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一、奋力进取,努力向技术管理复合型方向发展**年10月,因工作需要,被调入县公司负责机房环境整治、交换设备维护等工作。由技术岗位转变到技术管理岗位对我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奋力进取,努力向技术管理复合型方向发展
**年10月,因工作需要,被调入县公司负责机房环境整治、交换设备维护等工作。由技术岗位转变到技术管理岗位对我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的要求,也为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对于综合工作,我合理规划时间,统筹安排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不掉队。特别在机房环境整治上,我以市公司的相关要求为标准,从细节上下功夫,与建设维护部门相互协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历次安全检查中,市公司都给予了认可,同时也指出了不足。对此,我认真总结并及时完成了整改。
二、认真学习技术业务,掌握设备维护技能
我于**年**月份至**年**月份在**担任程控交换机维护工作。这也是参加工作以来走上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其实,**的设备维护工作是以交换设备为主的,还包括市话测量、电源、传输、油机等设备的综合维护工作。在综合维护工作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学边用,不断提升了专业维护技能。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专业技术理论上,采取内外结合的原则,以自学为主,以公司培训为辅,毕竟外出培训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几年来,我一直保持了不间断的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模式;
共建共管;
专业发展双轨制;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为了适应通信产业的迅猛发展,探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海南工商职业学院与深圳中兴通讯NC教育合作中心中兴新思教育合作,于2012年在我校正式创建了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NC学院以培养移动通信及信息化人才为宗旨,引进中兴通讯与现网一致的实训平台、配套实训教材、企业讲师授课、完善的企业培训教学体系、企业培训质量控制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等等,确保人才培养与通信产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作为海南省第一家与中兴通讯全面深度合作的NC学院,“校企联办,深度融合”是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最大的特色。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从此迈上新台阶。
二与中兴通讯校企合作的创新与实践
(一)构建共建共管专业发展双轨制的全面深度合作新机制,实现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校企深度融合
为探索实践与岗位要求无缝对接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底我校与中兴通讯NC教育合作中心旗下深圳清大协力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合作协议》,构建了共建共管专业发展双轨制的全面深度合作新机制,找到一条校企合作双赢的新路子。双轨制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基本理论与文化修养以大学教育为主,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教育以企业为主的教学双轨制;
第二,大学为主体的教学与科研突破与创新,与企业为主体的教学与技术应用突破与创新的发展双轨制[1]。为充分发挥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合作机制的作用,根据合作协议按照一院四基地的合作目标和共建共管专业发展双轨制的合作机制,2012年3月成立校企合作领导机构,每年研究和决定合作中的重大事项,为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的发展把握方向。同时细化了协议执行方案,制定移动通信技术校企合作专业五年建设规划,包括:①信息咨询服务。②合作专业教学计划执行保证。③设备技术支持保证。④学生NC专业认证。⑤学生职业规划与实习就业保障。在共建共管专业发展双轨制合作机制下,自2012年以来,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深化合作内容,不断创新合作形式,持续推进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校企深度融合。
(二)共同打造校企一体化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零距离整合
具体做法是:与中兴新思教育实施专业共建共管,实现学生入学、培养、就业全过程一体化的深度合作办学,由校方和企业方共同制定培养人才计划,共同开发教学教材,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在深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与中兴共同制定校企一体化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方利用中兴通讯企业资源和优势,对通信专业面向的岗位群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岗位技能进行细分,总结出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生长期发展的核心课程,实现课程及教学内容与岗位的零距离整合。图1为企业岗位需求主导的人才培养方案序化整合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如图2所示企业主导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几年来,每年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几经修订,但始终遵循企业主导的核心课程体系基本不变。借助合作企业中兴通讯新思教育平台,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做到按当前企业需要培养人才。
(三)合作构建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与中兴全面深入合作后,按照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思路,我们遵循“市场需求、就业导向”高职办学要求,主动适应、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构建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二年级下学期安排三周时间3G核心课程集中实训(实践),三年级一开始安排八周职业技能集中式综合实训(实习)。这些集中实践教学可在校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外进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提前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这样在解决企业用工困难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就业能力。对于这样的实习,学校有一套严密的组织实施方案,通过创新办学模式,实现“做学合一、工学交替”,保证学生的课程学习与顶岗实习两不误、双丰收[2]。
(四)合作打造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优质教学团队,实行双主体管理
(1)双师型师资团队的组建与培养创新:校方教师送到企业定制化培养,校方师资需要通过企业讲师认证。在满足企业、学校双方需求的条件下,师资调整灵活化,混编师资的协议一年一签。(2)专业课教学过程管理体制创新:NC学院、教研室和教师三个层面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管理”,共同构建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确保教学的优质实施。
(五)引入先进的中兴NC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实施双主线教学
(1)专业核心课程推广MIMPS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携手清华大学教育学专家,运用最先进的“ICARE”教学理念设计出的一套适合通讯专业实际教学的MIMPS教学法。如图3所示,MIMPS代表5个核心思想,即Modularization、Interlacement、Mission-driven、Practical-research、Self-evaluation。(2)按企业职业素质线+职业技能线实施双主线教学。其中,职业素质线对应三个阶段三类课程,如图4所示。在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工种分析,提炼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本专业所需开设课程类别,最终形成职业技能线。
(六)努力构建社会、行业、学校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由原来单一的最终评价转化为全程评价;
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由学校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校企共同评价[3]。同时,在围绕职业技能开展专业建设中,嵌入中兴通讯S.M.A.R.T职业模式,做好移动通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学校和中兴企业共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三结语
总之,在这种深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我们双方共同搭建起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支撑平台,包括中兴实训平台、中兴企业教材、中兴实习基地、专兼结合教师、合作专业学生、任务驱动模式、教学网络资源、中兴NC认证和多元评价体系,并取得了一些改革经验与教学成果。今后,我们将按照高职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总结经验,大胆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地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培养更多企业和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通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海婷.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因、障碍及促进政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6,(9):46-50.
