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多年来,随着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和大量考古材料的不断出现,红山文化备受学术界关注。红山文化的祭祀活动在中国史前文化中晚期最具典型性,以祭祀天地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文明礼仪事迹材料【五篇】,供大家参考。
文明礼仪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多年来,随着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和大量考古材料的不断出现,红山文化备受学术界关注。红山文化的祭祀活动在中国史前文化中晚期最具典型性,以祭祀天地为核心内容,同时也包括图腾崇拜、生殖女神崇拜等诸多方面。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研究表明,在红山文化的祭祀活动中,祭祀礼制已经初具规模,并不断向礼制发展,为中华礼制文明的起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祭祀活动;
祭祀礼制
中图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001-04
在中国传统宗教活动中,其核心内容就是祭祀。所谓“祭祀”就是通过祈求祷告等仪式有条件地给神送东西,这种行为就叫“礼”。红山文化的祭祀活动在中国史前文化中晚期是最具典型的,由于红山文化中晚期原始宗教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而导致了祭祀活动的仪式化、经常化,祭祀用具的标准化,祭祀程序的制度化。对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和大量考古材料的研究表明,红山文化的祭祀活动已经初步形成了祭祀礼制的雏形,为中华礼制文明的起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中华文明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礼与礼制的起源
礼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世代相承的主要形态。历代圣君贤臣都将礼作为安邦定国、励精图治的主要手段,甚至,有学者把礼看成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首要标志。①从礼的起源,到西周时期形成成熟的礼制,再经过整个封建社会的传承沿革,形成中华几千年礼仪文明发展的历史,使中华民族赢得了礼义之邦的美誉。礼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毋庸置疑的。但具体是什么时间产生的?在哪些地区最早产生的?正在形成中的礼制是怎样的一种概念?成为近年来探讨中华文明起源争论的焦点。随着考古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在不断诠释着古代文献的记载,并修正、补充文献记载中的错误和不足。
《礼记·礼运》有一段对早期礼仪活动的描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意思是说,最初人们在行“礼”的时候,要事先准备好酒和各种食物。而后把黍和屠宰后劈开的小猪摆放在石头上,再点燃柴草烘烧石头,炙烤食物。再在地上挖一个坑,把酒倾倒在坑里,人们用手从坑里捧酒而饮。此外,还要用土捏成鼓和鼓槌,用来敲打撞击,发出声响。采取这样的形式和方法,就可以表示人们对鬼神的崇敬之意。《礼记〉道出了最初的礼是源于人们的事神祭祀活动,实际是祭祀活动的仪式,这种仪式的产生当然是史前人类宗教思想发展的结果。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复杂化,那种原始、自然形态的敬神崇祖等宗教思想满足不了人们的精神需要,于是由原来单纯的敬畏神鬼思想,逐渐物化成一种人们容易感受到的饱含浓厚意识在内的物质的东西,开始时是创造各种神灵崇拜物,如以动物形象雕塑而成的玉石器等。但是仍然表达不尽人们的虔敬之情,祈福的效果也显现不出来。怎样才能与神进行有效的沟通,而达到最佳的祈福效果?当然就是饮食和玉帛了。正所谓“礼之初,始诸饮食”,玉也就成了“媚神、崇神、祀神、享神”的工具。以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所有的祭祀活动中都离不开那些养命之源的食物以及具有灵性的玉石。当然由于各地区经济状况的差异,自然环境的不同,祭祀的工具与供品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在祭天、祭地、祭祖先中又有不同的礼仪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礼仪由沟通天人关系,逐渐发展为整合人际关系。
