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总结
XXX医疗集团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2019年8月,**县作为首批纳入全国567个,全省37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之一。作为改革试点县,按照国家、省、市部署,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提前谋划、试点先行,分段实施,按照先县级、后乡镇的原则,积极平稳地推进医疗集团组建改革工作,实现县域就诊率力争达90%以上,基层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占比分别较试点前逐年提升不少于5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镇”的目标。现将医疗集团2020年建设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医疗集团组建情况。2019年8月我县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列入全国医共体建设567个试点县之一,在完成第一阶段医疗集团建设基础上,2020年6月印发了实施方案,8月正式推进医疗集团建设第二阶段工作,建立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以紧密型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核心的县域医共体,将县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和12个乡镇卫生院、全县172个村卫生室纳入县医疗集团一体化管理,并于12月挂牌正式运行。在县医疗集团党委会、理事会领导下,制定医疗集团章程。
(二)医疗集团简介
医疗集团目前共有在职职工1235人(在编724人,招聘351-1-人,其他160人);卫技人员1045人(高级职称159人,中级职称211人,初级职称637人);医护比为0.86(医生422人,护士488人);开放床位1046张;拥有省级重点中医专科1个(针灸科)、市级重点专科5个(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儿科、神经科、骨伤科);现有螺旋CT、DR、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系统(DS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腹腔镜、钬激光、GEE8四维彩超、Leica(徕卡)冰冻切片机、层流手术室、中心供氧系统等先进设施设备。
二、医疗集团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按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指南,医疗集团确定了“1234567”工作思路,围绕“架构、管理、利益、服务、发展、责任”六个共同体,通过推动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机构“一盘棋”共同发展,致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的目标。
1.积极筹备,明确三个目标。坚持试点先行与高位推动相统一,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带领人社、编办、卫健、医保等部门和县级医疗机构负责人赴山西运城、成都石棉、云南省祥云考察学习医共体建设。同时明确医共体建设的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集团得发展三个目标。
2.政府主导,保持四个不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保持四个不变。一是政府办医主体责
-2-
任不变、支持力度不减;二是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不变;三是原有行政建制、医院性质、功能定位、人员身份不变、人事(劳动)关系不变;四是承担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不变,发展中医药和妇幼保健事业的力度进一步加强。
(二)强化领导,建立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改革举措顺利实施,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主任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共体建设的统一领导、管理和考核,审定医共体的章程、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财政投入、人事安排、薪酬水平确定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形成政府主导、卫健牵头、部门协作、医疗集团具体实施的运行新机制。
2.强化党的领导。医疗集团实行集团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理事会负责制,监事会负责监督执行。党委设委员7名,其中书记1名、专职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名。党委书记原则上兼任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党组织书记。设立医疗集团理事会,理事会设理事7名,其中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监事会设成员7名,其中监事会**1名,成员由县纪委监委、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相关领导和医院职工代表等组成。
3.制发配套文件。县政府组织召开了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成立暨医疗集团工作推进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印发了
-3-
《XX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同时不断调整完善系列配套政策,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出台《XX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三方责任清单》《XX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XX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绩效考核办法(试行)》《XX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包干管理办法》《XX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医疗保险总额付费实施办法(试行)》《XX县医疗保障医疗卫生共同体服务协议》《XX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管理改革考核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推进医共体建设。
(三)搭建构架,规范管理。
1.组建“123”纵横互动框架。即以1个县级综合医院(县人民医院)、2个县级专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服务中心)为中心的县级医院横向联系,以3个区域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乡镇卫生院纵向管理框架,充分调动医疗、人力、设备资源,高效整合运行。
2.实行医疗集团行政一体化管理。牵头医院在原有行政管理部门设置基础上,成立集团综合管理、公共卫生管理、业务管理、康养管理等相关管理部门,形成了紧密的服务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管理共同体,从过去的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到上下“一盘棋”,增强了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4-
3.推进“清单制”运行管理。医疗集团明晰牵头单位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分工协作,梳理制定《2020年度医疗集团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共计31项重点工作。医疗集团分别制定完善医疗集团章程、相关职责和议事决策制度、相关会议制度、内部人员流动办法、人才培养、财务一体化等管理办法。