[2]孙文缘,戴聪腾.校企合作下的技能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上海翻译,2016,(3):72-76.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培养具有扎实信息技术知识、熟练信息技术能力、敏锐信息意识、正确信息道德观念的高职毕业生,是对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然而,对照这一要求,当前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忽视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对信息技术的内涵理解有偏差,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同于信息技术课程,甚至等同于信息技术教育。而实际上,这两者虽有密切联系,但并不等同,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内容。此外,随着部分院校积极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的课时已有减少的趋势,然而,针对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忽视高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统一性
一些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培养目标还停留在计算机操作和应用层次,专业层面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信息技术培养目标,更没有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信息技术能力框架,造成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相对孤立,课程各自为政、培养目标分散。
(三)忽视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离散、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分离。在设置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时,没有很好地结合不同专业工作岗位对信息技术的需求,造成教学内容与企业行业工作岗位关联性不大。
(四)忽视高职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系统性
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研究,对信息技术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整体设计。导致开设课程单一、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忽视了课程体系的系统性。[3]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为行业企业服务的培养目标,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的宗旨,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对信息技术教育进行专业化转型,以形成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要使信息技术课程与专业的整体知识结构相交叉、相融合,使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处理本专业的需求,进行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运用相关信息知识解决各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化转型的一般路径
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化转型是解决当前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高职学生信息技术专业运用能力的需要。所谓专业化转型,就是结合相关专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重新构建一个融合高职、信息技术、专业职业特色的三年不断线的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通过分析认为,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化转型应本着“三•三”的课程设置理念,其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第一个“三”为“三个层面”,即:信息技术总体培养目标、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课程体系。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分析人才的信息技术能力总体目标,从专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中梳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从专业总体的课程体系中考察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第二个“三”是指在不同时期影响目标制定、内容选择和课程安排的三个因素,即:实际工作需求、信息技术基础、现有教学条件。(1)实际工作需求。在制定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实际工作需求,要从企业工作岗位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出发,制定适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信息技术培养目标;
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职业发展的需求,对人才未来的职业走向具有前瞻性的预测,在制定时,应充分结合职业岗位群对信息技术能力的需求。[4](2)信息技术基础。在选择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不同类型、地区生源的基础存在差异,比如,职高生在计算机操作方面就明显比普高生熟练。(3)现有教学条件。在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时,必须考虑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在此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基于“三•三”的课程设置理念,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立足于当前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充分考虑职业的未来发展需求,制定专业的信息技术总体培养目标。然后,根据总体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信息技术基础,选择适宜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校现有教学条件,统筹规划、设置和安排信息技术课程,形成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从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化转型。
三、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化转型的初步探索
本文将结合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际情况,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化转型。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策划、营销业务开拓、销售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管理等工作,精操作、善推销、会服务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市场营销人才。该专业分为连锁经营和网络营销两个工作岗位方向,以下将结合连锁经营方向开展讨论。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信息技术总体目标是:培养掌握营销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营销信息能力,具有甄别、合理利用信息能力,同时,兼具良好信息道德的市场营销人才。
(一)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重构
在信息技术总体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对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梳理了市场营销专业工作任务中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如表1所示。同时,梳理了市场营销专业信息技术相关教学内容的情况,以及市场营销专业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设置,如表2所示。重构了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的市场营销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如图3所示,并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化转型的课程设置建议。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将信息技术课程分成三类:(1)I类是培养学生常见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操作使用能力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等;
(2)II类是面向具体专业、与企业工作岗位高度吻合的课程,这类课程应充分体现专业自身特色,如网络营销和专业信息技术等;
(3)III类是贯穿整个大学的隐性信息技术课程,在这些课程中,信息技术内容与具体课程高度整合,渗透到课程内容,使得信息技术教育三年不断线,如市场调查与预测、客户管理、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等。I类、II类、III类课程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学校条件合理设置课程,为专业信息技术总体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1+X”专业化改革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手机产业 东莞 专利 情报分析
分类号:G353.1
引用格式:丘瑜. 专利视角下的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7, 2(2):
97-109[引用日期]. http:///p/1/109/.
