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社区儿童之家工作计划【五篇】(完整)

时间:2024-02-07 14:38:02 来源:网友投稿

免疫预防是我国预防疾病的重要政策,免疫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控制甚至消除传染病,对于提高密集人群免疫力以及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我国开展免疫规划工作以来,我国的传染病发病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儿童之家工作计划【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社区儿童之家工作计划【五篇】

社区儿童之家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社区;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36-02

免疫预防是我国预防疾病的重要政策,免疫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控制甚至消除传染病,对于提高密集人群免疫力以及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我国开展免疫规划工作以来,我国的传染病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儿童免疫接种率大大提高[1],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群的比例不断增加,而流动人口儿童并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给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增加了难度,目前已经成为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导致免疫规划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为加强该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该研究随机选取了选取2010年2月―2012年6月期间在该社区的200名流动儿童和200名该地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在该社区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200名以及本地儿童200名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的年龄均≤7岁,200名社区流动人口儿童中,男120名,女80名;
随父母经商100名,随父母打工者60名,因其他原因来此地的有40名。本地儿童中有男孩110名,女孩90名。流动人口儿童以及本地儿童均为健康儿童,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对200名该地儿童以及200名流动人口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免疫规划调查,首先应核对儿童的基本信息情况,包括出生年、月、日,是否存在预防接种记录,是否办理免疫卡证等情况,了解儿童家长对计划疫苗接种的知晓程度。了解该地儿童、外来流动人口儿童“五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的单苗接种情况及全苗覆盖情况,仔细分析、探讨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

1.3 统计方法

选用软件SPSS18.00软件对所有查实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接种率=疫苗实际接种人数/应接种人数×100%。

2 结果

外来流动儿童的流动性较强,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计划知晓率较低,基层防疫医生服务不周等因素是影响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该地儿童的计划免疫建卡率(98%)明显高于流动儿童(30%),该地儿童的“五苗”接种覆盖率(100%)明显高于流动儿童(52%),该地儿童“五苗”单苗接种率明显高于流动儿童,该地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的知晓率(98%)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儿童(50%),见表1。

3 讨论

3.1 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问题

由于流动儿童居无定所,与该地常驻儿童相比,教育、经济、文化等背景相对复杂,导致社区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工作一直是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发展的瓶颈。根据该次调差研究结果,本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流动儿童的建卡率、“五苗”接种率以及“五苗”覆盖率均明显低于该地常驻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1.1 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意识淡薄 由于大部分的流动儿童家长主要来自外省的农村或偏僻山区,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下,家庭经济状况不理想,家长平时大部分的精心都在为家庭的温饱问题而奔波,很少留意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对儿童计划免疫的知识了解不够。其次由于大部分流动儿童在异地生活,儿童家长对现居住地防疫部门对于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关制度以及工作流程并不熟悉,有的流动儿童家长认为自己长期在外打工,而且居无定所,觉得没有必要建卡、接种疫苗。

3.1.2 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 由于基层公共卫生的服务工作较繁重,免疫计划工作人员编制不足,加上投资经费不足,工作人员的待遇得不到保障,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较低。同时部分基层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由于社会责任感缺乏,并没有经常性的进行走访了解流动人口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及时查漏补种,导致很多流动儿童未能及时建卡、建证,进而导致疫苗接种率较低。

3.1.3 流动人口儿童自身的性质 由于流动儿童的居住时间较短,流动性较大,很多接种通知会因为频繁的流动而流失,导致基层防疫工作人员并不能及时全面的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难以实施长期规范的计划免疫管理机制。

3.2 加强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

于洋等人[6]对该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经过2年多的努力,该地流动儿童“五苗”覆盖率已高达90%,相较罗田发等人[8]在2009年对本社区流动人口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中“五苗”接种率,高出10个百分点。经过该次对社区流动人口童儿免疫规划管理的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新的体会。