4.集中统一财务管理机制。按期完成了第二阶段加入医疗集团的十四家医疗机构的清产核资审计工作,集团各成员单位原有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含报账员)由XX县医疗集团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按照医疗集团财务管理要求开展工作。实行各成员单位账务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独立设账,分户核算的财务管理机制。规范财务收支核算,完善内控制度建设,保障国有资产安全设立集团。
(四)聚焦医保杠杆作用,改革基金预算支付
1.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管理。以医疗集团为单位,实行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二类门诊特殊疾病医疗补助按病种结合人头付费、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实行医共体医保基金“一个总额”预算管理,医共体总额付费额度按照近两年医共体成员单位历史费用,考虑增长率,结合基金支付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核定,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总额分别核定,目前医保总额待县医保局向市医保局汇报审定后再签订米易县医疗保障医疗卫生共同体服务协议。
2.强化培训,规范管理。为加强医疗集团医保管理,实地到
-5-
卫生院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诊疗项目目录、物价、医保编码进行规范,确保下一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金保系统正常开展运行。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1.构建信息化统一平台。在实现医疗集团一阶段信息互通、互查、互用基础上,启动搭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健康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全县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数据实时动态可查、真实完整反映和互联互通共享。二阶段县域信息化建设项目招标金额2120万元,涉及137个大模块,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招标、签订合同等相关工作。目前卫生院的HIS、LIS、PACS等系统的上线工作运行正常,同时完成了县医院和中医院院内部分系统的上线和LIS、PACS系统的升级。
2.建设医疗远程诊疗中心。搭建上联省级、市级,下联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远程诊疗平台。促进了县域疑难病远程检验、诊治、会诊、康复指导、医疗服务能力等水平得到提升,实现了由省到乡的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医学信息共享,让群众就近就地享受省、市、县级优质医疗资源。
3.搭建“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县级医院都开通了微信服务号,群众不出家门,就可以在手机挂号、预约专家。院内设置有自助终端机,随时查询检验报告、医疗费、药品费等信息,让就医群众方便快捷完成缴费。
(六)找准路径,实施“人才双轮驱动”战略
-6-
1.首先是“引进来”。制定了《**县医疗集团人才引进“伯乐奖”奖励办法》《**县医疗集团人才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等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管理办法,为人才引进提供政策支持及保障。
2.然后是“提起来”。制定了《**县医疗集团进修培训教学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开展医疗集团基层医院医技人员全员轮训,用3个月至半年时间将医疗集团全部基层医技人员接纳到牵头医院进修轮训,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整体技术力量。
3.最后是“留下来”。医疗集团注重平台搭建和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落实“两个允许”,牵头单位制定基层卫生机构绩效分配方案工作,根据各成员单位性质不同(有公益一类、公益二类),财政补偿机制不同,县乡医疗卫生单位财务核算主体不同,财务管理规定不同,分配办法不同,制定了科学、合理、高效、公开透明、便于执行、符合行业特点的绩效管理体系。充分调动一线临床医生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拉开分配差距,从而留住专业人才队伍。
(七)聚焦医疗服务质量,统一双向转诊
1.推进同质化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围绕医疗集团的医疗、护理、检查检验、院感等业务执行统一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一是建立集团-院区-科室管理为主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二是制定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的业务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及考核标准,实现集团同质化管理。
-7-
2.统一技术规范。一是征集各成员单位医疗、护理文书、病案统计报表、处方等的建议,研究制定医疗集团统一病历、护理、处方模板。二是完成乡镇三个区域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中心远程医疗服务的选址、信息录入,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工作建设。三是制定医疗集团六大中心报告模板,为远程医疗服务建设奠定基础和提供信息支撑。
3.统一双向转诊,推进分级诊疗建设。一是制定医疗集团内外转诊管理办法,设立双向转诊办公室并指定专人负责,在县级医疗机构门诊区域建立设置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双向转诊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明确上下级医疗机构疾病诊疗目录,对基层转诊到县级医疗机构的患者,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落实优先看病、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待遇,落实基层首诊的政策。三是对各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进行双向转诊重点流程进行统一的培训。
4.统一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结合基层医疗机构特点,集团业务管理办公室组织牵头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等部门负责人,开展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培训会议。
(八)实行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统一管理
1.制定医疗集团药品采购管理方案、药品采购及新药采购流程,成立医疗集团药事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做到统一药品目录、统一采购、统一付款管理,通过制度化,规范医疗集团药品采购
-8-
统一管理。
2.制定医疗集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方案,对药品配送公司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通过招标比选出5家优质药品配送公司对医疗集团覆盖医疗机构药品进行统一采购配送,促进医疗集团药品采购工作管理规范化、一体化。
3.制定医疗集团药品质量管理方案,统一药品质量管理标准,从药事管理组织、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用药、药品质量、药品采购管理及药事考核等各方面制定相关标准。并不定期对各成员单位药事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反馈、整改。
4.制定了**县医疗集团医用耗材集中配送平台服务招标采购方案,通过集中招标采购医用耗材配送平台服务商,实现医疗集团医用耗材管理目标,做到统一耗材供应商、统一耗材目录,集中采购、集中配送。