1 引言
移动电话、无线电话统称为手机,是一种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的通讯工具。1987年中国广东省蜂窝式移动通信业务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通信市场开始步入移动通信时代。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移动手机进入全面智能化时代,智能手机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的智能手机产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是第三代手机(3G)。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第二代手机(2G)是最常见的数字制式手机,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第三代手机(3G)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第四代手机(4G)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整个行业正在向第四代手机(4G)转换。2014年是4G正式商用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手机向4G转型的重要一年。
2 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2.1 我国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手机生产制造起步于1999年,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具备一定实力,我国手机生产量已超过全球产量半数以上,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手机分为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主频较高、运行速度快、程序反应迅速、性能好,非智能手机则相反,但其稳定性要比智能手机好。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芯片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创新完善,我国手机产业由传统非智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型升级,智能手机产销量均跃居全球首位。
据美国知名半导体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统计的2016年第一季度手机厂商出货量全球前12强的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12大出货量的手机品牌厂依序为三星、苹果、华为、OPPO、小米、Vivo、LG、中兴ZTE、联想、TCL、魅族、Micromax。其中,中国厂商就占8名,是有史以来的首次。从2006年至2015年,我国手机的产量翻了3倍多,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的态势,如图1所示。
2.2 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东莞是我国重要的手机研发制造基地,基本覆盖了整个产业链条。2013年4月,东莞成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东莞智能手机产业基地,基地范围为东莞市全境,基地产业领域为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发展方向为智能手机产业。目前,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产业是东莞渗透率最强、创新最活跃、影响最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据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东莞市2015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报告》[1]的数据显示:据东莞市统计局数据统计,2015年东莞市手机产量为2.36亿台,同比增长24.5%,占全国手机产量(18.19亿台)的13%,其中智能手机1.9亿台,同比增长40.9%。
东莞现有各类通讯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 4 000多家,敷铜板、PCB、片式电容、晶振、磁性组件、马达等关键电子元器件行业,以及手机电池、屏幕等新兴行业,无论技术上还是产能上均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维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沃”)、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珀”)、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龙”)、金立集团(以下简称“金立”)等龙头品牌整机生产企业,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贝电子”)、东莞航天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称“航天电子”)等一批大型整机代工企业,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星视界”)、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科”)、海科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科泰”)、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劲胜”)等一批上游配套企业[2]。目前,东莞全力打造全国智能手机创新研发基地,已经形成以整机生产制造为主,元器件和模组、电池、周边配件三个行业为主要配套的“1+3”产业发展格局。2013年,东莞市手机产业制造环节的产值占整个手机产业产值的99.5%,其中整机企业产值占手机制造产业产值的49.1%,周边配件、电子元器件及模组和手机电池分别约占手机制造产业的23.7%、21.9%和4.7%[3]。东莞拥有自有品牌的手机整机生产企业如表1所示。
3 专利视角下的手机产业概况
专利是衡量企业创新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数据。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知识和财富相互转化的重要手段和资源,是衡量国家、地区和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客观反映一个国家和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并能集中体现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4]。
从总体情况看,除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各大企业在2006-2009年期间,手机专利数量还处于空白状态,从2010年开始,手机专利数量逐年攀升,于2013年达到顶峰,2014年有所下滑,2015年又急剧上升。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作为专利申请数量第一的单位,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依然领先,2013年的专利数量(1 163件)就远超其他单位10年的专利数量。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有专利的产生,虽然数量比较少。见图4。
4.3.3 发明人构成和趋势