3.2.1 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加大宣传力度 正确的思想是规范行为的前提,可以定期在社区开展计划免疫知识讲座,仔细讲解计划免疫工作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让家长明确计划免疫的最终受益者是儿童,讲解计划免疫的接种相关知识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同时应该加大对儿童计划免疫规划的宣传力度,以“进社区”、“进户”、“进外口办”以及“进报纸”等“四进”为载体扩展免疫规划的覆盖面,进而提高流动人口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同时由于流动人群具有较强的联动性,免疫工作者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提醒儿童家长之间相互通知,并免费为所有的适龄儿童家长免费发放预防接种通知。

3.2.2 完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 目前,很多社区对于外来流动儿童的相关信息报告仅仅包括儿童的出生年月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等内容,信息报告比较单一,导致经常出现流动儿童联系不上的现象,不便于掌握流动儿童的动向,应尽量将流动儿童的信息报告综合化,国家政府部门应积极与卫生部门合作,根据不同地区社区外来流动儿童的情况成立相关的流动儿童管理小组,并将职责落实到居委会以及当地派出所等片区管理部门,居委会以及派出所应定期进行地毯式的调查方式来掌握本辖区外来流动儿童的动态,并将具体情况定期进行整理、汇报,以便政府及免疫工作单位制定当地适宜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方案。同时应该不定期的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小学、幼儿园进行集体接种的计划免疫活动,每周指派专人深入流动儿童密集地区调查流动儿童的状况,建立完善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卡的转索和接种报告制度,尽量避免接种的漏接状况。

3.2.3 应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办证管理 为了提高社区外来人口计划免疫建卡率,社区工作者应积极鼓励辖区内流动儿童家长当当地的防疫部门办理免疫规划接种卡,同时应建立完整、全面的档案信息以便日后查阅,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将每名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建立独立的信息账户,并及时输入信息管理系统。预防接种部门应定期走访社区,向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流动儿童接种情况,便于预防接种人员定期核实,并更新接种信息,一旦发现有漏种现象,应及时上门补种。

3.2.4 提高接种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接种的医务人员是最直接的执行者,首先应加强整个计划免疫队伍的专业素质、法律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多与流动儿童家长多交流、沟通。对于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不仅应要求充分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同时应该随时了解工作的进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开展上门接种、拉网式接种等多种免疫服务形式。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是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免疫规划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以该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管理以基本投射点,总结出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以及流动人口儿童特有的性质是导致流动儿童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及时掌握流动儿童的动态,完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质量,进而实现全方位的管理,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参考文献]

[1] 张宝永,陈英,李斌.疫情报告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0(3):228-229.

[2] 刘庆山.西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西医药,2012,44(3):1710-1711.

[3] 万春,吴菊芳.上海市南汇区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管理模式探讨[J].上海预防医院,2011,19(5):23.

[4] 温丽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状况分析及思考[J].亚太传统医药,2011,5(3):48-49.

[5] 张凤玉,王玉霞.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763-765.

[6] 于洋.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3(11):214-215.

[7] 艾卫旗,白洁.陕西省子洲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初探[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0,12(4):314-31.

社区儿童之家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流动儿童;
计划免疫;
现状及对策

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己取得了显著成绩,相继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85%的目标,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进步发展,人口的流动频繁,流动儿童也不断增加,我国流动人口约有1亿左右,占全国总人口的十三分之一。流动人口的儿童免疫接种工作难以落实,已成为影响计划免疫工作持续深入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做好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已成为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者在调查区对满一个月至7岁的流动儿童进行走访调查。

1.2调查方法

在调查区挨门逐户进行调查,并要求每户填写统一的调查表,最后进行统计分析。

1.3调查内容

儿童的流动趋向;
流动儿童的发证建卡状况;
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
儿童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基本常识的掌握情况。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对270名0―7岁的流动儿童进行调查,占全调查区的同龄组儿童总数的3.91%;
其中有121名省外流入儿童,占44.81%;
有78名省内流入儿童,占28.89%;
有71名本市其他地区流入儿童,占26.30%;
有245名有户口的儿童,占90.74%;
有25名没有户口或户口不详的儿童,占9.26%。当地儿童建卡率为85.10%,流动儿童为40.80%。

