的认知

  公关素质:法律道德素质

  文化与技能素质

  仪态风度素质

  公关能力:公关能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为改善或维持某种公共关系而进行的事件活动

  创新能力

  应变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

  谈谈政府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中介”性。

  请分析政府内外部公共关系组织机构。

  如何看待政府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利与弊?

  谈谈政府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类型

  请分析政府公共关系的结构

  如何认识政府公共关系的制度规范?

  请分析政府公共关系的运行机制

  谈谈公务员的公关意识、素质与能力

  意识内涵:公关意识就是经过思考,对工管的本质属性、特征、作用以及活动规律、方法等形成系统的认知。

  可编辑

  精品

  内容:1、尊重公众,为公众服务,与公众合作。2、注重自身形象,真实真诚公道,讲信誉。3、注重沟通,实行公开化。4、讲求平等和利益上的互惠。5、谋求整体协调。6、寻求长期和谐发展。

  素质:1、法律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民主意识,提高职业道德。2、文化与技能素质。具备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3、仪态风度素质。

  能力:1、创新能力。2、应变能力。3、沟通协调能力。

  公关意识的内容

  1尊重公众,为公众服务与合作

  2注重自身形象,真诚

  真实

  公道

  讲信誉

  3注重沟通,实行公开化4讲求平等和利益上的互惠

  5谋求整体协调

  6寻求长期稳定的发展

  第五章

  政府公共关系职能:政府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各种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必须运用各种传媒手段与公众进行相互交流,相互适应的社会沟通活动,以争取公众的信任理解与支持

  任务性模式:

  功能性模式;

  非理性解析:

  公众心理:

  电子化民主:是指在民主政治体系中,运作的中心工具为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在民主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使用,通过传递相关信息、整合并分享利益,以形成决策。

  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制度”,其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决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内容提供一种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可编辑

  精品

  的制度安排。

  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定位的背景和动力

  由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

  任性政府转变为守信政府

  拖拉政府转变为高效政府

  利益倾斜的政府转变为公众超脱的政府

  神秘政府转变为透明政府

  权力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

  无序政府转变为程序政府

  人治政府转变为法治政府

  简述政府公共关系职能的任务性模式

  1、信息引导

  2、沟通协商

  3、形象塑造

  政府塑造形象具体表现:1、多办实事,取信于民2、加强廉政建设,纠正不正之风3、找到幸福形象完美的契合点

  4、传播教育

  5、咨询建议

  参谋作用

  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简述政府公共关系职能的功能性模式

  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

  加快政府观念转变

  深度挖掘政府公共关系职能的潜力

  政府公共关系行为要与国际接轨

  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意义

  1拓宽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

  2提高政府施政的民主化水平

  3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

  4推动对外开放的交流程度

  政府公共关系职能:

  1、拓宽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渠道。2、提高政府施政民主化水平。3、维持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可编辑

  精品

  局面。4、推动对外开放与交流的过程。

  政府职能转变:

  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转为现代工业社会,经济从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

  政府由全能政府转为责任政府,从”任性“政府转为守信政府,从拖拉政府转为高效政府,从神秘政府转为透明政府,从权力政府转为责任政府,从无序政府转为程序政府,从人治政府转为法治政府。

  第六章

  政府公众:指政府公共关系公作中公共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是指与政府机构的利益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人。群体,组织对该政府机构的目标和发展就有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力。

  目标公众:

  公众环境:

  公众舆论:公众舆论是舆论的一种,公众晕轮是社会公众对于公众事物的议论通过公共论坛的扩散而形成的公共意见,是民意和众意的反映,是人民的精神愿望和意志的总和,公共舆论是社会公众意公众事物为主题,在社会与国家这个广大的空间——公共领域进行意见的自由交换而形成的舆论。公共性是最主要的特性。

  简述政府公众的含义、特征和分类。

  含义:政府公众是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中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是指与政府机构的利益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人。群体,组织对该政府机构的目标和发展就有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力

  特征:1、同质性2、群体性3、可变性4、互动性

  分类:1、根据公众对政府的态度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2、公众的组织结可编辑

  精品

  构分为:个体公众和组织公众3、关系稳定程度分为: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4、重要程度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5、归属关系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6、发展过程不同阶段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7、决定性区别分为:消极公众和积极公众

  政府公众的特点

  1政府公众传播沟通对象的总和

  2政府公众具有层次性,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

  3政府公众具有共同意识具有某种公共问题要解决

  4政府公众与政府的管理内容和范围密切相关

  简述政府的目标公众

  简述我国政府的公众环境现状

  简述公众舆论的发展特点、含义、特征

  公众舆论的发展特点

  舆论环境的变化

  舆论标准的变化

  舆论手段的变化

  公众舆论

  公众舆论是舆论的一种,公众晕轮是社会公众对于公众事物的议论通过公共论坛的扩散而形成的公共意见,是民意和众意的反映,是人民的精神愿望和意志的总和,公共舆论是社会公众意公众事物为主题,在社会与国家这个广大的空间——公共领域进行意见的自由交换而形成的舆论。公共性是最主要的特性。

  公众舆论的特征

  1媒介舆论的迅速扩张和主导地位的变化

  2人际舆论借助新媒体成为第二方主导力量

  3价值取向的多元矛盾和趋势

  4公众舆论结构的复杂化

  简述公众舆论的社会功能。

  道德规范功能

  社会意识整合功能

  社会监督功能

  简述公众舆论环境和政府的关系

  可编辑

  精品

  1公众舆论环境对政府行政行为有一定限制,公众舆论对政府具有很强的监督性

  2公众政府的不信任问题是公众舆论环境出现不稳定状况的重要因素

  如何引导和控制公众舆论环境。

  1通过新闻媒介影响公众舆论

  2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影响公众舆论

  3通过舆论领袖公影响众舆论

  4进入新媒体市场,发挥自媒体的作用主动引导公众舆论

  如何处理好媒体、公众、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

  1发挥媒体和公众舆论的监督作用

  2保证公民知情权

  3调控舆论,塑造政府形象,确立政府信用

  塑造政府的公关形象,确立政府的信用,需要一系列的有效制度来支撑和保障

  A、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制度

  B、建立和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C、确立办事公开制度、拓宽公众参政议政渠道

  第七章

  大众传播:指的是职业性信息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向分散的广大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活动

  网络媒体:

  组织自控媒体:

  公众活动平台:

  人际传播:

  我国政府与大众传播媒介有着怎样的关系?

  可编辑

  精品

  1政府与媒介作为社会体系的一份子是相互独立的2政府作为是的管理者和权力的代表者对媒介的传播活动有一定的制约性3媒体是社会舆论的传播载体,媒体报道对政府行为有一定的反作用

  4政府与政府的具体关系受特定社会中经济制度和国情的制约

  经济全球化背景中政府公共关系面临怎样的挑战?

  电视媒体的的传播特点如何?如何在政府公关活动中发挥电视媒体的作用?

  特点:传播速度快

  传播范围广

  传播量大

  受众广发、稳定

  传播效果佳

  作用:

  举例说明政府公关的媒介选择原则

  如何发挥网络媒体在政府公共关系中的优势?