从礼仪的产生,到礼制的形成,则又是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的结果。随着权力人物的出现,礼天地、祭祖先逐渐演变成为外在的包装,而核心精神则成为少数人进行巩固权力、维护等级的方式,并在祭祀建筑、设施、用具、仪式和内容上形成了愈加严密的一整套礼乐制度。越来越多的新石器晚期考古材料的研究表明,距今5000年以前礼制的雏形已出现在中国的南北各地,而红山文化则成为北方最具典型的代表之一。红山文化墓葬的不同规模和随葬品的多寡都说明了最初等级礼制的起源。
二、敬天祭祖观念与祭祀礼制的滥觞
祖先崇拜是人们在对自身由来的认识中形成的崇拜体系,是人类对自身生命现象的神秘理解,其思想核心是祖先亡灵崇拜。天地观念又是自然崇拜长期发展的结果。敬天崇祖观念的不断发展便逐渐使原始的祭祀活动向礼仪化发展。“要理解中国国家的起源及组织性质、制度、社会结构,均应与祭祀活动的研究结合起来。祭祀是认识上古国家的钥匙”。②不错,当祭祀活动逐渐发展成祭祀礼制的时候,便迎来了文明的曙光。关于祭祀礼制的起源,过去人们一直以文献资料推测是在原始社会的末期,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证据予以支持。随着近20、30年来考古学的新发现,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史前祭祀礼制问题成为热点,因为它使人们认识到,礼制在中国文明起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史前祭祀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则表现为筑坛祭祀方面。中国古代文献对祭坛的形制、功用及溯源等的记载是相当多的,《尚书·金藤》、《国语·楚语》、《礼记·祭法》、《墨子·明鬼下》、《史记·五帝本纪》、《说文解字》等等均有记载。虽然表述各有不同,但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大体说来“坛”是用土石筑成的丘台,用于祭祀。这些文献记载的大多都是西周至春秋战国之间的事。考诸古代文献,祭坛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五帝时代的舜,《史记正义》注释《五帝本纪》“舜饬下二女于妫汭”一句,引《括地志》云:“河东县二里故蒲坂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这是文献中言及的最早的坛,但仅此一句,其坛具体形制今已无从考。近年的考古发现不仅证明了虞舜时代有祭坛,而且把中国筑坛的历史又向前推进到5000年以前。
粗略统计,考古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祭坛遗址有十多处,尚不包括带有祭祀性质的遗迹或尚未被认识者。③比较重要的有北方红山文化的东山嘴、牛河梁、草帽山祭坛,南方良渚文化的瑶山、④汇观山祭坛,⑤中原龙山文化的鹿台岗祭坛,⑥西北齐家文化大何庄祭坛。⑦近年来,在安徽含山凌家滩、湖南澄县城头山又发现两处祭坛。⑧这些不断发现的史前祭祀遗址都为中国史前祭祀文化的研究增添了最新而且是弥足珍贵的资料。这其中,尤以红山文化及良诸文化祭坛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关于红山文化祭坛礼仪制度的形成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首先,祭坛地址的选择、建筑的规划以及建筑的规模。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红山文化晚期的祭坛通常选择在自然丘陵或人工夯筑的平台之上。东山嘴祭坛位于南大凌河西岸东山嘴村北的一个长弧形山梁上。山梁正中为一平缓突出的台地,海拔高度353米,四周为开阔的平川地带,一望无际。遗址南北长60米,东西宽40米,其建筑布局特点是南圆(坛)北方(坛)分布于南北轴线上。位于石砌建筑中心部位北部,是一东西长11.8米、南北宽9.5米的大型方形基址,石砌建筑中心部位的南部是两组圆形基址,其中最南的一组坛址直接坐落在山头的基岩部位,为三个大致相切的圆形石坛,两个轮廓较清晰,直径3米左右,均为单层石块砌成,边缘以大块河卵石砌出两圈,中间铺满稍小的河卵石,形成坛面。其北约4米为一座较晚形成的正圆形坛址,这是一座独立的圆形坛,直径2.5米,边缘砌以一层薄石片,石圈内铺满大小相近的河卵石,是一座更为明确的祭坛。它与北部的方形坛南北呼应,相距约15米,形成明确的南圆北方两个单元。⑨又在中心部位的东西两侧分别各砌筑一道南北走向的石墙带,形成了东西对称的格局。