2.2五苗接种情况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7.78%,卡介苗接种率为90.37%,百白破接种率为97.04%,糖丸接种率为87.41%,麻苗接种率为84.44%。1―7岁的流动儿童的五苗全程覆盖率达68.89%,与常住儿童相对比较低。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和全程免疫覆盖率有着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计划免疫的概念是在70年代提出的,此概念就是按照相关规定的免疫程序,利用疫苗有目的的进行免疫接种,以此来增强人群的免疫能力和最终达到消灭一些传染病的目的。在我国,目前有许多流动儿童的产生是由于儿童家长外出打工,忙于生计,往往忽视了儿童预防接种。另外,由于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处于偏远地区,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够对儿童接受免疫接种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对计划免疫的知晓率低,致使流动儿童不能够正常进行预防接种。在本文的调查中,发现有44.81%的外省儿童流入,其中2―3岁的儿童占很大的一部分,而2―3岁的儿童正是免疫接种的基础时期,同时也是儿童计划免疫最为关键的年龄段。

影响计划免疫的实施还有另外一种原因,是来源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不足导致的。在实施免疫计划以来,社区的预防接种的工作量明显增加,由于一些专业人员的缺乏,致使一些理论基础不足、专业基础不强、缺乏责任心的医务人员有了用武之地。这样的情况必然会为计划免疫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和严重后果。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接种免疫无关紧要,甚至拒绝免疫接种。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通过对地区的调查,对我国计划免疫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议:①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并建立横向网络。通过公安、交通、计划生育等部门的联合,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在发现流动儿童后,立即对其进行建卡、补卡、转卡等措施,对于疫苗接种不全的儿童,应立即进行补种。②广泛宣传。通过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使流动儿童的家长能够及时了解计划免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加强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③加强执行力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我国《疫苗流动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加强管理。确保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运转。具体如下:

3.1加强基层计划免疫管理

要想使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得到有效强化,便需要对基层计划免疫管理进行强化。对于镇、街道卫生院来说,需要做好相关组织工作,比如“医生下村”等,组织医生进入农村,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对流动儿童的具体状况做好详细分析,对每一个村卫生室对流动人口的管辖区域加以确定,若流动儿童居住时间>3个月,需实施规范化管理,对流入适龄儿童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做好适龄儿童疫苗接种情况的调查工作,为这些儿童建卡、建证、登记记录,从而使管理有据可依。另外,需采取分片区管理措施,实施包干社区措施,每个月开展冷链运转,以此使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能够在辖区适龄流入儿童中顺利开展。

3.2做好计划免疫宣传工作

借助各类媒体,拓展渠道,加强计划免疫宣传力度,对儿童家长宣传计划免疫有关知识,让儿童家长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流动儿童家长对传染性疾病的防范意识。构建规划、科学的免疫接种门诊,以此使儿童就诊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另外,合理增加接种工作日,对流动儿童建卡、建证及接种等工作进行完善。

3.3增强计划免疫工作的执行力度

对儿童计划免疫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同时将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托,从而使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执行力度得到有效增强。以《疫苗流动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为依据,加强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进一步使该项工作能够处于长期稳健的运行状态。另外,有关部门领导及管理者需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进行充分重视,落实此项工作,狠抓管理,做好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工作,构建沟通交流平台,加强沟通,以此使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使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能够获得顺利开展。

总之,结合本市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可以发现我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主要问题为:“三低”现象严重,即为建证率低、建卡率低以及基础免疫接种率低;
免疫针对性传染病发病率较高。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做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强化管控工作,包括加强基层计划免疫管理、做好计划免疫宣传工作以及增强计划免疫工作的执行力度等,通过加强计划免疫的实施,使流动儿童能够得到正常的接种免疫,需要多方面的密切合作,加强儿童接种的规划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大计划免疫宣传力度,消除免疫盲区。

【参考文献】

[1]罗耀星。广东省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2(2):135-137.

