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疫情防控 >

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19篇)

时间:2022-12-17 15:20:04 来源:网友投稿

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19篇)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提要】大部分受访企业家认为新冠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19篇),供大家参考。

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19篇)

篇一: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提要】大部分受访企业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冲击较大,企业家对实现本企业全年增长目标信心不足。大多数受访企业家拥护并积极配合政府应对疫情相关举措,期望政府采取短期应对措施,包括:对受疫情影响受损严重行业给予财政贴息、按不可抗力处理或放宽部分贷款及订单合同、对参与捐赠企业和个人给予所得税抵扣等,以减轻企业因疫情带来的短期现金流压力和租金压力,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疫情影响;企业前景;生产经营;进出口;对策建议

  为充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政府决策及时提供参考依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进行企业情况快速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于20__年2月5日通过网络进行快速调查,截至2月7日,共收到有效问卷1368份,调查样本详见表1。

  一、疫情影响情况分析

  关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调查显示,认为"影响很大"的占37.2%,认为"影响较大"的占49.4%,认为"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的占13.4%,对比"非典"时期调查的相同题目,此次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更加严重,这一情况值得重视。

  分地区看,湖北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比例达到95.5%,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相对乐观,认为"影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响很大"的比例为26.1%,比中小型企业少10个百分点以上。

  基于这一判断,企业家对20__年实现中国GDP增速的预期与20__年下半年调查结果相比有一定回调,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预计20__年中国GDP增速的中位数为5.3%,与20__年8-10月进行的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年度调查中同一题目的结果相比回调了0.7个百分点(见表2)。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的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住宿和餐饮业的企业家认为本行业受疫情冲击明显,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比重之和为99.1%,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商务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选择比重分别为87.4%、86.7%和86.5%。

  此外,超过八成(83.8%)的制造业企业家认为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回答"影响很大"的占28.9%,"影响较大"的占54.9%。具体来看,纺织、化纤、有色金属和仪器仪表等行业受到冲击明显,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比重之和均达到100%,而运输设备、医药和装备制造业等行业所受的负面影响则相对较小。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本企业的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影响很大"的占36.9%,认为"影响较大"的占46.9%。

  从不同地区看,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的湖北所受冲击相对较大,认为"影响很大"的比重为54.5%,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认为"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的比重为27.8%,明显高于中型企业(17.1%)和小型企业(14.5%);从经济类型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国有企业认为"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的比重为34.8%,明显高于外资企业(18%)和民营企业(1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对20__年实现原定企业年度增长目标信心不足。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实现企业原定年度增长目标"有一定难度"的占50%,认为"无法实现"的占28.8%,只有18.5%的企业家认为"可以实现"。分组来看,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认为"可以实现"的比重相对较高。调查表明,疫情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冲击更为明显。

  二、企业面临的困难

  为了全面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同时正确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影响的范围和深度,本次调查涉及了"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带来哪些具体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十个选项中,排在前三位的是:"企业成本压力增大"(55.4%)、"企业产品(服务)销售渠道受阻"(52.5%)、"商务谈判交流活动明显减少"(51.6%),选择比重均超过半数。其他依次是:"原材料不能正常供应到位"、"对未来形势发展难以判断影响企业决策"、"员工心理恐慌"、"打交道的外部相关部门正常服务业务受限"、"企业严格防范措施影响效率"和"企业招工难"等(见表3)。

  当问及"这次疫情给您所在企业带来的损失预计"这一问题时,调查结果显示,回答损失"很大,勉强可以支撑"的超过半数(56.8%),回答损失"巨大,企业无法承受"的占20%,回答损失"较小,可以承受"或"没有损失"的占23.2%(见表4)。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也波及就业。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调查显示,近半数(49.7%)的企业家回答20__年第一季度以来从业人员比正常情况减少,超过半数(52.2%)回答雇佣农民工减少。关于第二季度的用工预计,认为将趋于好转的占16.7%,认为不变的占54.9%,认为将恶化的占28.4%。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认为第二季度就业形势好转的比重,比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低了10个百分点左右。

  此次疫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就业外,还对企业所在行业或领域造成了很大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影响"严峻,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占41.4%,认为"困难,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占41.3%,认为影响"不大,大部分企业可正常经营"或"无明显负面影响"的仅占16.3%(见表5)。

  分行業看,住宿餐饮业认为影响"严峻,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比重高达83.8%,比排在第二位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多了近35个百分点。制造业中的化纤和纺织认为影响"严峻,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比重较高,分别为75%和64.3%(见表5)。

  为应对此次疫情,各地企业普遍推迟了开工时间。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能承受最晚开工的时间",调查显示,认为能承受最晚开工的时间为三周之内的超过七成(71.2%),其中认为能承受"1-2周内"的占33.3%,能承受"1周以内"的占16.7%,能承受"2-3周内"的占21.2%;能承受"1个月"或以上的占24%;另有4.8%的企业"已开工"。

  三、预期二季度形势将趋于好转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国内外市场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88.2%的企业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其国内市场影响"非常不利"或"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不利",其中认为"非常不利"的占33.4%,认为"不利"的占54.8%;75.6%的企业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其国际市场"非常不利"或"不利",其中认为"非常不利"的占30.1%,认为"不利"的占45.5%。与"非典"疫情调查中同题结果比较,此次疫情对国内市场影响更加严重(见表6、表7)。

  分行业来看,住宿餐饮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认为疫情对其国内市场影响"非常不利"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达到了77.1%和59.6%,而金融业认为"非常不利"的只有8.3%。

  从制造业来看,疫情对中国制造业国内外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调查样本中制造业的企业家大都认为疫情对其国内市场"非常不利"或"不利",选择比重之和为90.8%,特别是化纤、有色金属、化工和仪器仪表等行业认为"非常不利"或"不利"影响的比重之和均达到100%,而医药制造业有25%的企业家认为产生了有利影响。

  同时,制造业的企业家认为疫情对其国际市场也产生了较大冲击,选择"非常不利"或"不利"的比重之和为86%,是各行业中最高的。其中,化工、有色金属和仪器仪表业的企业家认为"非常不利"或"不利"的比重之和均达到100%。而运输设备和医药业所受的不利影响则相对较小。

  关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认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下滑。同时,企业家认为二季度生产经营将趋于好转。

  从订货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91.3%的企业家认为20__年第一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季度以来企业订货比正常情况减少,其中63.4%认为明显减少。对于第二季度的形势,37.3%的企业家认为订货状况将趋于好转,23.8%认为形势不变,认为与正常情况相比会恶化的占38.9%(见表8)。从不同分组来看,大型企业、国有企业预计二季度"形势好转"的比例相对较高。

  从生产情况看,92%的企业家认为20__年第一季度以来企业生产(服务)量比正常情况减少,其中61.1%认为明显减少。对于第二季度的形势,37.2%的企业家认为生产形势将趋于好转,26.4%认为不变,认为与正常情况相比会恶化的占36.4%(见表9)。

  从不同分组来看,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认为"形势好转"的比例相对较高。

  从销售情况看,92.1%的企业家认为20__年第一季度以来企业产品(服务)销售量比正常情况减少,其中63.2%认为明显减少。对于第二季度的形势,37.6%的企业家认为销售形势将趋于好转,22.8%认为不变,认为与正常情况相比会恶化的占39.6%。从不同分组来看,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认为"形势好转"的比例相对较高。

  从出口情况看,根据对有出口业务企业的调查结果分析显示,91.1%的企业家认为20__年第一季度以来出口量比正常情况减少,其中56.6%认为明显减少。对于第二季度的形势,29.8%的企业家认为出口形势将趋于好转,28.6%认为不变,认为与正常情况相比会恶化的占41.6%(见表10)。

  关于国外厂商因为"新冠肺炎"而对国内企业的态度,调查结果显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示,有55.5%的企业家认为国外商家将"减少订货",49%认为将"推迟订货",认为国外商家将会"订货要求更严格"和将"订货转移"的企业家占三分之一左右;另外,还有11.2%企业家认为国外商家将会"不履行原有订货"。

  从不同分组来看,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企业家认为国外商家将会"不履行原有订货"的比重相对较低,而认为将"订货要求更严格"的比重则相对较高(见表11)。

  从采购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90.1%的企业家认为20__年第一季度以来企业采购量比正常情况减少,其中56.8%认为明显减少。对于第二季度的形势,34.3%的企业家认为这种采购量低于正常水平的状况将趋于好转,28.1%认为不变,认为与正常情况相比会恶化的占37.6%。

  本次调查还涉及"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及盈利情况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62.5%的企业家认为20__年第一季度以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比正常情况增加,其中32.7%认为明显增加;92.5%认为盈利情况比正常情况减少,其中63.8%认为明显减少。对于第二季度的形势,25.1%的企业家认为这种成本高于正常水平的状况将趋于好转,29.9%认为不变,认为与正常情况相比会恶化的占45%;28.3%认为盈利下滑的形势将得以扭转,21.8%认为不变,认为与正常情况相比会恶化的占49.9%(见表12、13)。

  从不同地区看,重灾区湖北企业的盈利状况所受到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调查结果显示,84.1%的湖北企业认为20__年第一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季度以来盈利情况比正常情况明显减少,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3个百分点;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选择"明显减少"的比重为41.7%,明显好于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选择"明显减少"的比重为30.5%,明显好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见表14)。

  调查表明,企业家对恢复国内外市场预期及对二季度生产经营较为乐观,认为疫情主要为阶段性影响。

  这一结论也可以从企业投资行为与企业家对企业下一阶段的信心来印证。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认为,20__年第一季度以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規模比正常情况减少的占65.4%,其中36.2%认为明显减少,29.2认为有所减少;认为企业投资与正常情况持平的占27.8%,认为有所增加的占5.4%。企业家预计二季度投资相对平稳,其中认为投资形势趋于好转的占18.9%,不变的占47.8%,认为会恶化的占33.3%。

  关于企业家对下一阶段企业经营发展的信心,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74.2%)的企业家表示"很有信心"或"较有信心",其中26.5%表示"很有信心",47.7%表示"较有信心";表示"信心不足"的占22.7%,"没有信心"的占3.1%。从不同分组看,大型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对下一阶段的发展信心相对较足,表示"很有信心"的比重超过四成。

  調查发现,相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说,企业的投资行为受影响相对较小,对企业下一阶段经营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可见企业家判断这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是较为理性的。

  四、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应对此次疫情的具体策略。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将"密切关注企业员工身体健康状况"作为应对此次疫情的首选策略,选择比重为78.5%,选择"完全停工歇业"的占69.4%;其次是"支援抗击疫情一线,捐款、捐物"和"调整业务规划,压缩成本,迎接挑战",选择比重分别为52%和42.5%。应对此次疫情的策略还包括:"为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做准备"(28.9%)和"加大线上业务"(24.5%)等。

  调查表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企业家将关注员工健康、停工歇业作为应对当前疫情的两大首选策略,并采取捐款、捐物等实际行动,积极主动地支援抗击疫情一线,体现了企业家们的担当精神和人文关怀。

  本次调查还了解了企业下一步应对疫情将采取的具体措施,结果显示,位列首位的是"争取先部分开工"(60.6%)和"争取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扶持"(60.7%),选择这两项的企业家比重均超过六成;其次是"加大宣传、营销"(33.6%)、"加快向线上转型,加快数字化改造"(31.9%)和"等待观望"(27.3%)。而选择"裁员降薪"(16.1%)、"加快"机器代人"步骤"(13.3%)、"不想再干企业了"(9.3%)和"转移市场,进行海外投资"(4%)等的也有一定比例,这一现象值得关注(见表15)。

  "阳光总在风雨后",疫情之后是商机。20__年的SARS疫情在冲击传统行业的同时,也给电商送去春天;那么这次疫情之后,企业家的商机又将在哪里呢?本次调查设计了"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20__年企业家最看好哪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75.5%的企业家选择了"医药"行业,被列为所有21个选项的首位;"在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线教育培训"次之,选择比重为48.8%;此外,作为医药、在线教育培训的技术、服务等配套产业,"互联网及IT服务"和"生物技术"也被企业家普遍所看好,选择比重分别为36.7%和34.4%。

  调查还显示,20__年被企业家普遍看好的行业还有:养老(26.6%)、环保(25.7%)、现代物流(24.6%)和新材料(20.3%),选择其他行业的是"新能源"(17.6%)、"现代农业"(14%)、"高端装备"(12.6%)等(见表16)。

  关于对政府的政策建议,本次调查设计了"疫情之后,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您最希望:"这一问题。调查显示,在所有18个选项中,排在前五位的是"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71.2%),"加大减税降费"(70%),"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59%),"重视企业家的贡献,保护企业家积极性"(47.3%)、"降低企业融资成本"(46.6%)。

  调查同时发现,企业家选择"加快落实民企28条"(39.5%)、"加大简政放权力度"(33.6%)、"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32.5%)、"给予部分受疫情影响受损严重行业财政贴息"(30.8%)的比重也相对较高,选择比重均超过30%以上。

  此外,企业家还选择了"提高政府办事效率"(29.1%)、"减轻租金压力"(27.6%)、"完善法治环境"(23%)、"对参与捐赠企业和个人行为给予所得税抵扣"(22.5%)、"按不可抗力,处理或放宽部分贷款及订单合同"(22.1%)、"释放流动性,减轻现金流压力"(19.7%)和"参照金融危机"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17.1%)等。

  当前,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和措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江苏、山东、北京、上海、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广东等数十个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企业发展,主要通过为企业减负、加大金融支持、增加财税补贴、支持稳岗和优化政府服务五个方面,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共克时艰,得到了企业家们的高度评价,这些措施和这次调查中企业家的期待基本一致。

  综合调查表明,企业家积极响应并配合政府应对疫情相关举措,同时建议:

  一方面从短期来看,尽快恢复社会经济秩序,期望政府采取短期应对措施,包括:对受疫情影响受损严重行业给予财政贴息、按不可抗力处理或放宽部分贷款及订单合同、对参与捐赠企业和个人给予所得税抵扣等,以减轻企业因疫情带来的短期现金流压力和租金压力,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建议政府尽快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希望政府重视肯定和进一步发挥企业家这一特殊群体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保护企业家的积极性,营造尊重企业家的良好與论环境;切实加大简政放权和减税降费的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完善法治环境,加快落实民企28条,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发展、用心创新"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2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场全国总动员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迅速打响。近期,新华网金融频道特别策划推出"经济走势看信心"系列报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道,独家采访经济及金融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展现社会各界控疫情、稳经济的坚定信心,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光明前景。

  摘要

  近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主办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和市场的影响及对策"专题研讨会,邀请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金融机构代表和专家学者,就如何认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情况以及疫情对经济和市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建言献策。

  市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预期已经从恐慌逐步转至正常化,但对复工后人口流入较集中区域的疫情走势高度关注。从影响来看,市场一致预期新冠肺炎对经济是短期、一次性冲击。具体来看,疫情对消费的冲击较大,一季度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后续经济恢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的控制程度。从微观来看,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最严重,亟需解决中小微企业的生存难题。

  为降低疫情影响,尽快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根据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有序推进全国复产复工;二是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要协同合作,多方面降低中小企业的支出压力;三是"大手牵小手",利用大企业的供应链渠道为中小微企业纾困;四是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为有序复工和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提供支持保障;五是保持信息公开,做好预期管理,提振公众与市场信心;六是坚持市场化改革,释放明确的改革信号;七是完善治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中国财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富管理50人论坛课题组)

  20__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各地政府纷纷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为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在调研收集社会意见以及组织专家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区分级防控、有序复产复工、多方协作保证中小微企业生存性经营等相关建议。

  一、市场对疫情的预期逐步转为正常

  1、当前市场机构对疫情的预期已逐步正常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最初的恐慌到逐步了解疫情后的情绪改善,当前市场机构对疫情的预期已经逐步正常化。针对新冠肺炎较高的传染性、潜伏期以及有效的防控手段,社会整体都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加之疫情发生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稳预期的措施,市场情绪在资本市场开市第一天充分释放后,目前已逐步常态化、正常化。

  2、市场机构对复工后人口集中流入区域的疫情高度关注

  尽管市场机构对疫情的整体预期已经逐步正常化,也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协作下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但对于逐步复工后,人口集中流入的区域,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及周边区域的疫情还存在较大的担忧。一方面担忧珠三角及长三角区域对疫情的严格防控影响企业复工进展,另一方面担忧大量的外来人口聚集容易再次引发疫情。

  二、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较大

  1、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大于SARS疫情

  当前市场机构一致预期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要大于20__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年SARS疫情。这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当前中国经济环境及所处的阶段与20__年明显不同。20__年我国正处于加入WTO后的经济腾飞期,而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经济增速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换期;二是经济发展驱动力明显不同,20__年我国经济仍处于投资和出口驱动的阶段,外部贸易环境逐步改善,而当前我国经济对内需消费的依赖更大,20__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7.8%,新冠肺炎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短期消费;三是产业结构不同,当前我国经济对服务业的依赖逐步提升,而以餐饮、旅游、影视为代表的服务业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四是全球经济格局不同,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日渐紧密,疫情会直接影响到外商投资以及全球手机、汽车等重要产业链。

  2、需求上对消费影响最大,一季度GDP面临下行压力

  整体来看,市场机构一致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一次性事件,一季度经济增速将面临下行压力。根据疫情情况,很多机构都下调了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的预期。疫情对后续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疫情的控制情况,如果疫情在4月底之前能得到完全控制,二季度GDP将会明显改善,三季度经济增长将进入正轨。

  从类型来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最大的是消费,尤其是服务业消费,部分餐饮及旅游业的消费冲击将难以弥补。根据SARS期间餐饮旅游业的恢复程度来看,一般在疫情结束后的第一个月客流恢复至50%,第二个月恢复至60%-70%,三至四个月后恢复至100%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生产制造行业尽管受疫情影响短期产能及营收下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降,但由于需求端相对稳定,疫情期间挤压的订单将在下半年集中释放。

  3、微观上要高度关注中小微企业的生存问题

  此次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是部分中小微企业。据清华大学朱武祥教授近日对全国1480家中小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60%以上的中小企业账面现金能够支撑的时间不超过2个月;同时,31.62%的被调查企业预计本次疫情对公司营收的影响在50%以上。约有22.5%的被调查企业计划减员降薪,16.01%的企业选择停产歇业,这将造成较大的就业压力。同时从产业链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的产业链的末端环节都是由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困境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运营,进而对复工后大型企业的经营也造成较大的压力。

  要高度关注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可能带来的地方区域性金融风险。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的上升可能增加地方性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压力。同时,叠加疫情因素导致的财政支出增加和财政收入减少,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在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地方财政压力相对较大的区域,"中小微企业地方性中小银行地方财政"三大风险点叠加的区域性金融风险要高度关注。

  三、战"疫"突围的对策建议

  1、根据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有序推进全国复产复工。

  根据全国各地的实际疫情防控情况,为便于实际操作,建议中央部署各地根据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有序推进全国复产复工。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一是尽快根据疫情分级标准,推动各地实现依法行政。当前各地为控制传染源,有些做法超越了法律适用,例如扩大强制隔离范围、过度实施交通管制;设置路障、挖断道路、阻止人员物资正常流动;泄露重点人群个人信息等。为纠正不当的管制措施,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根据疫情出台分级标准以及对应参照的防控措施,使各地实现有据可依,并以此纠正各地在疫情防控中的不当做法。对于拒不纠正错误行为的地方要进行合规性审查,督促依法行政。

  二是认真总结防控经验教训,疫后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在疫情结束后,应组织对本次疫情的防控工作和应急处置机制进行认真总结,对其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并以此为依据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2、多方协作,保障中小微企业的生存性经营。

  面对疫情造成的冲击,政府部门、金融体系、国有企业要协同合作,通过各种办法进行救助,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保障其在复工后能持续经营。

  一是建议地方政府因地施策,减税降费,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生存成本。目前工信部出台20条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复产复工,建议在此基础上,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中小微企业的行业分布以及经营情况给予差异化的补贴和支持,对中小微企业减免或减半2-3个月的社会保障支出;对第一季度中小微企业缴纳的税收按一定比例进行返还;对于租用大型国企物业的中小微企业减免或减半2-3个月的房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租,对于租用民营或私营业主物业的中小微企业,允许其凭有效租赁合同去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申请减免或减半2-3个月房租。

  二是建议各地金融体系因地制宜地出台一系列保障中小微企业生存的支持措施。对在疫情期间到期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适当给予6-12个月的展期;灵活运用资产证券化、外部担保等多种方式保障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不断裂。

  三是建议国有企业带头减租降费,让利于民。建议水、电、煤气、电信等大型国有公共事业单位主动让利,减免中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相关费用。

  3、"大手牵小手",利用大企业的供应链渠道为中小微企业纾困。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很难直接获得金融资源或国家政策扶持,而利用大企业的供应链渠道,向居于产业链核心的大企业提供金融资源,再通过由其向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商业信用、延缓订单交付等方式,有效将资金传导到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手中,通过"大手牵小手",实现为中小企业纾困的目的。

  具体方法上,一是建议现金流相对充裕的大型企业,借助预支货款等形式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确保中小微企业的正常复工以及产业链的正常运营;二是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化利率的委托贷款,由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提供贴息支持;三是为解决由此导致的大型企业负债率上升问题,鼓励大型企业将应收账款进行资产证券化,由地方或国家担保机构提供外部担保,由金融机构投资,实现企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的风险共担机制。四是地方政府通过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推动存量三角债务化解,解决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货款拖欠问题,缓解中小企业流动性压力,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同时借此契机推进市场化去杠杆,降低中小银行风险。

  4、加大宏观政策调控,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保障支持。

  建议财政部门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一是建议适当提高今年的赤字率至3.5%,可争取7000亿元资金;二是建议发行特别国债,规模建议不少于1万亿;三是视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的需要,免除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比如3月31日前)的全部增值税,以降低企业支出压力,支持企业尽快复产复工。前两项措施筹措的资金,可用于疫情防控及扩大公共卫生等短板投资,以及重点物资保障企业、小微企业税费、五险一金缓免、失业救济、贷款贴息等。

  建议货币金融政策保障流动性支持。一是用好央行3000亿专项贷款资金;二是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民生物资和服务提供企业等,更加积极地提供无抵押低息贷款;对其他企业,在抵押到位的基础上,也应当积极提供流动性支持;三是必要时可以动用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为兑付困难的企业债券(不包括平台、地产等,且以民营企业为主)提供流动性支持。

  5、保持信息公开,做好预期管理,提振公众与市场信心。

  一是实事求是,保持疫情信息准确、畅通、公开。要及时应对社交网络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通过权威机构和专业人士发声来及时消除不实言论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效引导社会形成正确预期。

  二是做好对国际社会的沟通工作。目前全球都高度关注中国新冠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肺炎疫情,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深化,中国金融市场与全球的关联也日渐紧密,在做好国内预期管理的同时,也要同步做好国际社会的沟通工作,为复产复工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三是建议统计局在后续公布一季度经济增速时可以同步发布剔除疫情影响的GDP增速,此做法既符合统计数据实质可比原则,又与疫情一次性外生冲击性质吻合,有助于市场更全面地了解经济现状,提振公众与市场信心。

  6、坚持市场化改革,释放明确的改革信号。

  除出台短期政策以外,建议更坚定地推进市场化改革。一是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改革。为补短板、促发展,当前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明确的改革信号。二是要让民营企业树立改革的信心。要坚定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贯彻竞争中性原则,打破行业垄断,消除民营企业"不敢投"的顾虑,提升民营经济的活力。

  7、完善治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一是合理界定政府权责,引导公众形成合理预期,增进相互信任,让社会公众和政府形成相向而行的合力;二是建立起各司其职的治理体系,优化问责机制,鼓励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风气;三是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尽快建立健全体系性的公共卫生保障和疾病预防机制,加大对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资源投入;四是加快建立和完善跨部门、跨层级的应急机制,提高我国对重大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五是加快培育民间社会组织,在灾害发生时发挥民间组织力量,与政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府通畅沟通、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疫情及其他重大公共安全事件。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为了解与评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小微企业带来的影响,小微企业运行指数(注1)课题组于20__年2月6日和7日两天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国小微企业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疫情给小微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超过九成小微企业都延迟了开工开业,近5成企业延迟时间超过两周,另有很大比例企业仍没有确定开工时间表。因抗击疫情统一延长假期是开工推迟的最主要原因。已有近八成小微企业业绩相比正常状态变差,主要原因是交通管制和下游客户需求减少及上游原料供应不足。交通管制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带来经营困难的最大原因,资金流不足及担心员工感染病毒也不可忽视。

  同时,依靠自有资金,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以维持超过三个月运营。如果疫情影响持续,小微企业一个最大的应对办法是转变经营方向,降薪和裁员的可能性也较大。对于国家政策,小微企业大部分仍不太了解近期国家针对企业的宽松信贷政策,并且最需要的仍然是各种补贴政策,并放宽各种管制。虽然政策已经提供了一些相关支持,但相比需求仍然不足。

  一、调查背景

  本次调查主要关注点集中于企业开工时间、运行情况、企业对疫情的应对措施和对政策期待等方面。本次调查具有样本量大、全国代表性强的特点。同时,鉴于春节假期延长到2月2日,此次在2月6日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和7日的调查也能够体现假日后的开工和运营状况。本次调查共计得到2240个小微企业样本,行业分布中,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样本占比最大(分别为32.32%和23.71%);地区分布中,华东和中南占比最大(分别为31.34%和23.44%);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约各占一半;员工数、企业总资产和销售额分布比较均匀。