祭坛已初步显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礼制特色,中国古代传统的天南地北、天圆地方的思想观念在这里也有明确的体现。或许东山嘴祭祀建筑就是这一思想观念的源头之一。牛河梁第二地点祭坛遗址位于牛河梁遗址群的中心部位,是牛河梁多道山梁中处于中部的第二道山梁,海拔高度为627米。这是一处坛冢结合的遗址,在东西长150米、南北宽80米的范围内,分布着一冢五坛,由西向东一线铺开,依次是1号冢、2号冢、3号祭坛、4号冢、5号冢,祭坛后为6号冢。可以看出其布局特点是坐北朝南,祭坛居于5冢的中心位置,5冢呈拱卫祭坛状。3号祭坛与6号积石冢构成南北中轴线,其它4个积石冢以祭坛为中心形成了东西对称的格局。祭坛坛体为正圆形,用石块砌成三重圆的台基,三重圆直径分别是22米、15.6米、11米,每层台基以0.3~0.5米的高差由边缘向中心层层叠起,第三层坛面以石铺成,较为平缓,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坛体。这种祭坛形制与良渚文化祭坛颇为一致。另外,在牛河梁第十三地点发现的巨型建筑,被考古学界看作是中国5000年前的“金字塔”,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其是墓葬还是祭坛,但是我们认为无论是其中的哪一种,都有祭坛的功能。其实,牛河梁积石冢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墓葬,而是特有的冢坛结合体,当然具有坛祭功能。
从两处祭祀遗址及其他具有祭坛功能遗址的选择和建筑布局看,应当是经过有一定勘测并在一定观念支配下进行精心选择和规划的,甚至是经过不止一次的部落联盟大会讨论通过的。选择在较高的岗梁上,具有容易接近天的寓意。南北中轴线和东西对称的建筑布局是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礼制的。特意选择在远离人类居住区的地方,就是要造成人神相分,少数人“通神独占”的形势。就其规模来说,苏秉琦先生认为:“这绝非一个氏族甚至一个部落所能拥有,而是一个更大的文化共同体崇拜共同祖先的圣地。”⑩
其次,祭祀遗址出土器物及器物组合。在东山嘴祭坛不仅出土了20多件女神塑像残片,较为重要的是一尊有如真人三分之一大小的陶塑坐像和两件小型孕妇像,还出土了双龙首玉璜和绿松石鸟形器。出土的陶器有三足小杯、彩陶盖盆、黑陶圈足盘、多层组成的镂孔瓶形器等特异形陶器,尤其是大量的彩陶筒形器环置于砌石边缘最为壮观。女神像、精美的玉器、非生活使用的陶礼器同出于祭坛遗址中决不是一种巧合,应该是作为专门的礼器用于祭祀礼仪活动的。而牛河梁第二地点各积石冢出土的器物组合更具典型性。位于祭坛西侧的1、2号积石冢以出土玉器最多著称,我们姑且称之为“玉器冢”,其组合关系呈现出如下的特点:(1)勾云形器与动物形玉器为最主要的组合形式;
(2)中心大墓玉器出土多,而且都是高等级的玉器,如勾云形玉器、动物形玉器、玉璧等;
(3)1、2号积石冢所有的葬玉墓中无一例单独随葬玉饰品;
(4)所出土的玉器每种器形都有大体统一的规格。再看祭坛东侧的第4、5号积石冢——考古学界称为“筒形器墓”。这两座积石冢则以大量的成排立置的筒形器为其显著特点,墓葬中只见陶器,不见玉器。无论筒形器还是墓中的双耳彩陶盖瓮都非生活实用器,而且器形都有统一的规格。第五地点虽然规模小于第二地点,但是在出土器物组合上却与第二地点惊人的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这里出土的玉器、陶器是一种完全脱离实用功能而表示观念形态的器类,它们作为通神的用具也有着表示随葬等级、组合关系、形制规格的礼制特点。
第三,祭祀阶层的规模及层次的划分。相关考古材料表明,红山文化时期已出现了专业祭祀人员,即“巫觋”阶层。不仅如此,从牛河梁积石冢群墓葬规模、死者随葬品看,当时的“巫觋”阶层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专业群体,而且内部应该有明确的分层和分工。以筑有祭坛的第二地点和第五地点为例,牛河梁第二地点紧靠祭坛的2号冢1号墓被考古学家看作是中心大墓,虽然墓内已被严重扰动,未见完整的人骨和任何随葬品,但从墓的规模看死者的身份是非常高的,其身份应该是部落联盟首长兼第一大主祭。第二地点围绕祭坛的五个积石冢数十座墓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高级别的巫觋集团,这个集团中有男有女,男觋占有绝对多的数量。而1号冢无疑是这个巫觋集团中级别最高的一些巫觋,1号冢是第二地点五个积石冢中发现墓葬最多的一个冢,已发掘的就有27座,而玉礼器也主要出自这座积石冢内,被认为是红山文化玉礼器的几种形制在此冢中均已具备,如玉箍形器、猪首龙形器、勾云形器、玉璧、双联璧、琮形器(竹节状珠)等。尤其是21号墓、4号墓、14号墓的主人很可能具有主祭者的身份,其余的墓葬死者可能是这一高级祭祀集团中地位较低的负责各方面具体事物的并对主祭们负责的祭祀人员。