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共有2 994名发明人,排名前10的发明人见表5。第1名是曾元清,专利数量为622件,占总专利数量的11.2%,比之后的9名发明人的专利数量之和还多。第2名是张强,专利数量为133件,占总专利数量的2.39%。第3名是李建林,专利数量为78件,占总专利数量的1.4%。前10名发明人中,有8名来自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只有第5名的季统凯来自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利数量为44件,占总专利数量的0.79%;
第8名的郑战海来自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专利数量为39件,占总专利数量的0.7%。
如图5所示,在2006-2010年间,各发明人的专利数量基本上为0。曾元清2011年专利数为7件,2012年专利数为198件,2013年专利数为208件,2014年专利数为7件,2015年专利数为202件。张强2012年专利数为5件,2013年专利数为55件,2014年专利数为29件,2015年专利数为44件。第3、6、7名发明人只有2015年才有专利产生,前9年都是空白。其他的发明人也是最近两三年才有少量的专利产生。
4.3.4 IPC分类技术总体状况和趋势
《国际专利分类法》IPC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和检索工具,主要是用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文献的分类。IPC分类表内容包括了与发明专利有关的全部知识领域,共分为8个部,部是分类表等级结构的最高级别,部下面细分为大类、小类、大组和小组。
如表6所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技术基本上分布在H部(电学)和G部(物理),H04(电通信技术)和G06(计算;
推算;
计数)所占数量最多,其中H04M(电话通信)、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H04W(无线通信网络)、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这4个方向的技术专利数排在前列,占总专利数的87%以上。
东莞手机产业专利IPC小组技术分类前10名见表7,其中手机的结构设计专利总量排在第一,占总专利数的30%以上,其次是触控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芯片技术和手势识别。这几种技术专利数之和占总专利数的55%以上。这也说明了东莞手机产业技术在朝着这几个领域发展,这也是目前智能手机的热门技术发展方向。
如图6所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技术的发展在前5年经历了一个低潮期,人机交互技术和手势识别技术是从2013年才有所起步,触控技术是从2011年才开始发展起来。从2013年开始,各类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也可以看到,芯片技术还一直是东莞手机产业的薄弱环节,相对于其他技术来讲,专利数是最少的。
4.3.5 IPC分类申请人构成
在东莞手机产业专利IPC小组技术分类前10名中,前10位申请人见表8,除了两位申请人东莞市平波电子有限公司和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取代了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正崴集团-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他的都是表5中专利数量前10名的企业。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依然是排在技术的最前面,各类技术的专利数量也远超其他企业。在芯片技术方面,只有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有发明专利,分别为61件和19件,其他企业在这方面的专利数都为0。胜华集团、金龙机电(东莞)有限公司和东莞市平波电子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主要表现在触控技术方面,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和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主要表现在结构设计方面。
4.3.6 IPC分类技术关联度
技术关联度是指a品技术组合的关联度,通过技术交叉分析,可以揭示关键技术之间的联系和技术融合状况。通过对检索到的5 556件专利中排名前50的IPC小组技术分类号进行技术关联度分析,得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技术关联度情况(见图7)。技术关联度排在最前面的是H04M1/725(无绳电话机),其复合技术专利数是324件,关联技术数量是25个;
其次是H04M1/02(电话机的结构特点)的复合技术专利数为135件,关联技术数量是24个;
第三是G06F3/041(以转换方式为特点的数字转换器)的复合技术专利数为78件,关联技术数量是13个。
由此可见,手机结构设计技术合作联系比较紧密,触控技术次之。其他的技术虽然关联度不大,但每个关键技术都有其关联的技术,各技术之间形成了一种稳固的依存关系,有利于手机产业整体技术的提高和向更高层次发展。
5 东莞手机产业专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企业间差距明显
从以上专利分析可以看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基本上都被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掌握,占半数以上,其发明人数量也是最多的,科研能力远超其他企业。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虽然排在第二,但是专利数量也只有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1/5。其他企业的专利数更是少之又少。从前期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到,东莞还有不少整机的生产企业,除了欧珀、宇龙、华贝企业有专利外,其他企业的专利数都为零。企业间的差距非常大,大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5.2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东莞手机产业技术大部分集中在手机结构设计方面,如配件、手机外壳、支架等技术含量低的加工制造领域。在关键技术如手机专用芯片、高端显示屏、人机交互、应用与服务、智能终端等方面,开发力不足,都还高度依赖进口。只有少部分企业具备从方案设计到功能设计的研发支撑能力,其他很大一部分手机企业仍处于OEM及ODM等代加工阶段。从专利的数量来看(见图4),2009年以前各大东莞手机企业专利数基本为0。利用同样的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6年至2009年,并采用一样的检索分类号,得出全国手机专利数为发明专利55 663条,实用新型7 100条,所以东莞手机专利数与全国手机专利数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从2012年至今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手机技术还处于成长阶段,今后发展进步的空间还比较宽阔。
5.3 产业链创新滞后
东莞手机企业除华为、欧珀、宇龙、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步步高”)等拥有自主品牌外,大多数企业仍以贴牌、低端产品为主。手机创新设计比较单一,只机械地追随市场潮流,不注重消费者的需求,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仅仅停留在“手机上网”的层面,产品定位尚不精准,对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不够重视,内容服务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产业高端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还有待加强。