(九)聚焦医防深度融合,改革公卫监管服务
1.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在县卫生健康局领导下,成立县基本公共卫生指导中心,统一调配组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大队)深度融入医疗集团建设发展,指导人员负责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工作,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
2.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是县、乡、村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与城乡居民实行签约服务模式,设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
-9-
和重点人群个性化有偿签约服务包,共81个家庭医生团队进村入户开展签约工作,县乡村三级分工协作,有针对性地为签约对象提供免费体检、预约诊疗、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家庭访视等健康服务。二是由医疗集团牵头单位积极组建全专结合家庭医生团队、制定全专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落实**x乡卫生院全专结合家庭医生签约试点项目。目前房屋改造、挂牌、印制相关宣传资料及家庭医生签约协议、购置相关医疗设备、制作标识标牌等工作已经完成,全面组织实施中。
(十)强化防治结合,建立康养产业服务体系
1.探索实施医养结合分层养老服务。医疗集团开展与北京华方米易颐养中心养老服务,形成“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入住北京华方颐养中心的老人提供优质、优惠、优先的医疗服务。
2.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一是利用中医药优势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创新中医药养生、调理组方及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等,积极安排中医药相关专题培训。二是依托康养公司共同建立以康养机构为平台,以服务老年人需求为纽带,以医疗机构及专业医护团队为支撑的“医养结合”服务创新模式,并在主要居住点开展了义诊活动。
-10-
篇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总结
医共体工作总结
本人深入学习三明医改经验,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在医疗健康集团总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关于推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各项精神,着力资源整合和“上联下带”,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
一、健全内部组织机构。按照省级制定的《操作规范手册》,制定落实《医疗健康集团章程》,成立“一办六部”——党政办公室、运营管理部、健康促进部、中医药服务部、信息化服务部、医保管理部、财务审计部。探索医疗集团成员单位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信息“七统一”管理。
二、业务统一:医疗健康集团按照“一院一特色”目标,制定帮扶方案,组织医院专家每周到乡镇卫生院坐诊、查房、开讲座;制定统一的诊疗规范,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在帮带卫生院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让患者就近得到医院专家服务。
三、信息化建设:
加快建设医共体大数据医疗信息平台,一是开展经过现场评估、配置网络、环境搭建、软件配置。二是先后切换了收费、药房、门诊医生站、住院医生站、住院护士站、医技刷卡系统。
总体来看,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在医疗健康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持续优化医共体运行机制,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平台,为群众减负提供便捷高效、优质可靠的健康服务。
篇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总结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不断改革,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工作成为了医疗卫生领域的热门话题。在这种背景下,各地纷纷探索医共体建设的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下面就对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工作在整合医疗资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建立县域内医共体联盟,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加强协作,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这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也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工作在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改革,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能力。这不仅使得患者可以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也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次,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工作在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建立医共体内部的医疗服务标准和流程,规范了医疗服务的提供和管理,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工作在推动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需要看到,目前医共体建设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医共体内部协作机制不够完善、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布等。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医共体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篇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总结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工作总结
近年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工作在我国各地得到了不断推进和发展。这一工作模式的出现,为县域医疗资源整合和优质医疗服务的提供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也见证了县域医共体工作的成果和价值。
首先,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工作的推进,使得县域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通过卫生健康部门的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各地的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其次,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工作的推进,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在这一工作模式下,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建立了联动机制,患者可以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享受到连续的医疗服务。这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一体化,还可以让患者享受到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就医体验。