居于祭坛东侧的四号冢,因最外层整齐地立置一圈无底筒形陶器而被考古学家称之为“筒形器墓”。四号冢已发掘墓葬14座,随葬品主要为陶器,个别的随葬玉器,一般只有一件。最典型的是第5、6、7号墓,随葬品均有双耳彩陶瓮,墓外立置无底筒形器一圈,直径在6~7米。位于四号冢东北侧的五号冢冢界内侧也保存有成行排列的筒形器,但规模较四号冢小得多。因此,我们推测四号冢、五号冢可能是以筒形器为主的陶礼器的管理者或以陶礼器主持仪式的祭祀者。
牛河梁第五地点又是一处坛冢结合的遗址,共分三个单元,第二单元为祭坛,第一、三单元为积石冢,形成了另一个祭祀集团,虽然规模小于第二地点,但层次却与其相当。其中1号冢可分出三层,下层有窖坑,出有彩陶器和斜口器等陶礼器;
中层有筒形器成行排列的迹象,附近散布有圆形石堆和烧土面;
上层为大型积石冢。此冢中的中心大墓,出土了成组的玉礼器,即有玉璧2件,玉龟2件,勾云形器1件。其出土的组合与第二地点1号冢21号墓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具有主祭者的身份,他们是玉礼器的掌管者和使用者,1号冢是这个祭祀集团中级别最高的巫覡。3号冢有成圈排列的无底筒形器,未发现玉器,也无中心墓葬。与第二地点的第4、第5号冢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应该是以筒形器为主的陶礼器的管理者或以陶礼器主持仪式的祭祀者,级别上也逊于1号冢的那些祭祀者。通过对第二地点和第五地点几座积石冢墓葬内容的分析可知,红山文化时期,巫觋的职业化已十分明显,已形成庞大的专业的祭祀集团,而且,在这个集团内部又可分出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分工,各居其位,各司其职。从墓葬随葬品中所反映的信息看,高级别的巫覡应当还是公共事务的领袖,具有官僚化倾向。正是这种政教合一的体制,逐渐演变成中国特点的政治体制。
第四,考察分析祭祀仪式的各种情形。在东山嘴、牛河梁第二地点、第五地点等祭坛遗址中,出土的成组的玉礼器,成排、成圈立置的无底筒形器以及大型女神坐像,这些材料本身就反映了红山先民在祭祀天地祖先神灵时举行仪式的某些信息,但是我们还要搜寻更多的更有说服力的材料来推断红山先民举行祭祀仪式的宏大的场面。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无论在东山嘴祭坛还是牛河梁祭坛,都发现了较大面积的红烧土面和灰土堆积,显然这是长期用火遗留的痕迹,从而我们联想到古代文献记载祭祀时有燎祭的仪式。商代的燎祭,仪式很多,见于卜辞记载的有柴、尞、禘、木、烄等。卜辞中存在大量关于燎祭的记录,如“尞于东母三牛”、“尞于岳”“尞于帝云”等。《礼记·祭法》亦载:“燔柴于泰坛,祭天也。”孔颖达疏解云:“燔柴于泰坛者,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为什么要用燔柴这种方式祭天呢?他进一步解释说:“以天之高,故燔柴于坛。”“天神在上,非燔柴不足以达之。”因为天高高在上,无法企及,人们只有通过燔柴,借助冉冉升起的烟雾来传情达意。《尚书·尧典》记载舜在泰山“柴”祭上帝:“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表明舜曾经在泰山举行过燔柴祭天礼。燔柴祭天,也就是“燎祭”,燎祭时不但使用了玉、牲等祭品,还有焚人祭天的可能。朱天顺先生研究指出,在原始社会,祭天就常采取将供物火烧烟化的办法。原始人群以为供物经烟化后,能直达天上,便于天神享受。东山嘴祭坛、牛河梁祭坛所发现较大面积的红烧土面和灰土堆积,说明红山先民在祭坛上一次又一次地举行过盛大的燎祭仪式。在燎祭仪式中,应当有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祈祷和舞乐行为,从而把祭祀活动推向高潮。
综上所述,红山文化晚期已形成较为规范的祭坛礼仪形式。庄严而隆重的典礼仪式使敬天祭祖观念深入人心,并不断地向礼制发展。祭祀礼制,在炽热的祭祀活动中产生,并且成为中国文明发展过程的历史起点。具有制度化的祭祀活动、官僚化倾向的祭祀组织、世俗化和伦理化的祭祀观念,贯穿于整个红山文化中晚期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中国礼制的早期形态,并成为高度发达商代礼制的渊源之一。当然,为了更好地把握红山文化祭祀内涵,进一步探讨红山文化祭祀礼制的起源问题,我们必须要正确区别史前礼仪性建筑与礼乐制度中礼制建筑,区别史前祭祀礼仪用器与礼乐制度中的礼器,区别反映等级分化的埋葬现象与礼制成熟阶段的墓葬等级制度,从而深入研究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问题。
注 释:
①包和平,等.礼——中华文明起源的首要标志”[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②卢军.祭祀与中国早期国家历史互动进程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学术论文,2006.