  二、疫情对企业冲击比较严重

  (一)超九成小微企业开工延迟,假期统一延迟是主因

  从开工时间看,超过九成的小微企业相比去年开工(开业)有所延迟,延迟两周及以上的占47.09%,还有很大比例没有计划何时开工(27.84%)。这个特征对不同类型和规模企业具有共性,而且,相对更灵活的个体工商户没有开业计划的占比更大,规模越小的企业此比例越大。具有共性的原因有三点,假期统一延迟是开工时间推迟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企业主担心疫情主动延迟开工,第三是因员工难以返回导致延迟开工。相对而言,订单不足等其他非直接原因占比较小。同时,规模小的企业相比规模大的企业因假期统一延迟和员工难以返回的占比相对小,而企业主主动延迟开工的原因占比更大。

  (二)近八成企业绩效下降,交通管制、客户减少是主因

  相比于正常状态,小微企业由于疫情而导致业绩变差占比达77.28%(稍微变差占39.38%,明显变差占37.90%)。其中个体工商户经营绩效变差占比更是高达到84.3%。整体上看规模越小的企业业绩变差比例越高。对交通的管制是企业业绩变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企业所在地都面临交通管制(84.03%),并有33.09%企业由于本地交通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管制造成业绩负面影响,8.07%的企业由于其他地区交通管制造成业绩上负面影响。规模越小的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比例越大。业绩变差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下游客户需求减少。近期下游订单减少的企业占比达64.56%。其中规模越小的企业客户需求下降越多。同时,上游原料供应短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48.70%企业面临上游原料供应短缺现象。个体工商户和规模较小的企业这一问题更严重。总体上看,认为导致经营困难的最大原因为交通管制或运力不足的企业占比最大(合计42.13%),其次是现金流紧张(19.97%)和担心员工感染病毒(19.93%)。

  (三)企业自有资金坚持时间有限,但对疫情预期乐观

  如果疫情持续,有28.87%小微企业认为可以依靠自有资金坚持下去,认为企业依靠自有资金能坚持运营三个月左右占比25.56%,自有资金能坚持两个月左右的占比20.87%,自有资金只能坚持一个月及以内的企业占比7.73%,合计有超过半数小微企业难以坚持超过三个月。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模小微企业,这个比例差异不大。受疫情影响预计今后下游订单会出现下降的企业占比达76.64%,规模越小企业受影响越大。同样,受疫情影响认为今后上游原料供应可能出现问题的企业比例达67.74%,规模越小企业出现问题可能越大。相对而言,企业对疫情走势比较乐观,近半数预计两个月内疫情影响会结束从而业务恢复正常(46.58%),也有相当大比例认为疫情结束具有不确定性(19.96%)。相对而言,规模小的企业认为不确定的比例更大。

  三、应对措施及有效性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一)企业短期依赖自有资金,长期将转换业务和面临贷款抵押物不足问题

  对于小微企业,由于运营成本较低,当前状态下认为资金尚且充足的比例达到58.04%,计划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比例相对较低(正在申请占比18.68%,申请未获批准占比1.07%)。各类企业间相对差异不大。如果疫情持续并影响企业运营,小微企业计划采取最多的应对手段是进一步开拓其他市场(55%),这是由小微企业的灵活性决定的;其次是减少接受业务(35.40%)和降薪(14.02%),再次是裁员(12.05%)。相对而言,个体工商户或规模较小企业选择关闭企业的比例明显要高。对于小微企业,如果资金流出现问题想向银行贷款,最大的困难是抵押物不足。由于小微企业贷款绝大部分是抵押贷款,很多企业贷款已经用尽了抵押物,再想贷款将面临抵押物不足问题。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此问题更加明显。而个体工商户和规模较小企业不需要贷款的比例更高。

  (二)国家需更大力度补贴和适当放宽各类限制

  面对疫情,小微企业最希望政府采取的行动是减免税费(60.76%)、直接补贴(48.88%)以及增加贷款和贴息(33.57%)。在政策上,小微企业最需要政府减少交通管制(27.99%)、减少开工管制(25.45%)和允许灵活用工政策(24.42%)。规模较大企业希望获得减免税费和直接补贴比例更高。面对疫情,小微企业已享受或了解到的政府措施以减免税费为主(26.47%),其次是允许灵活用工政策和减少交通管制及提供贷款贴息。规模较大企业相对获得了更大税费减免。对比来看,相比于小微企业需求,减免税费等各项行动仍然都存在较大额外需求。同时,政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策的落地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对于国家近期放宽小微企业贷款的信贷政策,有超过一半的小微企业并不很了解。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和规模较小的企业不了解的比例相对要大。

  四、针对性改进政策促进落地效度

  根据这些调查结果,我们认为为了稳定小微经济,政策应该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推进:第一,秉承同舟共济原则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直接支持,包括税费减免、直接补贴、贷款贴息等。这些对于收入流锐减的小微企业有直接快速的效果。执行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可以按照地方企业数量和雇员数量给予专项转移支付支持。第二,在条件允许下尽快放宽各种管制。据了解疫情严重区域如武汉交通管制非常严格,但调查显示交通限制具有全国普遍性,是影响小微企业未来经营最大因素。可以考虑结合当地疫情发展状况要求地方政府放宽交通限制。类似的建议也适用于开工限制。第三,在政策执行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大宣传力度,因为很多企业不清楚当下已经执行的政策,这将不利于政策落地效度。究其原因,在不同部门制定不同支持政策时,各部门本身的宣传能力是不同的,应该由各地最有宣传力度媒体统一收集政策定期高频发布。最后,政策应该尽可能明确,避免预期不明确可能对企业接下来的经济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注1:小微企业运行指数,是经济日报社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按月采集联合发布,反映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综合运行态势与发展状况的指数,自20__年9月起纳入万得经济数据库。该指数包括总指数、六个区域指数、七个行业指数以及八个分项指数,是全国第一个以月为周期专门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反映小型微型企业生存发展状况的指数,全面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小微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融资等各个方面的运行态势与发展状况。截至20__年2月,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已按月对外连续发布58期,为社会各界掌握小微企业经济运行"脉搏"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产业规划等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

篇二: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2020-2021目录

  一、新冠疫情影响中国经济的分析............................................................4(一)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

  ...............................5(二)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影响

  .............................6(三)疫情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6(四)疫情对中国扶贫攻坚的影响

  ...............................7二、中国经济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

  .............................................(一)应对短期影响

  ...........................................8(二)应对中长期影响

  ........................................10(三)应对进出口贸易复苏

  ....................................11(四)应对扶贫攻坚持续推进

  ..................................12独立寒秋:“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

  自2020年1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在中国全国范围

  内蔓延,传染人数多,感染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牵动了14亿国人的心。据报道,截止

  2月低,全国累计共有确诊病例近8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近3000例。为打赢这场战役,中

  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前所未有的封城、限制出行、延期复工复学等一系列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纵然会对当前的经济产生一些负面冲击,给人民的生活工作造成诸多不便,但犹

  如刮骨疗伤,它们将是我们最终取胜的关键。然而,除了继续全方位动员应对疫情,我们

  必须要警惕和预防疫情向经济领域的蔓延,对中国的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造成冲击。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疫情过后如何尽快恢复经济社会。放眼世界,2020年中国面临更加紧张的国际形势,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上目前疫情前期企业停产歇业,多方面原因致使

  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困难重重。我们不能忘记,2020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由此可见,研究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

  及时调整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如果把今年的新冠疫情与曾经出现过的类似疫情做对比,关于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两

  种思路来分析。一种是以2003年SARS、2009年H1N1病毒等过往中外疫情事件为基准的历史经验分析:2003年

  SARS突发危机导致我国当年二季度GDP增长大幅下滑,但随后两

  个季度的高速增长基本抵消了这一颓势;2003年全年我国GDP增长高达10%,从时间序列数据做的定量分析表明,SARS疫情对全年GDP增长几乎没有明显的影响。鉴于SARS等危机爆发、防控和恢复过程的实际表现,这种分析认为此次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另一种是结合我国当前经济走势的理论推演分析:2003年我国刚刚加入WTO不久,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而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阶段,面

  临的内外部压力和不确定性更大;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强,而第三产

  业正是受此次疫情影响最大的产业。鉴于此,这种分析认为此次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远超过去的SARS危机。

  以上两种分析从不同视角出发,均有其可取之处。但这里我们还想再强调一点,就是疫情会带来的中长期产业结构变化。面对疫情,大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取消聚会、减少外出,这对旅游、餐饮、院线等传统线下服务产业、房地产行业和部分制造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但同时也带动了线上办公、教育、消费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规模庞大的医疗卫生体系的扩容和更新换代也将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疫情过后新兴产业的崛起将为经济恢复带来新的生长点,这些来自市场的力量将会推动中国经济中长期积极健康发展。

  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挑战,经济走势最终影响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长,疫情持续时间越长,企业复工越慢,整体经济受到冲击越大。比较可能的情形是,今年第一季度

  GDP增长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但随着有利于增长恢复的宏观政策调整到位,下半年起,经济增长会有加快的趋势。

  一、新冠疫情影响中国经济的分析

  短期之内,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市场活力,尤其是消费和投资会放缓,也将

  间接影响市场预期,降低消费和投资意愿,这将直接对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影响;

  但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反而会提升个人的消费意愿,同时,国家危机管理意识也会拉动

  包括研发在内的高质量投资。中长期来看,如果疫情持续得不到好转,使得很多经济活动

  在第二季度仍然不能恢复,大额消费和进出口对于GDP的贡献会下降,结构性改革中也会进一步暴露出问题,如杠杆率可能反弹、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等,对全年GDP增长的不利影响会加大。全球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疫情囿于高度的人传染人特性,致使中国第一

  季度外贸出口企业开工不足,已对外贸企业产生了负面冲击,预计2020年第一、第二季度中国对外出口下滑,失业人数会明显增加。

  (一)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

  1.

  服务业首当其冲,中小企业状况堪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零售、餐饮、加工制造

  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影响严重。这些行业体量不大,但行业中的众多中小企业解决了我国

  相当一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人们大量的减少外出减少集聚必然减少对服务品消费的需求,特别是对旅游、交通、宾馆、餐饮、购物、娱乐、健身、车辆服务、政府公共服务等的减

  少。对这些服务行业需求的减少,也会关联至这些服务行业上游产业,如宾馆用品生产行

  业、旅游用品行业等,如此就形成连锁反应,即服务业的需求下行会导致相关制造业的产

  品需求的下行。服务品的生产不像制造业产品的生产,是不可能先生产储存服务品等待疫

  情过后再分销给消费者消费的。因此今天社会对服务品需求的下降就是服务业生产能力的放空,就是服务业生产的下降。

  服务业已经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最重要的产业。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19年服务业对我国GDP的贡献超过了60%,同时吸纳了最多的就业人口。另一方面,2019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略有波动,三个季度分别同比增长2.7%、3.3%和2.7%;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在2019年度降幅略大,从年初的高点6.1%,降至第三季度的5.2%;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依旧维持其比较稳定的状况,2019年第一季度达7%,第三季度回升至7.2%。从三个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可见2019年我国GDP实现6.1%增长中,主要的贡献者是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因此,如果本次疫情导致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大幅度衰退的话,下半年即便再努力,2020年经济的衰退是必然了。

  2.

  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对企业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在不同行业均有反映。不少企业响应政府发布的延长休假和延迟复工的相关政策,不得不延迟节后复工时间,致使生产制造型企业,尤其是节前有明确交货时间要求的及出口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还有些企业受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也会因为自己的服务对象生产经营活动的延迟减少而受到影响。疫情期间,为了自身员工健康和办公场所安全考虑,不少企业也出台了短期内限制出

  差或出差回来隔离办公的政策,生产经营活动的节奏放缓。另外,目前国内各地之间的交通或暂停或减少,国外主要国家和中国之间的航班减少或取消,客观上也会限制业务交流和经营活动。

  (二)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影响

  1.

  虽然本次新冠疫情波及的范围超过SARS,但是无论从理论还是经验上看,我国稳中向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并不会因为外部冲击而发生实质性改变。公共疫情事件只会短暂影响经济增速,暂时偏离已有趋势。疫情结束后,只要政策调整及时得当,增长会反弹并恢复到原有的趋势上来。例如,在估计2003年SARS疫情对当年中国经济的影响时,当时大多数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都估计SARS冲击可能让二季度GDP增速下降20%,这会使得当年

  GDP增速下降的幅度约在0.5个百分点之内,相对有限。这些估计是考虑到受SARS影响的地区和行业范围相对有限,而且当时推测疫情持续的时间不太会大于三个月。事后来看,统计上显示,仅第二季度GDP增长率出现2个百分点的下降(约占季度GDP增长率的20%)。但那时中国经济的趋势性增长率高达10%,短暂的疫情冲击很快被后来强劲的增长势头对冲掉。所以如果观察年度GDP增长数字在2002-2007间的时序图,其实看不到SARS爆发对GDP增长趋势的影响,看到的是增长加速的趋势线。

  2.

  如果疫情持续时间更长,很多经济活动在第二季度不能恢复,那么对全年GDP增长将带去更多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在深化供给侧改革和经济金融改革等结构性改革中将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困难,如杠杆率可能反弹、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等。

  (三)疫情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2020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经贸环境十分严峻,出口的下滑将带给进口更加严重的打

  击。新冠肺炎疫情致使中国从1月下旬开始大规模陷入停摆,部分省域出现停运停工;美

  国等已开启对中国停航禁止入境;我国外贸遭受2018-2019年美国经贸摩擦升级后又面临

  执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条款等;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03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5%,中国外贸增长已面临更大的边际增长牵引力困境。

  只有中国保持出口的持续稳步增长,才能实现中国进口的持续稳步增长,进而支撑中国每年约2万多亿美元的进口,同时支撑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方承诺从2020年1月

  至2021年12月两年内在2017年基数之上扩大自美不少于2000亿美元的进口,以及支撑中国未来持续的国际进口博览会较大规模的进口增长。只有妥善控制好新冠疫情、在稳定中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出中国进口的放大溢出作用。如此,才能实现中国进口和出口良性循环发展。

  2.如果2020年第一、第二季度中国对外出口下滑,失业人数就会明显增加。目前已有很多国内的外贸企业受到外方取消订单的要求,特别是中小企业,其损失较大,很多中小企业将因为失去订单很可能熬不过半年。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5517.6亿美元,同比增长1.4%;进口4754.5亿美元,同比下降4.8%。参照2019年第一季度进、出口变化数据,假设遭受新冠疫情不利冲击的叠加冲击,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同比下降3%至5%、进口同比下降8%至10%的话,若新冠疫情不利的直接效应第二季度同比例扩散,那么2020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下滑将会影响到54万至100万人的直接外贸行业就业机会。因此,新冠疫情对中国出口、进口及其就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需要千方百计保持中国商品出口的可持续增长,才能支撑中国的进口和就业的增长。

  (四)疫情对中国扶贫攻坚的影响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2018年以来脱贫的人口的贫困程度要比2015-2017年脱贫的人口深,目前尚在稳固期间,抵抗风险打击的能力较弱,目前因东部地区以及当地服务业和制造业也受到延工影响,曾经脱贫的人今年将面临较高的返贫风险。此次新冠疫情带给扶贫攻坚最大的挑战是延迟了近

  3亿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时间,这会显著降低他们2020年的务工收入,大大提高2020年

  扶贫攻坚的难度;增加与种植业养殖业有关以及雇佣农民工的中小企业或个体户的破产风险,停产和破产风险一方面会直接催生新的失业贫困。由于城镇居民目前大多采取隔离和最大限度减少外出,一个明显的观察是城镇居民目前对蔬菜、生鲜、家禽等农副产品的消费水平下降。城镇居民的农副产品消费下降,降低农户的农副产品的销售收入,增加留守农户增收和脱贫的难度。具体来看,新冠疫情对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安徽等中部5省脱贫攻坚短期影响最为严重,主要影响外出务工、春播、养殖业的生产、加工和流通以及电商和旅游扶贫,其他贫困地区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电商在确保城市居民生活品供应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贫困县电商则受到较大冲击。比如甘肃一家贫困县面条加工企业,主要向省外销售,现在货出不去,库存积压,工厂停工。尽管政府开通物流绿色通道,但也仅限于兰州本地销售。大多物流公司不运营,物流成本上升20%。

  二、中国经济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

  (一)应对短期影响

  1.

  疫情在短期之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影响,在这特殊时期,政府应及时出台短期应对困难的应对策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首先,创新资本市场融资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直接融资支持。其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修复市场信心。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充分发动政府、市场和社会联系三方力量,共同参与企业有序复工、安全复工和及时复工。最后,积极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修复全球价值链。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商务部门、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商会和企业互联网互动,及时为外贸企业提供亟待解决的相关市场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产品和服务信息,积极支持和扶持有资质和能力的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外贸进出口,拓展生产对接更宽阔的外贸市场,增加出口、进口和就业,支持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

  2.

  及时考虑政策干预和完善经济逆周期应急调控与维护机制至关重要。首先,建立完善基于短期承压、中长期向好的逆周期宏观调控机制。其次,建立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并

  重的中小企业应急救助机制。短期动用政府财政等手段及时为其输血是很有必要的,长期还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支持保障(包括金融体系对冲风险)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持续经营和居民就业提供应急保障。除了考虑财政支持中小微企业之外,增加用工与加班的灵活性也有必要。

  3.

  疫情过后企业发展常规运营的几点建议:首先,企业在保证员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力量发展业务。同时,吸取疫情经验,为未来多做预案。疫情当

  下,企业不仅要考虑如何帮助员工实施有效的健康保护,确保员工及其家人的健康安全,还要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合规,履行企业作为合法雇主的责任以及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

  义务。其次,企业要思考“未来的工作”安排,加速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运用,外包及

  短期用工模式的新安排。最后,在稳定和控制疫情的基础上,要重视市场与政府良性互动

  的关系。既要加大开放市场、降低企业税负,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尤其是对民营企业

  要在资金和成本压力上加大扶持力度,也要通过采取放松管制强化监管的组合拳,助力中

  小企业完成商业模式与时俱进,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日益提升的高质量需求的转型,避免

  它们重蹈过去同质化价格竞争和僵尸企业占有资源、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劣习。

  4.

  稳住服务业,就稳住了就业人口。首先,企业自身的努力革新是关键。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急需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用工方式、降低成本以开拓新业务,抱团取暖来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市场萧条。其次,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也至关重要。行业的复苏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切实稳住服务业发展和相应就业人员,进而为今年的全年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5.

  发展“居家经济”来缓解新冠疫情对短期内我国经济的冲击。首先,“居家经济”的具体形式可以与各种生产与消费活动相结合,形成各类“居家产业”“居家生产”和

  “居家消费”,主要包括各类非防疫必需品的生产、技术研发、服务(教育、医疗、娱乐、金融理财等等)。其次,综合施策鼓励“居家经济”快速发展。不仅要出台“居家经济”

  扶持政策,还要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方面给予从事“居家经济”的市场主体资金借贷、税收

  减免、生产补贴等支持,维持市场经济的生产和消费活力,也要鼓励创新多种“居家经济”业态。当然,为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也应明确不属于“居家经济”的范畴。

  (二)应对中长期影响

  1.

  落实财政货币双宽松,修复经济基本面。修复经济基本面是疫情完全缓解之后的第一要务。可以把2020年定位为经济建设年,激励各地和各部门积极地投入到疫情后经济的恢复中。实施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要尽可能压缩行政经费和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要适当扩大政府支出拉抬投资,向包括医疗在内的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2.

  完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与风险对冲功能的建设需两手抓,加快和加强中国金融市场的成长和改革。首先,确立和保障金融市场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其次,进一步扩大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力度。再次,完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保险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设。

  3.

  完善财政、卫生、环保、物流等公共经济制度。在财政方面,应以此次新冠疫情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财政管理体系,特别是提高各级地方财政的预备费比例,达到规范财政管理,有效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大规模疫情或其他意外紧急事件的目的。在医疗卫生方面,要突出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预防原则,推动医疗体系分工合作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和完善卫生环保公共服务供给。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牢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建立适应“绿色”导向的现代化治理模式,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金融

  (绿色金融)的发展,推动金融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激励相容,发挥金融在发现、识别、预防、监督和应对生态环境卫生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从生态环境的源头阻遏各类卫生疫情的发生。在保险市场方面,保险业应深度参与疫情过后的医疗体系市场化改革以及巨灾保险体系建设,为妥善应对下一次危机做好准备。鼓励保险业深度参与医疗体系改革,加大医疗产业投资,不断开发适用于医疗领域险种。在物流业方面,应着眼于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需要,提高员工素养和行业效率,要携手绿色金融促进绿色物流业发展,要完善监管

  体系促进规范发展,推进物流业标准化建设,设置物流业综合评价体系、信用体系,为完善监管措施以及执行标准提供量化依据。

  4.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首先,加大公共卫生系统的基础投入与储备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未来会出现更多的超大城市群,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重点提高对医疗资源生产的紧急动员能力。此外,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参考建立北京小汤山模式的医院,用于应对突发流行性疾病时的病人集中收治。其次,加强城市环境与公共卫生的管理和升级。此次疫情过后,公共卫生意识将被唤醒,可趁此时机加大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投入,作为城市改建升级的核心组成部分。再次,加强对医药卫生健康等相关的知识宣传和正确引导。消除恐惧最重要的是增强认知,未来需要重点加强普及民众对医疗卫生、药品、保健品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积极引导民众面对疫情和疾病时正确预防和治疗,合理就医用药,重点鼓励民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健康饮食,拒绝野味;增加体育场所和公共设施建设,鼓励民众加强日常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三)应对进出口贸易

  1.

  据2018年11月22日国家商务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首届进博会按一年计的累

  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其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累计意向成交为47.2亿美元,占比仅8.16%。另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测算显示,如果不含与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贸易,那么2018年中国大陆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出口占比合计达51.6%、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进口占比合计达36.7%。中国“稳外贸”的压舱石仍旧是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市场。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测算显示,如果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的话,那么即使在中美经贸摩擦冲击下2018年美国、欧洲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合计占比也达41.7%。中国“稳外资”的压舱石也是来自于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市场的跨国企业。中长期来看,这次疫情可能会影响部分中国企业在国际供应链中

  的地位,即使没有这次疫情,国际供应链结构已经并且会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企业可以借鉴经验,通过增加研发和创新巩固和提升全球供应链的地位。

  2.

  需要积极采取对策来化解负面影响。首先,需要积极遏制住新冠疫情,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企业共克时艰。其次,帮助企业合理复工复产,恢复市场信心,改善外商在华营商环境,通过稳外贸、稳外资提升稳就业。最后,需要积极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公共产品服务来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扩大出口、进口和就业。

  (四)应对扶贫攻坚持续推进

  1.

  尽快打赢疫情阻击战,将疫情对扶贫攻坚和其他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负面影响降到

  最低。通过减免税费和房租、延迟缴纳员工社保、到期贷款予以展期等综合性扶持政策,加大对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降低中小企业破产,维护就业和民生安稳。

  要保持精准扶贫政策的连贯性,各级地方政府不能因为疫情而随意中断各项精准扶贫举措。

  2.

  充分利用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一“三流”条件,在非常时期把政府防疫的“中心化”统一管理与“去中心化”长尾效应的“三流”模式相结合。首先,国家对物流实行“中心化”统一管理,等到疫情控制以后再恢复常态的民间物流活动。其次,与电商平台合作保障物流的畅通,即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再次,在资金流方面,大力倡导以移动支付为核心的普惠金融。最后,对企业端和消费端的通信费用进行降费减费甚至免费。通信费用减免带来“三流”成本减少,让老百姓和企业以最低成本进入信息渠道的消费生产活动,随即调动起投资者、消费者、普惠金融从业者的积极性,市场活力也同时得到激发。

  3.

  除了积极应对疫情继续推进扶贫攻坚战,巩固现有的脱贫攻坚成果在2020年无疑是一个更加艰巨和光荣的任务。首先,让大数据多跑路助力有序恢复生产和服务。其次,加强贫困县及以下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最后,做好贫困县小微企业服务,同时实现产业就业扶贫升级转型。

篇三: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后疫情时代的行业与企业

  作者:文婧

  来源:《家族企业》2020年第03期

  2020年是中国宣布“GDP将在十年之内翻一番”的最后一年。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本就是充满挑战和压力的一年?

  监管更趋严格、声誉风险愈发难测、消费者也更加精明挑剔。然而,作为全球的需求、创新、资本和新兴竞争力重要来源地,中国对大多数全球性企业的重要性也在与日俱增。

  刚步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更加清醒,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知也在回归常识和本质。有一句话说得好:“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短期的危机暴露了哪些问题?长期的态势又将是怎样的?《家族企业》杂志日前总结了部分经济金融研究机构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欧工商学院等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分析。

  行业影响:短期VS长期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各行业基本面的影响是多层次的,海通证券研究所报告指出,除交通运输、影视传媒以及餐饮旅游等行业受限于人流减少导致短期影响较大外,我们也看到包括医药、手游、云计算等行业短期需求端出现增长(见图1、图2)。

篇四: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视角下企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胡晓忠

  赵汉伟

  朱津锐

  李军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3期

  摘;要:在我国万众一心的抗疫努力下,疫情已逐渐褪去,但疫情的出现给国内外经济社会带来的变化却是深远的。这种变化虽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也带来许多机遇。中小企业为更好的发展,应从自身角度评估疫情带来的影响及可行的应对策略,同时分析未来的机遇争取长远的发展。

  一、疫情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1.营业额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08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022.9亿元,虽然降幅已比前六个月收窄4.7个百分点,但同比下降仍达到8.1%。目前各行业经营情况已逐渐恢复,但前期营业收入的锐减仍对总小企业的现金流形成压力,因此营业额的下降是疫情带来的主要影响之一。

  2.成本负担大

  疫情期间管理及运输费用的增加以及不可避免的固定性支出都是企业不可忽视的负担,复工复产期间,由于上下游企业的需求变化,引起生产无法满负荷运行、员工冗余造成的成本增加也是疫情带来的重大影响。

  3.国际贸易萎缩

  由于疫情全球大流行,多数国家仍处于抗疫艰难的阶段,许多国家和地区由于航线叫停、电商封仓、需求降低等原因减少商品进口,加之运费激增、汇率波动等原因,疫情期间国际贸易量受到较大影响。

  二、中小企业可能的应对策略

  1.加强企业内控制度

  较之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常将生产到销售过程作为重点,对现金流的管理力度不足,缺乏系统化的现金流管理和预警体系。部分企业因没有进行定期库存现金盘点而错误估计账面资金的情况也偶有发生。为从自身制度方面减少现金流风险的发生,可考虑以下几种措施:(1)盘点库存现金,摸清家底应是中小企业管理现金流的第一步;(2)充分考虑资金占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结合产品销售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进货计划,定期开展存货及闲置资产清理,

篇五: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新冠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经济状况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作者:刘金津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年第02期

  【摘

  要】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巨大。论文从收入、成本、现金流三个方面分析了疫情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可采取的对策,以期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Abstract】Since2020,theCOVID-19epidemichashadagreatinfluenceonChina"s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Thispaperanalyzesthestatusquoof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inChinafromthreeaspectsofincome,costandcashflowandthecountermeasuresthatcanbetaken,soastohelp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tideoverthedifficulties.