6 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6.1 加强手机产业专利态势分析,建立专利壁垒
对产业专利态势进行分析,可以获取产业发展的动态信息,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产业预警和规划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东莞手机产业的专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比国内其他重点手机企业的专利状况,为东莞手机产业的发展前景指明方向和提供情报参考,提高产业层次和产业竞争力。同时,企业还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专利管现制度,科研立项、研发以及产品上线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专利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身技术,以及将专利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国际竞争力。
地方政府要完善专利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专利宣传,提高专利保护意识,加强专利地图的跟踪和研究,开展专利预警,特别是对已经公开的专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行专利池的构建和专利布局,以促进二次开发和创新。同时应该鼓励技术开发和专利申请,重视专利部署,构建专利预警机制,建立一个能够保护本地企业健康发展的专利壁垒。
6.2 建立手机产业专题数据库,实现资源的共享
目前,大多数企业利用网上免费的专利信息数据库资源进行检索,如国知局的专利检索、佰腾专利检索系统等。但是,这些数据库里的资源对于具体企业来说,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具体企业对具体行业的检索需求,海量的数据检索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检全”与“检准”之间的尺度难以把握。因此,东莞有必要建立手机产业专题数据库。
借助手机产业专题数据库进行专利跟踪检索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较为简便地了解某一技术主题目前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如何、竞争对手在与我们相同的技术主题上的发展如何、目前相关技术主题还有哪些方面存在技术发展的缝隙、我们的相关技术主题研发能力与他人相比处于什么水平、我们该向哪些技术领域或技术主题发展才有生存的空间、某个技术主题的生命周期如何这些可大大提高科研投入效益的、非常复杂的专利战略问题,帮助我们充分了解竞争环境,借鉴已有技术、避免专利纠纷等。
6.3 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加强专利的保护
东莞手机企业普遍研发力不足,应充分利用本土优势,根据自身实力调整研发策略和方向,选择适当的研发路线,从多角度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推动在芯片研发设计、整机及模块方案设计、系统开发设计、硬件及软件设计、商业模式创新等智能手机高端环节的发展。实现从“代加工”到“自主创新”的提升,可以采用官、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构建手机产业研发生产服务体系。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提前做好工作规划,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大各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对手机产业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资助,积极发展手机产业高端环节和前沿性研究,完成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
6.4 扶持重点企业,推进产业的协同
东莞拥有华为、欧珀、宇龙、步步高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在显示屏、手机电池、元器件及周边配套领域,也拥有一批具备自主设计开发能力的优质先进企业,如三星视界、迈科、劲胜、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益科技”)、东莞华科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科电子”)、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誉铭新”)等。对这些重点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建立东莞手机设计及研发中心,培养和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手机企业,成为带动和引领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的龙头和骨干,并以构建东莞手机产业技术合作联盟为目标,增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产业联盟、技术联盟和通用技术平台的指导。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有效整合和配置科学技术资源,推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协调合作机制。
6.5 完善手机产业链,健全生态产业体系
强化自主品牌手机的研发制造,推动加工贸易环节转型升级,优化关键元器件、高端组件等关键环节配套能力,拓展应用和内容服务,完善手机产品结构,科学合理布局促进产业的资源整合和优化升级,并在专利、知识产权、税收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制订全面扶持政策,进一步拉长和拓宽产业链,全方位推动东莞手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构建“硬件+软件+应用+服务”的健全生态产业体系。
松山湖已获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移动智能终端),依托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力争将松山湖打造成以研发设计为核心,以关键配套环节为重点,以智能手机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平台。大力推动智能手机产业集聚新载体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智能手机专业园,推动产业要素集聚、配套服务完善的智能手机产业生态体系构建,提升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的集聚和承载能力。
7 结语
本文主要调查分析了东莞手机产业专利的发展现状,由于检索策略构建的不同,数据检索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依据最终构造的检索式获得结果,也会有所遗漏或者检准率不够高。还有就是华为企业虽然整个手机生产链已经搬迁至东莞松山湖区,但其申请专利还是在深圳公司,所以检索结果中很少有华为企业的专利,这对东莞手机专利数据的检准率也有一定的影响。虽然此次的检索分析不能完全精确地代表整个东莞手机产业,但结果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外观设计专利的分类体系不同,所以检索结果并没有把外观设计专利囊括在内,只是从手机的核心技术问题上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进行分析。总体上来看,此次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方面的状况和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可以引发思考,为东莞手机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情蟛慰家谰荨