③井中伟.我国史前祭祀遗迹初探[J].北方文物,2002,(2).
④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8,(1).
⑤刘斌,蒋卫东,费国平.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与墓地发掘简报[J].文物,1997,(7).刘斌,王云路.余杭汇观山遗址发现祭坛和大墓[J].中国文物报,1991-8-11.
⑥匡瑜,张国硕.鹿台岗遗址自然崇拜遗迹的初步研究[J].华夏考古,1994,(3).
⑦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工作队.甘肃永靖大何庄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4,(2).
⑧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J].考古,1999,(11).
⑨郭大顺,张克举.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建筑群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4,(11).
⑩苏秉琦.中华文明的新曙光[J].东南文化,1988,(5).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M].科学出版社,1956.
文明礼仪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生;
礼仪教育;
专业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233-02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都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伦理道德以及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而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中职生在第三年将会走上实习实训岗位。在走上工作岗位之际,对中职生加强礼仪教育势在必行。这一方面是彰显学校教育效果和声誉的需要;
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对于学生展现自身素养也极为重要。如何强化中职生的礼仪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
一、机电、电子专业中的精细
机电专业中游标卡尺的测量、数控车床中的设计、切割等等无不需要专心、细心的操作。电子专业中电子元件的焊接、电路图的绘画等等都需要精心细致的品质。任何一个细小的疏忽都可能给生产带来重大的损失,反之任何一处微小的改进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汽大众公司的王洪军、常州黑牡丹公司的邓建军、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煤码头分公司的孔祥瑞等人的事迹充分证明了“小改进带来大收益,小专研成就高技术人才”的道理。这种细致、细心的专业品质的要求看似与礼仪教育毫无关系,但其实两者具有共通之处——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文明礼仪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从小处抓起,这与机电、电子专业中注重细节要求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专业实训中可以将礼仪教育融入其中,在材料准备上要求学生学会准确测算;
在领取材料时要求学生彬彬有礼,不拥挤、不遗漏;
在材料使用上要求合理使用、不浪费、不乱扔;
在工作实训中要求科学有序;
在工具整理上要求整洁有序、不乱摆放;
在工作服的清洗上要求洗刷干净、折叠整齐。其实这些既是文明礼仪的训练内容,也是现代企业中的“7S”要求内容。通过两者的结合和长期训练,让学生养成细心、精心、整齐、整洁的文明礼仪和专业素养,一举两得,相得益彰。
二、客服专业中的问候和行为
作为客服专业的学生,文明礼仪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客服专业的学生将来直接面对的是企业的客户,是客户对企业的第一印象。因此,大方得体的着装、温文尔雅的问候、彬彬有礼的举止、耐心周到的解答等专业素养是客服专业的学生必须养成的品质,而这些正是文明礼仪的主要训练内容。
对于客服专业的学生首先是衣着服饰的礼仪训练。衣着服饰是每个人自我形象的表达和内在素质的体现,要力求做到整洁、大方和得体。整洁就是衣冠的整齐和清洁;
大方就是不小家子气、不俗气、不过分和过度;
得体包括衣着的尺寸合身,色彩、面料、款式的适宜,衣着与个人气质身份、环境、潮流、专业素养相适应。其次是交谈交流时的语言表达。对于客服专业来说聆听别人说话有时要比自己说话更重要。不会聆听或不愿聆听都是不礼貌的。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说话,不忽视或蔑视别人的说法和做法,宽容对待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同时也要对对方所说有所回应,在交流中传达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交流总是包含听和说两方面,只听不说或只说不听、一言不发或垄断发言都是不礼貌的。说话的内容、用词、语调和声音,要处处考虑到别人。谦让礼让,不用语言伤害别人,不用下流污秽的词语,用词力求准确、明确、正确。因此,在客服专业训练中除了必要的礼貌用语的使用训练外,还要注意交谈交流时的文明礼仪的训练。此外在待人接物、解答解决问题时的言谈举止、体态眼神等各个方面都要强化训练。总之,客服专业的实训一方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就是文明礼仪的学习,两者并重,缺一不可。