  【关键词】中小企业;新冠疫情;经济;影响;措施

  【Keywords】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COVID-19epidemic;economy;influence;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2-0102-02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小企业起到了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科技发展、增加就业等作用。尤其是在新興领域,表现尤为突出。由于中小企业大多还在萌芽发展阶段,我国近年来也是接连从税务上、金融上等方方方面面,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大多中小企业本就处在发展初期,很多面临销售困难、竞争难、资金短缺、贷款难等问题,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影响下,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政府也是接连出台一系列助推企业复工的政策。在这特殊时期,如何解决生存问题,是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2疫情影响下的企业现状

  2.1疫情对企业的影响——营业收入下降

  受这次疫情影响,供应链中断导致订单减少、订单难以交付,无法生产,面临违约风险,再加上企业为了防疫,一再推迟复工时间,隔离企业人员,企业甚至关停,这都直接影响企业的收入。复工后,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由于交通的阻碍也大大影响了企业复工后的正常运转。

篇六: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后疫情时代企业治理面临变局

  作者:黄文静

  张文朗

  彭文生

  来源:《董事会》2020年第10期

  总体看,疫情给企业的传统内部治理、应急治理、网络治理、绿色治理和合规治理都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内部授权清晰、系统透明顺畅、文化凝聚力强的企业,资金、库存、供应链有裕度和韧性的企业,拥抱数字经济、考虑多方利益、重视合规风险的企业,能更有力地应对危机,取得长足的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公司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大停顿带来的巨大现金流压力、供应链中断危机考验了企业的应急治理能力。疫情凸显了企业平衡利益相关方权益的绿色治理能力,也对企业的网络治理带来大考。疫情期间,合规较严的企业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疫”过留痕,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治理究竟带来什么影响?后疫情时代,企业治理或见“疫”思迁,在绿色治理、应急治理、网络治理、合规治理多个方面都可能出现变化。企业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危”中求“机”,筹划更可持续的发展?

  疫情中的传统内部治理

  远程办公导致企业透明度下降。一方面,员工考核、选举任命的公平性会可能因为无法当面监督而受到考验。另一方面,监事会无法参加线下会议,难以对企业大额资金运作、重要项目决策等涉及企业和股东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面对面监督,难以动态地了解和掌握企业情况,这隐性地增加了企业经营者的权力。在此情况下,信息和程序的透明度、激励机制的吸引力、系统的精简顺畅是高效复工关键。

  隔离考验员工心态与企业文化。员工之间缺少面对面的机会使企业内部文化受到考验。在疫情冲击下,企业需加强人际网络建设,员工忠诚度高、适应性强的企业更可能度过危机。

  董事会应从“事中监督”更多走向“事后奖惩”。在传统的公司治理中,董事会主要通过“事中监督”来发挥作用。在疫情蔓延之际,那些董事会授权结构清晰、更注重“事后奖惩”、管理层决策更具张力、能够相机抉择的公司往往在冲击面前更加游刃有余1。

  疫情中的应急治理

  ?企业资金管理遭遇考验

  企业经营现金流承压。商业活力大幅下降导致不少企业库存累积,但是企业的成本往往比收入更具黏性。根据BIS测算,企业受冲击时收入下跌10%,但经营成本最多只下跌6%。不仅如此,购买方也会因为运营压力延后还款,企业回笼资金将有所延迟。

  企业偿债压力增大。BIS根据26个国家4万家上市企业资产负债表计算,2020年至少有25%的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若企业利润在2020年下跌25%,为弥补融资缺口会使企业杠杆率提高约10%2。

  疫情不利于企业筹资。间接融资方面,经济衰退时银行惜贷的情况难以避免。直接融资中,出行限制令导致IPO的准备工作受限。并购交易方面,全球并购交易因疫情而中断3。少数投机性的收购交易可能会在疫情导致股价下跌至相对低位时发生。

  ?构建更合理的资金管理方案

  一方面,疫情冲击要求企业更注重柔性资本分配方案。有彈性的、稳健的资本配置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企业首先需要一个长期资本分配方法框架,综合考虑到企业关键业务、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以及资本分配与企业总体使命、战略和商业模式之间的联系。例如,部分企业使用股权、期权激励,高管收入与公司股价挂钩,这将激励高管加杠杆、回购股票以推升股价。疫情冲击导致企业预收款锐减、现金流紧张、股票暴跌,公司可能面临资不抵债的风险

  4。

  另一方面,企业要平衡好短期应对和长期投入之间的关系。疫情期间,不少企业计划削减股息、高管薪酬、娱乐广告成本、资本开支和研发费用来应对现金流的压力。根据此前美国三次经济危机的启示,危机期间一味“节流”是不够的,公司需要平衡好短期应对和长期投入之间的关系,避免短期冲击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注意内外部供应链的新变化

  做好应急供应链治理。疫情期间部分已经获批复工的企业由于供应链环节上的配套企业没有复工,原料、配件不到位或者配套加工服务不到位而面临复工障碍。这凸显了应急供应链的重要性,企业应从成本收益角度出发,搭建起应急供应链,做好大数据应用、实时信息共享以及供应链协调合作等工作。

  疫情暴发前,外部政治局势和营商环境已经在变化。疫情再度加深了发达国家对依赖低成本国家供应链的疑虑,过去在低成本国家的外包和离岸业务或被重新评估。疫情还暴露了医用防护品依赖全球供应链的风险,未来医药品国产化,医药品价值链回归本国的可能性上升。例如,美国就在国防用品、高科技领域加强了对供应链的审查与调整。

  总体来看,企业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经营稳健性。对于危机之后幸存的企业,一方面须建立充足的现金储备;另一方面不妨将其供应链从“准时”(JustInTime)模式转向“以防万一”(JustinCase)模式,疫情暴露了追求生产效率、零库存的“准时”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5。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在后疫情时代提前适应全球供应链格局的新变化。

  疫情中的网络治理

  网络治理是指使用互联网手段进行公司治理。网络治理带来许多新变革。首先,网络治理降低了治理成本,小股东等积极治理主体将更容易参与其中;其次,大数据时代,公司产品供应将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第三,网络治理可能带来治理权力的重组和治理模式的创新,企业组织管理模式或从“垂直化”转向“扁平化”;最后,网络时代信息自披露和非官方披露得到强化,公司治理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缓解6。

  ?疫情加快远程办公的普及

  疫情加快远程办公。疫情前,全世界约7.9%的工人长期居家工作,疫情期间全球约六分之一的工人在家远程工作,发达国家约有四分之一的工人远程工作7。为了应对远程办公的趋势,公司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之路,在硬件和带宽上进行了大量投资。公司员工开始使用协作软件、远程访问数据库、参加线上会议。管理层可以在线上组织和管理团队。公司也可以通过雇用低薪国家的工人以更低的成本完成一些远程工作,疫情正在降低数字移民的壁垒。

  ?数字运营新范式

  白领机器人:社交距离上的要求使办公空间更昂贵,加上盈利困难,已解雇员工的公司倾向使用流程自动化(RPA)、聊天机器人、虚拟助手、高端AI等手段来实现自动化服务工作8。

  线上营销:以地产为例,消费者被迫短时间接受并适应线上看房沟通,使得商业模式的切换升级更快到来。那些能够满足消费者新的痛点和诉求的企业才能在本轮洗牌中占据优势。

  共享制造:疫情期间,企业通过整合分散闲置的生产力(如共享用工),推动生产向网络化和平台型转变,竞争模式也从企业间竞争转向生态体系间竞争,上下游加速构建数字生态共同体,强化了企业间的协同效应,增强竞争优势9。

  数字化提升产业韧性:我国已形成了145个数字化产业带,主要大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等省,数字化程度高的产业带在疫情期间显示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当地商家复工复产更加迅速10。

  ?网络治理的副产品

  居家办公可能加剧贫富分化。低收入国家有更多劳动力从事街头商贩、农业劳作等难以远程进行的工作。职业结构上的差异,叠加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通信等基础设施上的差距导致低收入国家能够远程办公的比例偏低。据测算,低收入国家远程办公比例比高收入国家低15%—35%。如果疫情带来了居家办公的普及,那么不同国家、不同职业的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将被进一步拉大。

  当然,对不少工作而言,面对面互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现阶段的计算机无法独立思考,因此大多服务性和专业性职位还没有进入全球化(远程智能RI)和白领机器人(人工智能AI)的行列。在面对数字移民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将是那些需要面对面互动、必须在岗的行业,如酒店、运输、建筑等。而受数字移民冲击最大的将是科技、金融、媒体等行业。在与白领机器人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将是那些强调人类优势、需要人类特有的社会认知(判断力、同理心、创造力、社会关系)的领域。

  疫情中的绿色治理

  绿色治理提倡以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新思路。企业应承担包括环境、社会、经济和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多种责任,企业也将因承担社会责任而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11。

  绿色治理关键在于多元治理主体,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诉求,通过平等、自愿、协调和合作的关系,共同推动绿色治理目标的实现。绿色治理通过将社会群体、社会责任、环境等主体纳入企业治理的框架,进一步拓展了传统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这一框架下,企业是关键行动者,政府是政策供给者,社会组织是倡议督导者,公众是广泛参与者12。

  从绿色治理到ESG。ESG强调公司应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和管理活动的考虑范畴。从定位看,ESG主要服务于金融机构投资标的评价,偏向投资决策;绿色治理侧重于公司治理。从方向看,ESG是自下而上,从投资实践上升到投资标准;公司绿色治理则是自上而下,从绿色理念统筹、准则指引到治理评价。从模式看,ESG通常独立地评价环境、社会和治理这三个方面;绿色治理侧重于对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因素的综合评价13。

  ?疫情推动ESG投资

  当投资者甄别最能经受此次风暴的企业时,ESG策略备受市场关注,这也给后疫情时代的公司治理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公司治理需要兼顾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影响。疫情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安全,而新冠病毒和气候变化是一系列系统性危机的碰撞,履行环保职责的企业更受关注。例如,公司需要考虑如何将气候变化的影响嵌入其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系统,以确保气候变化风险得到了适当的识别、监控和管理14。

  其次,在社会责任方面,响应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将为企业赢得长期声誉资本。企业需要重视员工的安全和福利问题;处理好公司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通过捐赠或调整生产向社会提供防疫物资、为社区提供必要的服务。

  最后,公司治理需要更多关注风险管理和应急领导力。公司治理是ESG投资决策中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后疫情时代积极调整公司的治理策略,对内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对外有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关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我国ESG投资到达风口

  首先,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随着A股相继纳入MSCI和罗素等国际指数,注重ESG的海外长期机构投资者将加快进入我国。其次,逐步完善的顶层设计逐步有利于ESG的发展。此前发布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和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以及科创板公司须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要求都表明随着顶层设计的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将对企业ESG表现给予更多的关注。最后,企业正在主动适应ESG。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明显增加,资管机构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组织(UNPRI)数量持续增长,ESG投资产品发行有所增加。

  ?绿色治理的长期溢价

  有研究表明,绿色治理表现与股票回报正相关。拥有良好环境表现的企业在疫情中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小,股票的回报率较高。疫情没有分散投资者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相反,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更青睐于具有良好环境意识和责任感的企业15。

  ESG投资可能有一定的溢价。对过往研究结果的梳理显示,多数研究者认为ESG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16。新兴市场的ESG指数相较其样本股基础指数具有一定的市场溢价。在A股市场,ESC指数的长期回报同样超越了沪深300基准指数。

  长线投资者對企业环境责任给予了更多关注。投资者认为环境风险具有金融意义,希望企业能够及时提交环境气候风险报告17。在长线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企业绿色治理及环境保护表现和股票回报率具有正相关关系,因为长线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环境意识的长期影响。疫情背景下,投资者希望企业能够就绿色治理提出更好的长期举措,而非片面追求短期的效益18。

  ?数字运营新范式

  白领机器人:社交距离上的要求使办公空间更昂贵,加上盈利困难,已解雇员工的公司倾向使用流程自动化(RPA)、聊天机器人、虚拟助手、高端AI等手段来实现自动化服务工作8。

  线上营销:以地产为例,消费者被迫短时间接受并适应线上看房沟通,使得商业模式的切换升级更快到来。那些能够满足消费者新的痛点和诉求的企业才能在本轮洗牌中占据优势。

  共享制造:疫情期间,企业通过整合分散闲置的生产力(如共享用工),推动生产向网络化和平台型转变,竞争模式也从企业间竞争转向生态体系间竞争,上下游加速构建数字生态共同体,强化了企业间的协同效应,增强竞争优势9。

  数字化提升产业韧性:我国已形成了145个数字化产业带,主要大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等省,数字化程度高的产业带在疫情期间显示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当地商家复工复产更加迅速10。

  ?网络治理的副产品

  居家办公可能加剧贫富分化。低收入国家有更多劳动力从事街头商贩、农业劳作等难以远程进行的工作。职业结构上的差异,叠加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通信等基础设施上的差距导致低收入国家能够远程办公的比例偏低。据测算,低收入国家远程办公比例比高收入国家低15%—35%。如果疫情带来了居家办公的普及,那么不同国家、不同职业的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将被进一步拉大。

  当然,对不少工作而言,面对面互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现阶段的计算机无法独立思考,因此大多服务性和专业性职位还没有进入全球化(远程智能RI)和白领机器人(人工智能AI)的行列。在面对数字移民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将是那些需要面对面互动、必须在岗的行业,如酒店、运输、建筑等。而受数字移民冲击最大的将是科技、金融、媒体等行业。在与白领机器人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将是那些强调人类优势、需要人类特有的社会认知(判断力、同理心、创造力、社会关系)的领域。

  疫情中的绿色治理

  绿色治理提倡以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新思路。企业应承担包括环境、社会、经济和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多种责任,企业也将因承担社会责任而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勢11。

  绿色治理关键在于多元治理主体,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诉求,通过平等、自愿、协调和合作的关系,共同推动绿色治理目标的实现。绿色治理通过将社会群体、社会责任、环境等主体纳入企业治理的框架,进一步拓展了传统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这一框架下,企业是关键行动者,政府是政策供给者,社会组织是倡议督导者,公众是广泛参与者12。

  从绿色治理到ESG。ESG强调公司应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和管理活动的考虑范畴。从定位看,ESG主要服务于金融机构投资标的评价,偏向投资决策;绿色治理侧

  重于公司治理。从方向看,ESG是自下而上,从投资实践上升到投资标准;公司绿色治理则是自上而下,从绿色理念统筹、准则指引到治理评价。从模式看,ESG通常独立地评价环境、社会和治理这三个方面;绿色治理侧重于对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因素的综合评价13。

  ?疫情推动ESG投资

  当投资者甄别最能经受此次风暴的企业时,ESG策略备受市场关注,这也给后疫情时代的公司治理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公司治理需要兼顾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影响。疫情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安全,而新冠病毒和气候变化是一系列系统性危机的碰撞,履行环保职责的企业更受关注。例如,公司需要考虑如何将气候变化的影响嵌入其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系统,以确保气候变化风险得到了适当的识别、监控和管理14。

  其次,在社会责任方面,响应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将为企业赢得长期声誉资本。企业需要重视员工的安全和福利问题;处理好公司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通过捐赠或调整生产向社会提供防疫物资、为社区提供必要的服务。

  最后,公司治理需要更多关注风险管理和应急领导力。公司治理是ESG投资决策中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后疫情时代积极调整公司的治理策略,对内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对外有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关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我国ESG投资到达风口

  首先,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随着A股相继纳入MSCI和罗素等国际指数,注重ESG的海外长期机构投资者将加快进入我国。其次,逐步完善的顶层设计逐步有利于ESG的发展。此前发布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和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以及科创板公司须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要求都表明随着顶层设计的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将对企业ESG表现给予更多的关注。最后,企业正在主动适应ESG。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明显增加,资管机构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组织(UNPRI)数量持续增长,ESG投资产品发行有所增加。

  ?绿色治理的长期溢价

  有研究表明,绿色治理表现与股票回报正相关。拥有良好环境表现的企业在疫情中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小,股票的回报率较高。疫情没有分散投资者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相反,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更青睐于具有良好环境意识和责任感的企业15。

  ESG投资可能有一定的溢价。对过往研究结果的梳理显示,多数研究者认为ESG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16。新兴市场的ESG指数相较其样本股基础指数具有一定的市场溢价。在A股市场,ESC指数的长期回报同样超越了沪深300基准指数。

  长线投资者对企业环境责任给予了更多关注。投资者认为环境风险具有金融意义,希望企业能够及时提交环境气候风险报告17。在长线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企业绿色治理及环境保护表现和股票回报率具有正相关关系,因为长线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环境意识的长期影响。疫情背景下,投资者希望企业能够就绿色治理提出更好的长期举措,而非片面追求短期的效益18。

篇七: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后疫情时代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复杂形势及对策

  作者:施昊天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7期

  摘

  要: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外贸企业面临国际市场萧条的现象,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与挑战。本文针对中小外贸出口企业,分析疫情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包括降低成本与取得政府支持、出口转内销、创新贸易新模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中小外贸企业;复杂形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7.0090引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内爆发,对经济造成重创。对于中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2020年经营风险增加,经营成本也增加,一路走来,可谓举步维艰。2020年初,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停工停产的困境;虽然后来复工了,但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愈演愈烈导致国外企业相继被迫停工停产,中国外贸企业的订单不得已取消或延期,大量外贸企业刚复工却遇到没有订单甚至取消订单的局面,不得不裁减员工或部分停产。海关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出口总值为7.4万亿元,同比下降5.1%。虽然口罩等抗疫物资的出口在疫情期间骤增,其他产品的出口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手段的“出口”如何面对这种局面渡过难关?在中国外贸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小外贸企业在疫情背景下如何危中求机,凤凰涅槃?

  1中小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复杂形势

  1.1产品技术水平低,利润空间被压缩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企业出口主要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产品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为国际市场提供相对价廉质优的产品,从价值链的角度来说处于低端,商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获利空间小。由于供应商较多且恶性竞争,海外采购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中国中小外贸企业为了维持运营和维护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只得无奈接受采购商的压价,进一步挤压本就可怜的利润空间。另外,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准入门槛低,大量同行涌入,导致出口企业恶性竞争,也导致出口企业盈利困难。疫情背景下由于各国对人员和货物流动设置重重关卡导致国际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若中小企业已经签订

  的销售合同中贸易条款是卖方承担运费的,比如CIF和CFR贸易术语,现阶段国际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也促成了外贸企业交易成本的上升,若要保证订单顺利交付,唯有进一步牺牲企业的微薄利润。

  1.2贸易市场相对集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现今中国主要的外贸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欧盟、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国家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最近几年中国外贸出口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就是上述地区,外贸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给中小型出口企业带来一定风险。近年来,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提高进口关税,设置了绿色贸易壁垒等非关税壁垒等,旨在于通过提高关税或设置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达到减少相关产品的进口和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的目的。中国外贸主要出口市场的相对集中使得中小外贸企业对国际市场份额的维护和拓展相对困难,促使中小企业拓展市场,分散风险。

  1.3他国出口商异军突起,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持续高企,劳动力成本这一中国外贸出口的比较优势不断弱化,所以很多外资工厂甚至中国的国内企业纷纷跑到东南亚国家去投资,这给中国中小外贸企业出口带来巨大的压力。以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红利”借助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和优越的沿海地理位置异军突起,在国际市场上吞噬中国原有的市场份额,中国中小外贸企业正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

  1.4国际需求下降,全球生产链和供应链迁移和重构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持续对全球经济形成重大负面冲击,并降低对中国外贸出口商品的需求。一方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人员流动受阻,以出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为主的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国际订单减少;另一方面,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导致世界消费能力下降,中小外贸企业的最终产成品的出口会受到巨大冲击。事实上,在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之前,全球经济已呈现不景气的迹象,不少经济体濒临衰退边缘。新冠肺炎疫情持续长、范围广,因此防控成本相当之高、其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之大远远超出预计。对此,我国中小外贸出口企业务必做好中长期准备。

  2疫情下中国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对策

  海外疫情何时结束,至今仍是未知数。根据以上分析,中国中小外贸企业面临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外贸出口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和全球生产链供应链的迁移和重构等诸多问题。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现状,联系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笔者就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疫情背景下如何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2.1降低企业成本,取得政府支援

  根据IMF最近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降5.1%;而WTO十月份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表明2010年世界货物贸易将下降三成左右;2020年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经济衰退最严重的一年。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增加就业、推动出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雪上加霜。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开源节流是关键。疫情背景下增加收入困难重重,降低成本对中小外贸企业比较有可行性。中小出口企业首先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开支,优化员工队伍结构,寻求灵活用工等新型用工方式,尽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渡过难关。其次,中小企业要利用好政府的各项政策,寻求政府的帮助和扶持。后疫情时代,政府出于稳住外贸基本盘的考虑,会适度增加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降低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税费负担,保障企业的资金流供应链体系的正常运行,确保外贸企业基本业务的顺利开展;同时政府会积极推进在线外贸平台建设,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国家自2020年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的货币、金融、税收、保险等政策,旨在于稳住外贸基本盘。货币金融方面,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申请延长还贷期、争取续贷等措施来保证企业的资金流,渡过难关。在税收保险方面,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好政府出台的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有效降低企业出口成本,降低成本在疫情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中小企业要借助政府的相关帮扶举措,争取在疫情带来的萧条市场中稳定下来。

  2.2实施“双循环战略”,拓展国际市场

  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疫情持续影响、外贸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形势下,中国政府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战略,即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循环为辅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现今阶段,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给中国外贸带来了诸多风险及挑战。首先,就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出口而言,由于国际市场需求萎靡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不断增加。其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大国博弈局势微妙,许多敏感行业的外贸前景未来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持续增加。因此“双循环”新发展战略的提出适当其时。尽管“双循环”新发展戰略将外部循环放在次要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外部循环的重要性不如以往。

  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都给中小型外贸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南通西摩电器公司以生产智能电水壶为主,通过进口元器件提升产品质量并适当降低成本,目前该公司的产品不仅出口非洲、拉美等市场,而且从2017年开始公司通过电商平台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并屡有斩获,中小型外贸企业实施双循环战略可以很好的抵御国际风险,也是中国政府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给中小型外贸企业带来的机遇。中小型外贸企业是双循环中“国际循环”的微观主

  体,通过扩大进出口多元化和国际市场多元化可以增强其在国际循环中的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中小型外贸企业通过出口转内销将国际经验引进到国内,更好为国内市场服务,从而促进国内循环。

  2.3创新运营模式,打造贸易新业态

  广大中小型外贸企业应致力创新国际业务新模式,增强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它国际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一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端技术培育“隔离经济”新业态;二是加快数字外贸平台建设。中小外贸企业积极借助数字贸易平台,主动对接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等数字外贸平台,通过线上参展新模式,努力探索线上线下互动融合运营新模式,促进线上进行贸易磋商、线上达成交易,综合应用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中小外贸企业要大力抓订单、保客户。在维持欧美等传统国际市场地位的同时,加快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开拓。拓宽外贸转内销战略。出口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以适当调整生产计划,将商品销售方向从国际市场为主改为国内市场为主。开展电子商务平台线上专项对接活动,组织中小外贸企业积极参与相关活动,解决外贸企业缺少国内营销渠道的困难。

  2.4加强内功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中小企业要在疫情背景下涅槃重生,必须要加强内功建设。首先,企业组织建设的完善是中小出口企业必须要修炼的基本功,这一点在疫情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提升企业的营销能力,打造高效的营销团队,提升企业组织的协同能力,苦修内功,相机而动,为将来占领国际市场积蓄力量。其次,中小出口企业要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对企业在国际出口中可能面临的法律、经营等风险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再次,为增强内部的凝聚力,鼓舞员工士气,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疫情会让人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企业管理层要与员工多沟通,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同时,企业从技术层面上要加强对外贸从业人员的培训,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外贸员工队伍尤其是骨干力量的稳定性,规避客户资源流失等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对中小外贸出口企业而言,完善企业组织建设,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技术层面上加强对员工团队的培训等举措对留住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和招揽外部精英和客户意义重大。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内部员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而且会激发员工内在的自我奋斗的驱动力,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为中小出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3结语

  尽管由于疫情影响,我国中小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不确定的风险因素日益增多,但是中小外贸企业发展韧性足、生命力强,同时中国政府在金融、外贸平台建设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稳外贸的政策措施都在发挥重要作用。疫情的爆发对中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表

