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商务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4篇

时间:2022-12-20 09:35:06 来源:网友投稿

商务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4篇商务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2022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方案  2022年区紧紧围绕省市“营商环境提升年”及“十大行动”部署要求,以创新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务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4篇,供大家参考。

商务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4篇

篇一:商务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2022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方案

  2022年区紧紧围绕省市“营商环境提升年”及“十大行动”部署要求,以创新机制、再造流程、压缩时限、优化效劳为抓手,凝心聚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持续解放消费力、进步竞争力,努力走在全市新时代追赶超越和“三市”建立的前列,在上半年全省县区营商环境监测考核中排名第35位,位列全市第1。全区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有力推进了陕西强区建立。

  一、2022年主要工作情况(一)加强组织指导,健全工作机制。我区高度重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按照年初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强指导,迅速行动。一是成立了以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全面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成立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八个办公室和四个工作组,确保“营商环境提升年”和“十大行动”的各项措施落地生效。二是围绕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制定印发了《XX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施行方案》及《十大行

  动方案》、《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2年)》,明确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时间表任务书和道路图。区委、区政府先后6次召开全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强力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制定《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企业座谈会方案》,由区级指导参加,十大行动各牵头部门分别组织召开政企座谈会19次,下大力气解决企业办事创业“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三是健全完善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印发《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市考区责任分工方案》,建立工作日报、周报、月报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和工作推进会,及时掌握各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加强与市营商办联络沟通,及时上报我区工作亮点和典型案例,促进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四是区营商办与区纪委监委、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对全区部门、镇办开展结合督查,形成执纪监视和专项整治合力,共同推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顺利开展。

  (二)细化任务措施,推开工作落实1.简化企业创办注销程序,优化企业准入环境。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印制简化企业创办和注销程序行动宣传彩页和宣传展板,通过政府网站、注册窗口和进企业进校园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简化企业创办和注销程序改革政策,解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政策要点。对全区从事注册登记业务人员进展业

  务软件操作培训,交流分析^p存在问题,加快窗口效劳标准化和标准化建立,晋级改造了“网上登记”系统。二是推进数据实时共享交换,压缩办理时限,将原来新设立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刻制公章、开立银行账户、办理涉税事项由原来的近20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注销办理时限缩短至1个工作日,所有事项由串联审修改为网上并联审批。三是今年起正式实行个体工商户登记业务“全城通办”,采取微信公众号、网上办事大厅、工商登记窗口三种办理营业执照方式,全面实行了个体工商户“口述办证”、“微信办证”。将省市区三级企业名称库和禁、限用字词库全面向社会开放,冠“陕西”“汉中”行政区划企业名称核准直接在区级登记机关办理。截止目前,今年新增登记市场主体9929户。

  2.简化施工和不动产证办理程序,优化企业建立环境。在省住建厅公布《简化施工答应办理程序》60天时限和市建规局公布《简化施工答应办理程序》38天时限办结的根底上,通过提早介入、多评合审、多图联审、并联审批四项改革举措,缩短施工答应证办理用时,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审核备案和工伤保险等不再纳入办理施工答应证的前置条件,取消施工、监理合同备案,取消社会投资工程直接发包备案环节,建立单位完成工程报建登记后即可申请办理施工答应证,将原涉及14项程序简化为11项,

  将原涉及14天时限优化为13天,总时间由原来36天时限优化至35天。截止目前,累计办理汉京国际大厦、XX区区委党校教学楼改造、天汉small办公楼等27个工程的施工答应证,办理时间均在承诺时限范围内,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加强与市不动产登记局工作联络沟通,安排专人设置专岗,做好企业不动产登记政策宣传解释和前期资料准备引导工作,协调做好办证工作。

  3.方便企业获得水电气,优化企业消费环境。积极与汉中市供电局、国中自来水、铺镇水司、新希望天然气、汉中中燃城市燃气开展等企业联络和沟通,指导各企业对标全省程度进一步压缩报装时间,将涉及城市道路挖掘占用审批时间优化至3个工作日,大大节省了企业申请供气报装的时间。催促指导国中自来水公司制定《压缩用水报装时间施行方案》,进一步压缩用水报装时间。

  4.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企业融资环境。一是主动协调效劳,印发了《2022年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本钱指导意见表》。通过完善机制,再造审批流程,2022年全区金融机构办理贷款环节、时间、申报材料数量等指标均较上年同期优化超过30%。二是推动产品创新,扩大融资规模,加强政银企合作,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参与并支持政府重大设施、民生工程、新型城镇化等领域工程;邀请财政部PPP工程库专家戴军