三、壁纸服装专业中的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需要良好的天赋和专业素养,同样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美好的心灵才能带来优秀的艺术,美好心灵的培养要由外而内,从思想品德、行为举止、语言风貌等各个方面不断加强修养,才能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这一切与文明礼仪息息相关。艺术领域中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要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赏鉴眼光,要有画龙点睛的妙笔,要有妙趣横生的解读,要有至善至美的设计。而这是与个人的素养密切相关的,这些优秀素养的形成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是文明礼仪的内涵与外延。因此,在壁纸服装等艺术专业的实训中,对于文明礼仪的训练要做到从外而内,由表及里,以礼融德,“德辉动于内,礼发诸于外”。
中职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可以从“多读好书、多近良人”做起,多读好书,要看一些有利于提升自己文明素养和艺术修养的书,看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世,每一个老艺术家其实就是一座文明的丰碑。多近良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人的素质高下,决定其经常接触的人的修为。因此,我们要为壁纸服装等艺术专业的学生创造一个艺术的氛围和文明的环境,当然也要督促他们自己学会关心和改进环境,用自身的文明行为塑造文明环境并反哺自身。也许通过文明礼仪的教育,并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做到“德艺双馨”,但最起码不能让他们有一个低俗的、肮脏的灵魂。
以上仅仅是就几个专业初步谈谈文明礼仪对于专业实训的重要性。其实在校实习时对老师的尊重,对同学的包容;
在校外实训中对领导的服从,对师傅的爱戴、对同事的尊敬、对工作的热爱、对业务的专研,都是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把专业实训和文明礼仪教育割裂开来,它们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文明礼仪事迹材料范文第3篇
根据柳斌同志关于“从小学起就解决文明礼貌问题”的讲话精神,我校于九六学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礼仪教育实际。实验目标是:使全体学生提高对礼仪规范的认识,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在实验中,我们以“拓展教育途径,发挥整体效应;
加强养成训练,获取最佳效果”为思想指导,进行系列探索活动,初步达到预期目标,以“家庭礼仪教育”例:
学生在家使用礼貌用语情况统计
礼仪规范
表现好的占%*年11月*年12月*年5月早上起床说“早晨”晚上睡前说“晚安”37.445.385.5外出、回家向家长打招呼49.650.670要家人帮忙做事先说“请”30.682家人为自己做事说“谢谢”3643.684.6吃饭前说“**×请吃饭”28.428.278.8
学生在家礼仪行为情况统计
礼仪规范
表现好的占%*年11月*年12月*年5月进餐吃菜不挑拣,好吃的让给长辈38.49.294.8尊敬长辈听从教育不顶嘴20.432.264.6孝敬日做到四个一三八节五一节说一句祝贺的话*.691敬上一杯香茶94.891送一件小礼貌(可自制)4.282.4为长辈做一件好事(如帮助做家务,烧一道长辈爱吃的菜)93.892.8我们的做法是:1、上礼仪课抓明理导行我们利用校会,思品课上了“学校里的礼仪”、“家庭里的礼仪”、“进餐的礼仪”、“待客礼仪”、“到别人家作客礼仪”、“孝敬日要求”、“春、秋游活动礼仪”、“观看演出的礼仪”等系列专题课。介绍了礼仪教育的意义、礼仪规范,检查方法,评比标准。这样教育内容系统、集中,学生容易形成清晰的概念,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
2、学科教学渗透礼仪教育抓激情育意
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在各科教学中结合科特点,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如:语文科长《小足球赛》,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礼仪;
上《争吵》一课教育学生要互相宽容,诚意待人,知错就改……
英语科结合句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向别人借东西时,不小心碰到别人时,为别人提供帮助时……”的礼貌用语。
数学科指导学生采用礼仪教育中的各种数据编题、计算。
音乐科教学《好朋友来了》进行待客礼仪教育;
教学《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进行尊师教育……
体育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集队时、示范时、练习时、竞赛时的礼仪行为训练。
各学科共169课时结合礼仪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常规进行了礼仪行为训练,使学生得到持久的多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激情育意的作用。
3、班、队活动抓养成训练
(1)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训练。
主题队会:全校召开“玩礼仪棋,争当礼仪之星”,“击鼓传花学礼仪”、“礼仪知识知多少”、“少先队仪态训练”等各种形式大中主题队会28个。
艺术活动:校园十大歌手竞赛,普通话朗诵竞赛,艺术节进行演出礼仪,当文明观众礼仪训练;
剪纸、绘画、心意卡制作,泥塑竞赛,进行爱学校,自觉维护环境美的行为训练。
体育活动:结合早操礼仪评比、全校拔河竞赛、一年级韵律操竞赛、田径队参赛等体育活动,赛精神面貌、赛纪律、赛礼仪。
实践活动:同学间结互帮对子,学习上互帮;
与“手拉手”学校通信交友;
为“手拉手”学校捐书;
为特困小伙伴捐款;
到“手拉手”学校过一日夏令营生活,与农村小伙伴共学先烈事迹,同瞻仰烈士纪念碑、同演出、同做家务。在实践中学习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进行关心他人,以礼助待、团结互相的行为训练。
户外活动:看电影,请剧团到校演出,春秋游活动都结合公共场所礼仪训练,评比“公共礼仪之星”。
(2)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竞赛”进行常规性训练。
