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2023年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4-02-18 17:57:02 来源:网友投稿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工程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其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三种职能和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系统性三个特性。工程统计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五篇】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工程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其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三种职能和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系统性三个特性。工程统计是项目管理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统计概述 1.工程统计的定义。工程统计是把建筑工程作为总体,运用收集、汇总、整理、分析等方法,提供反映施工过程中工程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数量关系。它是一种对工程施工进程、质量、成本、安全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并实施统计监督的一项管理工作。工程统计主要通过数据来反映工程的进度与发展规律,是围绕建筑施工管理而设置的一套指标体系。

2.工程统计的特征。目前,工程统计作为一种对建筑工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归纳的科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特点:①数量性。即工程统计是通过数字对工程施工进程、质量、成本、安全实施全面实施管理监控,进而揭示建筑工程的数量特征及形象进度;
②总体性。工程统计是对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如施工方资质、物质采购、形象进度、隐蔽记录、竣工验收、工程结算等等来反映建筑工程的整体定型化分析和判断;
③具体性。建筑工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考查具体建筑工程时,除了考虑施工方资质因素外,还必须明确人员配备、质量监控、成本核算等众多因素。单凭一个孤立的统计数字是很难说明问题的。   二、工程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工程统计分为筹建项目和施工过程的统计,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统计主要是指工程正式开工之后,在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且工程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对所发生的工程费用及工程施工进度、完成计划情况等方面的数据统计。当前,工程统计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工程管理资金控制存在困难。工程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人、物、财等各个方面的调配,需要管理人员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在工程建设中往往是资金正常支付时间要晚于工程实际完成时间,导致正常工程支付时间比统计报表报送的时间晚,一旦管理决策者未做好日常报表及各类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导致统计出来的实际工程完成量与支付金额存在较大的缺口,使得工程管理资金控制存在困难。再者,工程施工出现变更时,相关的费用未做好统计,管理决策者无法预估合同的总价款、无法了解变更发生的总费用,影响到后期的施工进度调整,最终导致工程进度失控,严重影响到合同管理的质量。

2.指标体系与制度不健全。建筑工程管理中统计工作涉及到各个环节,如施工投资、物资采购、工程进度、隐蔽验收、工程结算等。一旦现场管理的指标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健全,难以有效地反映建筑工程的整体情况,无法充分对工程项目进行定性分析,也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工程进度报表与实际工程施工进度脱节时,就无法做好进度计划的控制;
当合同量出现减少的状况,导致统计报表中完成的总工程量超过调整后的合同总工程量,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往往会从其他分部分项工程下调整已完成的总金额数,但是相应的工程量无法调整;
再者,建筑施工企业未及时做好施工资料的记录和统计,未做好原始资料的质量检查工作,那么在施工后期就无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影响到工程管理中的统计工作。

3.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统计人员是工程管理统计工作的中心,当统计人员自身素质无法达到工作需要时,往往会影响到统计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在理解计算指标方法和指标意义方面存在缺陷,统计工作是一项繁琐、艰苦的工作,需要统计人员细心,踏实的完成,但是有些统计人员在工程施工前期没有努力做大量的统计工作,当需要交统计报表时才进行突击,这样影响到风险隐患的检查,甚至有些统计人员不能恪守职责,出现人为统计失误。   三、对工程统计工作提出的几点建议 为了解决工程统计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增强领导对工程统计工作的认识;
增强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加强员工统计知识培训,以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同时将统计技术进一步网络化、现代化。

1.加强管理决策者对统计观念的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程统计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使得统计工作地位越来越高,各类统计方法和技术不断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应用。作为企业的管理决策者,应该将工程统计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因为工程统计得出的结果都具有科学性,这些依据时通过对事实、历史数据分析得出的。在这种情况下,工程统计是工程项目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在正常施工生产中,工程统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企业管理决策者应该对工程统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思想上改变工程统计可有可无的观念,真正重视它的纠偏功能,保证工程统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建立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提高建筑管理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和行业特点,严格按照全面、科学、客观的原则制定生产经营效益型和管理型的建筑统计指标体系,并在施工开始前就建立其对原始资料的检查制度;
同时还可以增加对统计人员进行业绩考核的管理指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建筑行业与其他行业融为一体,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分别做好事前预测、事中统计和事后统计工作,在统计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保证各项统计资料达到科学性、合理性的要求,保证统计结果完整的、正确的反应各个方面的真实情况,最终达到建筑施工目标的实现和运营效率的提高。