  明传统的外贸发展方式可能难以为继,倒逼中小外贸企业走上转型发展之路,从这一点看疫情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郝杰.直击企业转型痛点,国务院放大招支持出口转内销[J].纺织服装周刊,2020,(24):6.[2]曾静.浅析“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思考[J].现代化经济信息,2019,(16):392-394.[3]杨锡怀,王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篇八: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后疫情时代下中小企业纳税筹划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应尽的义务,税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支出性项目,合理的纳税筹划可减少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经济收益。受

  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持续2-3个月的停业停工导致众多中小企业资金链濒临断裂,不少企业更是面临破产危机,为加快中小企业疫后复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中小企业为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做好纳税筹划工作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分析目前中小企业在纳税筹划方面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中小企业

  纳税筹划

  问题与对策

  2020年的疫情中由于中断了几个月的经营,许多中小企业的收入来源被切断,从而导致许多中小企业破产退市。国家出台了许多有关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此达到减轻中小企业税务负担的目的。因此,中小型企业财务人员自身需要有过硬的财税知识,不断跟进财税政策变化,制定税收筹划的方案来帮助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而中小型企业在这方面的短板恰恰是财税管理力量薄弱,经常出现因为财税信息滞后。

  一、中小企业实行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一)

  、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纳税筹划

  中小型企业如果能在企业初创阶段就把纳税筹划意识放在首要位置,那么经过几年的运转能把成本费用控制得非常规范和严苛,资金流转会更严谨。通过增强纳税筹划手段,进一步使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负需要纳税筹划

  在企业成本支出中,税费是一项占比很重的成本,中小企业财税人员通过合理、合规、合法的纳税筹划手段,可以为本企业省下相当可观的税费支出。如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职工福利费支出均有一定比例的限制,如企业财税人员不筹划相应费用的列支,那么再次年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相应费用需要调增,使费用列支失控。

  (三)、提高中小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需要纳税筹划

  税收有其固定性、强制性、无偿性的特征,不少中小型

  企业简单地把纳税筹划理解成如何少交甚至不交税,那么

  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税收风险,并且这个风险在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会贯穿。在较高的税收风险中,如何既符合国家的财税政策,又能实现企业节税增效的目的,则需要提高企业财税人员在纳税筹划上的专业水平。

  二、中小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恶意纳税筹划的风险巨大

  部分中小型企业财税人员的纳税筹划行为在向偷税、漏税行为靠拢,如向不法企业以支付税点和手续费的方式购买发票入账、虚列退休人员列支工资以达到增加企业成本的目的。这种在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简单地认为纳税筹划等同于少交税甚至不交税,用了较为极端且不合法的方法,其实已经为企业埋下来巨大的纳税筹划风险,后期会演变成信用风险、违法风险,从而得不偿失。

  (二)、纳税筹划方案缺乏执行力

  由于中小型企业对纳税筹划意识淡薄、对纳税筹划风险控制不重视、纳税筹划队伍的不健全,最终即使有了纳税筹划的方案,在执行力上又会大大削减。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初步规划了纳税筹划目标和措施,执行中往往按部就班非常机械,谨慎的财税人员以按时报账、不做假账、不虚假申报为个人从业红线,一旦涉及更深此纳税筹划要求,就无从发力。其根本原因是对财税政策把握不准、设立的纳税筹划目标过大、从业人员经验不足、遇到突发状况无应对措施,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更无从谈纳税筹划的创新。

  三、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的优化对策

  (一)

  、重视中小企业纳税筹划

  在中小型企业从上到下无论是管理层还是财税人员、营销采购人员都需要有纳税筹划的意识,需要认识到纳税筹划可以保障自身在日常纳税行为中因对相关财税法规、政策不熟而触碰红线,导致额外的经济损失,可以保护好本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口碑和形象。同时,企业重视了纳税筹划,制定并落实可操作性强的筹划方案,可以达到节税目的,大幅度降低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硬成本,提高年度利润,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二)、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法

  根据本企业的资金、人员、业务规模,每个企业纳税筹划选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在纳税筹划前,企业管理和财务人员应全盘考虑本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经营活动模式、资金流转周期、人员配备规模等各方面因素,转变观念把纳税筹划从做假账、虚报税等违法行为转变到懂政策、用方法、巧节税的高质量行为上。从企业一把手“拍脑袋”想对策转变到科学选择纳税筹划方法的系统工程,起步阶段的耗时费力过程能在企业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纳税行为中,更有效地规避风险增加实际经济利益。

  (三)、提高纳税筹划方案的合法性

  纳税筹划的根本前提依法、合规始终要贯穿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在选择纳税筹划方法、纳税筹划总体目标、纳税筹划参与经营活动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只有合法的前提才能规避风险。纳税筹划合法性意识薄弱这一点在中小型企业管理者中显得尤为突出,错误地认为税务机关一般不会盯紧中小型企业的纳税行为,只要每年有税款上交就没有什么纳税风险了。而事实是随着国家金税工程的全方位、大数据比对完全上线,一旦企业有纳税行为的瑕疵就会推送给主管税务机关。因此,只有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依法合规处理,才能有纳税筹划的实施可能。

  结束语

  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若想使纳税筹划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就要对影响纳税筹划方案的一些风险深入了解,时刻关注国家财务相关政策的动向,使企业财务部更能适应市场变化。企业还要重视全方位对税收信息进行管理,并不断对筹划方案进行改进,确保筹划方案能够紧跟政府改进政策的脚步进行调整时快速调整筹划方案,保证企业全面发展,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健雄.企业纳税筹划的常见风险及应对措施探讨[J].纳税,2021,15(32):50-51.

  2.

  夏若馨,林颖.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3):73-75.

  3.

  章智荣.中小企业纳税筹划问题与对策分析[J].商讯,2021(32):119-121.

  4.

  黄鹂.以税负风险防范为导向的企业纳税筹划路径研究[J].财富生活,2021(08):197-198.

  5.

  秦艳芬.大数据视域下企业纳税筹划研究[J].商展经济,2021(04):121-123.

  6.

  项珺.关于企业纳税筹划与风险控制几点问题的思考[J].今日财富,2021(01):76-77.

篇九: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企业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摘要: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全球蔓延趋势,世界性经济衰退速度明显加快,尽管国内疫情防控效果理想,但多数企业的发展受到直接影响,运营难度大大增加。本文重点概述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企业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疫情常态化;营商环境;问题;优化建议

  前言

  新冠肺炎大流行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企业营商环境面对严峻考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及各级政府应该将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落实到位,还要抓住可靠时机落实经济重启任务,让中小企业获取可靠的动力支持,作为新产能发展的核心力量。在上述严峻形势下,企业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应从多个方面加以讨论,制定出科学的优化策略。

  一、企业营商环境概述

  营商环境概念源于2001年世界银行的DoingBusiness小组创立,2004年首次出现在世界银行年度报告中。国家对于营商环境展开了研究,但是考虑国内环境和西方社会的差异,统一理论难以确定,还需从制度、经济以及法律等诸多因素界定上展开分析。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市场环境相对特殊,因此需要从企业和政府公共关系的视角加以讨论,主流观点细化出两个派别:其一认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应该在国内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其二认为需要将政府在营商环境中的责任主体加以明确,积极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相互【协作的治理机制1】。还有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是以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的视角展开研究,基于行业数据信息,证实法制化营商环境对企业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

  二、企业营商环境现存问题

  (一)政务环境亟待优化

  根据相应的调查研究分析,企业发展离不开政府在资金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政府需要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作用,积极发布政策消息并构建技术服务机构等等。但结合当前实际分析,政府未能清楚了解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各个部门的职能界定不够清晰,与市场和企业明显脱轨,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淡化,各项服务机制未完全建立。政商关系在认识以及行为上反映出极化现象,结合实践角度加以判断,难以科学控制政商关系,使其维持于平衡状态,没有理清“亲”与“清”关系。良好的政务环境应该向着高效廉洁方向迈进,政企亲近指数也能反映出政府和企业间的联系,因此需要正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科学化手段规范企业运营模式,为充分展示政府效能提供支持。

  (二)消费水平影响

  有效供给主要是供给侧和消费需求、消费能力等相互适应,简言之,市场提供的商品及服务和目标用户群体需求及能力相符。目前,部分商家认为运营效益不佳的原因是消费者需求和能力明显下降所致,从而导致消费市场疲软。近些年,多数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明显提升,实际的消费能力在国外展示出勃勃生机,国外奢侈品和一般生活用品的显著变化,验证着消费水平对企业营商环境的影响。很多生活,同类型的商品人们会优先考虑“海淘”,这是基于生活品质和商品品质追求发生的变化。消费市场疲软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是缺乏有效供给,而非消费不足。

  (三)税收环境考虑不周

  某些区域的税收减免程度较低,结合一些基本的数据信息来看,企业减负指【数上反映出不同区域的明显差别2】。根据实际数据情况判断,还有些地方存在着纳税时间较长、办事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高度重视此类税收环境对企业营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适宜的方式缩减流程送审周期,避免出现企业纳税不及时信用受损的情况。

  (四)人口增长趋势影响

  依照部门统计情况来看,人口增长趋势也能影响到企业营商环境的稳定性。在一些四线城市中,人口情况直接制约了市场能力。城市化进程中,企业发展往往会做出细致规划,寻找可靠的路径以便实现既定目标。但是区域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的限制,使得企业营商环境不尽人意,某些地方的企业多是以生产加工为主,第三产业能力不足,微小型企业难以寻找到转变契机。

  三、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企业营商环境优化建议

  (一)完善政策方案与法制保障

  政策的稳定度对于企业发展具有保障作用,属于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应该关注政策方案的完善和法制保障的优化。在相关的实践中证实,不稳定政策可以让民营企业决策失误风险性明显提升,将预期收益降至最低,甚至增加税收支出【等等3】。根据调研数据显示,面对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账面现金能维持1年以上的企业仅占6.3%,维持时间在6-12个月的企业占16.7%,3-6个月的企业占比是28.5%,有31.3%的企业可以维持1-2个月,仅能维持1个月以内的企业占比高达23.6%(如图1所示)。新的时期,为积极改善疫情常态化下的企业营商环境,增强企业的活力,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共同致力于基本工作中,确定符合时代趋势的发展规划,遵循着稳定政策指标,通过政策的稳健性应对形势变化。首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政府扶持力度要适当提升,应对民营企业重点关注,使其获取可靠的帮扶。其次,还应该重视管理效力,对于法律法规等逐步优化,让其展示出基本的保障功能,通过制度化举措鼓励诚信经营,严惩违法经营等。工商部门也要检查经营单位实际情况,明确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尽可能的处理实际难题,让商家懂法守法,在共同抗疫的基础上诚信经营,在市场上体现品牌效应。工商部门也应该对商家给予必要奖励,若是发现非法经营的问题,工商部门必须要严厉惩处。

  图1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企业现金流维持时间情况

  (二)结合政府信息改善营商空间

  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面临着多重考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着各行各业,想要创设优良的企业营商环境,各方主体的配合至关重要。政府应该发挥出主导价值,让疫情下的企业拥有可靠的集群商业交易平台,联合新型技术等逐步完善相关系统,给多方主体基本权益和利益提供支持。具体的实践阶段,还应该重点推动集群产业链的建设,根据企业具体的定位情况加以分析,让营商空间有效拓展,同时还能净化环境。政府要创造更多的条件,同时利用自身职能和服务信息等改善营商空间,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创新商业模式,出台多元化优惠政策,让疫情背景下的企业拥有可靠地发展条件。还需要关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效力,根据企业定位等大力推广电商产业,实现对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改革,提升品牌意【识并强化知名度、美誉度等4】。

  (三)提高企业的帮扶力度

  在全球化进程中,应该重视企业营商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及地区间的竞争情况分析,要提升企业帮扶力度,为长远发展寻求可靠契机。国际环境反映出诸多冲突,国家企业营商环境则面临着严格要求,因此需要重视对企业的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在当前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更应该增大帮扶力度,促使着企业寻找理想的发展路径。应该结合疫情背景打造出开放、包容和便利的营商空间,让企业拥有理想的发展路径,通过可靠手段创设出优良环境,调动起政府、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的参与积极性,让社会公共事务的共同治理成效更加突出。营商环

  境的优化与市场主体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同时也需分析供给侧的成果。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分析,多数外国企业在国内反映出“水土不服”的问题,分析主要的原因是营销策略不当、产品质量不佳等,尤其是存在着法律体制不健全的行为和挑战中国底线等情况,这对营商环境的创设构成威胁,甚至阻碍了企业品牌的树立。需要根据实践需求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调动多方主体参与度,使其加大帮扶效力,让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各方密切配合,实现共同治理的基本目标。

  (四)优化征税体系并吸引外资

  税收因素对于疫情常态化下的企业营商环境影响巨大,其所占比重日渐突出,面对这样的情况,应重视征税体系的完善策略,为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出崭新路径。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重点考虑办税流程、税收信息化建设等等,不断融入新的思想和模式,使得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企业拥有可靠发展平台,在理想的营商空间内实现网络纳税等目标,提升纳税体系的基本质量。除了进一步优化征税体系【外,也应该吸引外资5】。结合相应的调查研究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因疫情冲击处于“多事之秋”,全球资本倾向于安全平稳的中国,相关企业可以积极利用这一渠道,通过沿海城市的地理优势吸引众多外资,在外贸的基本作用下带动区域经济稳步发展,改善国内投资低迷状态,为企业融资提供新出路。

  (五)根据人口动态及消费水平拟定策略

  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分析,营商环境建设已成当前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要求不断强化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打造出令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关键。营商环境的构建为政府治理的新手段,国际化、便利化以及现代化趋势突出。营商环境便是重要生产力,社会应该对其予以肯定,结合相应的实践分析,抓住“放管服”改革的条件,让消费水平更加清晰,以便为营商环境的营造和创设奠定坚实基础。应该以满足消费需求变化当做出发点,积极分析营商环境的精心治理和培育,“放管服”改革的本质就是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切实解决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相关实践中,必须要抓住多种渠道,实现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目标。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消费水平明显降低,企业营商环境的创设应加大力度,根据市场消费需求加以判断,由此采取适宜措施规范企业营商空间。人口是影响企业营商环境的又一因素,要对其展开详细分析。

  应该根据当前人口动态增长趋势加以分析,抓住消费者消费动向,让营商环境拥【有可靠支撑条件6】。企业营商环境的变化基于人口动态增长趋势,加之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使得市场主体环境拥有了新契机,要高度关注国家消费结构的改变,根据人口动态增长趋势实现企业营商环境转型升级。

  结语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经济社会带来巨大考验,伴随着疫情加剧,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企业营商环境受到关注。需要企业积极了解当前背景,根据营商环境政策措施付出实际行动,探索出较为可靠的突破口,将疫情下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通过本文的详细概述,旨在为诸多企业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营商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持,给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助力。

  参考文献

  [1]齐秀辉,权飞,李璐璐.营商环境、风险承担与企业绩效——基于35个大中型城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22(08):38-45.

  [2]魏鹏鹏,郭晓曦,王珂.政府角色优化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房地产业国有上市企业为例[J].特区经济,2022(03):36-41.

  [3]余贺伟.国际化营商环境视域下外商投资服务法治保障体系的构建——以河南自贸区为例[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20(01):70-76.

  [4]王宏鸣,孙鹏博,郭慧芳.数字金融如何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OL].财经论丛:1-14[2022-04-07].

  [5]张曾莲,孟苗苗.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对外开放调节效应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宏观质量研究,2022,10(02):100-112.

  [6]姜扬.新时代东北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市场主体的视角[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62(02):117-126+237-238.

篇十: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微企业发展路径与趋势分析

  作者:宋娟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20期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遭受较大冲击,而其中尤以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中小微企业为甚,复工复产推进缓慢。面对疫情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系列企业发展扶持政策,以实际举措减轻企业负担。中小微企业也通过降本节流、畅通供应链衔接、拓展线上营销、探索企业互助合作乃至调整转产等多种方式开展自救,加速数字化转型。在技术环境支持和政策鼓励下,数字化升级势必成为后疫情时代企业发展重要趋势。

  关键词:

  新冠疫情

  中小微企业

  困境

  政策扶持

  数字化

  [J19mm]一、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随着感染病例不断上升,疫情防控及相关应对措施成为国内各行各业关注的重点。疫情导致的春节假期延长、出行受限和减少聚集等限制措施,无论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还是微观的企业经营管理都形成了较大的挑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0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0亿元,下降158%,商品零售下降10%。那些需要消费者在线下参与体验的,以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旅游等为代表的中小微企业,遭受较大冲击。

  疫情持续期间,虽然中小微企业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但消费、投资和出口等方面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消费方面,疫情爆发于春节假期,出于疫情防控需要,餐饮、酒店、零售、旅游和文化娱乐等行业按下暂停键,餐饮、酒店停业,电影撤档,景区关闭,商业超市、零售店面关门或缩短营业时间,餐饮住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文化娱乐消费等大幅减少。投资方面,为减少人员集聚,多地的基建投资工程项目处于停滞状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下滑。进出口方面,疫情发生后,由于企业延迟复工、交通管制、物流滞后、订单交付延误等问题,进出口压力加大。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然而,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进度整体缓慢,特别是服务业小微企业进度滞后。[1]根据中国劳动学会和新华社联合开展的“百企农民工复工与防疫防控快速调查,对涉及18个行业的00余家中小微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复工率低成中小微企业普遍现象。[]受市场需求减少、现金流受困、劳动用工不能及时到位等因素影响,加上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巨大。以餐饮业为例,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

篇十一: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

  作者:章琪乐

  张经天

  李洋

  祝维维

  来源:《中国市场》2021年第14期

  [摘

  要]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文章以江苏省中小企业的调研数据为基础,从政策、市场、融资、技术等方面分析目前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基于我国新冠疫情常态化的现状,文章将探讨政府应该如何发挥其服务型职能来帮助中小企业应对疫情的冲击;同时,文章将研究中小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来进行自救、复工复产甚至进行转型,来实现疫情常态化下的企业新发展,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疫情常态化;中小企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数字化转型;服务型政府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4.0971引言

  中小企業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2020年上半年中小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第一季度的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2.0,比上一季度指数下降了10.7。近三个季度以来,随着“六稳”和“六保”政策落实并初显成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升至86.8,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保持着上升趋势,但距离疫情前的数据依旧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应该如何恢复经营状况,提高自身的生存发展能力,依旧是目前我国经济恢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学者对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进行了研究。于敏(2020)等以湖北中小上市企业为样本,认为中小企业应建立稳健的现金流管理策略,加快数字化转型以及提升疫情常态化下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主动参与重组国际供应链[1]。黄茂兴(2020)等认为一方面政府要引导企业转型,帮助企业打造优良的市场环境,推动国际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自救,做好防疫工作,积极参与优惠政策,优化内部管理,寻求创新[2]。

  综上所述,关于中小企业在疫情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的研究文献相当丰富,本文将以江苏中小企业为样本,结合以往的研究,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小企业如何参与双循环和数字化转型,以及政府在这过程中的职能体现,为中小企业在全球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提供决策参考,帮助它们转“危”为“机“。

  2数据来源与样本构成

  2.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在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获得数据统计,二是通过发放问卷、实地采访等方式,对江苏省多家中小企业负责人进行详细深入的调研。调研时间为2020年7月11日至8月31日,调研内容主要在于企业受疫情影响程度,企业自救措施,政策诉求等问题。

  2.2样本构成

  本次省内调研企业都是民营中小企业,共获取了调研问卷131份。在调研的企业中30.56%的企业员工人数不超过20人,23.15%的企业员工人数在20~50人,17.59%的企业员工人数在50~100人,9.26%的企业员工人数在100~200人,200人以上的企业占19.44%。同时,28.7%的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38.89%的企业营业收入在100万~500万元,16.67%的企业营业收入在500万~1000万元,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以上的企业占15。74%。行业上,制造业占22.22%,服务业占18.52%,信息技术行业占15.74%。样本地区分布见图1。

  3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3.1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影响

  全国宏观数据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企业普遍受到了负面影响,经营受挫,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低、融资困难、产业趋于单一,其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这次疫情中经营利润下滑更为严重,相比去年利润增速再次暴跌,其中中型企业同比增速为-30.0%,小型企业同比增速为-37.4%,经济总体呈现萎缩趋势。2015—2020年中国大中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对比情况见图2。

  3.2新冠肺炎疫情对江苏中小企业的具体影响

  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采访的方式,对江苏省境内的中小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获取了大量真实且可信的第一手数据。

  根据图3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主要困难在于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萎缩,融资困难等,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与市场供需的失衡导致企业难以生存。这些原因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截至6月底,企业上半年的营收同比去年上半年出现了显著下滑。近8成的企业出现了营收无增长以及营收下滑的状况,营收缩水80%以上的企业占比更是达到了9.26%。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详见图4。

  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使得中小企业复工达产难度增大。其中47.21%的被调研企业表示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经营状态需要3个月以上的时间,甚至有17.59%的被调研企业表示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有经营状况。详见图5和图6。

  3.3疫情下江苏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

  为了尽快走出目前的困境,这些企业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进行自救,但收效甚微。有38.3%的企业表示需要1~3个月的时间来消除疫情的影响,有25.99%的企业需要3个月以上的时间来恢复经营状况。这组数据表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是持久的,企业需要将疫情常态化作为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前提。以下是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

  第一,市场萎缩。2020年上半年,疫情对国内消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根据江苏统计局网站:一季度,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8.1%,降幅较1-2月收窄4.6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8.9%,降幅较1-2月收窄13.8个百分点。从商品分类上来看,服装纺织类、家具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受疫情冲击严重,降幅均超30%。汽车和石油及其制品也有超过20%的降幅。市场需求恢复缓慢,没有达到企业预期的需求市场规模这成为中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压力。此外,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国外疫情难见好转,各国进入紧急防控状态,部分国家停工停产,进出口也被严格限制,这使得我国处于全球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还要面对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跨国物流运输困难等困境。

  第二,资金紧缺,融资减少。资金是企业经营的必要条件。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小企业经营情况不理想,市场的消极表现也让投资者谨慎,中小企业面临着收入减少,投资难的两难困境。而在企业开始复工后,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风险也增加:首先,市场萎缩使企业的资金回笼周期变长;其次,由于疫情爆发期间的停工停产,复工后可能无法按时完成订单,这导致违约成本增加;同时,为了防控疫情,不少企业要承担防疫成本。例如定期消毒,员工体测等。在疫情后期,许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应收账款占资产比例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也会减缓,这导致企业可用流动资金减少,坏账增加。资金紧缺成了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制约条件。

  第三,原料能源价格供应不足,价格波动较大。疫情对原材料的影响可以从供需两端来分析。从供给端来看,受疫情影响部分原料运输受阻,供应紧张;从需求端来看,消费市场萎缩,下游企业大幅度减产,影响上游企业的原料生产与中游企业的原料采购。此外,处于不同位置的企业其恢复速度也不相同、生产进度也各不相同,这将导致整个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增加,价格波动明显。另外,全球疫情的恶化使得处于全球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面临着供应链断裂的风险。

  4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企业寻求发展新机

  由于我国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的艰苦奋斗,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状况来看:10月份,制造业PMI为51.4%,详见图7。7月份以来,始终位于51.0%及以上,已连续8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制造业总体持续回暖;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2%,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为年内高点,非制造业复苏步伐有所加快,详见图8。

  综上所述,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5.3%,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恢复,详见图9。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3.9%和56.2%。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恢复趋势。

  4.1国家政策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國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内需体系,形成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打通商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以内需带动企业的发展。短期内可以减少疫情对企业的冲击;而从长期来看,发展内需可以促进供给能力的提升。同时,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国内国际市场相互促进发展,合理配置与利用国内国际在技术、人才、资金等各方面资源。

  4.2数字基础建设为企业提供了新方向。

  自中央提出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万劲波提出了新基建十大战略。其中,提出了“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是主导方向,数字化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是底层支撑”的战略方向[3]。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结构见图10。

  数字基础建设推动传统实体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这将促进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建设,开拓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中小企业可以借助数字基础建设优化企业内部构架,提升运行效率,增加产业效能;同时增强了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数字基础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4.3江苏省具有独特优势。

  其一,市场规模大。江苏省经济发达,GDP在各省中排名第二,有着庞大雄厚的消费市场,这可以使江苏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其二,科技优势显著;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庞大。据统计,2018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有一万三千多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此外,2018年江苏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前三。其三,具有完善且新兴的产业结构;自2015年开始,江苏省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省内产业结构形成“三二一”的新形势。2018年,江苏省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5%、44.5%、51%,产业结构越来越具有协调性。江苏省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重点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半导体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现代农业等行业。第四,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江苏省沿海靠江,由数个城市组成的沿江港口群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江苏的区域经济发展。随着我国对东盟成员国出口数量的增加,江苏将在国际循环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的中小企业生存与转型对策分析

  5.1企业外部应对措施

  第一,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政策优惠支持;短期内资金紧张是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一方面政府应提供政策优惠帮助中小企业减少支出缓解资金压力,在减税延缴之外还增加一些补贴鼓励;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帮助企业减少贷款的压力,简化信贷申请的流程让企业尽快拿到资金,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

  第二,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服务平台,促进资源合理配资;长远来看,政府要帮助中小企业打开局面,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想企业所想,供企业所需。一是政府建立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我国中小企业经营信息不透明,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银行与金融机构等资金投资者认为自己所承担的风险较高,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获得融资。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帮助中小企业与银行和金融机构实现信息对称,以此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二是政府要发挥自身的经济调控管理职能,整合优化资源,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对接,促进供给侧改革。由于疫情的冲击,我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政府的保驾护航,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提供方向引导与技术、人才的对接。三是政府要帮助中小企业塑造一个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给企业提供一个国际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提高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2企业内部应对措施