最后,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工作的推进,也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工作环境。在这一工作模式下,医务人员可以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开展合作和交流,学习和借鉴其他医疗机构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还可以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激情和创新意识。
总的来说,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工作的推进,为县域医疗资源整合和优质医疗服务的提供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创新工作模式,推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为全民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五: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总结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汇报
造紧密型医共体
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近年来,*市全面推动市(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改革后,市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8%以上,住院人次同比上升8.54%,职工基本医保报销率达75.88%,城乡居民医保报销率达62.77%,就医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均在95%以上。
一、优质资源下沉,解决医共体怎么“建”的问题
一是组建医疗集团。*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全面托管*人民医院,组建**医院,派出专家担任党委书记、院长及业务副院长,针对薄弱学科派驻14名*教授专家到医院定期坐诊和手术。二是成立医共体。制定《**医院医共体实施方案》和《**医院医共体章程》,成立以**医院为龙头,市疾控中心、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病医院为骨干,14家镇卫生院和城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紧密型医共体,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形成综合医院统筹协调、专科医院优势互补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三通六统一”(即人通、财通、事通,统一行政领导、统一人员调配、统一绩效管理、统一经济分配、统一医保费用调控、统一监管考核)。三是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由镇卫生院法人的委托人担任村卫生室法定代表人,落实村卫
生室人员“镇管村用”,实施“六统一两独立”(统一行政管理、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药械购销、财务管理、绩效考核,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紧密型一体化管理制度。到*年底,360个村(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率达到100%。
二、数据信息共享,解决医共体怎么“通”的问题
一是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打通龙头医院和成员单位信息孤岛,医共体内实现患者医疗文书的授权调阅和信息共享;开通诊疗“一卡通”,患者就诊时免费发放就诊卡,通过就诊卡可在任意成员单位查阅以往就诊记录,使诊断和治疗更加便捷精准;建立专用高速网络传输医疗数据,保护患者隐私;开通掌上医疗APP和微信公众号,患者可用手机进行网络预约挂号、付费、查阅检验结果、检查报告和费用清单等便民服务;患者在医院就诊的医疗信息即时写入电子健康档案,便于家庭医生开展健康管理服务。二是远程医疗上下通畅。依托**医院建立远程会诊、影像、心电、B超、检验5个诊断中心,基层医疗机构配备相应的数字化设备,将检验检查数据传输至**医院诊断中心,由中心出具诊断报告并发送至送检机构,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避免医疗机构设备重复投资。三是双向转诊合理有序。建设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并实现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双向转诊平台和医保结算软件三方互通,转出机构在完成转诊手续后立即将转诊患者医疗文书推送至接诊医生;通过双向转诊平台对上转的患
者连续计算起付线,对下转患者取消起付线,促进基层首诊,至少减轻每名患者200元经济负担。精准编制住院诊疗目录,制定全市通用转诊指南和转诊流程。开通上接*、下连镇村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建立标准化的双向转诊服务部,通过双向转诊信息平台,连通医疗机构、患者和医保部门,提供“一站式”服务;严把患者外诊审核,未经过定点医疗机构审核、医保经办机构批准自行外诊的患者,降低医保报销补偿比例,严格控制“小病大治”,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启动双向转诊平台和转诊绿色通道以来,基层上转患者308例,市级医院下转患者209例。
三、上下内外联动,解决医共体怎么“管”的问题
一是创新人才管理。统一人员招聘培养,积极探索“市管镇用、市招镇用”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和使用模式,制定基层人才培训计划,三年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全部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免费轮训,第一批临床轮训人员已开始跟师学习;**医院选派56名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到武汉*医院免费轮训,基层已有20余名青年医生到**医院进修学习。二是创新财务管理。统一医保资金管理,医共体内医保资金采取总额预付、过程监管、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的方式,将资金统一打包拨付给龙头医院,由理事会对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后进行再分配。在医共体内部全面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和内部审计。三是创新质量管理。依托**医院成立医疗、护理、院感和检验质控中心,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推行药品、耗材和检验试剂统一采购和配送,推进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筹备建设医共体消毒供应和后勤保障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四、多方普惠共赢,解决医共体怎么“续”的问题
一是患者得实惠。基本医保报销比率、市域内就诊率“双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补偿比例从62.3%提高至64.57%,市域内就诊率从87%提高至90.8%;市绿色通道可以为患者预留住院床位,提高入院治疗的及时性。二是政府降风险。医保资金使用效率、群众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双提升”,医保资金实行包干付费后基本无基金穿底风险;医患矛盾明显缓解,医疗纠纷从2017年的33例减少为目前的15例。三是机构提效能。市直、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双增强”,今年以来,**医院新成立5个临床科室,新开展心脑血管介入治疗等医疗技术45项,新申报建设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6个湖北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市域内住院人次上升8.5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次实现正增长;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特色科室,能开展中医药服务,每个基层医疗机构均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