3.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大施工单位统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建筑行业统计达到预期目标。一方面,施工企业统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统计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还需要熟悉本企业施工管理的工作流程,了解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及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有效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管理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令一方面,施工企业应为企业职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加强现有统计人员的知识技能,尤其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培养他们懂法、知法的意识。施工企业同时需要加强人才引进,招聘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统计人员,从基层单位中挑选高水平的统计人员,从而建立一支技术过硬、吃苦能干的统计队伍,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效率。#p#分页标题#e# 4.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管理效率。施工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工程统计的程序运作,有效提高工程统计数的速度和准确性,弥补手工数据统计的滞后和认为误差,发挥工程统计系统的整体优势,同时这也将成为管理决策者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如何有效节约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的科学依据。

四、结语 综上,工程统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工程统计人员应该不断提高统计知识水平,改善统计方法,致力于项目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控制,才能达到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目标。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酒;
质量监控;
系统;
计算机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良好的质量也是企业实施经营战略的基础[1]。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研究、开发、实施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OAS(Computer AidedOuaiity System)和集成质量系统IOS(Integrated OuaiitySystem)的热潮,并专门组织了“CIMS 中的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的国际会议,对IOS,OAS 的建模、体系结构、CAD/ CAM 与CAO 的集成,IOS 中的知识工程与专家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我国在“质量与设计”、“质量与制造”、“质量与装配”、“质量与管理”、以及“ 质量与时间”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2]。

白酒企业属于食品加工行业,从原辅材料入厂到成品酒出厂需要很多道工序。为了有效的满足市场对白酒质量的要求,必须对各个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而鉴于酒类的特殊性,在基酒入缸贮存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基于白酒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特点,质量监督部门以基酒质量控制过程为背景,提出了计算机质量监控系统的设想。该系统包括了基酒感官、理化、卫生指标检验过程、酒体质量等级划分过程以及酒体信息统计。

1.传统质量控制方法的总结与分析

取回抽检酒样后,首先对基酒样进行部分二次编码后送往检测室;
其次,检测室对酒样进行理化卫生和感官分析,并依据感官特征对基酒进行质量等级划分;
最后,将检测结果手填成报告单,并由专职员工传送到相关单位。作为质量控制的单位,控制基酒质量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样品的分类,不同酒编号的确定;
二是对基酒进行检验并划分质量等级。采用分位制来划分酒体等级即根据各编号酒得分决定等级,通过初评、复评两个阶段来确定最后的质量排列顺序。此分法须保密(即暗箱操作)的是样品编号。

通过以上总结分析,可以看出传统方法存在不足之处:

1.1 保密性不强

由于一次编码和二次编码的全过程均是人为操作,致使检测过程不够严谨,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人为误差风险;
尤其是公司加大了对优质酒的奖励额度,这种形势下更需要消除人为检验误差增加结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1.2 理化卫生指标与等级划分不挂钩

该方式得到的优质酒内在理化质量并非全部符合公司内控优质标准,为后期优质成品酒的生产增加了一定的工作负担;
就是说传统方法得到的优质酒内在质量不一定整体都优质。就好比一辆车,发动机是世界顶级的,但车的门窗质量一般,不能称之为顶级车辆。

1.3 效率较低

由于品酒、理化员较多,统计速度慢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且手动报表要送往相关生产单位时间一般要耗时半小时左右,严重影响到兄弟单位的工作进度,同时也给品酒、化验工带来了工作压力。而且月度、季度、年度考核基于台账人工统计,速度较慢。