  来XX举办了PPP工程理论操作专题报告会,并聘任其为PPP工作参谋;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专项收益债工程申报、市投控投贷联动根底设施建立基金申请、汉川机床农发基金逾期债务化解等工作。召开XX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暨投融资工作座谈会及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政银企联络会,与邮储银行汉中分行签订支持小微企业战略合作协议,今后三年邮储银行将在XX投放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不低于10亿元。鼓励各商业银行加大信誉贷款、“两权”抵押等无形资产抵质押品的使用;对征信记录良好、正常经营、依法纳税的企业,探究“年审贷”“税收贷”“银税通”等产品;对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积极推广无还本续贷业务。通过为企业“量体裁衣”,满足多样化信贷需求。截止9月底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06.3亿元、贷款余额33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和15.3%,资金利用率进步,金融对经济开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三是提升融资效率,出资3000万元入股普汇中金融资担保公司,出资5000万元与汉中市资信融资担保合作,设立资信融资担保公司XX办事处,目前已向市资信担保公司推荐企业9户,涉及担保贷款超过6000万元,年内预计为区内企业提供担保超过1亿元。四是拓宽融资渠道,出台了《推进我区企业上市工作的施行意见》,为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了政策支持。积极发现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参照挂牌上

  

篇二:商务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5月**日至25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的带领下,先集中听取了市政府及发改委、编办、住建局、国税局、商务局、国土局等13个部门开展优化营商工作情况汇报并座谈,随后深入到市政务大厅、国土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大厅和渭城、武功、泾阳、三原、淳化县开展调研,听取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汇报,与市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等进行座谈,实地查看各县区政务中心,走访了近20个企业。5月30日,针对调研中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多的水电气暖供应问题,**委又召集市财政局、住建局、水利局和水电气暖供应企业召开了座谈会,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本次调研还通过市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调查问卷,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短信平台发布了征集意见短信,共收回市人大代表和企业、个体工商户反馈的有效调查问卷273份,从而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优化我市商业环境的基本情况

  **年以来,市政府按照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为增强全市发展竞争力、加速追赶超越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一是围绕提高行政效率、优化经营环境完善政策制度。XX年来,市政府先后制定发布《关于深化“发布、管理、服务”改革的意见》,全面优化和改善经营环境,《关于印发全市政府系统“提高行政效率年”实施方案的通知》、《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的意见》,《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发布、管理、服务”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如《改善营商环境年》、《提高行政效率年》实施方案,优化和改善营商环境的“10+3”行动计划,明确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支持机构,特别是“10+3”行动计划,细化了各项任务的牵头人、责任单位和完成期限,它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持。第二,加强组织领导。今年2月,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市优化改善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市政府办公厅和有关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为委员。5月初,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转岗办(市编辑部)调至市发改委。领导小组决定每月召开一次研究部署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审查会,推动各项工作。同时,围绕“10+3”行动,九办成立了四个小组开展具体工作。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三是召开工作动员会。市委、市政府将优化经营环境列为全市“四大攻坚战”之一,确定今年为“改善经营环境年”。春节假期第一天,召开优化改善城市经营环境动员会,部署优化改善城市经营环境。各县市也纷纷召开动员会。全市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任务,强化责任。

  (二)多措并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采取多种措施,精简权力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着力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全市政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一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年以来,市编办(职转办)先后两次组织梳理公布市级部门“最多跑一次”事项,涵盖40个市级部门权力和服务事项558项(截止5月末),其中涉及事项较多的为食药局48项、人社局45项、公安局43项、民政局39项、

  工商局39项。同时,启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创建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表,确定专职工作人员,全力推动服务标准化。特别是三原县实行三级包抓帮扶机制和企业宁静生产日等12条提升政务环境的举措,在**年全省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九、全市第一。二是大力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工作。成立了“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政务服务办公室,先期确定13个涉及项目审批和市场准入及监管行政部门审批科人员、事项向政务中心集中,市工商局审批科已入驻市政务中心,食药、城建、人防等部门的审批科基本筹建到位。实体中心共进驻市级部门、机构和单位29个,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205项(子项);网上中心进驻市级部门48个,服务事项包括行政审批事项和日常管理事项共538项。三是推进“三级联网四级联动”政务服务新模式。利用微信、微博及手机app等媒介对外发布政务服务办事信息,加快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网络化、智慧化水平。市政务中心先后协助市国土局、财政局、自来水公司完成了流程修改等工作。各县市区网上政务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平台业务已覆盖至部分镇(街)、村(社区),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截止5月底,“市-县-镇-村”四级政务平台共受理各类服务事项5.8万件。四是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彬州市(彬县)、泾阳县是全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县,两县分别组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事项由多部门变为“一部门”行使。泾阳县将涉及行政许可的20个部门承担的154项、彬州市将21个部门承担的166项行政审批事项分别交由行政审批服务局行使,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其他县市区目前也正在筹备推行该模式,预计年内将实现全覆盖。