  5.2.1深耕国内市场,发掘消费潜力

  第二,资金紧缺,融资减少。资金是企业经营的必要条件。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小企业经营情况不理想,市场的消极表现也让投资者谨慎,中小企业面临着收入减少,投资难的两难困境。而在企业开始复工后,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风险也增加:首先,市场萎缩使企业的资金回笼周期变长;其次,由于疫情爆发期间的停工停产,复工后可能无法按时完成订单,这导致违约成本增加;同时,为了防控疫情,不少企业要承担防疫成本。例如定期消毒,员工体测等。在疫情后期,许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应收账款占资产比例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也会减缓,这导致企业可用流动资金减少,坏账增加。资金紧缺成了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制约条件。

  第三,原料能源价格供应不足,价格波动较大。疫情对原材料的影响可以从供需两端来分析。从供给端来看,受疫情影响部分原料运输受阻,供应紧张;从需求端来看,消费市场萎缩,下游企业大幅度减产,影响上游企业的原料生产与中游企业的原料采购。此外,处于不同位置的企业其恢复速度也不相同、生产进度也各不相同,这将导致整个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增加,价格波动明显。另外,全球疫情的恶化使得处于全球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面临着供应链断裂的风险。

  4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企业寻求发展新机

  由于我国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的艰苦奋斗,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状况来看:10月份,制造业PMI为51.4%,详见图7。7月份以来,始终位于51.0%及以上,已连续8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制造业总体持续回暖;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2%,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为年内高点,非制造业复苏步伐有所加快,详见图8。

  综上所述,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5.3%,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恢复,详见图9。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3.9%和56.2%。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恢复趋势。

  4.1国家政策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内需体系,形成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打通商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以内需带动企业的发展。短期内可以减少疫情对企业的冲击;而从长期来看,发展内需可以促进供给能力的提升。同时,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国内国际市场相互促进发展,合理配置与利用国内国际在技术、人才、资金等各方面资源。

  4.2数字基础建设为企业提供了新方向。

  自中央提出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万劲波提出了新基建十大战略。其中,提出了“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是主导方向,数字化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是底层支撑”的战略方向[3]。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结构见图10。

  数字基础建设推动传统实体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这将促进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建设,开拓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中小企业可以借助数字基础建设优化企业内部构架,提升运行效率,增加产业效能;同时增强了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数字基础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4.3江苏省具有独特优势。

  其一,市场规模大。江苏省经济发达,GDP在各省中排名第二,有着庞大雄厚的消费市场,这可以使江苏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其二,科技优势显著;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庞大。据统计,2018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有一万三千多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此外,2018年江苏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前三。其三,具有完善且新兴的产业结构;自2015年开始,江苏省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省内产业结构形成“三二一”的新形势。2018年,江苏省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5%、44.5%、51%,产业结构越来越具有协调性。江苏省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重点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

  料产业、半导体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现代农业等行业。第四,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江苏省沿海靠江,由数个城市组成的沿江港口群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江苏的区域经济发展。随着我国对东盟成员国出口数量的增加,江苏将在国际循环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的中小企业生存与转型对策分析

  5.1企业外部应对措施

  第一,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政策优惠支持;短期内资金紧张是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一方面政府应提供政策优惠帮助中小企业减少支出缓解资金压力,在减税延缴之外还增加一些补贴鼓励;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帮助企业减少贷款的压力,简化信贷申请的流程让企业尽快拿到资金,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

  第二,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服务平台,促进资源合理配资;长远来看,政府要帮助中小企业打开局面,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想企业所想,供企业所需。一是政府建立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我国中小企业经营信息不透明,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银行与金融机构等资金投资者认为自己所承担的风险较高,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获得融资。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帮助中小企业与银行和金融机构实现信息对称,以此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二是政府要发挥自身的经济调控管理职能,整合优化资源,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对接,促进供给侧改革。由于疫情的冲击,我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政府的保驾护航,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提供方向引导与技术、人才的对接。三是政府要帮助中小企业塑造一个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给企业提供一个国际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提高中小企业的国际競争力。

  5.2企业内部应对措施

  5.2.1深耕国内市场,发掘消费潜力

篇十二: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新冠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与应对

  作者:胡斌

  来源:《商展经济》2020年第19期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石油分公司

  胡斌

  摘

  要: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困境,中小企业应该尽量解决现金流紧张的问题,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推动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把握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机会,从而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另外,政府也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改善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的结构化调整,共同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关键词:新冠疫情;中小企业;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0.09.15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还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这一场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冲击中,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和影响相对而言最为明显,尤其是从事传统服务业的中小企业。由于外部融资可得性较低,自身资金周转较慢,现金较紧张,而且盈利性不足,因此受到疫情影响更加严重(Dingetal,2020)。分析中小企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冠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我们发现新冠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现金流和经营活动两个方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具体分析新冠疫情对中小企业产生的影响。

  1.1现金流层面

  财务层面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的现金流。中小企业规模小,与客户议价能力较差,导致应收账款回收期长、内部资金周转较慢,而外部融资可得性也较低,中小企业的现金储备长期以来处于不足的状态。拥有较少现金的企业在疫情期间股票价格下降更加突出,所受冲击更大。新冠疫情的蔓延加剧了中小企业现金短缺的情况。

  从现金流入来看,一方面,疫情期间严厉的隔离措施,导致大量市场关闭,线下交易受到严重影响。即便销售需求没有萎缩,由于大范围的延迟复工,交通运输停滞,原料供应不足,生产活动中断,产品供应不足,从而导致了企业销售收入减少。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在过去一年内不断扩大,回收周期也进一步拉长。疫情期间,宏观经济遭遇重大冲击,企业应收账款面临巨大的收回风险。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着严重的“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程度不高,很多表现“经营状况良好”的数据没有提供给银行,企业的“数据信用”积累不够。在贷款申请中,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只能联系第三方担保公司增信,这增加了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债务融资的难度。从吸引投资者投资的角度来看,受疫情影响,许多中小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经营危机,导致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财务实力和再投资的意愿大大减弱。而且,疫情加大了投资市场的不确定性,国内投资低迷。

  从现金流出来看,大量的固定成本给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首先,大部分中小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疫情期间,限制人员流动,劳动力出现暂时的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人员工资的固定部分和企业需要向国家缴纳的五险一金数额巨大。其次,近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房屋租赁成本高,而且房屋租赁合同的租赁期一般是以年为单位的,疫情的突然爆发让大量中小企业在无法开工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承担巨额的房租成本。最后,由于疫情爆发正值农历新年,许多中小企业囤积了大量的原材料或者产成品,疫情期间由于生产经营中断和消费市场的萎缩,这些原材料和产成品需要花费大量的仓储成本。另外,贷款的偿还压力、应付账款的支付压力等都会造成大量的现金流出。

  中小企业在正常经营中,现金流入主要依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获得净现金流入的可能性较低。而疫情的爆发,使得许多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变为负数,而且进一步加大了投资、融资活动获得现金流入的难度,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

  1.2经营活动

  经营活动是企业最基本的活动,企业复工不是单个企业的决定,复工与复产的落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依赖于上下游和配套企业的同步复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复工难、生产成本上涨和产业链风险较大的问题。

  首先,企业复工存在较多问题尚未解决。新冠病毒影响范围之广,后果之严重,导致防护物资需求极度的旺盛,市场供应不足,中小企业无法采购足量的满足复工所需的防护物资。Adriano和Rampini(2020)认为交通运输受限、隔离等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导致员工无法到岗和企业招工难,还严重阻碍了原材料的流通和产成品的运输,中小企业面临着订单不能按时完成的违约风险。而且国际市场对华商品的检验检疫要求提高导致物流效率降低和成本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交货效率,使客户大量流失。

  其次,生产成本上涨。中小企业的员工不稳定性和流动性较高,疫情导致企业复工率下降,短期的劳动力短缺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由于物资、人员流动受限,企业预订的原材料难以运送,销售计划难以实现,为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必须建立更多渠道获取原材料和销售产品,从而提升企业仓储和采购成本。受疫情影响,企业必须采取疫情防控措施,由此产生的防控物资成本与人员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最后,产业链面临较大风险。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高度专业化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已经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风险传递格局,跨地区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呈现出非常高的联动性,在跨行业供应链之间原生风险对多个行业构成“次生影响”。此次疫情的影响,随着产业链的纽带而扩散到从事加工组装和生产性物流的中小企业,导致基于制造业产业链的原料供应链、组装配套链和物流流通链之间的风险传递,一个环节企业的停工就会导致整个链条的中断。

  2中小企业应对疫情的策略

  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小企业应该采取主动的态度,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各种挑战,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疫情这一停工期设法补齐企业的发展短板,实现战略转型和升级。

  首先,保证自身现金流可以满足企业日常运转。尽力减少现金流出,增加现金流入。中小企业可以采用远程办公的方式,将房屋租金尽可能降至最低,对于已经处于合同期的租赁房屋,可以与房东商量减免房租或者延期支付。至于仓储费用,则应合理控制商品库存,提高库存商品的周转率,降低和减少货物积压。还要合理运用银行信贷、社保、税收等优惠政策,寻求降息、贷款、债务展期等缓解流动性的方法。另外,可以加强与客户或供应商的沟通,尽量延长应付款缩短应收款,或者通过有产业链关系的国有企业通过委托贷款的方式从银行获得贷款。企业也可以将未来相对比较稳定、可靠的收益转让给银行或者特定投资者,以实现将未来收入

  提现的目的,丰富融资渠道。根据自身资金情况,适当放慢投资的节奏,或者采取非现金资产投资的方式,尽量减少现金流出(金豆豆和鲍群,2020)。

  其次,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小企业可以提前做好各项防控措施,要认真做好日常的消毒和排查工作,因员工无法复工而造成的劳动力短缺,中小企业可以开放远程办公和视频会议服务,从长期来看,企业可以采取调整员工结构和业务模式等方法提高运营效率。对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复工进度不一致的情况,中小企业需要与上下游供应商、物流企业进行充分沟通,必要时,可以对供应商进行重新选择,合理安排生产。

  再次,应建立基于企业事件的供应链预警体系。一些中小企业危机的发生是因为过度依赖单一区域的供应商和客户,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小企业必须提升产业链应急响应能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能力,有效避免上下游产业,以及物流产业复工时间不一的问题,提升上下游联动能力。建立预警体系之后,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供应链预警信息和状况,合理规划供应链运营方式,运用数字化能力建设企业供应链弹性体系,稳定供应链运营,提升供应链效率。

  最后,中小企业可以进行战略的转型和升级。疫情期间,线下消费遭受重创,线上消费却迎来了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可以在原有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企业的线上业务。新冠疫情是危也是机,中小企业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成本节约潜力和快速的市场响应潜力,由主要依靠劳动力向依靠技术创新进行转变,努力把握本次疫情市场挤压所带来的重新洗牌的机遇,寻找自身的细分市场。新冠疫情的蔓延,也为中小企业敲响了警钟:企业必须提升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做好企业自身的防控风险管理工作。

  3政府助力中小企业应对疫情的方法

  中小企业规模小,行业竞争激烈,仅仅依靠自身的努力很难应对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的压力,为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增强公众对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信心。疫情期间,政府应主动公布疫情信息,对疫情传播尽快做出响应,并及时披露疫情控制进展,减少社会大众和国内外消费者对疫情的恐慌。在疫情控制后期,政府应该在疫情结束时间、传播范围和影响大小方面做出多种设想并给出相应的预案,做到有备无患,以增强企业对未来的信心。政府应适当引导消费者、投资者等市场主体合理预期,促进疫情过后的经济反弹。

  其次,加强政策整合,构建从保障中小企业生存到实现盈利的政策体系。将疫情期间政府发布的促进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进行整合,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把握国家的优惠政策,以税费减免政策来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冲击。把帮助企业应对新冠疫情的政策与长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整合起来,形成从帮助企业生存到企业恢复生产再到引导企业盈利的政策体系。

  最后,政府应该积极改善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疫情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融资模式从依赖主体信用,向资产信用与交易信用转化(蔡雅萱,2020)。另外,政府应当考虑提供政府金融来解决中小企业依靠金融机构融资难的问题。政府金融可以通过承担部分风险,吸引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和民间资本进入,产生杠杆效应。政府还可以完善中小企业的商业保险体系,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提高自身风险应对能力。

  4结语

  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大量中小企业现金流不足,生产经营存在较大困难。面对疫情的冲击,中小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生存下来的问题,一

  方面极大地降低成本、减少现金流出,想方设法扩大销售、丰富融资渠道来增加现金的流入;另一方面,企业应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活动。这样才能解决如何实现更好发展的问题,抓住疫情带来的机遇,迅速做好企业战略转型。各级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增强公众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做好政策整合。同时,政府应该改善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共同助力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WenzhiDing,RossLevine,ChenLin,andWensiXie.2020.CorporateImmunitytotheCOVID-19Pandemic.NBERWorkingPaperNo.27055.

  [2]AdrianoA,Rampini.2020.SequentialLiftingofCOVID-19InterventionswithPopulationHeterogeneity.NBERWorkingPaperNo.27063.

  [3]CaseyB.Mulligan.2020.EconomicActivityandtheValueofMedicalInnovationduringaPandemic.NBERWorkingPaperNo.27060.

  [4]金豆豆,鲍群.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与机遇[J].现代商业,2020(20):191-192.

  [5]蔡雅萱.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NT公司为例[J].财务管理研究,2020(04):59-64.

篇十三: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后疫情时代经济形势分析与应对策略的探讨

  作者:***

  来源:《时代金融》2020年第21期

  摘要:疫情严重,人心惶恐。我这里仅讨论共识和客观数据,最后推演我自己的判断和策略。宏观看:疫情导致需求和供给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承压、物价上涨,一季度GDP下行压力较大。具体行业看:餐饮、旅游、酒店、交运、教育培训行业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对我最关心的金融业整体影响有限,存在业务转型机遇;对大家关心房地产,我的研究结论为稳中向上。具体到微观个人来说:就业压力加大和居民收入特别是对弹性薪酬制的员工收入影响较大。应对策略:1.稳定货币政策用更积极的财政政策。2.抓住机遇扩大改革开放。3.税金、租金、利息方面予以扶抓住机遇扩大改革开放持。

  关键词:疫情

  经济发展的影响

  行业冲击

  应对策略

  一、疫情对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分析

  对于后疫情时期经济怎么走传闻特别多,有些特别擅长贩卖焦虑且夹带私货,既消费了情感又检验了智商。目前后疫情时代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很多事情不能瞎说。病毒之于人体,是器官受损和死亡;病毒之于经济,是生产受阻和人心动摇。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和一名经济研究者我也谈谈疫情真正对经济的影响以正视听,没有摇旗呐喊,没有危言耸听,更不是以我为准。

  (一)从宏观经济上看疫情对经济冲击明显GDP增速承压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最可比的案例就是2003年“非典”。2003年的非典从1月开始爆发,经过5个月鏖战6月结束,整体情况看2003年疫情对经济影响还是肉眼可见:2003年2季度GDP增速下降2%,北京降速更明显,但疫情结束后马上回调至正常水平。全年来看当时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打击不大。

  但此次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波及范围比2003年非典更广,全国经济生产几乎停滞,因此大幅降低消费,工人返城、企业延迟复工,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基本停滞,这种停滞将冲击不仅仅是消费行业,社会失业问题会在短期内凸显出來。WHO认定此次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PHEIC),虽不建议实施贸易限制,但出口仍可能受较大影响。另外疫情导致居民消费品生产不足,供给不足的同时叠加恐慌性抢购,物价期物价上涨。但随着疫情稳定,CPI预计将逐步回落至合理区间。个人判断本次疫情对经济冲击将大于2003年非典,但由于国家措施更加强力、技术手段更先进,时间可能更短,最后的决定性因素还是要看疫情的持续时间。

  (二)具体对行业的影响来看消费板块受冲击最大

  具体从产业结构上看,这次新冠肺炎对经济影响会更深远。主要变化有两方面:第一,2003年处于人口红利时期,正值经济起飞时期经济增速一直在快车道上。而目前我国的人口结构如下图所示: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第二,目前我国经济第三产业占比更大,2003年第三产业占比为42%,而2019年第三产业的占比达到了53.9%。疫情对第三产业的打击最大,就2003年的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恢复的速度远远慢于第二产业。

  但我判断总体上疫情如能在3月结束,那么对相关行业的需求会有短期报复式增长,可能会在今年4季度或明年1季度恢复整体水平。以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消费板块为例:2003年受非典冲击4月开始崩盘一路向下,但在疫情快结束的6月突然反转,迅速回到正常水平,并且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报复式反弹,甚至远超正常水平。说白了就是疫情出不了门,买不了东西给憋坏了。结果就是大家在2003年找到了个叫淘宝的网站,今年大家找了各家外卖、生鲜、跑腿、线上业务平台。

  以首当其冲的餐饮、酒店、旅游行业分析: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酒店入住率增速由2%下降到-4%,2004年又报复式的上涨到5%;餐饮行业2003由27.4%下降到19.7%,但次年大幅增长54.4%,呈先抑后扬趋势;旅游行业以三亚旅游为例三亚统计局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2003年下降10%,但次年也迎来了报复式增长。今年的疫情对上述三个行业打击显而易见,但被憋坏的需要会在疫情结束后报复性释放,如果有一天钟南山说大家可以出门了,可以想象会是怎样一个情景,因此合理预测今年这三个行业的走势会和2003年基本一致。

  再说说我个人最关心的金融行业,先说银行,疫情对银行基本面的冲击是暂时性的:第一,银行在信贷上的对外援助会付出相当成本。第二,企业延期复工、民众的限制外出可能导致一季度信贷需求下滑,拖累一季度营收增长。第三,疫情致使经济承压,利率大概率会向下息差收窄趋势会加重。第四,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企业、个人的现金流扛不住就会难以按期还款,说到底银行自己也不能凌驾于实体经济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合理判断如疫情在3月结束,对银行的冲击有限,且能倒逼银行加快推进技术更新和线上业务的发展。再看证券市场,合理预判会和2003年走势相似:经历了恐慌情绪化下跌后,逐渐回调震荡企稳。2003年非典期间,货币政策总体稳健,并没有降息降准,因为当时经济增长迅速国际收支双顺差。今年新冠疫情央妈货币政策边际宽松,节奏提前,对冲力度较强。从央行1.7万亿的逆回购并下调利率基点,提高银行的不良率容忍度,以及LPR下调等各项政策来看,现在释放的不只是流动性,更是信心。

  最后来看看大家最为关心的房地产行业,短期内有些负债率极高的房企,不得不让出一部分利益,有些赌徒式的购房者,也只能割肉,可能会有一些便宜捡,不过那是零星事件。而疫情对房市真正的影响会有两方面:第一,货币投放的增加,用货币放水刺激经济。目前看投放的货币以万亿计,并且预计新一波货币宽松政策已经来的路上。钱增加得快,物增长得慢,价格就得涨,尤其是好物涨得更快,或许好房子就是好物中的好物。第二,观念的改变,所谓租售同权一出,大家一致欢呼,但疫情发生时,租户与业主有了区别对待,物管优秀的小区和毫无作为的小区也有了区别。这当然不合理,且简单粗暴,反应出极低的管理水平。倒也让人清醒,有房与无房的不同,好房和差房的区别。有自己的一间好房子,再小都更保障自己的权利。繁荣时可升值,灾难时可避难。所以我推断核心城市的房产仍有稳中向上趋势,而三线以下城市的房产行业会继续分化下行。

  (三)疫情导致就业压力增大和居民收入承压

  回顾2003年非典时期,二季度的就业市场出现了明显下滑,当季城镇登记失业率较2002年末上升了0.2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第三产业用工需求增速较上一季度大幅下降40%。因此本文开头已提及今年第三产业已经占据更重的分量,那么可疑预见今年的用工需求会更加糟糕。简单说就是饭店、酒店、KTV、娱乐场所等等线下场所不招人甚至会裁员。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生存空间异常困难,2月1日餐饮巨头西贝声称自己非常困难现金流撑不了三个月,西贝况且如此,合理推断其他小企业更甚。由此可以预见居民收入也会受到明显冲击,特别是弹性薪酬的员工。如果房租、工资、利息等刚性费用支出不减少的话,许多企业的经营和日常资金周转都会异常艰难。因此就业和居民收入恢复到原来的增长水平还任重道远。

  二、应对疫情的策略探讨

  大家常说我国的经济潜力大,大就大在我们有这么多各色各样想挣钱的人,开公司、吃饭、唱歌、捏脚、旅游种种整个城市是流动的,好不容易“互联网+高铁+快递”打通了每个生意的毛细血管。现在如社会全面停滞的持续时间过长将是全社会运转失速重要问题。有些话难听

  也得说:“社会的停滞的伤害也许比病毒造成的损伤更大”。所以我在這里也研究讨论下应对策略:

  第一,稳定货币政策用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减税降费扩大支力度,进一步降低社保等费率降低企业负担,给予受疫情损失严重的行业贴息。适当缩减退休养老资金用于转移支付,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财政政策要执行到位,货币政策要稳不能太激进。在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所谓患难更见真情,希望大家都能渡过这一关。那么东亚三国中日韩可以把经济合作,优势互补,公共事业交流再推向更高更紧密的关系,这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新的契机。

  第二,抓住机遇扩大改革开放,应对经济的持续下行,用改革的办法稳增长,放开一些垄断基础行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是一个新的机遇,加快发展创新技术更新推动智能线上经济,2003年非典成就了淘宝,2020年也许能成就一个新的增长级,我认为可以重点推荐人工智能,大数据推动线上生鲜,线上教育,线上办公。

  第三,对于中小微企业和弹性薪酬员工等弱势群体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在税金、租金、利息等方面予以补贴以度过难关。并在往后加快推动新的收入分配模式,李兰娟教授呼吁把高薪福利给科研,军事人才,重视教育和医疗人员的工作贡献,让未来年轻人重新定义偶像。目前娱乐明星、足球运动员等动辄千万级别收入确实太高了,且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效率也异常低下。应从政策引导的角度予以纠正,在社会资源利用和资本市场层次的完善方面,转移惠及给中小微实体,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稳定住了中小微企业,就稳定住了就业和居民收入。

  这里我想说我们不会下周崩盘、日常要完,但也拒绝一腔热血摇旗呐喊。疫情对经济确有明显冲击,但我们也在有序扶持和调控,待疫情过后也大概率会回归正轨。经济是冰冷的数据,是家国利益,也是每个家庭的茶米油盐和悲欢离合,但归根结底—是信心,是希望。面对疫情我看到的是:我们举全国之力,全面动员,这口不服输的气势还在;而香港有6700名医护人员大罢工,没出息没前途才是这个样子。我们的精气神还在,每一个脚踏实地的劳动者共同推动了我们庞大的经济机器,这才是支撑中国经济的终极力量。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央行,交通运输部,卫健委,人社部。

  参考文献:

  [1]海通证券-行业专题报告.[2]国海证券-从非典到新冠,资本市场如何演绎.

  [3]招商证券-疫情对餐饮旅游行业.[4]国融证券-银行业点评报.[5]刘向明:SARS疫情对经济指标影响的模型.[6]任泽平:当前疫情形势下的中国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展望,泽平宏观.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银行

篇十四: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抗疫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摘要: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经济社会带来严峻的考验。中小企业由于其融资渠道少,抗风险能力不强等原因在这次疫情中所受冲击巨大,生存危机加剧。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如何使中小企业摆脱困境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项目通过多维度地分析中小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运营模式提出解决的方法,为中小企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献言献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新冠肺炎;企业自救

  一、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一线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不畏危险勇敢逆行、人民群众响应号召,隔离抗疫。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国内疫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今,国内疫情已经爆发和快速蔓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及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均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给经济社会系统薄弱环节带来严峻的考验。然而,与此同时,在各地疫情严控期间,餐饮、娱乐、旅游、航空运输、商场、批发零售等领域停摆,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几乎都面临复工复产困难、资金链紧张、订单履行艰难等问题。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6%。为了使中小企业早日摆脱困境,顺利实现复工复产,本文拟从外部调控和内部控制等多个方面分析目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思考企业发展创的新思路和发展机遇,为今后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1.