  1、政府网站建设的根本理念是信息与服务

  2、政府网站要注意信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3、政府网站在向公众提高信息服务要注意服务的速度和质量

  4、政府网站要加强在信息传播上与受众的双向交流

  如何在政府公关活动中运用组织自控媒体与公众活动平台

  利用自媒体进行政府信息传播的原则

  积极的传播态度

  对不同受众使用不同的媒介

  重视信息的价值

  淡化宣传色彩

  注重长期稳定的传播效果

  利用公众平台进行政府信息传播的原则

  明确传播目的和目标受众

  积极与社会组织或团体进行合作发挥下级组织的主动性以动员和可编辑

  精品

  吸引跟多的目标受众参加

  注意实施的时机和场地

  及时进行传播效果的评估和总结

  在政府公共关系活动中人际传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面向组织内部进行沟通,已达到相互理解、提高组织一体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的目的2、面向组织外部成员进行相互了解,达到沟通信息和意见、建立良好合作协助关系、加强政府的指导和管理机能的目的政府与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

  公共性

  权威性

  政府控制与媒介监督

  政府与媒介在传播中的角色

  作为信息源的政府

  作为噪音的政府

  作为发声器的媒介

  作为传播源的媒介

  中国政府公共关系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传播内容可以自由选择

  信息的权威性

  解释的权威性

  明确的目标公众

  长期化的传播和效果

  政府自控媒体:

  分类:六类,政府网站、口头传播、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展示性媒体和可携式媒体。

  作用:第一,对内的公关作用表现为上情下达、内部成员的团结和协调、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三个方面。第二,对外的公关作用表现为为公众获取公共信息提供方便以及树立形象和对外宣传两个方面。

  特点:第一,传播内容自由选择。第二,信息的权威性。第三,解释的权威性。第四,明确的目标公众。第五,长期化的传播和效果。

  利用原则:第一,积极的传播态度。第二,针对不同受众使用不同媒介。第三,重视信息的可编辑

  精品

  价值,忌信息垃圾。第四,淡化宣传色彩。第五,着重长期稳定宣传效果。

  第八章

  政府公共关系调查:是政府公共关系组织机构通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准确地了解公众对组织的意见、态度和反映,发现影响公众动机的因素,并从中分析和确定社会环境状况、政府公共关系状态及其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决策和制定政府公共关系计划,实施政府公共关系活动而进行的收集信息的专项活动。

  社会风险早期警报系统:

  政府形象定位:

  政府公共关系传播: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和信息交流过程。

  62.大众传播——指的是职业性信息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向分散的广大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活动。

  简述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程序

  调查

  策划

  实施

  评估

  结合实际,举例分析说明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具体方法及技巧

  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策划的意义、原则、和基本程序

  意义:1、政府工作取得成功的保障2、可以为政府的行为提供指南与纲领3、可以为政府的实践活动提供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4、可以增强政府工作实力5、可以促进政府改善管理6、可以为政府工作的评估提供依据

  原则:客观真实

  公众利益至上

  与政府目标相一致

  可操作性

  总体形象与特殊形象相统一

  知名度和美誉度相统一

  创新性与连续性相统一

  可编辑

  精品

  基本程序:1、调查研究,发现问题2、确定目标,拟定方案3、组织实施,策动宣传4、信息反馈,效果评价

  什么是政府形象?构成政府形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政府形象是政府组织以其方针、政策、目标管理以及领导人、公务员的行为等要素作用于社会公众而形成的一种综合认知的结果,即社会公众对政府印象的总和。

  基本要素:政府目标

  政府组织成员

  政府公信力

  应如何确定政府公共关系的活动主题?试就某一主题制定一个政府公共关系的活动方案

  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有哪些基本模式?

  宣传性政府公共关系:

  交际性政府公共关系:

  服务型政府公共关系:

  社会性政府公共关系:

  咨询性政府公共关系:

  矫正性政府公共关系:

  为什么说传播是政府公共关系计划实现的途径?

  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组织的计划目标与计划方案的贯彻执行,就是通过信息传播得以实现的。传播活动就是向目标公众解释和宣传组织的方针、政策、计划,了解公众的意见、看法、态度和情感,以期得到公众的理解、支持以舆论的配合过程。

  为什么要进行政府公共关系评估?试从政府公共关系角度,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行评估

  1、可以找出新问题,发现新情况2、可以控制盒监督公共关系的实践活动3、可以使公共可编辑

  精品

  关系目标管理更实用、更科学。

  政府公众关系调查的程序

  根据调查内容明确调查任务——根据调查任务制定调查方案——根据调查方案收集调查资料——根据调查资料处理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第一,基本情况调查。政府管理的方向目标,政府管理状况,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的状况。第二,公众意见调查。政府形象调查,公众动机调查,政府机构方针政策的效果与前景调查。第三,社会环境调查。痛苦指数体系,腐败指数体系,贫富差距指数体系,不安指数体系。

  调查方法:第一,访谈法。第二,问卷法。第三,抽样调查法。

  四个基本步骤:调查、策划、传播、评估。

  政府公共关系的原则

  客观真实原则

  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与政府目标一致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总体形象与特殊形象相统一原则

  知名度与美誉度原则

  创新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原则

  第九章

  5W模式:

  谁传播

  传播什么

  什么渠道

  向谁传播

  效果怎样

  Who———says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s

  控制分析

  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

  对象分析

  效果分析

  香农模式:信息源——编码——通道——解码——信宿——反馈——信息源。整个过程受到噪声的影响。

  把关人理论:

  又称守门人,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和抑制的关键人物

  可编辑

  精品

  两级传播模式:“媒介——意见领袖——受众”,中间环节意见领袖举足轻重。观念总是从媒介传到意见领袖,再传到受众。

  霍夫兰说服模式的核心内容:第一,说服者的条件。第二,信息本身的说服力。第三,问题的排列技巧。

  受众选择3S论:选择性注意(sa)

  选择性理解(SP)

  选择性记忆(sr)

  流言:实体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分为

  愿望流言

  恐怖流言

  攻击流言

  意见领袖

  :又称舆论领导者,指社会活动能够有较多机会接触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的人,即消息灵通人士,或对某一领域有丰富知识或经验的人。即权威专家。而其态度和意见对公众影响较大的那一部分人。

  议程设置理论:在大众传播月突出某一事件,越多次,大量的报道某一事件,就会使社会中的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这便是议程设置。

  把关人理论

  又称守门人,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和抑制的关键人物

  在信息源与受众之间,存在一个决定中止或中转信息的把关人,把关人的行为包括疏导和抑制两个方面。把关人对某些信息准予疏通便是疏导行为,对另一些信息不让其流通货暂时搁置便是抑制行为。

  把关人之所以对信息交流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主要是处于自己预存立场。所谓预存立场,就是自己原有的意见,经验,兴趣和精神状态的总和。同时也受到周围信息的影响。

  简述流言的三种类型,我们应该如何及时制止各类流言。

  类型:愿望流言、恐怖流言、攻击流言

  可编辑

  精品

  制止:1、建立研究研究机构。a、提高新闻媒介的可信度,让人们通过新闻媒介获取完全正确的情报b、使人们对领袖人物具有信任感c、为了消灭模糊的真空状态,要尽可能多而快地传达可信的情报d、马上掌握可信的情报并做出权威性解释,以迅速而简便地否定虚报e、要防止人们的生活过于寂寞和单调f、要慎重展开宣传活动,以便揭露流言的有害影响及制造、传播流言的人的不良动机。

  第十章

  议题管理:是对于影响到组织的公共关系的政策问题进行预测

  确认

  评估和反应的前提过程。其功能主要表现为传播,议题侦测实现组织责任策略规划

  简述政策环境与政府公关的关系

  简述大众传媒在利益表达中的特色和优势

  特色:具有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

  优势:1、通过信息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形成普遍而强大的信息声势。2、信息在社会上广泛流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直接抵达决策层。

  大众传媒的作用

  1大众传媒为公众利益表达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

  2大众传媒增强公众利益的增强效能

  3大众传媒提高了公众利益表达的理性

  简述媒体限度在利益表达中的体现及影响

  简述提高媒体利益表达效力的途径

  1大众传媒需独善其身,增强公信力

  2政府需创新调控监管模式

  3营造宽松的媒体环境

  4可编辑

  精品

  加快新闻立法过程,规范媒体

  政府

  公众

  三者之间的关系

  简述媒体传播在政策执行中的重要作用

  1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政策执行提供广泛的民众支持

  2媒体强有力的监督,为政策执行提供保障

  3信息媒体的反馈,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简述我国现有政策传播的弊端

  1从政策信息传递渠道而言,过分依赖组织传播,对大众传播的重视程度不够

  2政策信息的群渠道选择忽视了公众的个体差异

  3忽视了政策信息传播的技巧问题

  改善政策传播的措施

  1改进一元化信息传播机制,建立完整的信息传播网络

  2通过媒体进行政策传播,要注意运营策略

  简述我国政策传播机制的两个主要阶段

  简述政策传播机制的演进趋势

  简述政府引入议题管理的背景

  如何加强政府的议题管理?