社区儿童之家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社区;
儿童家长;
计划免疫

社区儿童保健对于整个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社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计划免疫的目的在于提高儿童免疫率,增加全民身体素质,而对于社区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儿童接种率。本文就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随机性在本市10个社区选择的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为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提供有力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性选取本市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10个社区的儿童家长共2000名,0—3岁儿童2034名,其中儿童的父亲、祖父或外祖父共1060名,占53.0%,儿童的母亲、祖母或外祖母共940名,占47.0%。随机将2000名家长分为2组,观察组1000名,对照组1000名。

1.2 健康教育方法 给予观察组儿童家长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根据每位家长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的差异,给予其具有个性化的、灵活的、具有多样性的健康教育。具体方式包括发放宣传单、宣传册,于社区公告栏上张贴宣传画,开展社区周末讲座,提供电话咨询服务等。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计划免疫的概念、计划免疫具体程序、疫苗预防的传染病范围、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疫苗接种副反应、疫苗价格以及疫苗接种后相关护理等。对于对照组的儿童家长给予其6个月的常规宣传教育,利用日常护理时间向家长口头传授关于疫苗接种的预防疾病类型以及接种时间、接种注意事项等2。

1.3 评价标准 本文制定了与计划免疫相关的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计划免疫基础知识、免疫程序了解程度、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所有调查问卷在两组进行健康教育前发放一次,在接受健康教育6个月后发放一次。对比两组在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后,对于预防接种的信任感、对医务人员的满意程度、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健康教育的总达标率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与计算,组间比较才有t检验,以P

2 结 果

本次调查2000名家长,男性家长1060名,女性家长940例,年龄为22岁至60岁不等,平均为(29.8±5.6)岁。其中80%为农村户口,20%为城市户口,55%为初中文化,45%为高中及以上文化。对比两组家长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情况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对比两组家长对于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知晓率为83.8%,对照组的知晓率为52.0%,P

3 讨 论

根据本文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形式对社区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儿童家长能够明显提高对计划免疫知识的认知水平,意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还能够调动家长对于儿童接种的积极性,让家长带着儿童自觉到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接种4。实施健康教育还能够有效地消除家长对于预防接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恐惧与紧张心理,让他们掌握在发生不良反应时该如何进行处理。关于健康教育的上述优点能够提高预防接种质量,达到计划免疫知识普及的目的。

健康教育在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其自身素质,使其能够掌握计划免疫专业知识,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由本文研究结果可得,通过健康教育后,儿童家长对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满意度以及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社区儿童家长给予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既有利于培养医务人员的凝聚力与合作能力,又能提高社区儿童家长对医务人员服务的满意程度与对计划免疫的知晓率。因此,为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应在各个社区推行与计划免疫相关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何金红.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工作中的效果评价[J].广州医药,2009,38(3):69—70.

[2] 周爱庆,陈万庚.542名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现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0,19(2):48—49.

社区儿童之家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8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迅速增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逐向,由于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数量还将继续增加。在流动人口中,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将会随着增加。这些流动人居无定所,管理难度较大。为了全面了解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现状及卫生保健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1 流动儿童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流动人口定义为:跨国家或地区以及国家或地区内部,由于各种原因,长期或短期迁徙他地的流动人群。这一概念与流动工人及其家庭,长期或短期移民,国际学生,国内迁居居民、难民、人口走私受害者,政治避难者等概念相互交叉。

对流动儿童,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对某一地区来说,流动儿童包括流入儿童和流出儿童,由于实行户籍人口政策,总体原则是以户籍(父母户籍或儿童户籍)界定其流动性,流入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小于7周岁的儿童为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因此常常不能得到及时的免疫接种,成为计划免疫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难点。

2 免疫接种现状

2.1 计划免疫

崇阳县疾控中心针对天城地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情况的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存在二低现象,即建卡、建证率低;
单苗合格率及五苗覆盖率低,如果人群免疫接种率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暴露人群数量的累积,将可能导致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暴发流行。为维护儿童健康,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极为重要。