  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外部

  在市场方面,我国实体经济受损,全球资本市场亦受严重冲击,具体表现为金融市场的大幅震荡,出现流动性危机、企业巨额亏损并面临倒闭的风险以及某些某型金融机构倒闭等现象。疫情严控期间,餐饮、娱乐、旅游、航空运输、商场、批发零售等领域都暂停了营业,居民要求隔离在家,市场需求减少,同时疫情期间商品流通阻塞,物流不通。部分商品停产后,工厂企业面临着供应链受损等问题。

  在融资方面,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他们的融资途径比较单一,大部分以银行借贷与内部融资为主,缺乏对新方法的探索与尝试。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度低,融资担保难。

  (二)企业内部

  企业的内部控制尤为重要,能够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疫情期间,对于早期复工复产的企业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因为企业所有者和员工对疫情的担忧,将严重影响中小微企业复产复工的效率,导致复工后工作效率不高。其次,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知名度低、劳动服务待遇较差、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导致人才流动性较强,企业复工劳动力短缺。除此之外,在疫情期间交通停滞,对于那些出省务工的人员到岗更加困难。

  三、抗疫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摆脱困境

  (一)企业外部

  在市场方面,保持多方筹资,确保企业运行及复工复产,夯实供应链,打通复工后的供应链环节,这是复工复产后的核心工作。中小企业应及时与上游供应

  商、下游渠道商沟通,对企业复工复产后的供应能力和订单需求量进行判断,及时恢复和调整供应链。还要加大市场开拓,弥补停工期订单损失。加快企业转型,思考有哪些服务可以持续转为线上,以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要在发展中要不断增强诚信守法意识,诚信经营,培育企业良好信誉,树立企业品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制度。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支持,除了调整税收政策还要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此外,还需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使其高效运行,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在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中,应采取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专项基金等一系列措施,完善保障机制。为了扩大融资渠道,学会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吸收境内外资金,完善上市公司产权制度和内部管理结构。

  (二)企业内部

  为了应对疫情影响,企业还要从内部调控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在领导班子建设和员工管理等方面要做到如下几点。

  1.加强企业内部领导,加强对疫情的防控,配备消毒液、体温枪,配发口罩等要成为复产复工的必要前提,做好复工演练,降低企业人员感染风险。

  2.加强风险管理和员工的心里建设。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员工及时、正确了解新冠病毒知识和防护措施,做到科学认知不恐慌。要对员工的心理状态保持关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心理援助与干预。

  3.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疫情期间,大多数企业其实都已经开展了线上远程办公,但相比于更容易实施监督的线下工作方式,企业更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出现员工办公效率低下从而导致隐形的人力资源不足风险。例如,通过视频或拍照进行上班打卡、要求员工制定周期性的工作计划、采取视频会议对每日工作进行总结、根据企业当前的业务模式制定临时的绩效考核标准等以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另外,对于那些遭受重创的企业,包括旅游、餐饮、娱乐、酒店、民航等服务业,以及受到重创的制造业和零售业等,都会面临不同

  程度的压力。一个短期的、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企业之间可以考虑以共享模式进行短期内的合作用工。

  四、对我国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展望

  企业升级是应对疫情、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抗冲击能力的关键路径。通过上述分析,研究了中小企业在疫情背景下遇到的困难并且给出了对策。此次疫情也让我们了解到要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掌握一些应对各种风险的对策,也需要企业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

  关于风险。第一、中小企业要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要有充分预见。对于一些高度不确定性风险要做好万全的准备。目前中小企业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订单减少以及供应链中断所导致的产能下降,这容易导致企业亏损和财务危机,对于这种高度不确定性的风险,中小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尽快解决当前的危机。第二、中小企业应对危机必须实行自救。尽管政府给予许多帮扶政策,但是各个企业都会有各自独特的问题,政府不能一一解决,企业必须在充分享受政策的帮扶下,迈开腿,求实干,探索出契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自救道路。第三、中小企业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的环境很难改变,但是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来顺应环境的发展。此次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危机时期,一些现金流充足的企业可以低价并购其他企业,开展创新研究。

  关于创新。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危机,但是疫情同样孕育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网红经济、地摊经济等成为热门的商业模式。模式的创新使疫情不但没有形成阻力,更成为一种动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吸引资本市场的重要砝码。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少不了资本市场的投融资。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创业方案,在获得投资之后很快会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企业体系,尤其是创新型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型的的技术类的企业。在国内疫情逐渐得到缓解的情况下,我国的部分中小企业也都找到了适应疫情的发展模式,但是面对疫情回弹的情况,需要不得不寻求新的对策。让企业在疫情期间保持运营至关重要,为后疫情时代做好准备也很重要。企业不能固化自己的运营体系,必须及时搭上这趟数字化转型的顺风车。我国中小企业需积极开展网络

  推广,做好自己的市场定位,在有管理、组织创新的保障下,进行技术、产品和模式的创新。

  五、疫情背景下国外企业的生存之道----以特斯拉企业为例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各国政府陆续推出不同举措。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的股市遭受重创、失业人数剧增、消费遭受冲击、油价暴跌、经济陷入衰退。此次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不亚于经济危机。

  特斯拉是一家美国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在中国也拥有广阔的市场。美国的特斯拉汽车制造业在疫情背景下逆势增长,重创车企,业绩逆势上涨。为此做了进一步分析,特斯拉如何做到逆势增长?第一、他们在疫情之前就拥有独立的线上购车模式。与传统的购车模式相比较,特斯拉的销售端一直以“官网电商”为核心打造,他的许多线下门店只是用于购车前体验、售后服务等作用。疫情下,特斯拉非但没有放弃此种销售模式,更是进一步升级了此种交易模式。第二、特斯拉在资本市场获得成功。特斯拉公司一直以科技为发展理念,彻底拉开了与传统的汽车企业之间的距离。目前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许多品牌车辆。特斯拉在资本市场的顺风顺水则直接为其应对疫情危机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

  由此发现,在危机发生时,企业需要拥有灵敏的嗅觉,察觉到危机可能带来的一切风险,并及早的采取措施,而所有措施的实行无不需要资金的支持,这就与公司的资金链息息相关。企业平时要做好自己的资金管理,了解面对的融资环境。另外企业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创新的销售模式还是创新的产品,都能为其带来可观的利益。

  新冠疫情背景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复工率偏低,它们都面临停滞发展的困境。而在后疫情时代,面对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中小企业仍需采取积极对策。本文从多角度研究中小企业遇到的困境,根据不同的困难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自救,在疫情时期存活下来,并且能够运用现有的资源政策抓住新的商机从而使企业自身强健起来。同时本文也分析了国外企业的生存之道,总结出中小企业抗击疫情的可行建议,以此可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的水平,为中小企业未来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夏恒.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流通经济,2020(3):26-34.

  [2]陈笑天.以应对疫情为契机

  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升级[N].中国电子报,2020-03-20(003).

  [3]刘昭君.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N].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20-03-10(007).

  [4]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供应链与劳务管理分会.新冠疫情对建筑劳务企业开复工影响调查报告[N].建筑时报,2020-03-19(008).

  [5]韦力.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措施[J].现代企业,2020,(03):118-119.

  [6]张丽萍.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J].财会学习,2020,(06):249-250.

  作者简介:

  孙源甜,女,生于2000年8月,汉族,江苏扬州人,江苏大学,保险学方向

  刘瑞盈,女,生于2000年8月,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江苏大学,保险学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财经学院第19批大学生科研课题拟立项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19C015

篇十五: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微企业发展路径与趋势分析

  作者:宋娟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20期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遭受较大冲击,而其中尤以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中小微企业为甚,复工复产推进缓慢。面对疫情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系列企业发展扶持政策,以实际举措减轻企业负担。中小微企业也通过降本节流、畅通供应链衔接、拓展线上营销、探索企业互助合作乃至调整转产等多种方式开展自救,加速数字化转型。在技术环境支持和政策鼓励下,数字化升级势必成为后疫情时代企业发展重要趋势。

  关键词:

  新冠疫情

  中小微企业

  困境

  政策扶持

  数字化

  [J19mm]一、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随着感染病例不断上升,疫情防控及相关应对措施成为国内各行各业关注的重点。疫情导致的春节假期延长、出行受限和减少聚集等限制措施,无论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还是微观的企业经营管理都形成了较大的挑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0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0亿元,下降158%,商品零售下降10%。那些需要消费者在线下参与体验的,以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旅游等为代表的中小微企业,遭受较大冲击。

  疫情持续期间,虽然中小微企业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但消费、投资和出口等方面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消费方面,疫情爆发于春节假期,出于疫情防控需要,餐饮、酒店、零售、旅游和文化娱乐等行业按下暂停键,餐饮、酒店停业,电影撤档,景区关闭,商业超市、零售店面关门或缩短营业时间,餐饮住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文化娱乐消费等大幅减少。投资方面,为减少人员集聚,多地的基建投资工程项目处于停滞状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下滑。进出口方面,疫情发生后,由于企业延迟复工、交通管制、物流滞后、订单交付延误等问题,进出口压力加大。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然而,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进度整体缓慢,特别是服务业小微企业进度滞后。[1]根据中国劳动学会和新华社联合开展的“百企农民工复工与防疫防控快速调查,对涉及18个行业的00余家中小微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复工率低成中小微企业普遍现象。[]受市场需求减少、现金流受困、劳动用工不能及时到位等因素影响,加上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巨大。以餐饮业为例,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从00年3月1日起,5%的样本企业账上没有现金支撑运营;79%的样本企业表示依靠自有现金无法支撑3个月;表示现金流储备丰厚,且能支撑6个月以上的样本企业仅占16%。

  二、政策扶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主要措施

  广大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服务业,大多面向终端消费者,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细胞,其活跃程度代表了整个社会的繁荣程度。也正因为如此,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帮扶力度,救助政策要精准落地,政策要跑在受困企业前面。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层层部署,短期内密集出台各类扶持政策,推出一系列举措为企业减轻负担,全方位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一是加强金融支持政策。地方政府积极与金融部门协调,保障对相关企业落实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政策,保障中小微企业信贷存量不低于019年。

  00年月1日,央行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00年月7日,财政部等五部门又发布《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的基础上,中央财政按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进行贴息,通过贴息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地方政府也先后出台政策,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00年月日,苏州市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在全国率先推出惠企政策,提出确保00年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低于019年同期余额,融资成本不高于019年同期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保障性金融服务。00年月6日,山西省印发《关于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确保中小微企业信贷总额不下降;00年省内各类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利率,同比下降幅度不低于10%;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娱乐和旅游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利率,同比下降幅度不低于0%。00年月9日,安徽省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加大金融支持,落实中央再贷款相关政策,再安排50亿元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以“央行直通车模式发放。

  二是推行税费减免政策。为缓解疫情影响,支持中小企业和相关重点企业发展,国家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国家税务总局推出税费减免政策,主要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免,延期缴纳税款,以及部分企业免征增值税。

  房产税减免方面,对受疫情影响,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核后,给予不少于个月的应纳税款减免。延期缴纳税款方面,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提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中小企业,依法准予延期申报,最长期限不超过3个月。免征增值税的项目,主要涉及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00年月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提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業企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四大类)0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

  三是实行援企稳岗政策。地方政府实行援企稳岗举措,政策主要聚焦在减缓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缴纳、返还失业保险金,以及鼓励国有企业、国营机构、房地产商、创业园区等减免中小微企业相应的租金等方面,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中小微企业复工达产,降低失业率。对于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提高失业保险返还标准。

  继苏州市率先出中小企业支撑政策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方政府陆续发布企业援助措施。各地所出台措施,除上述所提到的返还失业保险金、延缓社保缴纳、房租减免等政策外,还有其他创新举措。00年月3日,北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若干措施》,强调为企业做好服务,帮助各类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协助企业解决防控物资保障、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问题。同时,上海也提出“四条举措为中小企业纾困,其中一条是实施培训费补贴政策,对在停工期间组织职工参加各类线上职业培训的,按照实际培训费用享受95%的补贴。00年月7日,深圳发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提出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减轻企业用电成本、进一步释放“四个千亿政策红利等。

  三、中小微企业实施自救的实践

  小微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受此次疫情冲击的影响。面对疫情冲击,中央和地方紧急联动,使用金融、财政、稳岗援企等政策组合拳对应企业发展需求,增强中小微企业抗击疫情冲击的信心。但是,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并不能把自身困难的克服完全放到对政府政策的期待上,而是更应该练好内功,积极捕捉市场机遇,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困境,通过自救化危为机,赢得新的竞争优势。

  一是降本和节流,确保企业活下来。00年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对995家中小企业的现金维持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8501%的企业现金流最多可维持3个月,疫情下企业支出的主要压力来源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占比达到678%。多数中小企业的成本大头还是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在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工资及“五险一金支出占比超过60%,企业需要根据现金流能维持的时间和业务冲击情况,制定短期内薪酬发放方式。尤其是现金流低于3个月的企业,要花80%的精力应对危机,制定疫情特殊情况下的薪酬发放政策,确保生存,同时,企业花0%的精力准备疫情后的挑战,考虑疫情后的长期系统地全面薪酬激励方案。[3]

  二是挖掘供应链韧性,畅通上下游企业衔接。由于疫情防控影响物流通畅以及上下游企业复工制约,部分企业复工后,产业链未形成闭环,原料供给和成品出售均受到一定影响,大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中小微企业无法全面复工复产。调查显示,面临上游企业不开工导致原材料供货短缺或不及时的企业占比65%,面临下游企业不开工导致销售困难的企业占比30%。供应链要做到上下游有序衔接,才能衍生出供应链上小微企业的订单需求,这是小微企业的生存之道。这意味着,一方面,企业需要对供应链进行重新梳理,与上下游供应商、物流企业进行充分沟通,合理安排生产,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为降低运输成本保障正常运转,加强区域内上下游产销对接,优先采购使用区域内有上下游关联度企业的产品。

  三是加强数字化应用,推进业务线上化操作。在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开放远程办公和视频会议服务,实现办公远程化和生产智能化,推动实施停工不停产,是企业复工首选。据艾媒咨询统计,00年1-月,远程办公企业规模超过1800万家,远程办公人员超过3亿。除了零售行业,越来越多的线下企业不同程度地选择了向线上迁移,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来说,在此次战“疫中,更需要积极抓住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的发展机遇。在线诊疗、在线教育、在线健身等数字化新业态在疫情防控期间得到大范围推广。当然,企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平台的支持,阿里巴巴也重点投入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如天猫、菜鸟、口碑等平台减免平台商家经营费用,蚂蚁金服提供免息低息贷款,钉钉“在家办公功能免费开放,阿里云全面开放技术能力并推出在线课堂解决方案赋能企业。

  四是探索企业间互助合作,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此次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传统行业企业,面临店面停业却要支付员工工资、房租等巨大压力。而因疫情催生的线上电商订单暴增,出现人手短缺现象。在此背景下,市场的灵敏嗅觉促成了餐饮、酒店等行业企业与线上电商的互助合作。面对餐饮业的困境,阿里平台旗下的盒马生鲜与云海肴、青年餐厅、西贝等多家餐饮企业合作,通过人力输入的方式解决疫情阶段餐饮行业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缓解餐饮企业成本压力,同时,也解决了商超生活消费行业人力需求缺口。与此同时,生鲜传奇、京东7RES、阿里本地生活等公司也邀请临时歇业的餐饮、酒店、院线及零售联营商户员工前去“打短工。疫情时期,一些行业面临需求不足的困境,同时,也有很多行业由于抗疫需求,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基于此互补需求,企业间加大合作,探索互助互补形式以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五是抓住市场机遇,加快转产防控物资。受新冠状病毒疫情影响,防疫防控物资和服务需求激增,在供需缺口较大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紧急“跨界支援,迅速调整转产,积极投入到消毒液、口罩等防疫防控物资生产上来。同时,地方政府也出台政策,通过协调转产安排、加强用工成本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转产疫情防控物资。00年月6日,福建晋江市出台《关于鼓励企业转产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十一条措施的通知》,提出支持企业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尽快扩大转产或扩大产能,全力加快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福建泉州也出台《石狮市鼓励企业转产扩产疫情防控应急物资若干措施》,对在时间节点通过设备改造方式生产复合用途产品的企业,单家企业最高给予00万元补助。市场上还有不少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选择开启口罩生产线,比亚迪、富士康、OPPO等0多家上市公司投入到口罩的生产,希望尽快解決口罩紧缺的问题。富士康工业富联自办口罩机生产,月产量达二十台,带动东莞兴办起一批口罩生产小企业。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四、疫情倒逼下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趋势

  疫情蔓延使中小微企业遭受巨大冲击,但同时此次疫情也极大地刺激了中小微企业对数字化升级的需求。疫情之前,那些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企业,如电商平台、线上教育、知识付费等线上项目迎来了空前热潮。而那些数字化进程缓慢的传统行业,线上经营能力弱、主要以线下业务为主的企业和门店,在疫情打击下很快暴露出获客能力弱、经营模式单一、供应链预转难短板。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不少中小微企业现金流告急,面临生存危机,倒逼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

  中小微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并非简单地将线下内容转移至线上,而是可通过互联网线上手段,进行业务拓展、客户价值提升、订单、物流和配送综合管理等一系列經营环节,打造人、货、场、资全链接OO模式,真正实现企业品牌和服务升级。[4]通过数字化升级,从短期来说,是加速企业复工复产效率;从长期来看,有助于中小微企业树立信息化、数字化的战略理念,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数字化转型,探索企业数字化运营新模式。

  对于众多中小微企业尤其是线下经营企业来说,数字化改造既是时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是后疫情时代需要重点关注的转型发展趋势。

  首先,数字化转型符合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和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从国际上看,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商业化应用。[5]从国内看,发展数字经济,既能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比重,也能通过数字化转型带来效率提升,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00年3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强调集聚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培育推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助推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实现复工复产,增添发展后劲,提高发展质量。

  其次,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延长生命周期的重要途径。一是有助于中小微企业拓展线上商业模式。通过线上平台运用,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突破企业单一线下经营模式,提高企业抵御风险、多渠道获客、精准营销等综合经营能力。二是有助于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贷款。地方性商业银行小微金融通过数字化升级赋能,可以有效降低风控成本与坏账风险,从而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困境。三是有助于提高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中小微企业技术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经营管理方式相对简单粗放,通过智能软硬件或平台搭建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有效提高中小微企业管理能力。

  再次,技术普惠进一步加快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疫情客观上加速了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升级进程,但依靠中小微企业自身来完成数字化转型几乎不可能,必须依靠平台支持。以阿里巴巴为例,疫情防控期间重点投入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减免平台商家经营费用,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钉钉“在家办公功能免费开放等。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科技革命潮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前沿数字技术经过多年的沉淀与发展,衍生出标准化的落地产品,使得技术服务成本快速下降。原本只有大型企业能享受到的前沿数字技术红利逐渐下沉惠及庞大的中小微企业群体,在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智能金融服务等方面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6]

  五、结语

  相对于大企业、大平台而言,中小微企业不仅受到疫情冲击的面广基数大,且因本身抗风险能力弱,对政策扶持的需求更加迫切。政府对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导致的复工延迟、经营困难及财务困境响应及时,政策出台速度快,政策覆盖面广,从金融信贷、税费减免或缓缴、租金减免和防控物资需求等方面给予支持。然而,信贷扶持政策很大程度上只能惠及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对于那些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或者达不到信贷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很难获得实际上的支持。[7]这就需要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加强调研,充分考虑执行难度,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在短期内合理运用“看得见的手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疫情倒逼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进程,与之相关的新一代信息化技术运用、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为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添加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项银涛

  用好政策组合拳,精准纾困小微企业[N].经济参考报00—3—19[]杨志明,陈玉杰,李晓曼

  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如何渡过难关?[N].企业家日报00—3—16[3]刘玖锋,李鹏

  疫情下如何发工资?基于企业现金流的“136模式[N].劳动报,00—3—6[4][6]艾瑞咨询00年中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研究报告[R].艾瑞咨询,00—4—13[5]蔡跃洲

  把握疫情下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N].光明日报,00——7[7]朱武祥,张平,李鹏飞,等

  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困境与政策效率提升——基于两次全国问卷调查的分析[J].管理世界,00(04).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自贸区体育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CY008)相关成果〕

  (宋娟,深圳市广仁科技有限公司)

篇十六: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提要】大部分受访企业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冲击较大,企业家对实现本企业全年增长目标信心不足。大多数受访企业家拥护并积极配合政府应对疫情相关举措,期望政府采取短期应对措施,包括:对受疫情影响受损严重行业给予财政贴息、按不可抗力处理或放宽部分贷款及订单合同、对参与捐赠企业和个人给予所得税抵扣等,以减轻企业因疫情带来的短期现金流压力和租金压力,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疫情影响;企业前景;生产经营;进出口;对策建议

  为充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政府决策及时提供参考依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进行企业情况快速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于20__年2月5日通过网络进行快速调查,截至2月7日,共收到有效问卷1368份,调查样本详见表1。

  一、疫情影响情况分析

  关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调查显示,认为"影响很大"的占37.2%,认为"影响较大"的占49.4%,认为"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的占13.4%,对比"非典"时期调查的相同题目,此次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更加严重,这一情况值得重视。

  分地区看,湖北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比例达到95.5%,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相对乐观,认为"影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响很大"的比例为26.1%,比中小型企业少10个百分点以上。

  基于这一判断,企业家对20__年实现中国GDP增速的预期与20__年下半年调查结果相比有一定回调,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预计20__年中国GDP增速的中位数为5.3%,与20__年8-10月进行的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年度调查中同一题目的结果相比回调了0.7个百分点(见表2)。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的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住宿和餐饮业的企业家认为本行业受疫情冲击明显,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比重之和为99.1%,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商务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选择比重分别为87.4%、86.7%和86.5%。

  此外,超过八成(83.8%)的制造业企业家认为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回答"影响很大"的占28.9%,"影响较大"的占54.9%。具体来看,纺织、化纤、有色金属和仪器仪表等行业受到冲击明显,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比重之和均达到100%,而运输设备、医药和装备制造业等行业所受的负面影响则相对较小。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本企业的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影响很大"的占36.9%,认为"影响较大"的占46.9%。

  从不同地区看,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的湖北所受冲击相对较大,认为"影响很大"的比重为54.5%,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认为"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的比重为27.8%,明显高于中型企业(17.1%)和小型企业(14.5%);从经济类型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国有企业认为"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的比重为34.8%,明显高于外资企业(18%)和民营企业(1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对20__年实现原定企业年度增长目标信心不足。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实现企业原定年度增长目标"有一定难度"的占50%,认为"无法实现"的占28.8%,只有18.5%的企业家认为"可以实现"。分组来看,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认为"可以实现"的比重相对较高。调查表明,疫情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冲击更为明显。

  二、企业面临的困难

  为了全面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同时正确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影响的范围和深度,本次调查涉及了"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带来哪些具体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十个选项中,排在前三位的是:"企业成本压力增大"(55.4%)、"企业产品(服务)销售渠道受阻"(52.5%)、"商务谈判交流活动明显减少"(51.6%),选择比重均超过半数。其他依次是:"原材料不能正常供应到位"、"对未来形势发展难以判断影响企业决策"、"员工心理恐慌"、"打交道的外部相关部门正常服务业务受限"、"企业严格防范措施影响效率"和"企业招工难"等(见表3)。

  当问及"这次疫情给您所在企业带来的损失预计"这一问题时,调查结果显示,回答损失"很大,勉强可以支撑"的超过半数(56.8%),回答损失"巨大,企业无法承受"的占20%,回答损失"较小,可以承受"或"没有损失"的占23.2%(见表4)。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也波及就业。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调查显示,近半数(49.7%)的企业家回答20__年第一季度以来从业人员比正常情况减少,超过半数(52.2%)回答雇佣农民工减少。关于第二季度的用工预计,认为将趋于好转的占16.7%,认为不变的占54.9%,认为将恶化的占28.4%。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认为第二季度就业形势好转的比重,比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低了10个百分点左右。

  此次疫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就业外,还对企业所在行业或领域造成了很大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影响"严峻,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占41.4%,认为"困难,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占41.3%,认为影响"不大,大部分企业可正常经营"或"无明显负面影响"的仅占16.3%(见表5)。

  分行業看,住宿餐饮业认为影响"严峻,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比重高达83.8%,比排在第二位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多了近35个百分点。制造业中的化纤和纺织认为影响"严峻,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比重较高,分别为75%和64.3%(见表5)。

  为应对此次疫情,各地企业普遍推迟了开工时间。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能承受最晚开工的时间",调查显示,认为能承受最晚开工的时间为三周之内的超过七成(71.2%),其中认为能承受"1-2周内"的占33.3%,能承受"1周以内"的占16.7%,能承受"2-3周内"的占21.2%;能承受"1个月"或以上的占24%;另有4.8%的企业"已开工"。

  三、预期二季度形势将趋于好转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国内外市场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88.2%的企业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其国内市场影响"非常不利"或"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不利",其中认为"非常不利"的占33.4%,认为"不利"的占54.8%;75.6%的企业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其国际市场"非常不利"或"不利",其中认为"非常不利"的占30.1%,认为"不利"的占45.5%。与"非典"疫情调查中同题结果比较,此次疫情对国内市场影响更加严重(见表6、表7)。

  分行业来看,住宿餐饮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认为疫情对其国内市场影响"非常不利"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达到了77.1%和59.6%,而金融业认为"非常不利"的只有8.3%。

  从制造业来看,疫情对中国制造业国内外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调查样本中制造业的企业家大都认为疫情对其国内市场"非常不利"或"不利",选择比重之和为90.8%,特别是化纤、有色金属、化工和仪器仪表等行业认为"非常不利"或"不利"影响的比重之和均达到100%,而医药制造业有25%的企业家认为产生了有利影响。

  同时,制造业的企业家认为疫情对其国际市场也产生了较大冲击,选择"非常不利"或"不利"的比重之和为86%,是各行业中最高的。其中,化工、有色金属和仪器仪表业的企业家认为"非常不利"或"不利"的比重之和均达到100%。而运输设备和医药业所受的不利影响则相对较小。

  关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认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下滑。同时,企业家认为二季度生产经营将趋于好转。

  从订货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91.3%的企业家认为20__年第一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季度以来企业订货比正常情况减少,其中63.4%认为明显减少。对于第二季度的形势,37.3%的企业家认为订货状况将趋于好转,23.8%认为形势不变,认为与正常情况相比会恶化的占38.9%(见表8)。从不同分组来看,大型企业、国有企业预计二季度"形势好转"的比例相对较高。

  从生产情况看,92%的企业家认为20__年第一季度以来企业生产(服务)量比正常情况减少,其中61.1%认为明显减少。对于第二季度的形势,37.2%的企业家认为生产形势将趋于好转,26.4%认为不变,认为与正常情况相比会恶化的占36.4%(见表9)。

  从不同分组来看,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认为"形势好转"的比例相对较高。

  从销售情况看,92.1%的企业家认为20__年第一季度以来企业产品(服务)销售量比正常情况减少,其中63.2%认为明显减少。对于第二季度的形势,37.6%的企业家认为销售形势将趋于好转,22.8%认为不变,认为与正常情况相比会恶化的占39.6%。从不同分组来看,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认为"形势好转"的比例相对较高。