2 新质量控制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进入新世纪,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而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计算机的应用是这种改造的主要途径之一[3]。

2.1 新质量控制方法流程

新的质量控制方法流程。

2.2 新质量控制方法优点

2.2.1 保密性增强

(1)系统设有账号和密码,登录后根据用户权限差异,界面显示信息内容也不同;

(2)取回基酒样,将酒样信息录入系统,经计算机自动随机二次编码后产生新的酒样编号;
用计算机随机二次编码代替人为二次编码,从源头上杜绝了基酒基本信息泄露,增强了原始信息的保密性,保证了质量控制过程的严谨性,提高了质量控制结果的准确性与公正性;

(3)在检测结果上报前的整个检测过程中检验员无法得知某编号代表的酒样信息,他们只负责将编号对应酒样的结果录入系统。只有掌握密码的高级用户才能查询检验过程信息;

(4)系统直接将酒精度、总酸、总酯三项理化指标与感官一起参与基酒等级划分,等级评定结果由系统设定程序公式自动计算,排除人为误差。

2.2.2 感官检验过程的创新

白酒的感官品评技术受到了全行业的高度重视,品酒师在产品质量监控、勾调技术进步、酿造工艺改进和提高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白酒感官质量的有效鉴定和控制是稳定和提高白酒品质的重要手段,多年来,行业的许多技术人员一直在为此做着不懈努力[4]。

感官评分标准的创新:从传统的“色、香、味、格”四大项演变到现在的“色泽、醇厚度、净爽度、风格、个性酒和香气质量”共六项,每项根据程度不同细分为1-7 小项共18 小项。每个小项均有相应的分值范围,评酒员只需负责对各小项打分,系统自动汇总显示总分以及等级。

感官检验流程的创新:在新方法感官检验时,评酒员根据系统随机分配的编号找到对应酒样进行独立品评,待所有评酒员完成初评之后系统自动将初评产生的一级酒与等外酒生成新方案分配给每位参加初评的评酒员进行复评,一致通过的复评结果将替代初评结果产生新的质量结果。

2.2.3 质量结果的创新

系统自动将酒精度、总酸、总酯理化结果与感官结果一起参与基酒等级划分,对于理化不达标的等级酒予以降一级处理。

2.2.4 结果输送方式的创新

质量结果由领导审核后批准上报,与此同时,所有拥有系统账号和密码的人均可以看到质量结果。

2.3 新系统的效益

通过基酒质量监控系统的研发,使公司对基酒质量控制工作更加规范,报表传输时间大幅减少,由以前的半小时降为2.64 分钟,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各相关生产单位的工作效率。同时全公司管理层可以在任何时间上网了解最近基酒酒体质量状况,为基酒贮存、生产工艺控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酒体质量控制实现计算机控制,减少人为误差,为基酒贮存提供了依据,为及时把握生产工艺酿造出优质酒找到了方向,为公司技术部门品种研发提供了便捷工具,为公司品牌在市场上赢得主动权,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新系统的建立,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工作协作精神,有助于工作技能的提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3 质量监控系统的完善与提高

酒体质量监控应该是一个科学、完整、先进的系统工程。而且应与时俱进,不断增添新内容。认为酒体质量监控方法应完善之处有:

3.1 增加基酒质量监控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在日报、月报基础上增加直观图形分析。

3.2 基酒质量监控系统只是解决了集团公司基酒酒体质量控制问题,待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们准备将整个集团公司成品、半成品酒以及外来酒样均采用质量监控系统进行计算机全面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公诸。质量管理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 林志航。计算机辅助质量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设计前期质量管理、设计过程质量管理、设计后期质量管理的阐述,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简洁透明、便于掌握。有效地执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是设计单位在同行业竞争中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质量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quality management, design process quality management, design of quality management, expounds the late, analyzes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process, concise, easy to master the transparent.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s designed in the industry of the key unit competition factors.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structure design, quality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其它专业设计,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周期、成本节约,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线。对业主而言,在同行业中是视时间和成本为金钱的,有效地缩短工程周期和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中能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效益,业主对设计单位的要求就是如此。可以说能做到业主满意、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就会增强设计单位的同行业竞争力。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设计单位可采取如下过程管理方法,其中设计单位结构总工程师是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总负责人,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一、建筑结构设计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设计前期质量管理

