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2023年我眼中乡村振兴主题征文(七篇)

时间:2023-01-20 16:3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我眼中乡村振兴主题征文(七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我眼中乡村振兴主题征文(七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知道我眼中的乡村振兴征文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主题征文(七篇),希望您能喜欢!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主题征文【篇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前,农牧民仍然是牧区的主体人群,而乡村又是我们发展中最大的短板、难点和差距所在,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差、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低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因地制宜做好振兴乡村的各项工作。

一是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传统农业基本还是靠天吃饭。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走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还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的贡献率,从而提高农业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技术科学化。

二是聚焦精准扶贫,加快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目前,扶贫工作在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长足进展,对多数贫困村和贫困户来说,实现退出问题不大,下一步主要是党委和政府要发挥好教育、宣传、引导、组织、带领、支持群众的作用,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提高农民自主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扶贫先扶志”理念,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加强政策宣传,搞好解惑释疑,通过参观成功典型等形式,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树立信心。改进帮扶方法,探索在产业扶贫上尽量让贫困户分担点成本的做法,通过有效参与和投入,提高贫困户发展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完善政策设计,在政策支持上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激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干起来。

***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下回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主题征文【篇2】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一)乡村振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不可否认,现今我国乡村面临着凋敝和衰落的客观事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以此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历史上,乡村的富庶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在城镇赚钱后回乡置业曾经也是事业成功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历了工业化进程,乡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重提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乡村的地位与作用,乡村振兴与复兴也体现了我国农村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二)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即使在城镇化成熟后,农村人口还在4亿左右,因此没有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乡村一方面存在着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生活条件落后等现象,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和经济发展,农民逐步上楼进社区,但是城市应有的相关服务又不能完全进入,乡村发展又失去了原有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当然我国也有一些乡村,比如陕西咸阳袁家村、山东临沂竹泉村等利用传统乡村资源,走出了一条振兴之路,也说明了乡村振兴的内在潜力。

(三)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动力

新世纪以来,中央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从20__年开始连续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分别提出了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对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发展动力来看,政策重点侧重于城市,使用的政策手段是城市和工业对农村的反哺和扶持,把农村放在了城市的从属地位。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把乡村放在了与城市平等的地位上,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这是一种思路的根本转变,确立了全新的城乡关系。

(四)乡村振兴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任务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提高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农村高质量脱贫,助推农民致富增收。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主题征文【篇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庄严地写入了党章,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产业兴旺,就是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生态宜居,就是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乡风文明,就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新风,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治理有效,就是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势头,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在增加农业支持总量的同时,着力优化支持结构,提高支农政策的效率;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主题征文【篇4】

作为新时期组工干部,要在思想上、业务上、工作上做到“心定”“业精”“人实”,从*****的新年贺词中汲取到坚定信念和强大力量,努力干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走好、走稳新时期组工路。

心定而后方能静。《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心静才愈能彰显力量,“静”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在对待群众时是否心平气和、态度诚恳的工作标准,无论任何时候都要静心调查,坚决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对党绝对忠诚、静心增强党性,在不断学思践悟党的伟大思想理论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对党忠诚、为党做事当作毕生追求,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终牢记群众之事无小事,静心察民情,厚植为民情怀,俯下身子,甘当群众的孺子牛。做到心静如水,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心不为其所动、志不为其所丧、身不为其所累。无愧于心,不负韶华。

业精而后破万难。***总书记指出,组织工作是一门科学,专业性很强,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业精于勤,技精于专,打铁还须自身硬,组工干部必须勤于学习,不断充实提高专业追求,学会“自讨苦吃”,增强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涵养专业精神,树立靠素质立身、靠实绩担当的理念,不断提升适应能力,时刻紧跟时代潮流,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中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着眼于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同时坚持“高标准”与“高质量”、“过程论”与“结果论”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作为基层组工干部更要严谨细致地对待组织工作,把勤于学习业务知识作为第一要务,发扬钉钉子精神认真研究如何让理论武装跟上实际创新的步伐,不断提高攻坚克难的本领,在解决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难题中彰显新时代组工干部的责任担当。

人实而后业可成。古语云,“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总书记倡导的“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正是告诫我们要脚踏实地干工作,做“泥腿子”而不做“空想家”。新时代组工干部要有新担当,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走街串巷知民心,田间地头察民情,在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等繁重工作中实干担当,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摒弃面子工程、“花架子”,把更多精力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毕竟组织工作不是做表格,谁做得精美,谁就胜出。干工作要脚踏实地,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找准上级政策与基层实际情况的最佳结合点,敢于接“烫山芋”,敢于啃“硬骨头”,让上级政策在基层更好地落地开花,勇敢走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新征程,在真抓实干中砥砺奋进。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精益求精的专业要求、锐意进取的真抓实干,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做好组工事业,走好组工之路!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主题征文【篇5】