  从出口情况看,根据对有出口业务企业的调查结果分析显示,91.1%的企业家认为20__年第一季度以来出口量比正常情况减少,其中56.6%认为明显减少。对于第二季度的形势,29.8%的企业家认为出口形势将趋于好转,28.6%认为不变,认为与正常情况相比会恶化的占41.6%(见表10)。

  关于国外厂商因为"新冠肺炎"而对国内企业的态度,调查结果显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示,有55.5%的企业家认为国外商家将"减少订货",49%认为将"推迟订货",认为国外商家将会"订货要求更严格"和将"订货转移"的企业家占三分之一左右;另外,还有11.2%企业家认为国外商家将会"不履行原有订货"。

  从不同分组来看,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企业家认为国外商家将会"不履行原有订货"的比重相对较低,而认为将"订货要求更严格"的比重则相对较高(见表11)。

  从采购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90.1%的企业家认为20__年第一季度以来企业采购量比正常情况减少,其中56.8%认为明显减少。对于第二季度的形势,34.3%的企业家认为这种采购量低于正常水平的状况将趋于好转,28.1%认为不变,认为与正常情况相比会恶化的占37.6%。

  本次调查还涉及"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及盈利情况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62.5%的企业家认为20__年第一季度以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比正常情况增加,其中32.7%认为明显增加;92.5%认为盈利情况比正常情况减少,其中63.8%认为明显减少。对于第二季度的形势,25.1%的企业家认为这种成本高于正常水平的状况将趋于好转,29.9%认为不变,认为与正常情况相比会恶化的占45%;28.3%认为盈利下滑的形势将得以扭转,21.8%认为不变,认为与正常情况相比会恶化的占49.9%(见表12、13)。

  从不同地区看,重灾区湖北企业的盈利状况所受到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调查结果显示,84.1%的湖北企业认为20__年第一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季度以来盈利情况比正常情况明显减少,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3个百分点;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选择"明显减少"的比重为41.7%,明显好于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选择"明显减少"的比重为30.5%,明显好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见表14)。

  调查表明,企业家对恢复国内外市场预期及对二季度生产经营较为乐观,认为疫情主要为阶段性影响。

  这一结论也可以从企业投资行为与企业家对企业下一阶段的信心来印证。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认为,20__年第一季度以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規模比正常情况减少的占65.4%,其中36.2%认为明显减少,29.2认为有所减少;认为企业投资与正常情况持平的占27.8%,认为有所增加的占5.4%。企业家预计二季度投资相对平稳,其中认为投资形势趋于好转的占18.9%,不变的占47.8%,认为会恶化的占33.3%。

  关于企业家对下一阶段企业经营发展的信心,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74.2%)的企业家表示"很有信心"或"较有信心",其中26.5%表示"很有信心",47.7%表示"较有信心";表示"信心不足"的占22.7%,"没有信心"的占3.1%。从不同分组看,大型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对下一阶段的发展信心相对较足,表示"很有信心"的比重超过四成。

  調查发现,相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说,企业的投资行为受影响相对较小,对企业下一阶段经营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可见企业家判断这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是较为理性的。

  四、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应对此次疫情的具体策略。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将"密切关注企业员工身体健康状况"作为应对此次疫情的首选策略,选择比重为78.5%,选择"完全停工歇业"的占69.4%;其次是"支援抗击疫情一线,捐款、捐物"和"调整业务规划,压缩成本,迎接挑战",选择比重分别为52%和42.5%。应对此次疫情的策略还包括:"为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做准备"(28.9%)和"加大线上业务"(24.5%)等。

  调查表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企业家将关注员工健康、停工歇业作为应对当前疫情的两大首选策略,并采取捐款、捐物等实际行动,积极主动地支援抗击疫情一线,体现了企业家们的担当精神和人文关怀。

  本次调查还了解了企业下一步应对疫情将采取的具体措施,结果显示,位列首位的是"争取先部分开工"(60.6%)和"争取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扶持"(60.7%),选择这两项的企业家比重均超过六成;其次是"加大宣传、营销"(33.6%)、"加快向线上转型,加快数字化改造"(31.9%)和"等待观望"(27.3%)。而选择"裁员降薪"(16.1%)、"加快"机器代人"步骤"(13.3%)、"不想再干企业了"(9.3%)和"转移市场,进行海外投资"(4%)等的也有一定比例,这一现象值得关注(见表15)。

  "阳光总在风雨后",疫情之后是商机。20__年的SARS疫情在冲击传统行业的同时,也给电商送去春天;那么这次疫情之后,企业家的商机又将在哪里呢?本次调查设计了"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20__年企业家最看好哪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75.5%的企业家选择了"医药"行业,被列为所有21个选项的首位;"在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线教育培训"次之,选择比重为48.8%;此外,作为医药、在线教育培训的技术、服务等配套产业,"互联网及IT服务"和"生物技术"也被企业家普遍所看好,选择比重分别为36.7%和34.4%。

  调查还显示,20__年被企业家普遍看好的行业还有:养老(26.6%)、环保(25.7%)、现代物流(24.6%)和新材料(20.3%),选择其他行业的是"新能源"(17.6%)、"现代农业"(14%)、"高端装备"(12.6%)等(见表16)。

  关于对政府的政策建议,本次调查设计了"疫情之后,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您最希望:"这一问题。调查显示,在所有18个选项中,排在前五位的是"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71.2%),"加大减税降费"(70%),"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59%),"重视企业家的贡献,保护企业家积极性"(47.3%)、"降低企业融资成本"(46.6%)。

  调查同时发现,企业家选择"加快落实民企28条"(39.5%)、"加大简政放权力度"(33.6%)、"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32.5%)、"给予部分受疫情影响受损严重行业财政贴息"(30.8%)的比重也相对较高,选择比重均超过30%以上。

  此外,企业家还选择了"提高政府办事效率"(29.1%)、"减轻租金压力"(27.6%)、"完善法治环境"(23%)、"对参与捐赠企业和个人行为给予所得税抵扣"(22.5%)、"按不可抗力,处理或放宽部分贷款及订单合同"(22.1%)、"释放流动性,减轻现金流压力"(19.7%)和"参照金融危机"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17.1%)等。

  当前,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和措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江苏、山东、北京、上海、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广东等数十个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企业发展,主要通过为企业减负、加大金融支持、增加财税补贴、支持稳岗和优化政府服务五个方面,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共克时艰,得到了企业家们的高度评价,这些措施和这次调查中企业家的期待基本一致。

  综合调查表明,企业家积极响应并配合政府应对疫情相关举措,同时建议:

  一方面从短期来看,尽快恢复社会经济秩序,期望政府采取短期应对措施,包括:对受疫情影响受损严重行业给予财政贴息、按不可抗力处理或放宽部分贷款及订单合同、对参与捐赠企业和个人给予所得税抵扣等,以减轻企业因疫情带来的短期现金流压力和租金压力,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建议政府尽快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希望政府重视肯定和进一步发挥企业家这一特殊群体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保护企业家的积极性,营造尊重企业家的良好與论环境;切实加大简政放权和减税降费的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完善法治环境,加快落实民企28条,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发展、用心创新"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2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场全国总动员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迅速打响。近期,新华网金融频道特别策划推出"经济走势看信心"系列报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道,独家采访经济及金融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展现社会各界控疫情、稳经济的坚定信心,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光明前景。

  摘要

  近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主办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和市场的影响及对策"专题研讨会,邀请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金融机构代表和专家学者,就如何认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情况以及疫情对经济和市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建言献策。

  市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预期已经从恐慌逐步转至正常化,但对复工后人口流入较集中区域的疫情走势高度关注。从影响来看,市场一致预期新冠肺炎对经济是短期、一次性冲击。具体来看,疫情对消费的冲击较大,一季度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后续经济恢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的控制程度。从微观来看,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最严重,亟需解决中小微企业的生存难题。

  为降低疫情影响,尽快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根据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有序推进全国复产复工;二是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要协同合作,多方面降低中小企业的支出压力;三是"大手牵小手",利用大企业的供应链渠道为中小微企业纾困;四是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为有序复工和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提供支持保障;五是保持信息公开,做好预期管理,提振公众与市场信心;六是坚持市场化改革,释放明确的改革信号;七是完善治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中国财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富管理50人论坛课题组)

  20__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各地政府纷纷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为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在调研收集社会意见以及组织专家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区分级防控、有序复产复工、多方协作保证中小微企业生存性经营等相关建议。

  一、市场对疫情的预期逐步转为正常

  1、当前市场机构对疫情的预期已逐步正常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最初的恐慌到逐步了解疫情后的情绪改善,当前市场机构对疫情的预期已经逐步正常化。针对新冠肺炎较高的传染性、潜伏期以及有效的防控手段,社会整体都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加之疫情发生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稳预期的措施,市场情绪在资本市场开市第一天充分释放后,目前已逐步常态化、正常化。

  2、市场机构对复工后人口集中流入区域的疫情高度关注

  尽管市场机构对疫情的整体预期已经逐步正常化,也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协作下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但对于逐步复工后,人口集中流入的区域,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及周边区域的疫情还存在较大的担忧。一方面担忧珠三角及长三角区域对疫情的严格防控影响企业复工进展,另一方面担忧大量的外来人口聚集容易再次引发疫情。

  二、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较大

  1、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大于SARS疫情

  当前市场机构一致预期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要大于20__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年SARS疫情。这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当前中国经济环境及所处的阶段与20__年明显不同。20__年我国正处于加入WTO后的经济腾飞期,而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经济增速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换期;二是经济发展驱动力明显不同,20__年我国经济仍处于投资和出口驱动的阶段,外部贸易环境逐步改善,而当前我国经济对内需消费的依赖更大,20__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7.8%,新冠肺炎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短期消费;三是产业结构不同,当前我国经济对服务业的依赖逐步提升,而以餐饮、旅游、影视为代表的服务业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四是全球经济格局不同,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日渐紧密,疫情会直接影响到外商投资以及全球手机、汽车等重要产业链。

  2、需求上对消费影响最大,一季度GDP面临下行压力

  整体来看,市场机构一致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一次性事件,一季度经济增速将面临下行压力。根据疫情情况,很多机构都下调了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的预期。疫情对后续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疫情的控制情况,如果疫情在4月底之前能得到完全控制,二季度GDP将会明显改善,三季度经济增长将进入正轨。

  从类型来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最大的是消费,尤其是服务业消费,部分餐饮及旅游业的消费冲击将难以弥补。根据SARS期间餐饮旅游业的恢复程度来看,一般在疫情结束后的第一个月客流恢复至50%,第二个月恢复至60%-70%,三至四个月后恢复至100%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生产制造行业尽管受疫情影响短期产能及营收下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降,但由于需求端相对稳定,疫情期间挤压的订单将在下半年集中释放。

  3、微观上要高度关注中小微企业的生存问题

  此次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是部分中小微企业。据清华大学朱武祥教授近日对全国1480家中小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60%以上的中小企业账面现金能够支撑的时间不超过2个月;同时,31.62%的被调查企业预计本次疫情对公司营收的影响在50%以上。约有22.5%的被调查企业计划减员降薪,16.01%的企业选择停产歇业,这将造成较大的就业压力。同时从产业链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的产业链的末端环节都是由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困境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运营,进而对复工后大型企业的经营也造成较大的压力。

  要高度关注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可能带来的地方区域性金融风险。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的上升可能增加地方性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压力。同时,叠加疫情因素导致的财政支出增加和财政收入减少,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在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地方财政压力相对较大的区域,"中小微企业地方性中小银行地方财政"三大风险点叠加的区域性金融风险要高度关注。

  三、战"疫"突围的对策建议

  1、根据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有序推进全国复产复工。

  根据全国各地的实际疫情防控情况,为便于实际操作,建议中央部署各地根据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有序推进全国复产复工。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一是尽快根据疫情分级标准,推动各地实现依法行政。当前各地为控制传染源,有些做法超越了法律适用,例如扩大强制隔离范围、过度实施交通管制;设置路障、挖断道路、阻止人员物资正常流动;泄露重点人群个人信息等。为纠正不当的管制措施,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根据疫情出台分级标准以及对应参照的防控措施,使各地实现有据可依,并以此纠正各地在疫情防控中的不当做法。对于拒不纠正错误行为的地方要进行合规性审查,督促依法行政。

  二是认真总结防控经验教训,疫后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在疫情结束后,应组织对本次疫情的防控工作和应急处置机制进行认真总结,对其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并以此为依据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2、多方协作,保障中小微企业的生存性经营。

  面对疫情造成的冲击,政府部门、金融体系、国有企业要协同合作,通过各种办法进行救助,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保障其在复工后能持续经营。

  一是建议地方政府因地施策,减税降费,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生存成本。目前工信部出台20条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复产复工,建议在此基础上,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中小微企业的行业分布以及经营情况给予差异化的补贴和支持,对中小微企业减免或减半2-3个月的社会保障支出;对第一季度中小微企业缴纳的税收按一定比例进行返还;对于租用大型国企物业的中小微企业减免或减半2-3个月的房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租,对于租用民营或私营业主物业的中小微企业,允许其凭有效租赁合同去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申请减免或减半2-3个月房租。

  二是建议各地金融体系因地制宜地出台一系列保障中小微企业生存的支持措施。对在疫情期间到期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适当给予6-12个月的展期;灵活运用资产证券化、外部担保等多种方式保障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不断裂。

  三是建议国有企业带头减租降费,让利于民。建议水、电、煤气、电信等大型国有公共事业单位主动让利,减免中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相关费用。

  3、"大手牵小手",利用大企业的供应链渠道为中小微企业纾困。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很难直接获得金融资源或国家政策扶持,而利用大企业的供应链渠道,向居于产业链核心的大企业提供金融资源,再通过由其向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商业信用、延缓订单交付等方式,有效将资金传导到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手中,通过"大手牵小手",实现为中小企业纾困的目的。

  具体方法上,一是建议现金流相对充裕的大型企业,借助预支货款等形式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确保中小微企业的正常复工以及产业链的正常运营;二是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化利率的委托贷款,由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提供贴息支持;三是为解决由此导致的大型企业负债率上升问题,鼓励大型企业将应收账款进行资产证券化,由地方或国家担保机构提供外部担保,由金融机构投资,实现企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的风险共担机制。四是地方政府通过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推动存量三角债务化解,解决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货款拖欠问题,缓解中小企业流动性压力,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同时借此契机推进市场化去杠杆,降低中小银行风险。

  4、加大宏观政策调控,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保障支持。

  建议财政部门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一是建议适当提高今年的赤字率至3.5%,可争取7000亿元资金;二是建议发行特别国债,规模建议不少于1万亿;三是视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的需要,免除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比如3月31日前)的全部增值税,以降低企业支出压力,支持企业尽快复产复工。前两项措施筹措的资金,可用于疫情防控及扩大公共卫生等短板投资,以及重点物资保障企业、小微企业税费、五险一金缓免、失业救济、贷款贴息等。

  建议货币金融政策保障流动性支持。一是用好央行3000亿专项贷款资金;二是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民生物资和服务提供企业等,更加积极地提供无抵押低息贷款;对其他企业,在抵押到位的基础上,也应当积极提供流动性支持;三是必要时可以动用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为兑付困难的企业债券(不包括平台、地产等,且以民营企业为主)提供流动性支持。

  5、保持信息公开,做好预期管理,提振公众与市场信心。

  一是实事求是,保持疫情信息准确、畅通、公开。要及时应对社交网络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通过权威机构和专业人士发声来及时消除不实言论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效引导社会形成正确预期。

  二是做好对国际社会的沟通工作。目前全球都高度关注中国新冠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肺炎疫情,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深化,中国金融市场与全球的关联也日渐紧密,在做好国内预期管理的同时,也要同步做好国际社会的沟通工作,为复产复工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三是建议统计局在后续公布一季度经济增速时可以同步发布剔除疫情影响的GDP增速,此做法既符合统计数据实质可比原则,又与疫情一次性外生冲击性质吻合,有助于市场更全面地了解经济现状,提振公众与市场信心。

  6、坚持市场化改革,释放明确的改革信号。

  除出台短期政策以外,建议更坚定地推进市场化改革。一是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改革。为补短板、促发展,当前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明确的改革信号。二是要让民营企业树立改革的信心。要坚定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贯彻竞争中性原则,打破行业垄断,消除民营企业"不敢投"的顾虑,提升民营经济的活力。

  7、完善治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一是合理界定政府权责,引导公众形成合理预期,增进相互信任,让社会公众和政府形成相向而行的合力;二是建立起各司其职的治理体系,优化问责机制,鼓励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风气;三是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尽快建立健全体系性的公共卫生保障和疾病预防机制,加大对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资源投入;四是加快建立和完善跨部门、跨层级的应急机制,提高我国对重大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五是加快培育民间社会组织,在灾害发生时发挥民间组织力量,与政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府通畅沟通、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疫情及其他重大公共安全事件。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为了解与评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小微企业带来的影响,小微企业运行指数(注1)课题组于20__年2月6日和7日两天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国小微企业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疫情给小微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超过九成小微企业都延迟了开工开业,近5成企业延迟时间超过两周,另有很大比例企业仍没有确定开工时间表。因抗击疫情统一延长假期是开工推迟的最主要原因。已有近八成小微企业业绩相比正常状态变差,主要原因是交通管制和下游客户需求减少及上游原料供应不足。交通管制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带来经营困难的最大原因,资金流不足及担心员工感染病毒也不可忽视。

  同时,依靠自有资金,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以维持超过三个月运营。如果疫情影响持续,小微企业一个最大的应对办法是转变经营方向,降薪和裁员的可能性也较大。对于国家政策,小微企业大部分仍不太了解近期国家针对企业的宽松信贷政策,并且最需要的仍然是各种补贴政策,并放宽各种管制。虽然政策已经提供了一些相关支持,但相比需求仍然不足。

  一、调查背景

  本次调查主要关注点集中于企业开工时间、运行情况、企业对疫情的应对措施和对政策期待等方面。本次调查具有样本量大、全国代表性强的特点。同时,鉴于春节假期延长到2月2日,此次在2月6日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和7日的调查也能够体现假日后的开工和运营状况。本次调查共计得到2240个小微企业样本,行业分布中,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样本占比最大(分别为32.32%和23.71%);地区分布中,华东和中南占比最大(分别为31.34%和23.44%);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约各占一半;员工数、企业总资产和销售额分布比较均匀。

  二、疫情对企业冲击比较严重

  (一)超九成小微企业开工延迟,假期统一延迟是主因

  从开工时间看,超过九成的小微企业相比去年开工(开业)有所延迟,延迟两周及以上的占47.09%,还有很大比例没有计划何时开工(27.84%)。这个特征对不同类型和规模企业具有共性,而且,相对更灵活的个体工商户没有开业计划的占比更大,规模越小的企业此比例越大。具有共性的原因有三点,假期统一延迟是开工时间推迟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企业主担心疫情主动延迟开工,第三是因员工难以返回导致延迟开工。相对而言,订单不足等其他非直接原因占比较小。同时,规模小的企业相比规模大的企业因假期统一延迟和员工难以返回的占比相对小,而企业主主动延迟开工的原因占比更大。

  (二)近八成企业绩效下降,交通管制、客户减少是主因

  相比于正常状态,小微企业由于疫情而导致业绩变差占比达77.28%(稍微变差占39.38%,明显变差占37.90%)。其中个体工商户经营绩效变差占比更是高达到84.3%。整体上看规模越小的企业业绩变差比例越高。对交通的管制是企业业绩变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企业所在地都面临交通管制(84.03%),并有33.09%企业由于本地交通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管制造成业绩负面影响,8.07%的企业由于其他地区交通管制造成业绩上负面影响。规模越小的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比例越大。业绩变差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下游客户需求减少。近期下游订单减少的企业占比达64.56%。其中规模越小的企业客户需求下降越多。同时,上游原料供应短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48.70%企业面临上游原料供应短缺现象。个体工商户和规模较小的企业这一问题更严重。总体上看,认为导致经营困难的最大原因为交通管制或运力不足的企业占比最大(合计42.13%),其次是现金流紧张(19.97%)和担心员工感染病毒(19.93%)。

  (三)企业自有资金坚持时间有限,但对疫情预期乐观

  如果疫情持续,有28.87%小微企业认为可以依靠自有资金坚持下去,认为企业依靠自有资金能坚持运营三个月左右占比25.56%,自有资金能坚持两个月左右的占比20.87%,自有资金只能坚持一个月及以内的企业占比7.73%,合计有超过半数小微企业难以坚持超过三个月。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模小微企业,这个比例差异不大。受疫情影响预计今后下游订单会出现下降的企业占比达76.64%,规模越小企业受影响越大。同样,受疫情影响认为今后上游原料供应可能出现问题的企业比例达67.74%,规模越小企业出现问题可能越大。相对而言,企业对疫情走势比较乐观,近半数预计两个月内疫情影响会结束从而业务恢复正常(46.58%),也有相当大比例认为疫情结束具有不确定性(19.96%)。相对而言,规模小的企业认为不确定的比例更大。

  三、应对措施及有效性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一)企业短期依赖自有资金,长期将转换业务和面临贷款抵押物不足问题

  对于小微企业,由于运营成本较低,当前状态下认为资金尚且充足的比例达到58.04%,计划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比例相对较低(正在申请占比18.68%,申请未获批准占比1.07%)。各类企业间相对差异不大。如果疫情持续并影响企业运营,小微企业计划采取最多的应对手段是进一步开拓其他市场(55%),这是由小微企业的灵活性决定的;其次是减少接受业务(35.40%)和降薪(14.02%),再次是裁员(12.05%)。相对而言,个体工商户或规模较小企业选择关闭企业的比例明显要高。对于小微企业,如果资金流出现问题想向银行贷款,最大的困难是抵押物不足。由于小微企业贷款绝大部分是抵押贷款,很多企业贷款已经用尽了抵押物,再想贷款将面临抵押物不足问题。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此问题更加明显。而个体工商户和规模较小企业不需要贷款的比例更高。

  (二)国家需更大力度补贴和适当放宽各类限制

  面对疫情,小微企业最希望政府采取的行动是减免税费(60.76%)、直接补贴(48.88%)以及增加贷款和贴息(33.57%)。在政策上,小微企业最需要政府减少交通管制(27.99%)、减少开工管制(25.45%)和允许灵活用工政策(24.42%)。规模较大企业希望获得减免税费和直接补贴比例更高。面对疫情,小微企业已享受或了解到的政府措施以减免税费为主(26.47%),其次是允许灵活用工政策和减少交通管制及提供贷款贴息。规模较大企业相对获得了更大税费减免。对比来看,相比于小微企业需求,减免税费等各项行动仍然都存在较大额外需求。同时,政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策的落地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对于国家近期放宽小微企业贷款的信贷政策,有超过一半的小微企业并不很了解。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和规模较小的企业不了解的比例相对要大。

  四、针对性改进政策促进落地效度

  根据这些调查结果,我们认为为了稳定小微经济,政策应该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推进:第一,秉承同舟共济原则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直接支持,包括税费减免、直接补贴、贷款贴息等。这些对于收入流锐减的小微企业有直接快速的效果。执行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可以按照地方企业数量和雇员数量给予专项转移支付支持。第二,在条件允许下尽快放宽各种管制。据了解疫情严重区域如武汉交通管制非常严格,但调查显示交通限制具有全国普遍性,是影响小微企业未来经营最大因素。可以考虑结合当地疫情发展状况要求地方政府放宽交通限制。类似的建议也适用于开工限制。第三,在政策执行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大宣传力度,因为很多企业不清楚当下已经执行的政策,这将不利于政策落地效度。究其原因,在不同部门制定不同支持政策时,各部门本身的宣传能力是不同的,应该由各地最有宣传力度媒体统一收集政策定期高频发布。最后,政策应该尽可能明确,避免预期不明确可能对企业接下来的经济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注1:小微企业运行指数,是经济日报社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按月采集联合发布,反映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综合运行态势与发展状况的指数,自20__年9月起纳入万得经济数据库。该指数包括总指数、六个区域指数、七个行业指数以及八个分项指数,是全国第一个以月为周期专门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及发展对策建议3篇

  反映小型微型企业生存发展状况的指数,全面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小微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融资等各个方面的运行态势与发展状况。截至20__年2月,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已按月对外连续发布58期,为社会各界掌握小微企业经济运行"脉搏"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产业规划等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

篇十七: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抗疫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摘要: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经济社会带来严峻的考验。中小企业由于其融资渠道少,抗风险能力不强等原因在这次疫情中所受冲击巨大,生存危机加剧。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如何使中小企业摆脱困境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项目通过多维度地分析中小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运营模式提出解决的方法,为中小企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献言献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新冠肺炎;企业自救

  一、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一线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不畏危险勇敢逆行、人民群众响应号召,隔离抗疫。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国内疫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今,国内疫情已经爆发和快速蔓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及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均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给经济社会系统薄弱环节带来严峻的考验。然而,与此同时,在各地疫情严控期间,餐饮、娱乐、旅游、航空运输、商场、批发零售等领域停摆,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几乎都面临复工复产困难、资金链紧张、订单履行艰难等问题。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6%。为了使中小企业早日摆脱困境,顺利实现复工复产,本文拟从外部调控和内部控制等多个方面分析目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思考企业发展创的新思路和发展机遇,为今后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1.