1.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组建设计项目组,安排结构设计各阶段的设计人员、校对人员、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员并安排相应的完成时间,形成设计进度计划表。

2.在签定设计合同时由设计人员了解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向业主指定的业主代表收集设计资料,包括委托书、立项文件、地质勘察报告、环评报告、规划总平等等,同时对提供的资料要由业主代表签字确认。

3.针对建筑工程的不同类型,由专业负责人对设计和校对人员进行事先指导,形成事先指导表。同时专业负责人应起草本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经结构总工程师批准后,结构人员保证人手一份使用。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可按以下选择a.工程地质勘察要求,b.结构设计制图标准,c.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统一措施,d.多层(砖混、框架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e.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等。

三、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1.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如有异议应及时向专业负责人提出,由专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确定最终标准,而不能一意孤行,违反全面质量管理,影响设计进度。

2.建筑各专业在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应互提设计基础资料,形成配合资料互提单表,以此表来约束各专业人员的设计责任行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做到主动与建筑各专业沟通,做到设计严谨、不遗漏。

3.在初步设计结束后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工作情况,由各级负责人进行设计中间工作检查,形成中间检查表。各级负责人应做到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设计校对、审核时改动过大,影响设计进度。

4.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进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安排时间内完成,应及时把情况向专业负责人说明,由专业负责人另行安排设计人员协助工作,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在各阶段设计结束后进行设计校对、审核,并形成校对记录表、审核记录表。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可以有自己的思路原则,说明理由经总工程师审核确认后,可以不修改,否则都应进行修改,而不能弄虚作假不修改。

5.最后设计图纸要进行图纸会签、加盖印章、晒图、打印、包装、交付、备份设计电子文件等工作,属于设计人员完成的要及时履行责任完成,不要影响下一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设计人员应按照本设计单位结构专业计算书的要求完成本专业计算书。

四、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1.根据建筑设计审图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设计人员如遇不理解之处,要主动早与审图人员沟通修改,并按审图中心的要求提供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争取早日通过,交付业主使用。

2.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形成工程设计会审记录表,做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桥梁作用。

3.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涉及设计变更,要及时做好设计变更,按照本设计单位的相关要求处理后形成设计变更通知书表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要及时处理,不拖沓,形成现场服务记录表。

4.在施工过程各部位验收中,设计人员要虚心向业主和施工单位收集设计质量信息反馈,并且从中要吸取教训,形成质量信息反馈单表。

5.主体工程验收后,设计人员要对整个设计过程文本、底图、表格等资料存档保管并做好设计文件记录。

从上面组织结构表可以看出,用一些规范的表格和文本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这种过程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在执行时会很有条理,容易让人接受并执行。同时我们看到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很好地把握了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近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强有力的统计保障体系,有效地满足了方方面面的数据需求,统计工作也因此获得了从企业管理层到政府统计部门的认可,曾荣获2009~2010年度房山区“标兵统计单位”称号。笔者对我单位开展统计工作的经验试做总结,希望对广大企业同仁有所帮助。

完善工作体系,畅通统计渠道

中铁建工集团下属包含多个子、分公司,所有子、分公司又分为若干个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公司、机械加工公司、物资公司等单位,每个施工企业下面还有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不等的项目部,管理层次多、幅度宽、难度大。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在统计数据汇总方面实行三级管理体系,即先由基层项目部上报到子、分公司,再由各子、分公司汇总上报到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整理、审核确认无误后,最终报送到政府统计部门。同样,统计部门的统计报表要求及指标体系也是由集团公司到子、分公司,再到项目部,这样层层下达,直至基层统计人员。