篇六: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总结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汇报
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我县在巩固公立医院改革、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医联体建设等成果的基础上,以让群众得到最大实惠为目的,重心下移城乡基层,积极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初显成效。
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情况
2019年,我县相继出台《**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及《**县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章程》等配套文件,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出台具体措施支持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文件要求,县医管委以现有医共体为基本框架,分别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卫生院等9家乡级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以县中医院为牵头单位、**卫生院等5家乡级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的两家县域医共体,实现全县乡级医疗机构全覆盖,进一步推进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程。
(一)领导重视,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高位启动
在政府主导下,各部门协同参与,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医改责任。成立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专项工作推进组,进一步督促落实医共体各项重点任务,为医共体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优化模式,促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
医共体牵头单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赋予牵头单位人事管理、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运营管理等自主权。
各医共体保持成员单位法人资格、单位名称、单位性质、财政供给渠道、人员身份、职责职能不变。分别依托牵头医院建立管理中心,做到人员、财务、物资调配、医疗业务、健康服务、信息资源、医保资金、党群服务统一管理,同时促进医共体文化理念融合,提高管理和资源利用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制定了《紧密型医共体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紧密型医共体人才培训使用管理办法》,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小组,从岗位设置、人员招聘引进、人才流动、人事薪酬、人员培训、交流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规范;两个医共体内再依据卫生健康委的规定,制定各自的实施细则;卫生健康委党组下放人事招聘权至牵头医院。目前两个医共体已摸底掌握了各组成单位人事结构并组织上报用人计划,优先保证基层用人需要,在薪酬、职称评聘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优先向基层倾斜。
财务管理方面:推进组分别对接成员单位,了解各医共体内财务状况,完成了对各自成员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制定了《紧密型医共体财务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了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了工作机制,由牵头医院负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重点监控全面预算管理、收支结余管理、资产管理、财政资金监管等方面,加强资金监管力度,逐步完善内部审计监督。
医疗业务管理方面:两家医共体分别成立了医疗业务管理中心,负责医共体医疗业务、质量管控、专科建设、上下转诊、行业作风、医德医风、重点指标管控、分级诊疗等工作,要求到每个成员单位的帮扶团队不少于6人。牵头医院组织成员单位召开座谈会并进行现场查看,针对现场查看和访谈所发现的问题,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制定医疗业务组同质化管理短期及中长期计划。目前县医院医共体已经开始在**卫生院、**中心卫生院进行有针对性地人员进驻和管理,并计划用2--3年的时间,将**中心卫生院打造成二级医院。
健康管理服务方面:卫生健康委成立健康管理服务领导小组,起草《关于加强医共体健康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推进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做到防、治服务并重,切实提高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水平。县域内在县卫生防疫站成立健康管理指导中心,医共体牵头单位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均已成立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医共体成员单位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成立健康管理办公室。目前,医共体牵头单位均与成员单位沟通对接健康管理工作情况,重点加强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健康教育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等方面的工作,充分体现医防融合,发挥健康管理的最大效益。
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面:加强县域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中心建设工作。新上线掌上医院预约挂号平台、移动护理软件、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目前两家医共体牵头医院全部具备了各组成单位的远程会诊、心电、影像的链接和会诊工作,并通过县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物资管理调配方面:制定了药品和耗材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目录管理办法,明确了医共体内药品目录统一管理,规范了采购程序、采购流程、使用管理。要求两个医共体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
医保基金管理方面:初步拟定了医共体医保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拟定了医保基金的分配原则、管理制度、按病种付费、结余留用原则等制度,正在积极与县医保局、县社保局进行对接。两个医共体基本摸清了组成单位医保基金统筹支付情况,对各院区住院人次、次均费用、补偿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做好医保基金实行总额预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党群服务管理和文化融合方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把乡镇卫生院党组织关系捋顺,各牵头医院党组织履行代管职责,统一归卫生健康委党组管理。两个医共体分别建立了微信矩阵,广泛宣传紧密型医共体相关政策和动态,倡导引导统一的文化理念。