  (三)设定时限基准,优化审批流程。今年以来,市政府有关部门基本实现了“10+3”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和时限对标,在减少环节、优化流程、缩短时限、提高效率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工商登记速度非常快。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了独立申报企业名称、简单注销登记和“证照分离”等改革。市、县级企业名称数据库和禁限字库全面对外开放,同一登记机关名称的预核准和设立登记一并办理,可在0.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符合条件的未开业、无债权债务的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促进多渠道注册。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已注册微信市场主体65**家,占同期注册总数的33.42%。开通“工商企业通”平台,为新企业提供注册、开户、网银、银行网点结算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申请人可通过微信、网上服务大厅、“工商企业交流”平台和政府大厅申请营业执照。缩短公章刻制时间,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公章刻制。优化开户流程,中国人民银行XX中心支行明确表示,“商业银行受理客户数据并提交中国人民银行审批的时限为1个工作日”。方便企业启动和取消。1-5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4934个,同比增长26.2%,市场主体总数18.3万个。第二,房地产登记、纳税和施工许可的时间大大缩短。启动新的房地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完善窗口建设,推出预约办理、上门办理等措施。从今年3月起,房地产的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从受理之日起减少到8个工作日和5个工作日。截至4月底,全市国税和地税基本实现了税务业务“一局通一局”,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间和等待时间分别缩短为2分钟33秒和15分钟15秒。通过“提前介入、优化审核、多幅图纸会审、缩短工期、简化材料、取消搭便车事项”等改革措施,简化了建设单位施工许可审批流程,处理时限由原来的xX0个工作日缩短为51个工作日。目前,新建工程施工许可证平均涉及7.6个行政审批环节,平均审批时限为20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经营环境综合评价中,XX市在我省排名第八。今年以来,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从调查来看,我市的经营环境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园区、路段的水、电、气、暖、通讯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到位不及时、收费不合理、有时不能正常供应和使用的情况。不少园区缺少公共交通,员工上下班不方便。此外,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城市服务功能有待提升,环境脏、乱、差现象仍存在,治污降霾、生态环保工作也是我市营商环境的一个短板。

  (二)“去监管、管理、服务”改革有待加强,投资软环境有待改善。首先,政府事务的效率需要提高。部分职能部门的审批事项仍比较复杂,无法按照承诺的办理期限完成。企业重复上路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审批权下放后,基层单位缺乏设备、人员和技术,承担能力不足,导致下放审批事项拖延时间较长,效率低下。虽然在市级和各县(区)设立了政府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权,但一些县(区)政府办公厅的授权不足,运作不规范。一些驻军存在“人不进,权不进”的问题。部门窗口只有“邮件室”和“中转站”功能,只能咨询,不能处理事务。部分窗口流程图不够清晰,首次查询责任制和一次性通知落实不到位。一些部门的电子政务水平不高,可以在网上处理的事情非常有限。二是企业与政府沟通渠道不畅,机制不完善。企业的利益诉求仍然缺乏有效的表达和反映方式,一些与企业相关的政策和补贴不为人所知,手续繁琐,难以适用。此外,我市劳动、法律、广告、设计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相对缺乏,管理不规范,收费不合理,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第三,不公平和过度的监管仍然存在。长期监管和重复监管没有根除,企业对此感到厌倦。个别部门习惯于体育监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他们往往会对同类型企业进行大规模检查。需要加强对互联网等新经济形式的监管。此外,一些地方和项目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强制供应材料、强制承包工程、阻碍工程建设等。

  (三)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据省统计局**年市级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我市获得信贷一项排名垫底。调研中也了解到中小企业最大的需求和困难就是融资问题。一是贷款渠道单一、信贷产品少、融资成本高。银行抵押条件过于苛刻,评估登记部门分散、程序繁琐、收费较高,贷款额度低且办理难。有的企业为了运转不得已进行民间融资,高利息、高成本导致企业难以发展壮大。二是融资担保、信用等金融服务机制不健全。我市融资担保机构发展不充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业务刚刚实现县域全覆盖,业务还没有全面铺开。三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还款意愿不强,一些企业存在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的情况,致使金融机构不愿、不敢与中小企业打交道。此外,市内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各自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沟通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合力。

  (四)优化经营环境,工作氛围不浓厚。《陕西省优化经营环境条例》于5月1日生效。调查发现,各级部门对这项规范商业环境的重要法规知之甚少。一些部门、县、区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避而不谈或一概而论。既没有数据也没有实例,他们的工作停留在

  会议和发布文件上。与脱贫等其他三场硬仗相比,干部群众对优化经营环境的认识有限。此外,一些企业领导和基层干部反映,一些部门和干部不作为,害怕承担责任和风险,不愿积极开展企业相关工作。

  三、工作建议

  优化经营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这对于贯彻新的发展观,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赶超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石。

  从企业发展出发,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首先,要对全市所有工业集中区和工业园区进行全面调查,实行三级承包,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大对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加强园区道路、水、电、气、暖、通、环保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二是市政府要积极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和水、电、气、暖企业,缩短办理时限,加强收费标准等信息的公开,拓展服务方式,提高保障能力,为用户提供方便、安全、高效的服务,服务稳定、价格合理,有效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坚决防止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企业向企业收取接入费、接口费等违法费用。