我们深知,统计工作的具体组织落实,上传下达尤为重要。只有建立和完善统计工作管理体系,才能为做好统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年来,中铁建工集团根据《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企业统计规章制度,形成了成熟的企业统计工作管理体系,做到不管机构如何变化,统计岗位、统计职能始终存在,从而保证了企业的统计工作渠道畅通,也就为各种统计报表的布置、收集、整理和汇总创造了有利的工作环境。

规范基础管理,落实统计报表

统计工作的质量取决于统计数据的质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办法就是从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入手,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近年来,中铁建工集团围绕集团《统计工作管理办法》,从统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统计培训、人员管理、统计制度、统计报表、统计台账、原始凭证、统计论文、统计分析、统计服务、工作交接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管理,不断夯实统计基础工作。在统计工作的日常管理上,中铁建工集团各级组织都能做到有人负责、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奖有罚。

具体到专业统计方面,中铁建工集团根据统计部门的报表要求,结合本企业统计要求和基层工作的特点,制定了分别适用于各子、分公司和项目部的电子台账。考虑到项目部统计人员大多兼职,在其使用的电子台账中,尽量做到指标精简,简便易填。像劳资统计,项目部只需填写当月的各类人员数和工资总额中所包含的分项数据,其余部分均按预先设置的公式自动计算生成,避免了统计人员因计算错误而导致的数据失真,从源头上保证了数据质量,确保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狠抓定期报表,确保统计质量

要做好统计工作,首先要正确领会统计部门的总体要求。中铁建工集团历来都能做到按时按要求参加政府统计系统召开的专题报表会议,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并将统计指标或报表变更情况做好记录,有不清楚的地方及时与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沟通,做到对统计报表各项指标概念、填报范围、填报要求吃透吃准。其次,中铁建工集团及时根据报表变更,结合本企业统计报表特点,修改完善本企业的报表和台账,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子、分公司。在基层统计人员报表填报的过程中,集团层面主动与他们沟通,针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到立即解决,遇到自己也不能解答的就及时请教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

在具体工作中集团层面对于基层统计人员上报的报表认真审查,把好数据质量关。审查从统计数据的平衡关系、逻辑关系、表内表间关系三方面来看,同时要看本期统计数据与上期及同期数据相比是否有较大变动,了解产生变动的原因,并附加说明,之后再进行全集团公司的报表汇总,在报表完成后交由主管领导审核无误后,及时报送到政府统计部门。

通过专业培训,强化队伍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理解,统计工作若没有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善于思考的统计人员,统计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层次和水平就不会取得重大突破。目前中铁建工集团本部由2名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具体负责统计工作。

针对建筑行业基层统计队伍人员不稳定、更新快的特点,中铁建工集团定期举办统计业务培训班,采用“过筛子”的方法,逐张报表、逐个数据一一讲解,对所属各单位的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分专业组织考试。每年底举行的年报会也是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为基层统计人员全面、系统地梳理统计基础知识,排查疑难问题,规范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和促进基层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有效地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注重检查工作,深化管理效果

为全面贯彻落实《统计法》精神,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与准确性,中铁建工集团每年都成立以集团总经济师为组长的统计检查组,对年度统计检查工作进行详细的安排和部署。同时要求所有分、子公司定时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自查率必须达到100%,抽查率不低于30%,并于每年二季度末完成自查和抽查工作。各基层单位自查完成后,集团统计检查组要对子、分公司的机关及项目部统计情况进行抽查,每年抽查率都超过30%,并在检查后对每一个受检单位都反馈详细的书面检查表,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建议,有效地发挥了集团层面监督、检查、指导的职能。

及时传递信息,优化服务职能

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每月定期报表的同时,中铁建工集团每年都要编制《统计资料汇编》,汇编里涵盖了本企业当年施工生产、劳动工资、财务情况、安全质量、创优获奖等各方面的综合信息,方便了企业统计数据资料的查询工作以及历史资料的延续和留存。同时每月按时编发《统计信息简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全面实时反映企业各项经营、生产指标,为集团领导掌握经营生产计划完成情况,了解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为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合理配置资源,科学组织生产发挥了服务功能。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统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统计