  战略方面

  1建立政策问题即政策议题的监测预警机制

  2建立全方位网络式的智囊库

  战术方面

  一方面要大力发挥媒体的社会预警功能,另一方面要大力发挥媒体的议题设置功能

  政策环境的变化

  1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背景下政策治理特征

  2政策对象主体意识不可编辑

  精品

  断提高和逐步回归

  3政策问题性质的复杂和难缠性质

  4政策传播环境变化

  政策效果与政府公共关系

  1公共关系的信息搜集和咨询建议功能有利于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与民众水平提高

  2公共关系的宣传推广,协调沟通功能,可以为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第十一章

  信任:

  信用:

  政府信用:

  政府治理理念:

  政府信用评估:

  政府公共信息传播:

  政府信用缺失:

  政府信息传播系统:

  独立的第三方评议

  所谓的第三方评议,是指政府以外的社会机构制定信用模型,搜集民意

  分析数据等调研工作,对政府具体的职能部门作出相应的评估

  第三方评议的主体

  社会中的资信服务公司

  大学研究机构

  民意测评机构

  媒体都可以评估政府信用的主体,从而保证评估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简述信任的基本特征、分类

  简述政府信用的概念、特征和结构

  政府信用的概念

  政府信用是公众对政府政治决策行为和行政行为真实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可编辑

  精品

  是公众对政府信誉和形象的综合性心理反应

  特征:合法性和有限性,责任性,有效性和回应性,廉洁性和透明性,公开性和真实性。

  政府信用构成要素

  公众参与

  政府绩效

  政府责任机制

  政府履约程度

  政策稳定程度

  政府廉洁程度

  政府信息公开与透明

  简述政府公共信息传播与政府信用的关系

  简述影响政府信用的政府公共信息传播要素

  简述政府信息传播失灵的原因?

  1政府部门是政府信息传播的重要主体,信息传播的观念会对信息传播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2政府信息传播机制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信用的高低

  3政府信息传播策略未能与信息社会发展相配合,另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建立政府信息传播系统?

  1建立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法规

  2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体系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体系

  1建立政府信息收集分析系统

  2完善信息传播体系

  3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网络时代全民公共关系意识

  第十二章

  政府形象:政府形象主要指政府及工作人员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大小,是政府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

  政府形象管理:

  可编辑

  精品

  形象调查:

  形象分析:

  CI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传播媒介以增进社会认同的符号传达系统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哲学向社会大众进行有效传达的过程

  MIS:

  BIS:

  VIS:

  形象评估:

  试分析政府形象的概念。政府形象的分类方法有哪些?政府形象的构成大致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概念:政府形象是政府内外公众对政府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政府状况的综合反映,即政府的整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分类:内在外在、实态虚态、内部外部、正面负面、直接间接、主导辅助。

  政府形象构成要素

  政府的公共产品形象

  政府的管理形象

  政府的公务员形象

  政府的社区形象

  政府的文化形象

  政府的环境形象

  政府的社区形象

  政府的标示形象

  政府的媒介形象

  关于形象调查的测量点大致有哪几个方面?

  1、对政府形象的价值评判。2、对政府政绩的评价。3、对政府形象的外在识别。4、对政治传播的看法。

  试述政府形象规划的三个基本特性。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注重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恒定性和变通性的统一?

  可编辑

  精品

  1、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2、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结合。3、恒定性和变通性的统一。

  CIS的三个子系统是什么?三者的联系如何?

  CIS战略,组织识别系统,三个子系统:1、MIS:理念识别系统2、BIS:行为识别系统3、VIS:视觉识别系统

  联系实际谈谈在对政府形象的评估中存在的三个主要分歧:1、评估什么?2、怎样评估?3、评估准备吗?

  政府形象管理的四个阶段

  政府形象调查

  政府形象规划

  政府形象导入

  政府形象评估

  政府形象调查内容

  形象调查计划的拟定

  形象调查测量点

  形象调查的主要方法

  Cis的基本构成

  cis是包括组织经营理念

  行为活动

  视觉传达

  等实体性与非实体性的整体传播系统。由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组成

  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1、政府形象价值保障。2、政府形象政绩基础。3、政府形象识别效应。4、政府形象传播能力。

  第十三章

  危机:

  危机管理:它是指组织在自身运作中对发生的具有重大破坏性影响,造成组织形象受到损伤的意外事件进行全面处理,并使其转危为安的一整套工作过程。危机处理是公共关系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同时也是公共关系的最大价值所在

  可编辑

  精品

  政府公共关系危机:政府公共危机就是指政府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能正常提供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不能满足公众知晓公共信息的权利,政府的管理职能受到挑战,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受到极大威胁

  如何理解危机、政府危机与政府公共关系危机?

  如何理解政府公共关系的性质与特点?

  性质:1、公共性。2、政治性。3、关系性。

  特征:1、突发性。2、“连锁”破坏性。3、“溢出效应”性。4、广覆性。

  政府公共关系危机有哪些基本类型?

  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关系原则

  责任原则

  公开原则

  双向传播原则

  结合实例说明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一般策略

  联系实际说明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流程

  1、深入现场,了解事实

  2、分析情况,确定对策

  3、联络媒介,引导舆论

  4、组织力量,有效行动

  5、总结调查,汲取教训

  讨论北江镉污染时间中政府应对的经验和不足

  可编辑

  精品

  操作流程:

  一、危机预防。1、平日良好管理和形象塑造。2、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二、危机准备。1、组建危机处理小组。2、充足资源保障。3、仿真”演习“。

  三、危机反应。1、调查了解获取第一手资料。2、制定对外传播时间表。3、启动危机管理小组和应急预案。4、处理危机。5、总结经验。

  四、危机恢复。软件硬件全面根据总结经验提升。

  可编辑

篇十五: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主权级公共关系(SovereintyPublicRelations)概念的提出——对各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关系思考

  作者:暂无

  来源:《国际公关》2020年第2期

  张鹏

  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公共关系学系副教授、国际关系博士

  和所有社会科学一样,公共关系学和围绕公共关系理论与现实的“概念家族”也在不断成长。由于“天然”指涉公共/公众利益(PublicInterest),而现代社会的公共/公众利益又如此多元、多层、多变,因此围绕公共关系活动的理论探讨也是日久弥新的。当下,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但从公共关系研究角度而言,重大公共利益之中必有重量级公共关系活动。本文认为,既有的“国家公关”或“国际公关”等概念,已不能很好地概括诸如疫情期间的中美“病毒起源地问题”交锋、世界各国援助意大利和中国—塞尔维亚国家间关系互动等现象级事件,而是希望提出主权级公共关系(SovereignPublicRelations)概念规范下的一种新的公共关系研究领域。

  主权概念探索的先驱们

  主权(Sovereignty),是一个富含政治哲学意味的词汇。自近现代民族国家孕育起,主权理论就一直在发展,最终是拥有主权的民族国家战胜了其他一切形式的政治主体,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学术界对主权的论证有其历史脉络,主要是从主权的绝对主义化到人民主权问题实质的辩论,如:

  博丹(JeanBodin,1529/1530—1596)由中世纪传统立场转变为绝对主义立场是在《国家六论》中初步完成的,主权的“绝对性、永久性、不可分割、立法权本位”体现了其现代性的内在品质。霍布斯(ThomasHobbes,1588—1679)的“绝对主权”论主要讨论了主权的“至高无上性、不可分割性、自然性、永恒性、吸附性和统一性”,并“包含相应的六条整体论证路线”。边沁(JeremyBentham,1748—1732)所发展的主权学说被认为“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理论形态”,其早年坚持一种“立法主权理论”,但在其晚年则提出了一套“人民主权理论”。法国大革命以后,由于不断受到民族主义和宪政主义两种主要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古典主权学说分离为民族国家主权与宪政主权”,并延伸至卢梭及其思想影响下的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以及洛克及其思想影响下的孟德斯鸠和美国联邦党人。其中,民族国家主权基本对应现代共和制国家,宪政主权则对君主制国家向现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转型有巨大影响。

  通过历史的纵向对比,主权和国家的结合的意义堪称是空前的,可以说,独立自主、拥有主权的民族国家获得了解放之后,人类的近现代史才得以展开。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意义上的主权级行动也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如外交事务和领事保护行动;国防动员和军事力量展示;主权基金博弈等等,甚至出现了一定条件下的国家让渡部分主权而形成超国家行为体,以换取资金、人员和技术自由流动的情形。本文认为,只有到了这个层面的公共关系活动,才可以被纳入到主权级公共关系的考虑范围。

  疫情之下的主权级力量动员及其公共关系效应

篇十六: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摘要:发展政府公共关系有利于我国政府在我国民众心目中和国际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但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的政府公关工作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起步晚,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缺乏自觉的公关意识;缺少专业从事政府公关工作的专业人才;政府公关机构设置也不够完善。本文分析了政府公共关系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参考国内外先进的政府公关理念,结合本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如下建议:学习国外先进的政府公关理念;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合理地设置公共关系机构;培养专门从事政府公关方面的人才。

  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现状;问题;建议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特殊的管理科学和艺术,在企业组织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作为权力的行使机关政府,其公关工作同样应受到高度重视。所谓政府公关,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是指以政府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以广大的社会公众为客体的一种特殊的公共关系;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是政府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广泛地与公众进行沟通,争取广大公众的信任与支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的方法和艺术,政府公关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政府公关作为塑造政府形象的艺术和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日益成为政府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但是,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才二十余年,而政府公关作为公共关系的一个领域,其产生、发展的时间更短。因此,政府公关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方法,在我国政府公关实践中,其现状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陷。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概述

  (一)公共关系和政府公共关系的概念

  “公共关系”一词是由英文“Public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促销活动。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公共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的过程,它需要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综合各种定义,我们给公共关系下一个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学的原理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运用。所谓政府公共关系,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是指以政府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以广大的社会公众为客体的一种特殊的公共关系;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是政府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广泛地与公众进行沟通,争取广大公众的信任与支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

  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分支,都是组织通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争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从而树立良好组织的组织形象的一个过程。但政府公共关系作为公共关系的一个分支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主体的权威性。政府是从独立分化出来的又居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社会权威管理组织。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它拥有极大的权力,具有权威性。在一般情况下,同一个国家或同一个地区只有一个政府,它往往处于独一无二的位置。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

  首先,做好政府公关工作,有利于提高政府在国民心目中的形象。在现代社会,组织形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了良好的组织形象,就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就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组织的目标就得以顺利实现。政府部门组织形象是公众对政府部门组织的总体评价,是政府部门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良好的政府形象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有人说,形象是继人、财、物、信息之后组织的第五大资源。良好的组织形象有利于维护组织的信誉,有利于拓宽组织的生存空间,有利于增强政府对公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大大提高社会效益。政府公共关系是一种以塑造组织形象为己任的传播管理艺术,它通过多种公共关系调查手段对政府形象加以客观评估,运用多种传播沟通手段协调与广大社会公众的关系,影响、引导大众舆论,为政府建立形象、维护形象、调整形象、控制形象、纠正形象、优化形象服务。当然,政府公共关系这要不是靠为政府“美容”来为之树立良好的形象,主要是靠完善的政府形象内含,靠实际行动,靠理性说服力、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去提升、塑造政府形象。

  再次,做好政府公关工作,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国际形象。无论是我们个人还是社会组织在对外交往时都会注重自身的形象,期望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影响。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行政主体在国际舞台上的交往更是如此。国际形象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一国的国家形象在世界舞台上也发挥着重大的影响。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国与国之间交往日趋频繁,国家形象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法宝。良好的国家形象必将有助于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相反,不良的国家形象则会使国家处处受挫。所以加强对外宣传,主动积极和国际社会上的国家沟通,能够使我国在国际上塑造良好的形象。

  (二)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

  政府效率是政府机构管理和公务员工作活动的宗旨,从公关角度看,要提高政府效率,除推行改革消除影响政府效率的消极因素外,应通过政府公关采取相应措施,如协调各部门关系,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咨询和监督机制,使人民公众代表参与行政管理;加强政府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运用公关手段和技能合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与人,人与组织、组织和组织的沟通和协调,这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为了使市民有一个安全、整洁的生活、居住环境。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党一直在带领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蓝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也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政府公关的发展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主要能调节社会三个方面的和谐:

  首先,开展政府公关有利于促进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和谐。政府工作复杂、繁多,所以政府的部门也比较多。各个部门之间工作相对独立,但是工作需要配合、支持,因此,加强政府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十分重要。各个部门之间设立公关部门,彼此积极主动联系、加强沟通就利于部门之间的和谐,可以避免分化和误解。

  其次,开展政府公关有利于促进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改革开放后,我国就实行了“政企分开”制度。在此制度下,政府如何协调好和企业的关系,成了一个难题。在政府里设立公关部,定期向企业宣传政府新出台的方针、政策,主动和企业沟通联系,听取企业的要求,可以促进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再次,开展政府公关有利于促进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和谐。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设立信访机构和民意调查机构,一方面了解人民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向人民传达政府的政策,使人民给予理解和支持,从而可以促进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理解、和谐。这就是开展公关活动的另一个益处。

  (四)有利于引导社会舆论

  舆论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人对一定的社会问题所发表的意见的总和。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力量,它以赞赏或谴责的方式,对个人或组织发挥独特影响。针对政府而言,舆论是社会对政府的决策、行为、人员所形成的意见、看法、评价的总和。了解社会舆论,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引导舆论,可以为执行决策减少阻力。

  在大众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能获得大量的信息,信息的膨胀使得人们无法去辨别和过滤。因此,“谣言”成为一个负面的社会舆论危害着各国政府。如何在“谣言”四起时,积极的采取公关工作,利用媒体公布事实,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社会秩序,成为各国政府都必须面对的事。因此,积极有效地开展政府公关工作,有利于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社会秩序。

  (五)有利于提高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突发事件,具有意外性强、力度大、发展快、扩散效应明显等特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常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和方式发生,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速率不断增加,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日趋加深。如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尽可能地减轻和避免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将是现代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重大自然灾害是政府所要面临的突发事件的一种。2011年我国政府公关也面临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考验。2011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地震灾害。灾害发生后,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反应,胡锦涛总书记立即动员了“抗震救灾”工作,温家宝总理不顾自己的安全,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害地点,媒体纷纷报道救灾情况,一时间全国上下心连心都投入到救灾工作中。虽然,本次灾害我国损失很大,但在此次突发事件后,我国政府很快做出反应,团结了全国人民,使得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上留下了“英勇团结”的形象。因此,当政府面临突发事件时,政府迅速作出反应,第一时间运用媒体说话,可以起到稳定民心和社会秩序的作用。透过此次灾害我国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效力,完全体现了我国政府公关已经日近成熟。

  三、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政府公共关系起步晚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公共关系逐渐被国人所认识,并很快风行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起初,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科学和一门管理艺术而被重视起来的并不是在中国。虽然,我国早在古代和近现代也有些公共关系的思想,但并没有成为体系,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公共关系在我国是舶来品。如前所述,我国真正将其引入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且起初应用的范围很窄,仅仅是在我国南方部分城市的酒店管理中运用,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