(三)上下联动,加快形成合理有序就医格局
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向上与省、市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和技术合作机制,向下与乡镇卫生院合作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
制,共享医疗资源,逐步实现上下合作、资源共享、有序流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同时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转诊服务。
二、存在问题
1、目前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但进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医管委各成员单位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支持力度不一,在具体工作中等靠思想普遍。
2、各医共体工作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但结合不够深入,业务指导、督导、考核等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3、医共体成员单位各院区情况差异较大,所有组成单位一起建成紧密型医共体进行帮扶,对牵头医院影响较大,有带不动基层医疗机构现象存在;部分乡镇院区人员设备不足,影响诊疗及服务能力,牵头医院带动困难。
4、医共体成员单位内部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利用效果还不明显,需要重新设计信息的汇总路径和相关权限。
5、医共体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医务人员对政策缺乏了解。
三、下步工作计划
1、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进度,取得上级的政策支持,政府的协调支持。促进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促进医共体又好又快发展。
2、按照文件要求时间节点,逐步完善人事、财务、医保等各配套制度及方案,明确职责,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
行。
3、积极对接医保局等相关部门,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申请省市将相关医保政策管理权限及管理政策制定下放至县级医保管理部门,以保障医保政策对医改工作的有效促进与支持。
4、督促各牵头医院对其成员单位进行详细深入的摸底调查,理清各项工作底数,进一步了解各成员单位差异化需求,进而制定个性化发展规划;牵头医院对基层组成单位分步实施,扎实推进,成熟一个、推广一个。
5、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一线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医共体内医务人员及群众对医共体相关政策认知度。
6、在上级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研究制定非公立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医共体建设的管理办法,鼓励与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
篇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总结
XX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审专家:
我代表XX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小组,向各位汇报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一、背景介绍
XX县作为一个县域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为了解决群众就医难题,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提出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整合各级医疗资源,建立起县域内医疗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工作进展
自从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工作。
1.建立组织架构:成立了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小组,并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负责协调各项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医疗资源整合:通过与各级医疗机构的洽谈和协商,我们成功整合了县内的医疗资源,建立了医共体成员单位名录,并签订了合作协议,明确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3.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互联互通,我们投入资金建设了县域医共体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方便患者就医和医生的远程会诊。
4.人才培养和交流:我们积极推动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的人才培养和交流,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和学术交流会,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医疗技术。
5.疾病防控工作: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我们重视疾病防控工作,加强了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
三、取得的成绩
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目前县域医共体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医疗服务水平提升:通过医共体建设,我们实现了县内医疗服务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患者就医更加便捷,医生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
2.患者满意度提高:医共体建设使得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加全面、连续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3.疾病防控效果明显:通过医共体建设,我们加强了疾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传播,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取得初步成绩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1.深化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2.加强人才培养:继续组织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医疗技术。
3.完善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县域医共体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方便患者就医和医生的远程会诊。
4.深化疾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疾病防控工作,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我们在改善县域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加强疾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谢谢!