我们制定了“二十五小学校内生活一日常规”、“二十五小学礼仪细则”、设立了“行为规范记分册”,组织学习,坚持训练。同时建立督导、检查、评比制度、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初评,期终一总评。使礼仪训练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地促知行转化,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4、榜样示范抓正面诱导
关于教育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我们通过四个方面给学生作示范。
为人师表作示范。我校修订了“师德规范”建立“文明教师评比制度”,制订了教师“待客礼仪”、“对待学生礼仪”。要求教师对学生: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
一颗爱心相待。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
先进人物示范。我校的校外辅导员是优秀民警。十佳交警,他们的先进事迹和蔼可亲的态度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文明家长作示范,我们强调家长当好文明家长,注意在家庭礼仪中的示范作用。
礼仪之星作示范。我们经常发现礼仪活动中的典型事例,及时报道;
请有突出表现的同学站在国旗下,接受同学的鼓掌激励;
评比各类礼仪之星,在大会上表彰。
表(3)礼仪之星评比统计表
〖BG(!〗〖BHDFG5mm,FK15mm,K30mm。3,K30mmF〗
〖〗家庭礼仪之星〖〗学校礼仪之星〖〗公共礼仪之星〖〗学校礼仪标兵
〖BHDG5mm,FK15mm,K15mm。7,K15mmF〗
上学期〖〗201〖〗34%〖BH〗
下学期〖〗273〖〗39.7%〖〗324〖〗47.2%〖〗524〖〗76.3%〖〗180〖〗26.2%〖BG)F〗
多方面、多层次的榜样,学生看得见,学得上,有力地推动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完善自己的人格。
5、校园文化抓环境陶治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基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我们创造了高品味的校园环境。一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金光灿籼的校徽,鲜红夺目的“爱国、文明、勤奋、健美”八字校训。升旗台庄严典雅,小花坛花木扶疏。“
小学生行为规范竞赛金牌榜”、壁画、宣传橱窗内容高雅。教室、走廊、专用室分别挂上国旗,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广播、墙报、校刊宣传着好人好事。
整洁、优美、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着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整个群体生活的规范力量,使在校园的每一个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习惯。
6、家庭教育抓辅寻配合
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则一致,内容互补,时空充实。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我们多次向家长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家庭礼仪规范。使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掌握礼仪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家长们都自觉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
“家庭礼仪”、“孝敬日礼仪”的行为训练评价,有效地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年的实验告诉我们,礼仪教育必须要注意两点:
文明礼仪事迹材料范文第4篇
而现实中,还有不少与“素质不高”对号入座的行为,都是因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习惯后在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就暴露出来的。说到文明素质,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复一日,因自我约束的态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区别。这一渐变,既与思想认识有关,更是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真希望我们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人能抛掉坏毛并养成好习惯,不容“小恶”,不拒“小善”,让不文明的画面、不和-谐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要构建文明和-谐社会我们作为学生应如何去做?这是**中学在最近组织全校学生讨论该话题的一个阅读材料,学校要求每班每位同学针对自身、他人、班级找出与校园文明礼仪相违背的做法,用你手中的笔描述出来,用你的心声去倡议大家自觉讲文明礼仪并,用你的好点子去完善我们的文明条例。
这是**中学充满人文气息的德育育人活动的一个缩影,这里没有一点说教的意味,没有对学生横加批评和指责,没有命令和强制要求,有的是反思,关注,倾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活动后从学生交上来令人叫好的整改措施,学校校容校貌的一点点改变,说明德育只有深入人心才会具有实效性
2.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在校园》。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这阳春三月,春意浓浓、生机勃勃,意味着我们该有一个崭新面貌。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里呢?