  公共关系在我国被政府所借鉴是在1988年底,当时新华社两位记者以“政府形象”为题,报道了上海市实行廉政的情况,很快引起了研究组织形象的公共关系界人士的格外关注。人们据此分析,我国公共关系的热点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界,而开始进入社会政治领域。随后,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政府广泛结合当地文化开展了公共关系活动,树立了当地的城市形象,宣传了当地的地方文化。例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淄博的陶瓷琉璃艺术节、哈尔滨的冰灯节等。199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告成立。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决定立新闻处。到2004年,我国正式在全国地方政府设立新闻发言人,标志着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长足进步。

  虽然,政府公共关系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发展迅速,效果明显,但公共关系被我国引进晚,且公共关系被我国政府部门重视也迟。这些都是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不足。

  (二)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理论支持不够

  现代公共关系传入我国仅有20个年头,公共关系运用到政府行政管理中也不过仅10年而已。在我国关于公共关系研究关的书籍有很多,如廖为建主编的《公共关系学》,蒋春堂主

  编的《公共关系学教程》,刘金同、杨专志、刘水国共同主编的《公共关系实务》等。但到目前为止,关于政府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市场上关于政府公共关系研究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书籍只有詹文都主编的《政府公共关系》。因此,可以看出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还属于萌芽阶段。

  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的支持,当然理论也是源于实践的,由于公共关系传入我国晚,真正意识到政府公关的重要性,把它作为一门科学去研究的日期也晚,所以造成了政府公关与我国实践少,广大学者难以结合本国的情况展开研究。但是,政府公关目前在我国发展迅速,且我国政府也越来越感觉到政府公关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重视政府公关的发展和在实际中的运用,所以我国政府公关在未来一定会有可喜的出路。属于我国政府的公关理论书籍也一定会繁荣。

  (三)目前政府公关意识较淡薄

  公关意识的内容包括很多,其核心内容主要有塑造形象的意识、服务公众的意识、协调沟通的意识、立足长远的意识。但到目前为止,普遍来讲,许多官员的政府公关观念还极为淡薄,既没有认识到政府公关活动的重要性,更谈不到将其上升为一种价值观和管理哲学,渗透到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之中。

  首先表现在缺乏自觉利用传媒手段进行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的形象观念。政府形象,主要指政府及工作人员在民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大小,是政府获得民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固然,政府工作具有权威性与政策性,但无论是从民主政治的大气候还是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府公关的“小环境”来看,所谓的权威性及政策性都必须建立在民众信赖政府的基础之上,政府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工作的成败。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心目中没有形象意识,对现代传媒的重大作用了解不够,又十分缺乏应有的传播技巧,表现在决策和行动中则是对自觉进行形象投资和形象塑造重视不够。

  (四)我国政府公关机构设置不完善

  政府大量的、经常性的公共关系活动是由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机构承担的。因此,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机构的建立和健全,对于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开展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由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涉及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其管理覆盖之宽、所面对的公众之复杂、信息流量之大,都是其他任何组织不能相比的。这就要求政府内部必须有专门的机构去承担和完成传播沟通、信息咨询、协调引导等公共关系,以保证政府机构的正常而有效的运作。当然,政府内部的公共关系机构未必要冠以“公共关系”名称,有些承担着公共关系职能的机构如办公厅、调研机构、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举报中心等也承担着其他方面的上述业务。

  (五)缺少专业从事政府公共关系的人才

  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公共关系机构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最终都是由公共关系人员具体执行。离开公共关系人员,社会组织和公共关系机构只是抽象的公共关系主题。从公共关系学的意义上讲,公共关系人员实际上是有严格限制的。它主要是指公共关系的专业人员或者是公共关系职业的从业人员。他们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长期的实践锻炼才能造就,他们有自己特有的素质条件、能力条件。政府公共关系人员是指在政府公共关系部门或机构中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各类人员。他们是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设计者和实际操作者。因此,对公共关系人员的结构进行科学的配置,选择和配备职业素质较高的公共关系人员,是搞好政府公共关系的前提条件,直接决定和影响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效能。遗憾的是,在我国的各高校中虽然有个别高校如厦门大学有开设公共关系的专业,但没有开设政府公共关系的专业,所以我国缺乏专业性的政府公共关系人才。

  四、完善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建议

  (一)学习国外先进的政府公关理念,发展政府公关理论知识

  想要实践更好的开展,离不开先进理论知识的支持。公共关系被引进我国才20年,在我

  国的发展也很迅速。关于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当今我国也有不少的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但是,目前我国在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上还不够,关于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书籍不多。因此,我认为现今我们考虑我们国内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国情,详细研究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前景,多出政府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将政府公共关系学系统化、理论化、具体化,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在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上的运用,在实践中的发展。

  (二)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

  公关意识的内容包括很多,其核心内容主要有塑造形象的意识、服务公众的意识、协调沟通的意识、立足长远的意识。主动树立公关意识有利于我国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行政事务中变得积极主动运用公关技巧,从而可以更好地塑造组织形象,而我认为在政府的工作人员中,应该加强两部分人的公关意识:

  首先,提高政府高层领导公关意识。政府高层领导往往是人人都知晓的,他们常常受人们目光关注,在媒体上的出镜率也是最高的。因此,政府的高层领导就更应该有公共关系的意识,在政府的公关活动中加以运用。如果运用得体,在本国不但给自己树立了一个良好的领导者形象,更易得到群众的支持,在国际上也给自己国家、政府塑造了一个好的面貌,一个好的舆论氛围。我国国家总理温家宝一直在打造“亲民”的形象,在此次全国“抗震救灾”工作中,温总理更是与人民走的最近,得到了人民的敬佩。

  其次,提高政府一线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一线工作人员在日常的政府工作中与群众接触的机会最多,给人民留下的影响也最深,可以说是政府的窗口。我国一直在建造“服务性”政府,优质的服务是政府最好的形象。所以,加强政府基层人员的公关意识,让他们运用到平时服务百姓的工作中去,可以让人民确实体会到政府的优质服务。

  (三)合理地设置公共关系机构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陆续成立了一些公共关系职能部门,但设置往往分散,职责不一,很难满足政府公共关系的客观需要。因此,我认为应该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建立专门独立的政府公关部门,成立“公关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一般都建立有统一的政府公关机构,我国在精简机构的同时也要合理配置政府的职能,增设政府公关机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设想合并民政、信访、新闻办等机构,组建公共关系局,直属行政首长领导,将与公共关系相关的职能集中起来,统一由公共关系局来行使。这样既精简机构,又增强了政府的公关职能,更能加强政府和广大公众的联系和沟通。例如民政的救济,信访的内部接待、协调、新闻办的新闻发布、宣传等职能都与公共关系直接相关,应该集中管理,这样可以从组织上保证政府公关的有效开展。这一设想在我国一些地区进行了试点,有效的克服了机构臃肿、职能交叉带来的弊端,将联络、接待、信息服务、策划等内容融为一体,成为政府对外交往的窗口,在增加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理解,信任和监督,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培养专门从事政府公关方面的人才

  公共关系是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要求很高的专业技能,应该重视培养高层公关专业人才。2004年12月,面向政府公关人才的培训在复旦大学正式启动,它的主要培训目标是地级市以上的秘书长及办公厅负责人,学员们学习了包括新闻发布制度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新闻发言人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这为我国政府公关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2011年岁末,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与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签署《备忘录》,合作开展国家公务员公共关系专业培训和《国家机构公共关系事务顾问》资格证书的培训工作,公共关系作为独立的专业学科正式纳入到公务员系列培训,预示着公共关系将在政府管理中大显身手。这次合作无疑是公共关系深入中国政府领导层意识的体现。这一切举措,都为了更好地运用公共关系的理念和方法,加强政府部门的服务与管理。