篇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总结
关于医共体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医共体建设工作总结
自20**年开始试点、20**年正式推行医共体建设以来,**市中心医院的运行活力得到释放,不仅自身在变强,也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强起来,一种新的医疗卫生服务新生态在区域内正在形成。与改革前相比
天,医疗收入从x.x亿元增长到20**年的x.x亿元。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增长率从**.x%,降低到目前的不足x.x%;住院次均费用增长率从x.x%,降低到平均不足x.x%。
医共体内卫生院门诊量增加**%以上,20**年达到**.x万人;住院患者增加**%,20**年达到****人。常见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等均可在卫生院诊治。
提供管理支撑,实施医共体管理。目前,医院对**个乡镇卫生院实行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对**个乡镇卫生院实行松散型医共体管理。成立了以院长为理事长的医院理事会,以党委书记为监事长的医院监事会,组建基层卫生管理中心,出台了《中心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x项规范性文件。紧密型医共体内卫生院院长均由中心医院委派,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一个尺度量长短,既能够规范基层管理秩序,又保证了医疗质量。
提供资源支撑,加大投入保障。在市政府投资****余万元,改善了卫生院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医院又投资了**x余万元,对松树和李官两个中心卫生分院手术室进行全面改造和设备更新,配备了全新的手术床、手术显微镜等设备,使它们具备手术的能力。目前,两家卫生院已开展手术**x余台次,解决
了老百姓就近就医手术的医疗需求。
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优质资源下沉。按照填平补齐、优化整合的原则,医院遴选了**余名中高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到紧密医共体乡镇卫生院工作。实行医生轮转制和专家坐诊制,**x余名专家对接出诊的卫生院,根据预约申请组建专家团队到乡镇手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三级医院的专家服务。为解决基层人手短缺难题,医院选聘乡镇卫生院院长、护士长各**人,招聘医护及公共卫生人员**x人,补充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采取
师带徒
导师制模式和x+n式导师学员
融合式
培训,组建讲师团定期到分院进行专科培训授课,打造
同质化
医护人员队伍。
加强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开展远程技术指导。医院为所有卫生院安装了his、lis、电子病历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实现医学影像、心电诊断和超声远程诊断、远程会诊。检验结果上下互认,总院与紧密型医共体卫生院执行统一质控标准,乡镇卫生院不再配置放射、超声、心电图诊断医生,缓解了总院和乡镇卫生院人员配置上的压力。仅20**年,网络心电诊断就达到****x人次,影像pacs诊断****人次,超声远程诊断****人次,实验室集中化检验****x人次。
医院承担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以后,根据**市政府出台的实施方案,制定了配套制度,对法人治理、绩效分配、人事制度等管理进行明确规范,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建立起符合实际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医院领导班子拥有相应的经营权、决策权、人事管理权、薪酬分配权,经营决策更加灵活高效,强化了医院自主权。医院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在待遇保留、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对人才予以大力
保障和支持,增强了医院吸引力,引进高端人才**余人,x名专家被聘为医学院校兼职研究生导师,**x名专家被聘为医学院校兼职教授。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实现了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薪酬奖励,并向一线岗位、重要岗位倾斜,大幅提高员工收入待遇,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根据市、乡、村功能定位,医院把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调整学科整体布局。通过
横向拓展
专科细分,新增周围血管外科、介入综合科等**个学科、亚学科,疾病诊疗向精细化、精深化方向发展。通过
重点突破,打造符合区域疾病谱特点的、优势领先的重点学科,已有x个学科被确定为大连市二级医学重点学科。医院腔镜微创技术、心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已经形成专科特色,大脑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术已完成**x例,介入治疗今年上半年已完成****例,三、%。建立多学科会诊模式,20**年还专门成立了mdt门诊,每年会诊达**x余例。
加强对外技术协作,与**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等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加入由**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牵头成立的医疗联盟,成为首批**家紧密型成员单位之一,并与**医院、**医院等多家军地医院开通了远程影像会诊、远程病理会诊等项目,已完成远程会诊**x次。
按照
科学引导、分级管理、资源共享
的原则,推进分级诊疗落实,医院制定了双向转诊工作制度,建立明确的双向转诊标准,科学进行病种分级;确立了预约诊疗制度,成立预约诊疗中心,并在门诊大厅开设专用窗口,为双向转诊患者提供
一站式
服务。自20**年正式启动双向转诊以来,医共体上下转诊患者达****余人次,医院、乡镇卫生院收入和门诊总量均实现双增长,呈现出双赢的局面。
加强医疗服务模式建设,提高预防保健能力。树立
大健康
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利用医院平台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牵头
对全市城乡居民进行健康信息采集。目前,已为**余万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组织健康体检x万余例,为重病、慢病预防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大健康宣传工作力度,年均组织健康辅导、免费义诊近百场次,发放宣传品x万余份,受众**万余人次。积极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x个,辖区内常住居民签约率达到**%以上。
目前,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日渐成熟,已初步形成小病在乡镇、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格局。紧密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患者在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就近治疗、就近手术,大幅度降低了就医成本,群众获得感明确提升。
【篇二】医共体建设工作总结
①现在每周三、周五,我们都有县人民医院派驻的心内科、神经内科专家、业务骨干来我院坐诊和业务指导,至今已派驻60余次,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我院的服务能力和工作质量。
②医共体建设启动后,很多以前只能在县级医院开的药品也沉下来了,卫生院的药品种类多了,很多药品还降价了,老百姓配药比以前更方便、更实惠了。
③不光是专家和药品下沉,通过区域
临床检验、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病人在卫生院采血、拍片后,由县级专家诊断。由于医共体远程会诊平台的上线,当卫生院遇见疑难杂症需要会诊时,可及时申请与县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让管理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上级医院的服务。