“长风过隘口,奋斗正当时。”***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奋斗精神”的深刻内涵,指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好日子等不来、要不来,而是靠奋斗得来。党员干部要有不懈奋斗、甘于奉献的责任担当,锤炼“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品质,涵养不怕吃亏、不图名利的优良品德。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俯下身、静下心,真抓实干。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拉满弓、铆足劲,当先锋、当主力,在朝着理想和目标的不懈奋斗中书写担当答卷。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人民至上”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各级各地要积极担当、勇于作为,用敬业精神、担当精神、首创精神、奉献精神把握好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筑牢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要有“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敬业精神。“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劳动者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几十年深藏“功与名”的无言英雄张富清、身患渐冻症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张定宇……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业精神的真正内涵。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上,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就必须要拿出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敬业精神,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入手,一丝不苟地把每件事情做细做实,真正将敬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筑牢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要有“苟利社稷,不顾其身”的担当精神。“致力非凡之事业,定有非凡之精神、非凡之担当。”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特质,是党领导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广大党员干部奋战在抗疫一线,用生命守护生命,用行动践行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经济发展……每项工作的背后都关乎着亿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党员干部要坚定人民立场,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主动投身到为民服务的斗争实践中,抵御风险、克服阻力、应对挑战、解决矛盾,以苟利社稷、不顾其身的担当精神书写出无愧于初心和使命的为民篇章。

筑牢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要有“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融在中国共产党人血液里的精神气质,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成功密码。从站起来到强起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生产落后到科技发展,中华民族每一次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共产党人敢闯敢试、勇往直前的首创精神。当前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人民对生产生活水平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干部要通过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筑牢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要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一贯秉持的优良政治品质,是共产党员的不懈追求。带领群众拔穷根的好干部焦裕禄,投身基层、为民服务的第一书记黄文秀,心系群众、忘我工作的“樵夫”书记廖俊波……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在为人民的幸福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在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一曲曲新时代的奉献之歌。奉献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党员干部要时刻把时代要求、人民诉求和自己的奋斗实践结合起来,听民声、护民利、解民忧,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执着奉献中谱写为民服务的时代华章。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主题征文【篇6】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基层党组织要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条主线,把党建摆在首位,要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核心作用,强化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牢牢把握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新要求,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化组织、班子、队伍建设为目标,重点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政治引领力,要从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组织生活会制度、责任落实等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发挥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主体作用,深化党建品牌,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知人善任,兴贤育才,锻造攻坚队伍,用好乡村振兴“人才钥匙”。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行各业,组织部门要知人善任,兴贤育才,从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出发,打破部门、地域局限,对人才队伍整体功能进行通盘考量,对符合事业发展的人才大胆使用,让人才整体配置符合核心职能、适应发展需求,提高整体工作效能。各地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坚持“外引+内培”的人才培育发展策略,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外出经商、外出务工等优秀人才到村(社区)任职。要充分发挥优秀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帮带作用,将培养成熟的优秀回引人才推荐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任职,进一步优化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

因地制宜,盘活资源,壮大特色产业,用好乡村振兴“产业钥匙”。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各基层党组织要依托当地优势资源,根据自然、地理、气候等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五级书记抓产业项目建设,结合实际保持主导产业稳步推进,重点扩大特色扶贫产业的规模,聚合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找准切入点,让“小产品”有“大市场”,积极探索推行“党支部+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抓实党建、带强企业、激活产业,把群众组织起来,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携手共进,不断让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主题征文【篇7】

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助推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乡镇党委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主体,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两者在乡村组织振兴中地位重要,发挥着龙头作用。我们常抓不懈的党建工作,正是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推手。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要以党建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进带后进,潜移默化改变周边部分村民过于保守的思想,助推乡村振兴顺利实施。要以乡村振兴带来的村容村

貌改变、生活环境改变,进一步凸显党建的重要性,规范党组织的建设进程。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核心是紧密结合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来引领村级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村级发展“两结合、两促进”。

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引育培用工程,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虽然,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一部分青年人返乡创业,但热情不够、活力不足。针对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优、农村留不住优秀年轻人等问题,上级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县内务工优惠政策、青年农民培训政策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村活力,留住了部分青年人在家创业,并更多地参与到村级事务中来。但要充分发挥好年轻人是乡村振兴主力军的作用,一是要积极发掘存量人才,建立人才库。通过乡、村两级共同开展本土人才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建立人才专库,制定提升计划,使这批后备人才率先热起来、动起来。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青年农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帮助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参与领办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带头致富、带动致富。二是要大力健全保障体系。乡村人才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点发力、标本兼治。利用好现有的各类培训和学习机会以及“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等,使更多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就近接受职业教育。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在遴选县乡基层干部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三支一扶”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年轻村干部等群体,实现乡村人才体制内外双轨并进。


推荐访问:征文 振兴 乡村 我眼中乡村振兴主题征文(七篇)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主题征文(七篇) 我眼中的乡村振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