篇十七: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困境探因与路径建设

  苗俊玲

  【摘

  要】现代社会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彰显,通过文献研究归纳出政府公共关系的三种理论研读视角:公共关系学、公共行政学和传播学.借以对三种视角的理论阐述发现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存在学科发展不够规范的问题;综合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实践来看,发现在网络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发展相对滞后.今后既应重视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发展,也要重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

  【期刊名称】《保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1)005【总页数】6页(P20-24,49)

  【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科学化;专业化

  【作

  者】苗俊玲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D63民众需求的多样化使得政府管理的公共事务增加,政府的重要性突显,如何与民众沟通,如何打造政府形象则成为政府面临的主要话题,政府公关正是在此背景下被提上议事日程。从现有资料来看,我国政府公关理论正处于探索阶段,从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实践来看,其地位还处于争取独立阶段。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三种理论研读视角

  简单地说,政府公共关系就是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公众为客体,为树立政府形象采取一定的公关知识和技能展开的系列活动。从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来看,对政府公共关系的解读有三种视角:公共关系学、公共行政学和传播学。

  早期对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是从公共关系的视角出发的。根据中国知网的文献,我国对政府公共关系的探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比如单曙光明确地将政府公共关系看作公共关系学科的一个分支,认为其目的是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实现政府的目标[1]。早期的探讨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对政府公共关系进行原发性的探讨。由于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刚被认识到,因此这个时期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政府公共关系的概念、作用和意义方面。如胡宁生等主编的《政府公共关系学》认为,“所谓政府公关,即是政府同广大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以体现政府管理社会的根本职能的一种管理思想和实践活动”[2]。宋湘华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作用作了初探[3]。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对政府公共关系进行了拓展性研究。王新华等进一步探讨了政府公关的价值和三种模式[4]。李耀主要针对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进行探讨,认为政府公共关系主要发挥信息引导、沟通协调、形象塑造、宣传教育和咨询建议职能[5]。

  从公共行政的角度对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要稍晚一些。该方面的论述始于谢昕、王小增,他们从公共行政的四个发展阶段分别论述了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6]。之后从公共行政学的内容来探讨政府公共关系的就多了起来,危机公关、网络公关都成为政府公关新的研究内容。很多学者认为,不论是政府治理、还是政府决策及政府形象都不是政府内部的单纯活动,都涉及到政府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就此而言,政府所有活动都会关系到它与民众的沟通和传播问题。那么,政府活动对民众产生的影响都可以归结为政府公共关系。

  近年来对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已不仅限于公共关系和公共行政的视角,由于危机公

  关和网络公关对政府公共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传播学视角受到人们的重视。任莺认为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传播互动[7]。周书楠认为,政府公共传播是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由于传播学与公共关系学在高校课程设置中是两个学科,不利于政府公关人才的培养[8]。

  由此看来,从不同的视角解读政府公共关系就使其探讨的内容呈现出差异。以公共关系学视角来研究政府公共关系主要围绕政府形象及政府公关的意义展开;公共行政学视角更多在探讨政府公关对政府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的影响,即政府公关在政府决策、政策执行、执行效率等的作用;传播学视角强调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并将政府公共关系视作一种传播方式。多样化的研究视角表明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内容还无法取得共识,这正是其面临的困境。

  二、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困境

  从上面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界定可以看出政府公共关系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内容探讨并不成熟,其发展面临自身发展不足及外部环境的挑战。

  (一)在政府公共关系规范化建设方面

  第一,政府公共关系研究对象不够明确。目前关于政府公共关系的界定是从多个视角出发的,如上所述不同视角下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的界定会有所不同。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来探讨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其研究对象就成为研究与政府有关的可以包罗万象的一切现象。研究对象的明确性表明事物的边界,也是其独立性的标志。研究对象明确,表明人们对该事物认识深刻,而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则表明了人们对此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探索阶段。从多个学科角度探讨政府公共关系,研究对象的不统一阻碍了“公共关系从业者的职业对话”[9]。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及实践发展会变得困难。目前来看,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及研究方法基本上是从其他学科中直接借用过来的,所以它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这也说明它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也没有界定清楚,这样,政府公共关系就被包含

  在各种学科之下。

  第二,政府公共关系部门设置缺乏专业化。由于政府公共关系研究对象的模糊性,其所能解决的问题以及所要实现的目标也不明确,致使政府公关部门设置缺乏专业化。我国信访部门、政府办公室、新闻办等部门虽然承担了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但这些职能是附属于管理职能的,即它们是作为政府的职能机构或辅助部门存在,作为职能部门或辅助机构其工作职责有明确的界定,而其从事的政府公共公关活动则是附带的,即其主要是从政府自身的角度即从政府效率、政府形象的角度来开展工作,我国没有设置独立的政府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关于政府公共关系如何开展,其职责范围是什么,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在危机事件发生,急需专门的公关部门对政府活动作出指导与统一规划时,这方面的欠缺显得尤为明显。

  (二)在政府公共关系认识方面

  第一,对政府公关活动的主体认识不一致。由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属于政府的管辖范围,政府公关主体有“不同凡响”之处:体系巨大、结构复杂[10]。政府公关活动的主体既包括各级政府,也包括各级各类政府工作人员。只要是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都是公关主体,所以政府公关活动不仅包括危机公关,更是一种常态化的工作。而实际工作中是存在认识错位的,认为在危机事件中或需要向社会发布信息的时候才需要公关,政府公关活动的主体主要是窗口部门或危机管理部门或相关的发布信息部门,政府的日常性事务属于政府内部的事务,与公众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涉及不到与公众的传播沟通。而窗口部门的公关更多的是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形象、语态的要求,公共事件或危机事件中的公关职责主要由相关部门及领导人员来承担,领导者的形象、言论及传播的信息都直接影响到矛盾是否升级、危机事件的平缓程度。这就会发生主体认识错位的问题,认为公关活动并不是时刻需要,公关主体并不包括所有的政府工作人员和部门,政府公关素质和技能也不需要每个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人人具备。

  第二,对政府公关的地位认识不够明确。政府公关活动应该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活动,但目前其处于附属地位,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被唤醒。职业化意味该职业具有共同的职业观念与行为规范。而我国政府没有设置专门的公关部门,也没有相应的行业规范。在政府系统中,公关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围绕政府展开,其公关职能是附属于政府的管理职能的。不具备专业化的设置与行为规范,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即使在危机事件中,也很少有人去关注政府公关做得怎么样,人们的注意力只是集中在政府及其新闻发言人身上,政府公关活动是不独立的,社会评价是基于政府管理的视角。如果总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去开展政府公关,那么它总会处于被动地位,对公关活动效果的考察也难以进行。如果将管理的五项职能加一项公关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公关和控制,这样,政府的管理过程就可以分开来考虑,事情的处理结果可以从六个环节分别来考察,也便于政府进行经验总结。从目前来看,公关在管理活动中并没有被考虑进去。随着现代社会危机事件的频发,政府公关的重要性刚被人们认识到,其如何进一步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第三,对政府公关的定位不够准确。政府公关的目的是维护政府的形象还是通过沟通解决民众的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开展公关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下,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也呈现出差异。在以往的治理中,政府处于中心地位,拥有支配社会的权力,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民众参与政府管理缺乏正规的渠道。在新型的合作治理模式下,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政府与民众的“中心—边缘”模式逐步瓦解,二者是合作共治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新型的治理模式中,政府的定位是“服务”,而不是“控制”,“在公共管理中,控制关系日渐式微,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日益生成的服务关系,管理主体是服务者,而管理客体是服务的接受者”[11]。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切实享受到各种社会服务,所以从服务的角度来定位政府公共关系是关键所在。如