中图分类号:9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1.1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1-37-03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和智慧的载体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传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集中在繁琐的事务管理层面,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也无法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更因为管理技术的落后而不能为员工提供便捷的服务。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进行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就必须准确了解和掌握企业人力资源诸多现象的实际状况。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能够及时有效的搜集、整理人力资源统计数据(数量、种类、结构等),建立完备的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分析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人力资源投资效益,以及预测人力资源供求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对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人力资源统计含义和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源统计的含义

人力资源统计是描述、衡量、跟踪、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并对人力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定量管理工具(范秀荣、贺本岚,2009)[1]。其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人力资源数量关系、数量特征和运动规律(郭秀云,2001)[2]。内容包括人力资源投资统计、人力资源产出统计、人力资源投资效益统计和人力资源供求统计等(李秀娥,2002)[3]。

(二)人力资源统计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最先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并于20世纪50年代由舒伯茨等学者继承并发展。该理论强调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使人们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而提高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率。人力资本理论为人力资源统计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人力资本及其作用的客观存在,为统计的发展设定了一个新的目标。根据人力资本的特征,人力资源统计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包含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二是人力资本的利用,反应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以及人力资源实际利用效率的大小。三是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收益包括科学技术进步、国民收入提高和社会全面发展等;
微观收益包括家庭和个人货币收入增加、福利状况提高和一些非货币性收益等。

三、人力资源统计的内容

(一)人力资本现状统计

人力资源现状统计包括人力资源总量、种类、结构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分为人力资源个体信息和人力资源整体信息两个部分。人力资源个体信息是反映个人情况的原始资料,包括:人力资源的自然状况、受教育状况、工作经历、工作态度、培训状况和工资收入情况等。人力资源整体信息是将个体信息汇总得到反映整体情况的指标。其中,反映人力资源丰富程度及利用情况的指标有人口总数、人力资源总数、经济活动人口、人口增长率、人力资源密度、人力资源经济密度、人力资源率、劳动参与率和人力资源利用率等;
反映人力资源种类及其构成的指标包括人力资源数、经济活动人口及各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等。

(二)人力资源投入产出统计

1、人力资源投入统计。人力资本的投入具有边际效益递增的特性,所以只有人力资源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企业应充分分析人力资本的存量和流量是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便更好地把握人力资源投资的方向和力度。因此,人力资源统计不仅应统计人力资本的存量,还应该反映人力资源投资状况,即人力资本的流量。人力资源投资统计也是人力资源统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2、人力资源产出统计。人力资源产出统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测算人力资源贡献值,即从已实现的角度反映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一般采用一定的经济增长模型进行测算;
二是计算人力资源价值,即能够操纵非人力资源的个人或群体,为其经济组织创造未来经济效益的能力,一般将这种可能创造的未来经济效益折算为当前值。

3、人力资源投资效益统计。效益是指产出与投入的比值。人力资源投资效益的分析可以将投资收益与投资成本折现后进行比较。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统计既可以计算总体投资效益,又可以就某一方面的投资效益进行分析,如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医疗保健投资效益等。目前,比较成熟的教育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包括舒尔茨的教育投资收益率法和丹尼森的国民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及劳动简化法等。第一种方法常用于人力资源投资的个人收益率评估,后两种则用于宏观教育投资分析。

(三)人力资源供求统计

1、人力资源实际供求状况统计。人力资源实际供求状况统计包括劳动力供给量、劳动力需求量以及供求差量和显性失业率。而对隐性失业情况的计算,一般采用一定方法测算劳动力实际需求量,并进一步计算供求差量和隐性失业率。

2、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统计。人力资源供求预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环节,它以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为基础。预测的内容包括:劳动力供给量、劳动力需求量、供求差量、失业率及其分行业资料等。人力资源供求预测不仅要预测总体供求关系,又要预测各行业或专业人才的供求关系。人力资源供求预测应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尽可能准确把握供求关系的发展态势。人力资源预测的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四、人力资源统计指标构建