  统筹谋划,加大城区公共服务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规划(**-2021年)》,坚持工业集中区建设与城市功能完善同步推进,打造产城融合综合体。突出交通先行,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在园区及周边配套建设住宿、餐饮、商务、休闲等生活设施,为入驻企业员工创造便利的生活条件。同时,加大对企业引进人才和进城务工人员在保障性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服务力度,解决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营造宜居宜商的生态环境。一是继续巩固创新文化成果,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治理。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有效解决各种“城市病”,以鲜明的特色和活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结合城乡环境改善和城中村改造,加快绿化步伐,提高城乡生态建设水平。二是加强对煤炭、粉尘、车辆和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控制,加强夏季臭氧和冬季PM2的控制。应对和控制重污染天气,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使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生产力和竞争力,促进我市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围绕行政效能提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创新惠民利企的审批服务方式,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三集中三地”、“三级联网四级联动”改革。加强政府服务标准化建设,科学细化和量化审批服务标准,减少自由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促进一视同仁、一视同仁。充实基层审批力量,优化完善各级政府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推进一次通知、一次申报,编制直观易懂的审批服务流程图(表格),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明确的指导。加快部门政务信息互联共享,建立健全部门联办机制,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多评融合”并行审批。

  提高线上工作精细化水平,结合实体大厅、线上平台、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推广全程协助、岗位补缺、快递等便利化措施,多渠道、多渠道提高处理效率,解决排名问题,企业和群众中比较突出的是等待时间长、跑来跑去。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提高决策透明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依法主动公开涉企政策、信息,对市场主体主动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依法及时答复。开展企业走访联系活动,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和信息服务,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大力培育、壮大中介服务行业,强化中介服务监管,规范中介服务标准、收费,营造服务高效、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

  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不得私自从事的原则,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全面落实市场监管清单制度,明确监管职责,明确监管责任,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确保必要的抽查范围,防止过度检查和执法干扰居民。推进“互联网+监管”,对新兴产业采取包容、创新、审慎、审慎的监管措施。充实一线执法力量,规范执法人员市场监管行为,提高执法整体素质和水平。加强对关系市场秩序和安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的执法,依法惩处强行供应物资、强行承包工程、阻碍工程建设、制假售假、重量不足、偷税漏税、欺负市场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诚实规范的市场环境。

  (三)着力**要素制约,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企业获得信贷。加强货币政策指导,巩固小微企业在信贷计划中的独立责任,确保信贷供应规模。完善评估、征信、担保和信用体系,不断提高政府融资担保机构的服务水平,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用。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和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循环贷款”,协调税务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确保“诚信税务贷款”全面落实。坚持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意识。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开展金融知识培训,引导企业做好信贷投资基础工作,完善金融体系,提高信用评级,增强企业运用公司债券、公司债券等手段的能力,实现全方位融资。

  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从严配置土地指标,严把项目审核关,严防圈地占地现象。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按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调拨给急需用地的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动态调整企业收费标准,加强水、电、气、暖等行业价格监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扩大直接供电交易规模,降低电、气成本,全面落实支持清洁供热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物流业发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市场主体知识产权保护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创新投入。扎实做好人才招聘和培养工作,用人才引领技术、引领项目、引领创新。降低企业招聘成本,搭建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统筹解决

  就业难、招聘难问题,组织健全社会保障网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解决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问题。

  (四)强化宣传督导,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全市要高度重视优化经营环境,深刻认识优化经营环境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经营环境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打造一流的经营环境。

  要以《**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宣传贯彻为统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户外广告、标语及报刊、电视、网站、微信等途径,大力宣传《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主要内容。加强对中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和工作部署的宣传,积极挖掘“放管服”改革的正面典型,弘扬企业家精神,传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好声音”和

  “正能量”要求及时暴露不作为、慢动作和“吃卡、拿卡”,营造人人都是商业环境、一切都是商业环境、处处都是商业环境的浓厚氛围。

  做好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市政府要加强对统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加大对县级部门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及时向调查对象答疑解惑,确保各项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重视对监测评价结果的运用,查找并解决突出问题,倒逼相关部门、县区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

  加强检查监督,严格考核问责。市政府要认真落实月度调研安排会和季度意见会制度,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服务企业专项监管机制,对破坏经营环境、侵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和问责,优化经营环境的监督和反馈。坚持问题导向,将常规检查、抽查和年终监督相结合,创新监督方式,畅通投诉渠道,吸纳舆论,建立台账,落实责任,限期整改。严格经营环境考核评价,加强激励引导,制定配套激励措施,表彰和奖励在优化和改善经营环境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查处执行不力、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纪律松弛等行为,坚决消除各种隐患和“潜规则”,依法惩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逐步实现政府环境、市场环境、设施环境、要素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的全面优化和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篇三:商务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自检自查报告范文材料

  近年来,为优化营商环境,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积极采取行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解决损害我区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突出问题,全力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一、经济和信息化局基本情况

  单位职能:

  (一)提出全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重大问题;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区工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

  (二)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区工业、信息化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研究起草相关政策、规范性文件,组织实施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三)监测、分析全区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统计相关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协调解决行业运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负责工业和信息化相关行业应急管理、产业安全和国防动员有关工作。