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
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了这个班的班风班貌。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周学生的批评劝阻。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
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迹,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剩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较强的协作精神,这样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
文明礼仪事迹材料范文第5篇
确立德育新理念
礼的物质文化建设,是以美化、文化学校校容校貌,改善小学生受教育的文化氛围,使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校每一幢楼房,每一块绿地都有自己的“艺名”。“英才楼”“求知楼”“怡心楼”,这些富有特色的名字既传达出了学校“培英育才”的期望和“桃李芬芳”的喜悦,也让师生们受到了艺术的感染。学校六个年级分别叫做“快乐中队”“阳光中队”“爱心中队”“红星中队”“书香中队”“梦想中队”等。
学校在墙壁、长廊、橱窗、文化石上,巧妙地标示出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训师风等价值观;文化墙上,有“礼”的各种书写形式,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故事“程门立雪”,有“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代表人物,有学生勤奋学习、教师辛勤工作的场面;楼道间,有学生获奖的三自箴言、图画书法作品;教室里,各个班级建设个性化的班级文化,书法艺术作品、名人书画、学生展示台、班级文明公约等,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独特景观,对学生形成一种“无声的教育”。
学校确立了德育新理念:“从培育礼文化入手,为塑造学生人格奠基。”学校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德育首位”思想。要求教师在“礼文化”教育活动中,从时代出发,从地域文化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尊重学生主体,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将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丰富完善了“三风一训”,校风(自尊、自理、自强)、教风(敬业、专业、兴业)、学风(乐学、勤学、博学)、校训(博爱、自主)在重庆市“百佳”评选活动中获得了“百佳”称号(我校获得13项“百佳”称号)。提出了培养具有“活泼而不张扬,稳重而不矜持,充满朝气,富有灵性”的“红光气质”学生的德育目标。用“红光精神”浸润学生灵魂,传承艰苦奋斗的传统,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有勇创佳绩的决心。
制定案例与制度
在学生的教育上,学校探索出了“自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自我教育管理模式。遵循模式规律,把“礼”的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安全礼仪、清洁卫生、课堂纪律、两操、路队、就餐等日常行为的六个方面的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加分扣分制度,避免以人管人的弊端,发扬制度管人的长处,努力把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设立“班级礼”和“个人礼”等荣誉,并授予荣誉锦旗。“班级礼”即文明班级在行动之“彬彬有礼”活动。只要全班同学在某一方面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做好它,并坚持一个月及以上,就可以颁发该方面的荣誉锦旗,如就餐惜福之彬彬有礼班级等。评比方式为:班级自由申报,提供该方面的材料依据,学校结合一日常规考核和红领巾监督岗两项评分记录评选认定,每学期颁发一次。所获“彬彬有礼”班级荣誉累计次数将纳入班级考核和作为评选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的依据之一。“个人礼”,模仿班级礼的活动,申报评议表彰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并持之以恒的“彬彬有礼”个人,作为评定三好学生的标准。
构建培育体系
学校经常开展“礼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丰富学生生活经历,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提升文明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
亲近儿童,挖掘“礼文化”培育内容,在学科课程中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有许多“礼文化”教育的内容。在校本教材中挖掘开发《寄宿生活教育》《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等,里面有课堂、集会、家庭等礼仪教育。
以人为本,构建“礼文化”培育体系 按学生所处的环境,学校将“礼文化”培育体系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按学校开展的各项德育活动,将“礼文化”培育体系分为“综合活动”“常规活动”“节令活动”三个方面。如田径运动会融合了“运动礼仪”活动;每周一次的集体朝会融合了“集会礼仪”;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融合了“国旗礼仪”。科技创新大赛中融入“科技礼仪”;读书活动中融入“读书礼仪”。结合“重阳节”开展“敬老礼仪”活动,结合“学雷锋月”开展“服务礼仪”活动……
加强激励,“礼文化”在多元评价中展开 每次活动由德育处拟定活动方案,制定评比规则,开发各种礼仪的行为指导准则。加强活动前的广泛动员,活动中的过程监督,活动后的及时总结。加强激励机制,每次活动都评选出特色学生和特色班级。特色学生采用自己申报、家长建议、小组评议、全班讨论、民主推荐产生,并填报“彬彬有礼”特色学生申报表,再由德育处大队部组织人员共同评定后最终确定。利用“礼仪之星”展示牌,展示特色学生的照片,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大力宣传特色学生、特色班级的先进事迹,抓住典型事例,为学生树立模范榜样,并且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