(一)人力资源数量指标

人力资源数量指标是反映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力资源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总量指标,指标可设置为:一是一定时期组织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载体,即组织员工人数。包括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员工平均人数、员工年龄结构及员工平均年龄五项指标。二是人力资源投资总额,即组织在开发、利用及保护人力资源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支付,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使用成本及其他费用指标。

(二)人力资源质量指标

1、文化素质指标。一是员工文化结构:组织全部员工按文化程度分类汇总,用以分析人力资源文化教育状况是否与组织总体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为组织确定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提供参考。二是员工平均受教育年限:即一定时期组织全部员工受教育年限之和与职工平均人数之比,反映组织人力资源的整体文化素质。

2、技能素质指标。一是职称结构指标:将组织技术员工分组为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用以反映技术员工的技能水平结构。二是技术平均等级:计算员工的平均技术等级,用以反映组织整体技能水平。三是精神素质指标:员工满意度用以反映员工对组织的工作制度、工作岗位、激励措施、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员工参与度用以反映员工的积极性、创新性。

(三)人力资源开发指标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采用有效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增加劳动者的新知识和创新能力,开发包括招聘人才、选拔人才和培养人才等。人力资源开发指标可设置为本期新招聘人数、本期参加培训人数和本期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三项指标来反映。

(四)人力资源利用指标

1、人力资源配置反映人事安排状况,指标可以用岗位结构(管理人员、科技人员、销售人员、生产人员及其他人员占总人数的比重)和岗位员工文化结构(各文化水平层次的员工占总人数的比重)来表示。

2、人力资源利用效益主要通过人力资源与有关成果的对比来反映。可设置指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组织的增加值/全部员工平均人数

(1)

人均利税率=利税总额/全部员工平均人数(2)

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率=(V+M)/人力资源投资总额

(3)

(五)组织结构状态指标

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适应性直接影响组织的经济效益,而组织结构具有复杂性、规范性、集权型与分散性的特点。因此,可对组装机结构状态设置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管理制度完备性、管理标准完备率、集权程度等指标。

(六)人员结构评价指标

1、管理人员占有率=管理人员数/企业总人数*100%。

2、专业人员占有率=专业人员数/企业总人数*100%。

(七)组织功能的评价指标

通过对创新性、效率性和适应性这三个指标的数据研究及分析对组织的功能进行有效评价。

(八)机构管理状况评价指标

1、指令失效率,即反映机构管理和领导的有效性的指标。

指令失效率=管理指令失效数/管理指令总数*100%

2、信息沟通失真率:该指标反映组织信息沟通状况的敏感性。

信息沟通失真率=信息沟通失真量/信息总量*100%

3、部门冲突频度和冲突强度:反映组织运行秩序的敏感性指标。可把它分为四个等级(高、较高、较低、低)。

4、预算突破率:反映机构管理效率性的辅助指标。

预算突破率=预算突破额/预算总额*100%

(九)人事管理状态评价指标

1、人事变动率=岗位人员变动数/岗位总数*100%。它是反映组织人事调整、人员流动的重要指标。

2、员工违纪率=员工违纪人数/员工总人数*100%。它是反映管理关系协调性的辅助指标。

3、员工投诉率=员工投诉人数/员工总人数*100%。它是反映管理关系协调性的辅助指标。

4、缺勤率=员工缺勤人数/员工应出勤人数*100%。它是反映人事管理有效性的辅助指标。

(十)组织激励状态评价指标

组织目标的认同感、工作满意度、归属感和人际冲突频度和强度,这五个指标数据均可通过以等级量化的形式对员工实施调查取得。

参考文献:

[1] 范秀荣、贺本岚.对人力资源统计学研究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9,(04).

[2] 郭秀云.人力资源统计理论体系的构建[J].中国统计,2001,(02).

[3] 李秀娥.浅谈人力资源统计的内容[J].经济管理,2002,(02).

推荐访问:统计员 工作总结 质量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五篇】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精选5篇) 质量统计员工作总结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