  (四)按规定权限备案技术改造项目。

  (五)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实施有关国家、省、市重大技术中心,

  推进相关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

  (六)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区工业和信息化相关产业的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规划和促进政策;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七)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相关行业管理创新,提高行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指导相关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八)负责全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会同有关部门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划、相关政策和措施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负责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规划和建设;负责组织协调减轻企业负担工作。

  (九)统筹推进全区信息化工作。拟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负责组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全区重大信息化工程,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协调全区信息网络设施的建设,促进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指导协调电子商务发展和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推动跨行业、跨部门的互联互通。

  (十)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区经信局2022年依据2022年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公布,根据2022年2月16日国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2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修正,完善并制定了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同时下发了《营口市工业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汇编》、《营口市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示范企业经验材料汇编》,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予以转型和取缔。比如,2022年和2022年上半年分别组织芦屯塑料企业到广州、上海参加塑机展,2022年下半年在红运体育馆又组织实施了工业企业博览会,有力的促进企业不断地转型升级。同时对芦屯的同顺砖厂改造升级、对98户塑料不符合政策的塑料水洗塑料颗粒企业进行了取缔。同时,2022年成立了《鲅鱼圈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协调小组》、2022年成立了《鲅鱼圈区危险

  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方案》,这些举措优化了产业结构,增进了企业发展势头。

  (二)、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机遇。围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主题,以两化融合和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重点,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原则,整合资源,整体推进,把营口开发区建设成为辽宁乃至东北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2022年区制定了《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推进实施方案》提出了区“十三五”期间工作目标、任务及措施;2022年下

  发了《辽宁省服务型制造典型案例汇编》等有关材料和文件。

  截至目前,制造业完成产值393.5亿元,同比增长28.96%。四大产业:冶金产业集群、食品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分别增长31.66%、14.35%、5.04%、22.61%。

  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企业有: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1—11月产值228.64亿元,增长33%;无限极1—11月产值产值10.45亿元,增长49%;辽宁龙江福粮油有限公司1—11月份产值17.11亿元,增长25%;辽宁奥镁有限公司1—11月产值11.30亿元,增长10%。从全市整体情况来看,我区制造业始终走在前列。

  (三)、工业企业帮扶方面

  为深入贯彻落实营口市优化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建设大会及鲅鱼圈区干部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进鲅鱼圈工业企业帮扶行动,解决企业经营遇到的问题、困难。年初,经信局紧紧围绕“四个一”内容要求调整了工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制定了《2022年鲅鱼圈工业企业实施帮扶方案》。

  帮扶过程中,主要采取二级帮扶,区辖设的每个工作组都有区级领导牵头,责任单位和配合部门组成,严格按照“四个一”的要求抓落实。各个工作组深入基层一线,对发展困难、势头不足的企业查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帮助解决问题,使企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

  1、工作落实情况

  在企业自愿,充分征求各镇、办事处、园区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帮扶企业名单,并对名单进行动态管理,重点对全区有发展前景企业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实施分片定向帮扶。其

  中,市级领导帮扶39户,区级领导帮扶41户,对未纳入到帮扶计划中的企业,区根据发展和企业需求同样进行帮扶。

  市指定我区帮扶工业企业39户。其中,骨干企业16户,产值下降较大的企业10户,“小升规”培育企业13户,经过对全区工业企业问题梳理、筛选确定了区级帮扶工业企业41户,涉及到问题的五类。其中,缺少周转资金、需要协调金融行业贴息贷款情况的企业有17户;需要兑现招商引资政策落实、税款返还情况的企业有4户;需要协调区直部门解决问题的12户;需要对接高校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的情况1户;需要政府帮助企业推广、宣传,积极争取上级单位优惠政策7户。

  2、工作实施情况

  根据区、镇二级帮扶要求,每月各镇、办事处、园区帮扶小组对辖区帮扶的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及时掌握企业的需求、面临的困难,不管能否解决,都要一事一报,由区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汇总上报区有关领导和报送有关部门。同时经信局也成立了3个小组,分片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对棘手和不易解决的问题统一会同有关责任单位和部门召开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会逐一解答,按期落实。年初以来,经信局多次会同区金融办、市工信委进行了银企对接会,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当前区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已解决13户企业提出的问题,还有28户企业存在的问题既是自身问题又是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时间逐步解决。

  (四)、电力和信息化方面

  1、根据区软环境建设文件,按照《关于贯彻落实2022年鲅鱼圈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通知》要求,我

  局对三大运营商下发了相关文件,提升全区通讯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打造良好的软环境氛围,大力推进了我区服务行业的软环境建设。配合移动公司、市工信委开展了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对区内31个行政村撤销、合并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上报。对我区光纤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向发改局报送了我区网络普及率,向商务局报送了光纤长度证明。

  2、为杜绝乱收费现象,运营商在业务办理流程上都要求客户持有效证件,签字同意并确认后再办理,在办理订购类活动或增值业务时,会向客户解释清楚活动注意事项并签署相关活动协议。与此同时,营业系统在办理业务时,需要有客户证件号码信息录入作为依据,杜绝办理人员私自办理业务等乱收费现象发生。为提高客户感知,保障客户权益,各公司也向客户提供多种查询或退订功能,保证客户消费清晰透明,如在客户办理