自医共体建设以来,2023年门诊人次达到59412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3.2%,住院人次341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6.9%。2023年业务收入107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
自和人民医院形成医共体以来,通过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群众来我院就诊,可以预约县人民医院ct磁共振检查,预约县人民医院住院床位,并享受优先安排上转服务,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检查和治疗。而在县人民医院就诊的辖区病人,在病情稳定进入康复疗养期,或手术后愈合后需要长期康复的病人,或诊断明确,不需要特殊治疗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也能及时行下转至我院,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
18年以来,患者从县人民医院转入我院人次达到55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2%。
总之,在医共体内,我们将更好的实现基层首诊,上下联动,双向转诊,促进有序就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节约医疗资源,并促进各级医院的发展。
最后,我们也对医共体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一点建议和设想。一是专家下沉,希望能针对我院的特点,组成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比如慢病管理团队,帮助管理区居民更好的控制血压和血糖。二是对需要下转的病人,由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开具相应的治疗方案,与我院的医生进行交接,确保患者治疗或康复的延续性和安全性。
【篇三】医共体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防城港市港口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员培训,推进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水平,医共体建设让辖区居民有更多获得感。
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港口区医疗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港口区进一步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港口区医共体建设规划(试行)》,建立以城区区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
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区级医疗共同体,制定了相关制度,实现了医共体建设全覆盖。积极会同财政、编委、人社、医保等部门,合理核定医共体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补偿机制等,确保医共体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实效。
2.健全工作机制。医共体成员单位建立完善医疗核心制度、工作纪律、奖惩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在医共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方便群众就医。建立转诊、会诊的绿色通道,城区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纵向流动。
3.注重财政支持。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在编人员)的工资财政划拨比例由原来的港口区人民医院75%、公车卫生院70%、企沙中心卫生院50%、光坡镇中心卫生院50%、渔洲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统一提高至75%,并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在编人员)原
五险二金
经费按工资财政划拨比例的75%,由城区财政承担。将港口区医疗机构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额部分(原来由医疗机构负担部分)由城区财政承担。每年给予每个县域医共体专项补助经费10万元,用于实施县域医共体的城乡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更新等。
4.改善就医体验。城区公立医院投入资金数千万元为医共体下级医院添置医疗设备,安装信息化网络设备,硬化、绿化院内环境等,先后建成特色中医馆6个,对医联体下级医院科室设置、诊疗流程进一步进行规范,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5.促进服务下沉。对成员单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择优选拔聘任,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年轻干部出任院长。选派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中层医务管理人员和其他医护人员20多名,定期下乡对各分院进行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使分院业务工作进一步拓展,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6.强化信息建设。港口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加入防城港市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实现了双向转诊、远程医疗、远程会议等。港口区医共体总院改造自身信息系统并向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开放,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系统中录入诊者检验结果、查询就诊者检验信息、打印检验报告。影像云系统正在建设,港口区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将实现影像系统数据联通,远程阅片、会诊功能,为就诊者提供手机app查询影像检验信息的功能。
7.实施资源共享。今年医共体医学影像中心接待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上送ct检查330人次、彩色多普勒检查12人次、医学检验137人次、消毒供应中心共接受医共体各分院器械消毒964件。医共体内共享pcr核酸检测实验室,目前累计开展核酸检测11745人次,医共体各分院实现医疗收入业务增长约3.69万元,医共体各分院病人到总院3各个医学资源共享中心做检查(影像、b超、检验)时,经济负担减少10.00%,让利群众2万余元。
8.强化人员培训。积极选派医务人员到区级医院进修学习,重点培养临床医师、中医医师、护士、影像技师等,累计组织开展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基本操作技能、教学查房、院感处置等20余次,新冠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方案》1-8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1-6版传递到各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中,共培训1000余人次,科学指导医共体成员单位快速启动预检分诊体温监测,以及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用品,全面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工作,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推荐访问: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县域 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