2.2 免疫接种对策及实施方案

争取政府支持,增加经费投入,我疾控中心提供足够的经费在社区的协助下一对一对流动儿童上门进行登记、查证、验证,为流动儿童查漏补证,将流动儿童的管理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专人管理每一个社区,谁社区流动儿童谁负责,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带动社区卫生人员及预防接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强化摸底调查,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现适龄流动儿童,加强主动搜索,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除实行定时定点免疫接种服务外,要根据流动人口分布与落实情况定期开展入户接种。加强计划免疫专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培养一批有责任心;
热爱计划免疫工作的专业队伍;
广泛宣传;
利用媒体、宣传画、标语在人口集中的场所大力宣传免疫接种知识的重要性,使计划免疫知识深入人心。

3 卫生保健状况

随着社会对流动儿童群体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另外诸多保护流动儿童合法权益的政策,各级地方也根据国家政策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法则。但是由于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受很多因素影响,目前流动儿童保护政策还不够完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根据卫生部《特殊人群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方案》各地相继制订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政策,保证流动儿童同户籍儿童享有相同的预防接种服务。2011年崇阳县保健院为流动儿童办理了儿童系统保健卡,办卡后体检率为80%,同期同社区户籍儿童保健率为100%(资料来源于崇阳县保健院保健科)崇阳县各乡镇2011年保健科为流动儿童办卡体检率均为60%,未达到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要求。

社区儿童之家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流动儿童;
计划免疫;
影响因素分析;
管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9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3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城市流动人口数量逐年递增速度更是达到了5%以上[1],而且流动儿童还具有年龄小、居所不固定、容易感染传染疾病等特点,给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带来较大难度。除此之外,计划外出生儿童、居无定所且流动性大、家长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等也是计划免疫难以全面实施的影响因素[2]。现将我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实施的影响因素详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市50例3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观察组)以及50例3周岁以下的本地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
年龄1个月-3岁,平均(1.8±0.6)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
年龄1个月-3岁,平均(1.7±0.5)岁。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调查入选儿童计划免疫内疫苗接种情况以及家长一般资料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疫苗接种情况 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中22例儿童接种疫苗,接种率为44.00%,其中仅有11例儿童完成全程接种。对照组中50例儿童均接种疫苗,接种率100.00%,其中49例全程接种。观察组儿童疫苗接种率4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9,P

2.2 影响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的因素分析 统计发现观察组儿童家长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经济收入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实施不到位,严重影响到这部分儿童的身体健康,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强化流动儿童免疫工作的管理和落实能有效提高我国计划免疫质量,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3]。

3.1 调查发现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实施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地缘因素:流动儿童主要来源于经济薄弱地区,且其家长工作不稳定、流动性非常大,计划免疫人员难以跟踪服务;
②家长文化水平因素:总体来说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疫苗接种预防疾病的认识不够,导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存在建卡率低、覆盖率低以及疾病传播率高等特点[4];
③经济收入因素:流动儿童家庭经济收入有限,对计划免疫了解很少,影响了儿童正常接种。

3.2 为提高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总结了以下几点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对策:①针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实情,加强各辖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对各辖区内相关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评估辖区流动儿童数量、免疫服务工作实施、接种率等情况。由政府组织机构给流动儿童落户、登记,办理暂住证;
②严格执行流动儿童入托、入学查验制度,并向其居住地社区计划免疫服务点报告,监督流动儿童家长及时带领孩子接种疫苗;
③改变模式,给流动儿童家长进行就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服务,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让其了解计划免疫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
④完善相关疫苗接种制度,包括对社区新生儿、迁入迁出儿童进行管理,提高疫苗接种率[5];
⑤登记流动儿童相关资料,根据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给予补贴。综上所述,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实施的因素包括家长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以及居无定所等,在流动儿童接种率低下的形势下,强化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非常必要,是提高我国人口质量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 林献丹,李万仓,郑晓春,等.温州市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状况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10,16(4):828-830.

[2] 孙美平,马蕊,曾阳,等.北京市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质量评估与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4(6):543-545.

[3] 梁家索.沿海开放城市北海流动儿童免疫管理办法的探索[J].医学信息,2010,23(9):88-89.

推荐访问:之家 工作计划 儿童 社区儿童之家工作计划【五篇】 社区儿童之家工作计划(精选5篇) 最新社区儿童之家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