  果还是以政府为中心,站在政府自身的角度来看待政府公共关系,这种定位错位的问题会直接影响政府的服务宗旨,进而引起政府信任危机。

  (三)在政府公共关系实践发展方面

  第一,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公关的对象是民众,它不同于政府内部的沟通和协调活动。政府内部的沟通和协调活动通过政府公文的形式或上级命令可以比较顺畅地进行。但是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中,命令或公文并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与民众沟通是一门学问。从社会发展来看,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已受到社会高度的关注。然而,从政府公关发展的实践来看,该方面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相差甚远。政府部门的培训活动虽然涉及到该方面的内容,但是大多数停留在对政府公共关系现象的理论分析层面,对政府公共关系的原理、意义探讨非常详细,对于公关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及如何培养这些专业素质和技能方面的内容也有相应的篇幅。但是在实践层面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政府培训都缺乏这方面的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很多院校将“政府公共关系”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来对待,说明高校已认识到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性。但是该课程在高校依然偏重于理论探讨,缺乏实践内容的支撑。

  第二,公关实践技能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政府公关人才要熟知政府政策并具备行政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政府公共关系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公共利益,其中对政策的正确解读和正确的执行方式是达成这一目的基本要求。所以,政府公关人才必须对政府政策熟悉并能正确解读,这样才能保证公关的结果既有利于促进公共利益,又能树立政府形象。其次,政府公关人才需要一定的公关技巧。“行政执行官和文官在运用他们的技巧工作时试图利用他们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创造力、能力和礼仪来达到客观的目标和标准。在不断发展的美国行政舞台上,公共管理技巧的挑战比以前更为紧迫”[12]。

  从我国政府公关实践来看,已经建立了相关的制度来保证政府公关的合法性。比如

  新闻发言人制度保证政府及时向民众传递相关信息、新闻发布会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但是这些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对政府公关人员提出了相应的公关要求。从近几年的危机事件来看,政府公关人员的知识和素质在不断提升,其信息发布、自身形象都已无可挑剔,但是在与公众的沟通中,如何树立政府的信誉、维护政府的形象、切实解决公众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政民关系,仍然做得不够,政府公关的技巧仍然严重缺乏,很多发言人在应对媒体时不敢自由发挥。而公众也习惯性地把注意力聚焦在主要发言人身上,对发言人的语言进行多角度解读。在网络媒体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时代,政府公关的难度要比传统媒体时代大得多。政府公关人员不仅要熟知政府的政策,而且要掌握一定的公关技能。多数情况下政府公关人员只具备了前者的专业素质要求,对技能掌握则远远不够。

  三、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路径

  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起步较晚,虽有多学科的研究视角,也无法掩盖其发展的非独立性。政府公共关系只有走出当前困境,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独立的科学地位和专业化建设是其发展方向。

  第一,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科学化。科学化是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前提。科学化要求政府公共关系有明确的内涵界定、成熟的理论体系、独立的研究方法。科学化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政府应掌握主动权,充分发挥技术的中介特征,而不是限于技术的藩篱。现代社会的政府公关已不同于传统的公关,在传统媒体时代,民众对政府的了解只能通过报纸、新闻、杂志等传统媒介,这些媒介在社会生活并不富足的年代所起到的传播作用是有限的,政府公关手段比较简单。现代社会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政府公关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技术,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的搭建为政府信息报道和与民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二是汲取各学科的优秀成果。如前所述,政府公共关系有三种研究视角,虽然研究视角的多样化使得政府公关难以形成职业对话,但是多

  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公关的理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现代公共关系学、传播学及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均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它们自身的理论、方法都可以被政府公共关系借用。政府公共关系的非独立性正是由于各门学科均将政府公共关系视为自己的分支,所以政府公共关系在比较深厚的学科背景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第二,政府公共关系的专业化建设。从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特征来看,其专业化建设尤为重要。政府公关不仅具备公共关系的一般性特征,即政府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来影响公众的行为过程,而且政府公共关系还具备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受众对象比较复杂、成效难以评估、沟通传播的障碍[13]。这种特殊性本身就会给政府公关带来困难。受众对象的复杂性意味着民众需求的多样性、民众素质的差异性;政府与民众沟通效果不能拿数据来评估;在沟通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障碍因素,比如舆论传播的障碍、价值观念的差异性、组织合作的困难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要将这么多的诉求包容进去,真正体现以政府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的要求,就需要专业化的政府公关。

  政府公共关系专业化的体现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政府公共关系不能简单地归类为公共关系学,因为其主体是政府,客体是社会公众,政府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其拥有支配社会的权力,而社会公众的需求又是多样化的。如果忽视主客体的这种特性,仅将其视为私人部门或企业之间的沟通,那么政府公共关系将会出现危机。同样,如果将政府公共关系视为传播学的分支,那么政府公共关系可能更注重的是沟通模式、舆论管理方面,同样无法体现政府为民服务的宗旨。如果将其视为公共行政的分支,政府公共关系可以利用公共行政学的优秀成果,但是政府公关将被政府管理所淹没,管理即公关,这样不利于政府公关的独立发展,也不利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所以,研究对象的独立化是其发展的前提。其二,有专门的部门设置。由于各级政府部门职能存在一定差异,承担的公关职责也有所差异,所以有必要在政府内部设置专门的政府公关机构。设置时既要避免部门的重复性还

  要注意各公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政府日常公关职能由普通的管理部门承担尚且可以,一旦危机事件出现,如果没有一个专门的公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控制与组织,就会出现各自为政、难以协调的状况,严重影响政府的公关效率,因此,设置专门的政府公共部门十分必要。在统一领导的原则下,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来设置各地的公关部门。其三,建立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充分利用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培养机制。目前政府公共关系隶属于各个学科,在每个学科之下,政府公共关系都作为一门子课程来学习,学校的培养具有体系性、全面性。二是开展政府系统内部的培训活动。政府各部门应对的公关任务会有差异,所以根据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培训活动。培训活动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比如研讨会、集中听课、知识讲座、实地公关技能比赛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强公务员对政府公共关系的理论把握和技能培养。三是吸引高素质的公关人才参与政府管理活动。政府可以通过外聘或引进人才的方式吸收社会上掌握管理技能的公关人才共同谋划政府的管理活动,通过相应的制度及保障措施保证社会公关人才愿意参与政府的管理活动,提高政府的公关效果。

  我国政府公关的发展历史短暂,从政府公关自身来说,其理论及实践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从社会原因来看,它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才被提上议事日程的,这就使得政府公关具有更多的被动性。在政府公关没有长足发展的情况下又需要应对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这样政府公关的困境就更为明显。政府公关既要弥补自身专业化发展的不足,又要面对复杂的网络传播环境,今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献】

  [1]单曙光.略谈政府公共关系[J].福建论坛,1992(3):64.[2]宁红涛,李永新.政府公共关系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相关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8(2):39-43.[3]宋湘华.政府公共关系理论初探[J].行政论坛,1997(1):32-33.[4]王新华,吴

  斌.政府公共关系的价值与模式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2(2):42-45.[5]李

  耀.试论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定位[J].湖南社会科学,2003(1):45-46.[6]谢

  昕,王小增.基于公共行政理念的政府公共关系发展历程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5(9):14-16.[7]任

  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公共关系的创新[J].新闻界,2013(5):62-65.[8]周书楠.政府公共传播,哪些问题亟待解决[J].人民论坛,2016(25):66-67.[9]张康之,张乾友.公共行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86.[10]张岩松,张国栋.政府公共关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3.[11]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M].修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12]乔治·伯克利,约翰·劳斯.公共管理的技巧[M].丁

  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1.[13]李

  勇,崔义中.“新公共管理”呼唤政府公共关系的科学化与专业化[J].生产力研究,2009(5):8-9.