  增值业务时,系统会自动下发活动内容提醒(即业务定购二次确认及扣费提醒服务)两项内容,从根本上杜绝绑定业务乱收费现象。

  3、我局向各园区、镇、办事处和相关企业下发了工业直购电申报的相关文件,帮助营口三喜加工、鲅鱼圈耐火材料等40多家企业向市工信委申请了工业直供电的优惠政策。通过此优惠政策,使企业用电成本下降。向各园区、镇、办事处和相关企业下发了锅炉煤改电享受工业直供电的相关

  文件,帮助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华海仓储有限公司、营口港铁(国际)运输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向市工信委申请了电供暖享受工业直供电价的优惠政策。。

  4、为认真落实《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营口市镁产业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营政办明电【2022】1号)文件精神,我区制定了《鲅鱼圈镁产业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鲅政办发【2022】15号)。我区镁制品企业一共10户,内资5户,外资5户,主要产品镁碳砖、不定型耐火材料、镁铬砂、电熔镁。2022年我局对全区10户镁制品企业就是否存在淘汰落后设备进行检查。经查,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营耐火材料有限公司2022年停产至今。目前9户企业无有效容积18立方米及以下轻烧反射窑、土焙烧窑或土煅烧窑、有效容积40立方米及以下重烧镁砂竖窑。无1400KVA及以下的电熔镁砂炉。

  5、我局已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批》、《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作业活动许可》、《距电力设施500米内爆破作业许可》、《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作业活动许可》、《电力设施保护区保留、种植植物许可》、《风力发电保护区作业、种植许可》、《超高车辆或机械通过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许可》几项行政审批职能移交至区行政审批局。

  (五)、政策法规方面废除阻碍非公经济发展的地方行法规、规章和政策,最终保留1件设计非公经济的规范性文件:《营口开发区关于促进辽宁北方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建设工作的优惠政策》[2022]24号。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二)、整改措施附件1:2022年鲅鱼圈工业帮扶实施方案〔2022〕01号文件附件2:营口开发区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实施方案最终稿附件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2年本)(修正)(供招商参考)附件4:全区工业用电量情况附件5:关于印发《营口开发区促进辽宁北方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建设工作的优惠政策》的通知营开管发[2022]24号

  

  

篇四:商务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1人大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精品文档仅供参考人大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人大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5月**日至25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的带领下先集中听取了市政府及发改委编办住建局国税局商务局国土局等13个部门开展优化营商工作情况汇报并座谈随后深入到市政务大厅国土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大厅和渭城武功泾阳三原淳化县开展调研听取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汇报与市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等进行座谈实地查看各县区政务中心走访了近20个企业

  人大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人大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5月**日至25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的带领下,先集中听取了市政府及发改委、编办、住建局、国税局、商务局、国土局等13个部门开展优化营商工作情况汇报并座谈,随后深入到市政务大厅、国土局不动产登

  记中心办事大厅和渭城、武功、泾阳、三原、淳化县开展调研,听取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汇报,与市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等进行座谈,实地查看各县区政务中心,走访了近20个企业。5月30日,针对调研中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多的水电气暖供应问题,**委又召集市财政局、住建局、水利局和水电气暖供应企业召开了座谈会,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本次调研还通过市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调查问卷,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短信平台发布了征集意见短信,共收回市人大代表和企业、个体工商户反馈的有效调查问卷273份,从而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本情况

  **年以来,市政府按照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为增强全市发展竞争力、加速追赶超越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一是围绕行政效能提升和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完善政策制度。**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印发在全市政府系统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意见》《**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和“行政效能提升年”工作实施方案》《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0+3”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工作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保障机构,特别是“10+3”行动方案,细化了每项任务的牵头、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从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今年2月份,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和相关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5月初已由市职转办(市编办)调整到市发改委。领导小组确定每月召开一次研究安排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点评会议,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围绕“10+3”行动,成立了九办四组,负责开展具体工作。各县市区也都相应成立了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三是召开了工作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将优化营商

  环境列为全市“四场攻坚战”之一,并将今年确定为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春节收假第一天即召开了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各县市区也相继召开了动员大会,全市上下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任务,夯实了责任。