  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外部

  在市场方面,我国实体经济受损,全球资本市场亦受严重冲击,具体表现为金融市场的大幅震荡,出现流动性危机、企业巨额亏损并面临倒闭的风险以及某些某型金融机构倒闭等现象。疫情严控期间,餐饮、娱乐、旅游、航空运输、商场、批发零售等领域都暂停了营业,居民要求隔离在家,市场需求减少,同时疫情期间商品流通阻塞,物流不通。部分商品停产后,工厂企业面临着供应链受损等问题。

  在融资方面,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他们的融资途径比较单一,大部分以银行借贷与内部融资为主,缺乏对新方法的探索与尝试。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度低,融资担保难。

  (二)企业内部

  企业的内部控制尤为重要,能够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疫情期间,对于早期复工复产的企业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因为企业所有者和员工对疫情的担忧,将严重影响中小微企业复产复工的效率,导致复工后工作效率不高。其次,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知名度低、劳动服务待遇较差、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导致人才流动性较强,企业复工劳动力短缺。除此之外,在疫情期间交通停滞,对于那些出省务工的人员到岗更加困难。

  三、抗疫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摆脱困境

  (一)企业外部

  在市场方面,保持多方筹资,确保企业运行及复工复产,夯实供应链,打通复工后的供应链环节,这是复工复产后的核心工作。中小企业应及时与上游供应

  商、下游渠道商沟通,对企业复工复产后的供应能力和订单需求量进行判断,及时恢复和调整供应链。还要加大市场开拓,弥补停工期订单损失。加快企业转型,思考有哪些服务可以持续转为线上,以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要在发展中要不断增强诚信守法意识,诚信经营,培育企业良好信誉,树立企业品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制度。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支持,除了调整税收政策还要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此外,还需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使其高效运行,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在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中,应采取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专项基金等一系列措施,完善保障机制。为了扩大融资渠道,学会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吸收境内外资金,完善上市公司产权制度和内部管理结构。

  (二)企业内部

  为了应对疫情影响,企业还要从内部调控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在领导班子建设和员工管理等方面要做到如下几点。

  1.加强企业内部领导,加强对疫情的防控,配备消毒液、体温枪,配发口罩等要成为复产复工的必要前提,做好复工演练,降低企业人员感染风险。

  2.加强风险管理和员工的心里建设。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员工及时、正确了解新冠病毒知识和防护措施,做到科学认知不恐慌。要对员工的心理状态保持关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心理援助与干预。

  3.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疫情期间,大多数企业其实都已经开展了线上远程办公,但相比于更容易实施监督的线下工作方式,企业更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出现员工办公效率低下从而导致隐形的人力资源不足风险。例如,通过视频或拍照进行上班打卡、要求员工制定周期性的工作计划、采取视频会议对每日工作进行总结、根据企业当前的业务模式制定临时的绩效考核标准等以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另外,对于那些遭受重创的企业,包括旅游、餐饮、娱乐、酒店、民航等服务业,以及受到重创的制造业和零售业等,都会面临不同

  程度的压力。一个短期的、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企业之间可以考虑以共享模式进行短期内的合作用工。

  四、对我国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展望

  企业升级是应对疫情、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抗冲击能力的关键路径。通过上述分析,研究了中小企业在疫情背景下遇到的困难并且给出了对策。此次疫情也让我们了解到要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掌握一些应对各种风险的对策,也需要企业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

  关于风险。第一、中小企业要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要有充分预见。对于一些高度不确定性风险要做好万全的准备。目前中小企业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订单减少以及供应链中断所导致的产能下降,这容易导致企业亏损和财务危机,对于这种高度不确定性的风险,中小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尽快解决当前的危机。第二、中小企业应对危机必须实行自救。尽管政府给予许多帮扶政策,但是各个企业都会有各自独特的问题,政府不能一一解决,企业必须在充分享受政策的帮扶下,迈开腿,求实干,探索出契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自救道路。第三、中小企业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的环境很难改变,但是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来顺应环境的发展。此次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危机时期,一些现金流充足的企业可以低价并购其他企业,开展创新研究。

  关于创新。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危机,但是疫情同样孕育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网红经济、地摊经济等成为热门的商业模式。模式的创新使疫情不但没有形成阻力,更成为一种动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吸引资本市场的重要砝码。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少不了资本市场的投融资。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创业方案,在获得投资之后很快会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企业体系,尤其是创新型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型的的技术类的企业。在国内疫情逐渐得到缓解的情况下,我国的部分中小企业也都找到了适应疫情的发展模式,但是面对疫情回弹的情况,需要不得不寻求新的对策。让企业在疫情期间保持运营至关重要,为后疫情时代做好准备也很重要。企业不能固化自己的运营体系,必须及时搭上这趟数字化转型的顺风车。我国中小企业需积极开展网络

  推广,做好自己的市场定位,在有管理、组织创新的保障下,进行技术、产品和模式的创新。

  五、疫情背景下国外企业的生存之道----以特斯拉企业为例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各国政府陆续推出不同举措。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的股市遭受重创、失业人数剧增、消费遭受冲击、油价暴跌、经济陷入衰退。此次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不亚于经济危机。

  特斯拉是一家美国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在中国也拥有广阔的市场。美国的特斯拉汽车制造业在疫情背景下逆势增长,重创车企,业绩逆势上涨。为此做了进一步分析,特斯拉如何做到逆势增长?第一、他们在疫情之前就拥有独立的线上购车模式。与传统的购车模式相比较,特斯拉的销售端一直以“官网电商”为核心打造,他的许多线下门店只是用于购车前体验、售后服务等作用。疫情下,特斯拉非但没有放弃此种销售模式,更是进一步升级了此种交易模式。第二、特斯拉在资本市场获得成功。特斯拉公司一直以科技为发展理念,彻底拉开了与传统的汽车企业之间的距离。目前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许多品牌车辆。特斯拉在资本市场的顺风顺水则直接为其应对疫情危机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

  由此发现,在危机发生时,企业需要拥有灵敏的嗅觉,察觉到危机可能带来的一切风险,并及早的采取措施,而所有措施的实行无不需要资金的支持,这就与公司的资金链息息相关。企业平时要做好自己的资金管理,了解面对的融资环境。另外企业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创新的销售模式还是创新的产品,都能为其带来可观的利益。

  新冠疫情背景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复工率偏低,它们都面临停滞发展的困境。而在后疫情时代,面对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中小企业仍需采取积极对策。本文从多角度研究中小企业遇到的困境,根据不同的困难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自救,在疫情时期存活下来,并且能够运用现有的资源政策抓住新的商机从而使企业自身强健起来。同时本文也分析了国外企业的生存之道,总结出中小企业抗击疫情的可行建议,以此可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的水平,为中小企业未来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夏恒.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流通经济,2020(3):26-34.

  [2]陈笑天.以应对疫情为契机

  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升级[N].中国电子报,2020-03-20(003).

  [3]刘昭君.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N].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20-03-10(007).

  [4]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供应链与劳务管理分会.新冠疫情对建筑劳务企业开复工影响调查报告[N].建筑时报,2020-03-19(008).

  [5]韦力.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措施[J].现代企业,2020,(03):118-119.

  [6]张丽萍.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J].财会学习,2020,(06):249-250.

  作者简介:

  孙源甜,女,生于2000年8月,汉族,江苏扬州人,江苏大学,保险学方向

  刘瑞盈,女,生于2000年8月,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江苏大学,保险学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财经学院第19批大学生科研课题拟立项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19C015

篇十八: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后疫情时代广西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分析

  作者:***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年第11期

  【摘

  要】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论文以广西14个市近2年的经济指标为数据基础,运用OLS进行回归分析,对广西的中小微企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中小微企业提高自身融资能力的建议。

  【Abstract】Small,mediumandmicroenterprisesplayanirreplaceablerolein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butinthespecialperiodoftheepidemic,small,mediumandmicroenterprisesarefacingaseriesofproblemssuchasfinancingdifficulties.Basedontheeconomicindicatorsof14citiesinGuangxiinthepasttwoyears,OLSregressionanalysiswasusedtoanalyzetheeconomicenvironment,politicalenvironmentandtheirowncharacteristicsofthesmall,mediumandmicroenterprisesinGuangxi,andthenputforwardsuggestionstoimprovetheirfinancingability.

  【关键词】广西;中小微企业;疫情;融资困境

  【Keywords】Guangxi;small,mediumandmicroenterprises;epidemicsituation;financingdifficulties

  【中图分类号】F276.3;F8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1-0086-031引言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然而年初时防不胜防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实现经济发展的任务带来重重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微企业受到疫情冲击的程度更大,风险的抵抗能力也更弱。据统计,中小微企业解决了80%以上的就业,因此,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更是重中之重。论文着重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小微企業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其发展的政策建议,对广西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当下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疫情下的广西经济现状

  为研究2020年广西的基本经济情况,构建如下简单回归模型:

  lncomei=β0+β1GDPi+μi

  其中,Income代表广西14个市在2019年度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GDP代表14个市在2019年度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都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20》。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可得如下模型:

  l=-26.23418+0.084511GDPi

  具体的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截距和GDP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模型整体的拟合优度比较好。鉴于目前为止,《广西统计年鉴2021》未发布,未能获得官方公布的2020年度具体的统计经济指标,但是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的各市区2020年度地区生产总值的全年同比增长率,可以预计出各市在202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并且用预计的GDP计算出财政收入的拟合值,如表2所示。

  通过对比14个市2019年度的财政收入与2020年度的财政收入的拟合值,南宁市、梧州市、防城港市、百色市和来宾市的2020年度财政收入预计都会下降,而2020年度的GDP数据中,只有北海市呈现负增长,由此可见,疫情带来的影响确实不容小觑。

  3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当下面临的困境

  根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朱武祥教授等对近千家中小企业进了2次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面临的最大的4个问题分别是:

  ①企业的现金流严重不足,极有可能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破产。

  ②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企业停工停产,导致营业收入严重缩水。

  ③在没有营收的情况下,企业仍然要支出数额巨大的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④企业抗风险能力低,缺少应对现金流不足的手段。

  从这个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在疫情期间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都离不开资金。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发生的短短时间内,可谓是损失惨重。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有超过46万家民营小微企业注销破产。

  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使企业“活”下来,这不仅仅是企业本身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政府要考虑的问题。而在不影响企业营运的情况下,不考虑为了降低不变成本而裁员停产的情形下,与融资相关的货币政策成为最实用的一个帮助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的工具。

  42020年广西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

  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西监管局的数据统计,2020年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贷款规模达到3.52万亿元,比年初新增4699.38亿元,同比多增1008.14亿元,增速高于全国2.91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7,西部第1。

  其中2020年上半年,制造业贷款余额2724.20亿元,较年初增加404.58亿元,贷款的增加量创新高,说明政府和银行业的融资政策及时迅速且有效地缓解了制造业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其中,涉农贷款余额增长11.31%,普惠型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分别比年初增长8.46%和15.73%,平均贷款利率为5.51%,较去年全年平均利率下降0.86个百分点,说明在疫情期间,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的发展,银行业降低了融资成本,减轻了债务压力。

  从该组数据中可以得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与此同时,全面协助中小微企业进行防疫战役,这不仅仅落实在增加贷款总量规模,也落实在降低贷款利率,减轻企业的偿债压力。

  5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对中小微企业抗疫的帮助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20年2月印发《关于支持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对实体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精准扶持。同时,为了更进一步支持涉农、涉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自治区财政不仅仅下调了再贷款利率,还规定运用再贷款发放的涉农、涉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不能高于4.55%。

  南宁市和柳州市也都引发了相关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文件,文件中都提到了要提高企业贷款贴息额度,提供定向融资扶持,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疏解困难企业税负压力来帮助中小微企业在疫情防控的战役中取得胜利。

  可以看到,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打赢抗疫战争,充分实行区域差异化的防疫政策,保障中小微企业以合理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金融服务。

  6广西中小微企业在未来的融资对策

  6.1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经注册的工商业实体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平均寿命只有3年左右,基于这个原因,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申请融资业务的基本条件之一设定为“成立时间至少在3年以上且生产经营正常”。中小微企业由于资金实力薄弱,经常通过连带担保的形式获取融资,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注重风险的管理。此外,企业在经营活动和融资活动中应该重视自身信用的建设。

  6.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中小微企业的管理者基本上属于两大类:合伙人和家族成员。这些股东作为管理者,与大企业的管理者相比,其长期投资、战略规划、捕捉市场信息、决策、议价等能力都不具备优势,因此,中小微企业在市场波动中被淘汰。正如前文所说,在新冠疫情下,85.01%的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撑不过3个月。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营利性质的商业银行对于融资的态度是大相径庭的。因此,中小微企业也应该重视自身的发展,改善经营管理的模式,提高企业的效率,从而提高本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注重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不论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财务人员,都应该对其进行培养,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建立公平、透明、健全的奖罚机制,只有这样,中小微企业才能留住人才。

  6.3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企业进行融资时,贷款人会要求借款人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根据财务报表的数据以及各项财务指标来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但是由于中小微企业的规模小、营业收入低、管理人员不专业等特点,中小微企业往往连财务部门都没有设置,更不要说健全的财务制度。因此,中小微企业一定要规范财务制度,不弄虚作假,不偷税漏税。

  6.4保持乐观的心态

  企业管理者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困难面前有决心、信心带领员工走出困境,同时要正视自己企业的不足之处。通常而言,中小微企业的业务都是比较集中的,这样一旦业务受

  到影响,企业很难有空间去调整自身。因此,管理者要对自己企业的资金情况做严格的规划,留存足够的资金去对抗突发事件,同时积极寻找外部的资源和商机,绝境逢生。

  6.5提高核心竞争力

  鉴于中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常见的融资方式有综合授信、无形资产担保贷款、出口创汇贷款、票据贴现融资、金融租赁以及担保贷款。其中,综合授信的额度以及融资成本取决于企业的营运情况和信誉等;出口创汇贷款适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以出口合同或进口方提供的信用证作为抵押;票据贴现融资的好处之一是银行放款的条件不是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而是根据市场情况来贷款;金融租赁的好处是企业可用少量资金租赁先进技术设备。可以看出,不论是哪一类融资方式,都要求企业拥有真材实料。归根结底,企业要想改善自身的融资状况,就需要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政策,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推进产品与技术的更新换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7结语

  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是一项系统性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政府方面,应该加大对金融服务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的授信额度,降低融资成本,降低金融风险,助力打造区域金融服务中心;保险方面,保险公司也应积极研发针对性强的产品,大力推动保险业务全覆盖;银行方面,要从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中小微企业研发具有风投性质的投资产品、支持发展的融资产品以及帮助管理金融风险的产品。例如,研发套期保值产品去帮助国际贸易进出口企业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研发远期利率类产品去帮助中小微企业、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对利率风险进行管理。市场上各类参与者要相互交流、了解,才能准确地掌握对方的需求,进而才能够提高效率,最终实现多赢的目的。

  总的来看,2020年全区经济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在逆境中发展,保持恢复的趋势,同时也成功稳定了就业率,保障了民生条件,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胜利。但是疫情还没结束,2021年,中小微企业仍然面临风险挑战,在这个关键时刻,更要坚守信用,开诚布公,主动与银行沟通,反映疫情造成的困难,争取理解支持。银企一条心,共渡疫情局。同时,中小微企业内部也应该上下同心,老板要团结员工,坦诚企业的困难,争取员工理解支持,才能一起不断克服困难,共度寒冬,迎来更美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李新鹏,李亚奇.发挥金融“抗疫”功能

  助推经济稳健运行[J].青海金融,2020(02):4-9.

  【2】李冀骥.中小微企业融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6.

  【3】王永贵,高佳.新冠疫情冲击、经济韧性与中国高质量发展[J].经济管理,2020,42(05):5-17.

  【4】董保华.疫情防控中如何平衡两类生存权[J].探索与争鸣,2020(04):118-128+289.

  【5】张淑翠,李建强,梁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与经济政策模拟[J].产业经济评论,2020(05):29-47.

  【6】黎珍珍,覃翠愛,潘兴运.基于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析——以广西马山县古寨瑶族[J].中国商论,2020(23):112-114.

  【7】黄群慧.新冠肺炎疫情对供给侧的影响与应对:短期和长期视角[J].经济纵横,2020(05):46-57+2.

  【8】黄烨菁.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中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冲击影响、经营症结与应对方向[J].上海经济,2020(02):21-28.

  【9】王璐.纾困解难“中小微”[J].投资北京,2020(4):7.

  【10】朱武祥,张平,李鹏飞,等.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困境与政策效率提升——基于7两次全国问卷调查的分析[J].社会科学文摘,2020(06):5-7.

篇十九: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新冠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与应对

  作者:胡斌

  来源:《商展经济》2020年第19期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石油分公司

  胡斌

  摘

  要: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困境,中小企业应该尽量解决现金流紧张的问题,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推动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把握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机会,从而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另外,政府也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改善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的结构化调整,共同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关键词:新冠疫情;中小企业;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0.09.15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还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这一场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冲击中,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和影响相对而言最为明显,尤其是从事传统服务业的中小企业。由于外部融资可得性较低,自身资金周转较慢,现金较紧张,而且盈利性不足,因此受到疫情影响更加严重(Dingetal,2020)。分析中小企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冠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我们发现新冠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现金流和经营活动两个方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具体分析新冠疫情对中小企业产生的影响。

  1.1现金流层面

  财务层面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的现金流。中小企业规模小,与客户议价能力较差,导致应收账款回收期长、内部资金周转较慢,而外部融资可得性也较低,中小企业的现金储备长期以来处于不足的状态。拥有较少现金的企业在疫情期间股票价格下降更加突出,所受冲击更大。新冠疫情的蔓延加剧了中小企业现金短缺的情况。

  从现金流入来看,一方面,疫情期间严厉的隔离措施,导致大量市场关闭,线下交易受到严重影响。即便销售需求没有萎缩,由于大范围的延迟复工,交通运输停滞,原料供应不足,生产活动中断,产品供应不足,从而导致了企业销售收入减少。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在过去一年内不断扩大,回收周期也进一步拉长。疫情期间,宏观经济遭遇重大冲击,企业应收账款面临巨大的收回风险。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着严重的“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程度不高,很多表现“经营状况良好”的数据没有提供给银行,企业的“数据信用”积累不够。在贷款申请中,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只能联系第三方担保公司增信,这增加了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债务融资的难度。从吸引投资者投资的角度来看,受疫情影响,许多中小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经营危机,导致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财务实力和再投资的意愿大大减弱。而且,疫情加大了投资市场的不确定性,国内投资低迷。

  从现金流出来看,大量的固定成本给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首先,大部分中小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疫情期间,限制人员流动,劳动力出现暂时的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人员工资的固定部分和企业需要向国家缴纳的五险一金数额巨大。其次,近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房屋租赁成本高,而且房屋租赁合同的租赁期一般是以年为单位的,疫情的突然爆发让大量中小企业在无法开工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承担巨额的房租成本。最后,由于疫情爆发正值农历新年,许多中小企业囤积了大量的原材料或者产成品,疫情期间由于生产经营中断和消费市场的萎缩,这些原材料和产成品需要花费大量的仓储成本。另外,贷款的偿还压力、应付账款的支付压力等都会造成大量的现金流出。

  中小企业在正常经营中,现金流入主要依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获得净现金流入的可能性较低。而疫情的爆发,使得许多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变为负数,而且进一步加大了投资、融资活动获得现金流入的难度,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

  1.2经营活动

  经营活动是企业最基本的活动,企业复工不是单个企业的决定,复工与复产的落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依赖于上下游和配套企业的同步复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复工难、生产成本上涨和产业链风险较大的问题。

  首先,企业复工存在较多问题尚未解决。新冠病毒影响范围之广,后果之严重,导致防护物资需求极度的旺盛,市场供应不足,中小企业无法采购足量的满足复工所需的防护物资。Adriano和Rampini(2020)认为交通运输受限、隔离等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导致员工无法到岗和企业招工难,还严重阻碍了原材料的流通和产成品的运输,中小企业面临着订单不能按时完成的违约风险。而且国际市场对华商品的检验检疫要求提高导致物流效率降低和成本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交货效率,使客户大量流失。

  其次,生产成本上涨。中小企业的员工不稳定性和流动性较高,疫情导致企业复工率下降,短期的劳动力短缺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由于物资、人员流动受限,企业预订的原材料难以运送,销售计划难以实现,为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必须建立更多渠道获取原材料和销售产品,从而提升企业仓储和采购成本。受疫情影响,企业必须采取疫情防控措施,由此产生的防控物资成本与人员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最后,产业链面临较大风险。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高度专业化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已经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风险传递格局,跨地区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呈现出非常高的联动性,在跨行业供应链之间原生风险对多个行业构成“次生影响”。此次疫情的影响,随着产业链的纽带而扩散到从事加工组装和生产性物流的中小企业,导致基于制造业产业链的原料供应链、组装配套链和物流流通链之间的风险传递,一个环节企业的停工就会导致整个链条的中断。

  2中小企业应对疫情的策略

  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小企业应该采取主动的态度,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各种挑战,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疫情这一停工期设法补齐企业的发展短板,实现战略转型和升级。

  首先,保证自身现金流可以满足企业日常运转。尽力减少现金流出,增加现金流入。中小企业可以采用远程办公的方式,将房屋租金尽可能降至最低,对于已经处于合同期的租赁房屋,可以与房东商量减免房租或者延期支付。至于仓储费用,则应合理控制商品库存,提高库存商品的周转率,降低和减少货物积压。还要合理运用银行信贷、社保、税收等优惠政策,寻求降息、贷款、债务展期等缓解流动性的方法。另外,可以加强与客户或供应商的沟通,尽量延长应付款缩短应收款,或者通过有产业链关系的国有企业通过委托贷款的方式从银行获得贷款。企业也可以将未来相对比较稳定、可靠的收益转让给银行或者特定投资者,以实现将未来收入

  提现的目的,丰富融资渠道。根据自身资金情况,适当放慢投资的节奏,或者采取非现金资产投资的方式,尽量减少现金流出(金豆豆和鲍群,2020)。

  其次,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小企业可以提前做好各项防控措施,要认真做好日常的消毒和排查工作,因员工无法复工而造成的劳动力短缺,中小企业可以开放远程办公和视频会议服务,从长期来看,企业可以采取调整员工结构和业务模式等方法提高运营效率。对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复工进度不一致的情况,中小企业需要与上下游供应商、物流企业进行充分沟通,必要时,可以对供应商进行重新选择,合理安排生产。

  再次,应建立基于企业事件的供应链预警体系。一些中小企业危机的发生是因为过度依赖单一区域的供应商和客户,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小企业必须提升产业链应急响应能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能力,有效避免上下游产业,以及物流产业复工时间不一的问题,提升上下游联动能力。建立预警体系之后,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供应链预警信息和状况,合理规划供应链运营方式,运用数字化能力建设企业供应链弹性体系,稳定供应链运营,提升供应链效率。

  最后,中小企业可以进行战略的转型和升级。疫情期间,线下消费遭受重创,线上消费却迎来了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可以在原有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大力拓展企业的线上业务。新冠疫情是危也是机,中小企业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成本节约潜力和快速的市场响应潜力,由主要依靠劳动力向依靠技术创新进行转变,努力把握本次疫情市场挤压所带来的重新洗牌的机遇,寻找自身的细分市场。新冠疫情的蔓延,也为中小企业敲响了警钟:企业必须提升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做好企业自身的防控风险管理工作。

  3政府助力中小企业应对疫情的方法

  中小企业规模小,行业竞争激烈,仅仅依靠自身的努力很难应对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的压力,为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增强公众对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信心。疫情期间,政府应主动公布疫情信息,对疫情传播尽快做出响应,并及时披露疫情控制进展,减少社会大众和国内外消费者对疫情的恐慌。在疫情控制后期,政府应该在疫情结束时间、传播范围和影响大小方面做出多种设想并给出相应的预案,做到有备无患,以增强企业对未来的信心。政府应适当引导消费者、投资者等市场主体合理预期,促进疫情过后的经济反弹。

  其次,加强政策整合,构建从保障中小企业生存到实现盈利的政策体系。将疫情期间政府发布的促进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进行整合,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把握国家的优惠政策,以税费减免政策来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冲击。把帮助企业应对新冠疫情的政策与长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整合起来,形成从帮助企业生存到企业恢复生产再到引导企业盈利的政策体系。

  最后,政府应该积极改善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疫情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融资模式从依赖主体信用,向资产信用与交易信用转化(蔡雅萱,2020)。另外,政府应当考虑提供政府金融来解决中小企业依靠金融机构融资难的问题。政府金融可以通过承担部分风险,吸引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和民间资本进入,产生杠杆效应。政府还可以完善中小企业的商业保险体系,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提高自身风险应对能力。

  4结语

  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大量中小企业现金流不足,生产经营存在较大困难。面对疫情的冲击,中小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生存下来的问题,一

  方面极大地降低成本、减少现金流出,想方设法扩大销售、丰富融资渠道来增加现金的流入;另一方面,企业应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活动。这样才能解决如何实现更好发展的问题,抓住疫情带来的机遇,迅速做好企业战略转型。各级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增强公众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做好政策整合。同时,政府应该改善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共同助力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WenzhiDing,RossLevine,ChenLin,andWensiXie.2020.CorporateImmunitytotheCOVID-19Pandemic.NBERWorkingPaperNo.27055.

  [2]AdrianoA,Rampini.2020.SequentialLiftingofCOVID-19InterventionswithPopulationHeterogeneity.NBERWorkingPaperNo.27063.

  [3]CaseyB.Mulligan.2020.EconomicActivityandtheValueofMedicalInnovationduringaPandemic.NBERWorkingPaperNo.27060.

  [4]金豆豆,鲍群.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与机遇[J].现代商业,2020(20):191-192.

  [5]蔡雅萱.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NT公司为例[J].财务管理研究,2020(04):59-64.

推荐访问: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疫情 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