篇十八: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新冠疫情下公共关系的几点观察与思考

  作者:侯向平

  来源:《国际公关》2020年第04期

  2011年,奥尔多里和奥斯汀将健康公共关系定义为:为了影响健康态度、知识、行为和决策而对传播进行战略规划、策略实施和评估(Aldoory&Austin.2011)。面对疫情,在健康领域中的公共关系运用和实践,可以拓展到公共卫生领域,可以通过组织(个人)的具体动机和利益驱动的沟通实践与活动而得到体现,对其进一步思考需要得到公共卫生健康与公共关系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指导。

  通过对公共卫生健康领域的观察,新冠疫情下公共关系实践具有以下“四新”的现实意义:

  ·

  促进明智的决策,改善健康,开创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新常态;·

  建立和完善卫生、健康信念以及风险行为之间的关系,筑起公共卫生健康新防线;·

  直接或间接地优化参与影响与健康信仰和行动的信息制作、传播及处理过程,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协同新机制;·

  注重公共卫生健康与公共关系及其相关社会学方面理论渗透研究和实践运用,创新公共卫生与疫情防控新系统。

  有哪些专业人士活跃在这个领域呢?不同的国家体制和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回答。从专业或职业上分析:可以包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者、医护工作者、健康教育者、健康传播从业人员、公共关系或媒体、宣传等从业人员,比如:

  ·

  在疫情期间,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及其传播的一些“大白话”——“闷在家里就是战斗”、“你闷,病毒也给你闷死了”、“防火防盗防同事”……2020年5月,张文宏医生开微博了,仅两天半,粉丝数量100万+。

  ·2020年5月2日,北京市举行新冠疫情防控第100场发布会。新闻发布会以市民关注为导向,及时通报疫情变化,通报群众关切,传递信息,引导舆论;·

  在某家医院,公共关系专业人员专注医院的声誉和整体沟通策略,努力說服当地媒体撰写一篇关于医院在治疗与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方面的努力以及取得的进展方面的专题报道;·

  一些电视、广播等媒体开设的“职场健康”、“活到100岁”等公共卫生健康栏目,邀请医护工作者就观众、听众的感兴趣话题进行介绍与交流;

  ·

  一些政府、组织活动的组织者(包括相关社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支持促进新的保健和医疗服务,提高保健或医学研究组织的声誉,为患者、团体或政府运动开展宣传活动,宣传卫生政策的变化。

  疫情当下,公共卫生健康传播及活动日益扩大,克雷普斯曾指出,公共卫生健康领域中的公共关系经常开展令人信服策略传播及促进运动,以帮助高危人群抵御严重的威胁(Kreps,2011年)。公共卫生健康领域中的公共关系在以下方面的作用与价值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

  及时有效地传播更卫生、更健康信息:开展公共卫生健康社区活动、健康教育,包括医生或保健专业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包括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北美及欧洲国家,有一些关于维生素D降低冠状病毒风险的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上最新的虚假信息是人们应该服用高含量的维生素D。然而,健康专家说,没有证据表明情况如此,英国国家卫生局指出:“维生素D过多会导致心脏问题、肾损伤和其他医疗状况。”

  ·

  为建立和巩固科学的公共卫生健康的态度、知识、行为和决策提供帮助:需要特别关注这个领域中一些“伪科学”的现象,如:“虚”信息(空洞、没有实际价值的信息)、“假”信息(没有科学依据和经过实证检验的信息)及为了商业及其他目的所炮制的“伪信息”(事实与宣传不符的信息);2020年4月,张文宏就曾担忧:“很多假的信息假借我的名字传播出去,造成一个极大的困扰。”安迪·帕蒂森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数字解决方案的负责人,近年来,帕蒂森一直敦促Facebook等网络技术公司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打击有关线上传播及散布疫苗接种的虚假信息的行为,现在,他的团队花了很多时间在网上识别误导性的冠状病毒信息,并与Facebook、谷歌和YouTube联系,要求他们删除这些错误信息。

  在环境不佳或民众健康普遍受到威胁的时候,人们对公共卫生健康议题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担忧。随着新的人类病原体的出现,如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俗称SARS)、新冠肺炎等相继爆发,全球公共卫生健康的议题也日益具有挑战性,WHO、各国政府和组织进行了大量工作,其中包含指定、发布科学的、专业的、权威的公众关切的信息。社会及民众首要优先事项是不断改善和保证公共及自身卫生健康与安全,在这一内外环境下,为公共卫生健康领域中的公共关系的实践与运用提供了独特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供了新的研究与分析的框架。

  公共关系在公共卫生健康领域中的有效运用,需要面对并处理一些关系:

  1、个人与公共性之间的匹配关系

  个人健康问题,往往存在对及时互动和信息的高质量(主要是针对性和明确性)的迫切要求。通常,人们把他们的健康状况视为独特而个人化,但公共卫生健康领域可能关注的是那些具有共同特征,比如对于健康、治疗或预防有着共性的议题制定战略并采取行动,除此之外,这一关系还需面对以下任务的一些挑战,如:

  ·

  不断改变和更新公共卫生与个人之间的干预措施(如在一些城市开始实施的垃圾分类、就餐时使用公筷等);·

  扩大和提高、优化公共与个人之间有关卫生、健康的认知(旅游的人口流动及新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扩大,形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

  公共卫生健康信息内容与受众的特点相匹配并采用最新的及最有效的传播技术与渠道(人口老年化程度与二胎政策的实施所产生新的变化及需求)。

  2、患者与医疗组织之间的和谐关系

  一般而言,公众特别是患者对于健康、治疗或预防的可能性有着共同的兴趣,这些人们常常处于充满希望与无望的脆弱状态并游离其中,对他们而言医疗组织就是希望,患者都希望尽早、简便、经济地得到有关“可知的、可理解的、可及时更新的”传播内容,通过这些信息以期解决或者缓解心理压力,并获得生命能有保护、疾病可以治疗的信心。

  患者与医疗组织行为者之间在动机和利益等关系常常存在紧张性。例如,医疗组织推广其诊断成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或医学核磁共振成像,让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然而,当在没有经过证明的临床理由的情况下使用以上医疗仪器检查时,当替代方式具有同样价值时,或者当患者接受不必要地重复扫描时,医学界的有些做法备受质疑。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制药公司开始物色、培养医生和其他受人尊敬的医学研究人员等主要意见领袖,不断帮助他们推广有关产品,受医疗机构的各种形式的影响,某些医生也成为了制药公司的“代言人”。根据塞尔策、加德纳、比查德和卡利森等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结构性(专业、学科及表述方面)障碍和对不对称沟通策略的过度偏好,助长了不信任、愤世嫉俗(关系)和(引发)非常规行为。(Seltzer,Gardner,Bichard,&Callison,2012)。

  3、线上与线下传播之间的互补关系

  特别当公众面临令人不安的健康环境时,人们更喜欢在线的即时信息。2011年,福克斯指出:“那些患有慢性和罕见疾病的人更有可能上网寻找其他有类似健康问题的人”(Fox,2011年)。在新冠疫情下,公共卫生健康信息成为了最吸引人的话题。然而,通过数字传播等线上传播使得民众自我及群体性交流与沟通行动变得简单,也更容易保持公共卫生健康所要求的线下社交“安全距离”,社交媒体很好地适应了这类的传播需求。当下,被民众视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是那些充满活力的讨论论坛、微信、微博包括博客和wiki等在内的公共卫生健康网站,张文宏个人微博热议和高接受度也是一个佐证。

  4、信任与道德之间的互动关系

  面对那些倾向于选择性来宣传、激励或耸人听闻地宣传、推销的传播策略及其行为,越来越多的人可能质疑那些貌似具有说服力诉求中所含的道德、伦理的成分。这也增强了社会、专家、学者及公众对这一领域公共关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更多反思,特别是公共卫生的组织或行为者(如医院、保健组织、医疗器械制造商和制药公司)在灌输信心和试图建立信任的过程中采取更多地约束,比如:在涉及说服公众采用某些治疗或方式来诊断、医疗或预防疾病等方面的过程中的相互之间的信任与道德认同。否则,有可能会陷入另一个道德或者伦理上的困境。

推荐访问:谈谈疫情期间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认识 疫情 公共关系 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