  (二)多措并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采取多种措施,精简权力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着力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全市政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一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年以来,市编办(职转办)先后两次组织梳理公布市级部门“最多跑一次”事项,涵盖40个市级部门权力和服务事项558项(截止5月末),其中涉及事项较多的为食药局48项、人社局45项、公安局43项、民政局39项、工商局39项。同时,启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创建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表,确定专职工作人员,全力推动服务标准化。特别是三原县实行三级包抓帮扶机制和企业宁静生产日等12条提升政务环境的举措,在**年全省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九、全市第一。二是大力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工作。成立了“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政务服务办公室,先期确定13个涉及项目审批和市场准入及监管行政部门审批科人员、事项向政务中心集中,市工商局审批科已入驻市政务中心,食药、城建、人防等部门的审批科基本筹建到位。实体中心共进驻市级部门、机构和单位29个,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205项(子项);网上中心进驻市级部门48个,服务事项包括行政审批事项和日常管理事项共538项。三是推进“三级联网四级联动”政务服务新模式。利用微信、微博及手机APP等媒介对外发布政务服务办事信息,加快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网络化、智慧化水平。市政务中心先后协助市国土局、财政局、自来水公司完成了流程修改等工作。各县市区网上政务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平台业务已覆盖至部分镇(街)、村(社区),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截止5月底,“市-县-镇-村”四级政务平台共受理各类服务事项5.8万件。四是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彬州市(彬县)、泾阳县是全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县,两县分别组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事项由多部门变为“一部门”行使。泾阳县将涉及行政许可的20个部门承担的154项、彬州市将21个部门承担的166项行政审批事项分别交由行政审批服务局行使,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其他县市区目前也正在筹备推行该模式,预计年内将实现全覆盖。

  (三)对标时限,优化审批流程。今年以来,市政府相关部门基本能对标“10+3”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和时限,在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能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工商登记非常快捷。工商局开展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简易注销登记和“证照分离”等改革。市县三级企业名称库和禁、限用字词库全面向社会开放,实现同一登记机关名称预先核准与设立登记合并办理,0.5个工作日办结。对符合条件的未开业、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推进多渠道办理注册登记。截止今年4月底,全市微信设立登记市场主体65**户,占同期登记总量的33.42%。开通了“工商企业通”平台,在银行网点为新设立

  企业提供注册登记、账户开立、网上银行、结算等服务便利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申请人可以通过微信、网上办事大厅、“工商企业通”平台、政务大厅四种途径办理营业执照。缩短公章刻制时间,可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公章刻制。优化开户流程,人行**市中心支行明确了“商业银行受理客户资料到报送至人行进行核准,办理时限为1个工作日”。企业开办和注销都较为便利,1-5月,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4934户,同比增长26.2%,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8.3万户。二是不动产登记、纳税、开办施工许可时间大幅压缩。启用新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完善窗口建设,推出预约办理、上门办理等举措,从今年3月份起,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分别压缩至受理之日起8个、5个工作日办结。截止4月底,全市国地税基本实现税务业务“一厅通办”,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间、等候时间分别压缩至2分33秒、15分15秒。通过“提前介入、优化评审、多图联审、压缩时限、简化材料、取消搭车事项”等改革举措,简化建设单位施工许可审批环节,将办理时限从原**0个工作日缩短到51个工作日办结,目前新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平均涉及行政审批环节7.6个,平均办理时限20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年省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中,综合评价位列第八。今年以来,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从调研情况看,我市营商环境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园区、路段的水、电、气、暖、通讯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到位不及时、收费不合理、有时不能正常供应和使用的情况。不少园区缺少公共交通,员工上下班不方便。此外,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城市服务功能有待提升,环境脏、乱、差现象仍存在,治污降霾、生态环保工作也是我市营商环境的一个短板。

  (二)“放管服”改革还需加强,投资软环境有待改善。一是政务效能有待提升。部分职能部门审批事项还比较繁杂,不能按照承诺的办理期限予以办结,企业重复跑路办事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审批权下放后,基层设备、人员、技术欠缺,承接能力不足,致使下放的审批事项时间拖得更长,效率低下。虽然市级、各县区都设立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权,但有些县区政务大厅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一些已进驻的单位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部门窗口仅有“收发室”“中转站”功能,只能咨询不能办事。有的窗口办事流程图示不够清晰,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执行还不够到位。有的部门电子政务水平不高,可在线办理的事项极为有限。二是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还不顺畅,机制还不健全。企业的利益诉求还缺少有效的表达反映途径,部分涉企政策、补助知晓度不高、程序繁琐、申请困难。加之我市劳务、法律、广告、设计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相对缺乏,且管理不够规范,收费不尽合理,也影响了企业发展。三是监管不公、监管过度现象依然存在。多头监管、重复监管没有根除,让企业疲于应付。个别部门习惯于运动式监管,如一旦发生安全

  事故,往往就会对同类型企业进行大检查。互联网等新经济形态的监管还需加强探索。此外,个别地方、个别项目还存在强行供料、强揽工程、阻挠项目建设等问题。

  (三)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据省统计局**年市级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我市获得信贷一项排名垫底。调研中也了解到中小企业最大的需求和困难就是融资问题。一是贷款渠道单一、信贷产品少、融资成本高。银行抵押条件过于苛刻,评估登记部门分散、程序繁琐、收费较高,贷款额度低且办理难。有的企业为了运转不得已进行民间融资,高利息、高成本导致企业难以发展壮大。二是融资担保、信用等金融服务机制不健全。我市融资担保机构发展不充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业务刚刚实现县域全覆盖,业务还没有全面铺开。三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还款意愿不强,一些企业存在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的情况,致使金融机构不愿、不敢与中小企业打交道。此外,市内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各自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沟通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合力。