⒖嘉南祝
[1] 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东莞市2015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报告[R]. 东莞: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6:1-10.
[2] 肖剑雄. 全球六台智能手机就有一台是东莞造[N]. 东莞日报, 2016-04-25(B06).
[3] 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5-2020年)[EB/OL]. [2016-06-30]. http:///dgetbWebLib/WebPage/NewsViewImg.aspx?SNID=20150717142913305.
[4] 文尚德. 基于专利计量分析的微软专利战略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3.
[5] 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在线专利检索分析数据库[EB/OL]. [2016-06-30]. http:///page/indexnew.
Research on Dongguan Mobile Phon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from the Patent Perspective
Qiu Yu
Center for Library Information, Guancheng Campus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523106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推动云南省信息通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加强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进一步把我省信息通信行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我省信息通信建设服务。根据国家有关部委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规定,结合我省通信行业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全省(含地、州、市)从事信息通信技术岗位工作,符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的人员均可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组织审查,推荐参加评审。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三条经信息产业部人事司批准,云南省通信管理局负责组建云南省信息通信工程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高评委),负责评审云南省信息通信行业工程系列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四条云南省信息通信工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由云南省通信管理局统一领导。云南省信息通信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办公室设在省通信学会,负责处理评审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按照信息产业部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云南省信息通信行业实际情况,负责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对评审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监督,安排部署日常工作。
第三章专业技术职务系列
第五条本暂行办法中规定的任职资格评审专业技术职务是对从事信息通信生产建设、勘察设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和设备维护等工作岗位上的工程技术人员设置的专业技术职务。在云南省信息通信行业内设立的信息通信工程专业技术职务名称定为:高级工程师。
第四章评审组织
第六条信息通信工程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是负责我省信息通信工程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机构。
第七条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由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群众公认的专家组成,其中,中青年专家占二分之一以上。评委会由25人组成,所有成员均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正高职不少于1人。评委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4人。评委会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为三年,任期届满,应适当调整成员,每次调整人数不应少于三分之一,同时为保证评审工作的连续性,调整人数不应多于三分之二。
第五章评审条件
第八条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遵纪守法,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身体状况良好,能坚持正常工作;
三、申报评审高级工程师(副高)任职资格的条件:
1、获博士学位,并担任工程师职务二年以上,经考核合格;
2、获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并担任工程师三年以上,经考核合格;
3、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并担任工程师五年以上,经考核合格。
第九条推荐评审通信工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应具备以下学历专业之一:
1、通信类;
2、信息与电子科学类(电子学与信息系统、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信息科学、无线电波传播)
3、计算机科学技术类;
4、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
5、电子类(无线电技术、电子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
6、非以上专业者,必须有五年以上相关信息通信专业的工作经历。
第十条在职取得学历(学位)的人员,任职资历从取得学历(学位)起计算。
第十一条根据人事部规定,凡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人员,必须参加相应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并取得《人事部门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或《云南省人事厅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方可推荐参加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第六章评审程序
第十二条云南省通信学会秘书处对参加评审人员的参评资格进行审查,对评审材料进行审核和整理,提交云南省信息通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