  (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氛围不浓。《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于5月1日起施行,调研发现,各级各部门对这部规范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法规知之甚少。一些部门、县区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避而不谈或泛泛而论,既没有数据也没有实例,工作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与脱贫攻坚战等其他三场攻坚战相比,干部群众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认识有限。此外,一些企业负责人、基层干部反映,有的部门、干部存在不作为现象,怕担责任、怕冒风险,不愿积极主动开展涉企工作。

  三、工作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追赶超越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石。

  从企业发展出发,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首先,要对全市所有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园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实行三级包抓,切实解决存在问题。加大对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加强对园区道路、水、电、气、暖、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其次,市政府要积极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和水、电、气、暖供应企业,压缩办理时限,强化收费标准等信息的公开力度,拓展服务方式,提升保障能力,为用户提供便捷、安全、稳定、价格合理的服务,切实满足企业生产运营需求。坚决杜绝水、电、气、暖等公用服务企业向企业收取接入费、碰口费等违规收费。

  统筹谋划,加大城区公共服务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规划(**-2020年)》,坚持工业集中区建设与城市功能完善同步推进,

  打造产城融合综合体。突出交通先行,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在园区及周边配套建设住宿、餐饮、商务、休闲等生活设施,为入驻企业员工创造便利的生活条件。同时,加大对企业引进人才和进城务工人员在保障性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服务力度,解决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营建生态宜居宜商的环境。一要持续巩固创文成果,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治理。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加快推进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等,加大绿化步伐,提高城乡生态建设水平。二要加大煤、尘、车及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治理工作力度,强化夏防臭氧治理、冬防PM2.5及重污染天气应对治理,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让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推动我市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二)围绕行政效能提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多点发力,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和“三级联网四级联动”等工作。加大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力度,科学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压减自由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充实基层审批力量,优化提升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编制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表),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加快推进部门政务信息联通共用,建立健全部门联办机制,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并联审批。提高网上办事精细化水平,把实体大厅、网上平台、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结合起来,推广全程帮办、容缺后补、快递送达等便利化措施,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办理效率,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排号等号、耗时长、来回跑等问题。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提高决策透明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依法主动公开涉企政策、信息,对市场主体主动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依法及时答复。开展企业走访联系活动,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和信息服务,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大力培育、壮大中介服务行业,强化中介服务监管,规范中介服务标准、收费,营造服务高效、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

  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全面推行市场监管清单制度,厘清监管职责,明确监管责任,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既保证必要的抽查覆盖面,又防止检查过多和执法扰民。推进“互联网+监管”,对新产业采取包容创新、谨慎稳妥的监管措施。充实一线执法力量,规范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行为,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大关系市场秩序安全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惩处强行供料、强揽工程、阻挠项目建设和制假售假、短斤缺两、偷税漏税、欺行霸市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创设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

  (三)着力**要素制约,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便企业获得信贷。加强货币政策引导,夯实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单列责任,保证信贷供应规模。健全完善评估、征信、担保、信用体系,不断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水平,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用。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循环贷”等工作,协调税务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保障“诚信纳税贷”的全面实施。坚持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降低服务成本,提升办事效率,增强企业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开展金融知识培训,引导企业做好信贷投入的基础性工作,完善财务制度,提升信用等级,增强企业运用企业债、公司债等手段的能力,实现全方位融资。

  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从严配置土地指标,严把项目审核关,严防圈地占地现象。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按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调拨给急需用地的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动态调整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加强对水、电、气、暖等行业的价格监管,切实为企业减负。扩大直供电交易规模,降低用电、用气成本,全面落实支持清洁取暖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物流业发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对市场主体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力度,支持企业增加技术改造、研发创新投入。扎实做好人才招引培育工作,以人才带技术、带项目、促创新。降低企业招工成本,构建高效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统筹推进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问题,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解决好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问题。

  (四)强化宣传督导,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增强抓好营商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齐心协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要以《**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宣传贯彻为统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户外广告、标语及报刊、电视、网站、微信等途径,大力宣传《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主要内容。加强对中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和工作部署的宣传,积极挖掘“放管服”改革的正面典型,弘扬企业家精神,传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好声音”和

  “正能量”,对不作为、慢作为及“吃拿卡要”等行为要及时曝光,切实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做好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工作。市政府要加强对统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加大对县级部门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及时向调查对象答疑解惑,确保各项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重视对监测评价结果的运用,查找并解决突出问题,倒逼相关部门、县区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

  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严格考核问责。市政府要认真落实每月一次研究安排会、每季一次

  点评会制度,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服务企业专项督查、对破坏营商环境和侵害企业利益的督查问责、优化营商环境督查反馈等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将常态检查、随机抽查、年终督查相结合,创新督查方式,畅通投诉渠道,广纳民意,建立台账,落实责任,限时整改。严格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强化激励导向,制定配套奖励措施,对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与表彰奖励。严厉查处执行不力、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纪律松弛等行为,坚决消除各类隐性障碍和“潜规则”,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逐步实现我市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设施环境、要素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的全面优化提升,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推荐访问:商务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商务局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