一、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会议由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主持。首先由工作人员向评委介绍参评人员的基本情况及单位推荐意见,其次由专家阐述对论文的评价情况,然后评委对参评人员的综合情况进行评议,最后评委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经出席会议委员的三分之二(17人)以上,投票通过方能有效。评审后,评审委员会工作人员填写评审结论,经评审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签字。任职资格证书由国家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印制,并加盖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公章后,由云南省通信管理局发文公布,各单位人事部门存入本人档案。
二、为保持评审委员会结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评审工作不搞复议。
三、召开评审会议,到会的评审委员人数不得少于评委总数的三份之二,未出席会议的委员不得委托投票或补充投票。
第十三条凡国家已统一组织开考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系列,本高评委不再进行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
第十四条对因工作需要岗位变动需跨系列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在相关信息通信岗位工作满一年,经所在单位确认,并通过参评资格认定后,方可参加评审。
第七章破格评审
第十五条对不具备规定学历或任职资格条件,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员,经组织推荐,可破格参加云南省信息通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
第十六条破格推荐参加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人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大专毕业学历并在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累计工作20年(含20年)以上,具备中专毕业学历,并在本专业和相近专业工作累计25年(含25年)以上,职称外语考试合格。
二、已取得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并履行工程师技术职务5年以上的优秀技术骨干,职称外语考试合格。
三、在任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省(部)级以上重点项目和重大任务中主要专业技术骨干或主要业务骨干;
2、有突出的发明创造或专业技术方面的重大建议,在实践中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国家或部、省组织的科学技术及其专业领域的获奖者或荣誉称号获得者;
4、具有特殊技艺、技能,被省内同行公认的专业技术带头人;
5、担任大、中型企业技术主管,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拟写过系统技术政策、法规或管理办法,对企业的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促进了企业技术管理和设备维护水平的提高,经业界专家或上级主管部门认定取得显著成效;
6、在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上或部、省级专业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具有较高价值的专业学术论文两篇以上。
第十七条破格推荐参加评审高级信息通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需报省通信学会秘书处审核,方可推荐到评委会参加评审
第九章申报及申报材料
第十八条评审委员会只接受单位推荐材料,不接受个人申报材料。单位推荐材料前,其人事部门应按照推荐评审规定条件对申报人员进行参评资格认定,要求进行认真核实,严格审定申报人员的学历、资力、确保真实可靠,复印件须加盖申报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并填写《专业技术职务参评资格条件审查表》。要求进行认真核实,写明推荐评审意见,连同相关材料交云南省通信学会秘书处。
第十八条申报材料及要求: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三份;
2、任职期间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一式三份;
1、与现从事专业相关的论文,一式三份;
2、本人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一式三份;
3、有效的外语考试合格证(复印件),一式三份;
4、本人最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一式三份;
5、推荐单位审核并填写《专业技术职务参评资格条件审查表》,一式三份;
6、破格评审人员《破格评审人员审批表》一式三份及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各一份。
第八章附则
第十九条参加云南省信息通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所需的评审费以及考试报名费等项费用,原则上由申报个人承担。评审委员会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收取评审费,评审费应全部用于信息通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不得挪做他用。
第二十条云南省信息通信专业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一般每年开展一次。
第二十一条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参加云南省信息通信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一、在政治上、经济上、道德品质上犯有严重错误,受记大过及以上行政处分或党(团)内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不满一年或处分期未满者;
二、犯有严重错误,正在接受审查者;
三、工作中严重失误,或因责任事故造成政治影响、经济损失者;
四、无故不接受组织决定,严重违纪或多次违反规章制度者;
五、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在评审工作中搞不正之风者;
六、因身体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者;
七、脱产学习、进修、出国一年以上,评审前不能返回复职者;
八、已办理离退休(退养)手续者。
第二十二条云南省信息通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工作,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统一思想,统一政策,统一步调,要树立全局观念,不得各行其是,对在工作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弄虚作假等行为要严肃查处。各评委必须坚持"公正、合理、准确、保密"的原则,认真学习有关政策和标准条件,坚持标准,严肃纪律,突出水平、能力、业绩、贡献,不得随意降低条件。在评审本人亲属的信息通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应实行回避制度。对私自泄露评审情况和内容,说情拉关系,投人情票等重大违反规定的评委,取消其评委资格。
推荐访问:专业技术 工作总结 通信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五篇】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精选5篇)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