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从部队退伍回来,经人介绍和本村女青年许辉如确定恋爱关系,许辉如父母膝下只有一个女儿。1982年入赘许辉如家,双方进入婚姻的殿堂。婚后相继生育一子一女。他孝敬父母,疼爱妻子,关心子女,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好女婿事迹材料【五篇】,供大家参考。
好女婿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模范女婿先进事迹材料
在河河畔村,提起的名字,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姜奶奶找到了一位好女婿。
1981年12月从部队退伍回来,经人介绍和本村女青年许辉如确定恋爱关系,许辉如父母膝下只有一个女儿。1982年入赘许辉如家,双方进入婚姻的殿堂。婚后相继生育一子一女。他孝敬父母,疼爱妻子,关心子女,家庭美满幸福。
12月一天,妻子在村里上班,丈母娘在家突发脑血栓,人事不省,情况十分危险,来不及通知妻子,背起老人,在别人的帮助下将老人送到县医院抢救,等妻子赶到医院,老人才苏醒,妻子感动的泣不成声。经过治疗,老人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基本长期瘫痪,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精心服侍,他不嫌烦,为老人按摩推拿,舒筋活血,喂水喂饭,擦背抹脸,端大小便,不怕脏,不怕累,关怀备至,经过他的精心护理,老人恢复的很快,现生活基本能自理,精神状态很好,逢人便说:“我找了一个好女婿,待自己比亲娘还亲!”
妻子在村里上班,他包揽了全部家务和服侍老人的重担,全心全意支持妻子的工作,使妻子排除了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村里的工作中去,先后被评选为县人大代表,优秀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他教育子女,注重教育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养成了严于律己、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儿子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优等生,在大学期间,勤工俭学深受导师喜爱,被保送美国留学读博士,为社会培养了有用之才,也是村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唯一的留学生,为父母增脸,为家乡争光。一双子女都加入中国共产党,家中5人均是共产党员,家庭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
好女婿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玉娇梨》 自我意识 自主追求 自主掌控力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77-02
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两性格局桎梏之下,女性无论在政治、经济,以及婚姻上都注定没有自。“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1]女性的从属、没选择权的社会属性,导致了女性自我意识在经历了相当长的黑暗时期后,在激进与保守中往来折返,摸索前行。这一过程,在以婚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莺莺传》中崔莺莺被情诗动心,“自荐枕席”,在明知将被抛弃,却只能哀怨“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
《娇红记》中王娇红虽意识到“聪俊女子,宁为卓文君之自求良偶,无学李易安之终托匪材”[2],几番以死相抗,却落得郁郁而终。
作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滥觞之作,《玉娇梨》可谓明末写实风格盛行的婚恋题材领域的一股清新之风。天花藏主人笔下的红玉、卢梦梨以其对婚恋自主的意识、自主追求和自主掌控力,展现了明末封建社会的桎梏下,适婚女性自我意识的萌芽。
一、婚姻的自主意识
《玉娇梨》中红玉与卢梦梨的自主意识,突出地表现在她们对婚姻爱情中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追求目标。不论是前有父百般择选的红玉,还是“严父向背”,毅然托身嫁妹的卢梦梨,在择婿的问题上,都坚守着“不嫁俗子”的立场。
红玉的择婿观表面上是以其父白太常,“只要选择一个有才有貌的佳婿配他”的意志为主的。红玉婚姻路上最具挑战性的磨难,当属杨御史“为儿谋妇”不成,暗下黑手,白家凭空受难一关。年迈父亲远涉“塞外沙漠之地”,吓哭的红玉“连连顿足说道:‘此事怎了,此事怎了?倒是孩儿害了爹爹。’”[3]父为己受难的关键时刻,红玉清醒而冷静地分析着即将面对的困难,谋划着自身的安排处置,以便让父亲无忧上路,却丝毫没有惯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那样,采取最简单易行的抛却自身,以嫁救父的昏念。
相较红玉有个面面周全的父亲,“严父见背”,卢梦梨就全凭自身的单打独斗。在男权夫权弥漫的封建社会,“门楣冷落”“待字闺中”“绝无知者”让卢梦梨看穿世事,“不知绝色佳人,或制于父母,或误于媒妁,不能一当风流才婿而饮恨深闺者不少。”[3](154)对自身在客观世界中的准确意识,促使其在择婿问题上更加现实、紧迫。“后园赠金”“托身嫁妹”“劝求功名”这一系列的举动,环环入扣,充分展现了卢梦梨在择婿问题上的认识清醒、目标明确。
二、婚恋对象的自主追求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婚恋哲学体系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强烈的、消极的宿命婚姻观占据着霸权地位。有意推陈出新的天花藏主人,虽然有意将故事冲突脱离既往“家长”与“年青男女”矛盾的内核,但受制于传统礼教根深地固的影响,在情节设置上仍难免带有痕迹。
红玉见到张轨如“字迹写得恶俗”,“已有几分不喜”,又听到嫣素对张轨如外貌的一番形容,喟然感慨“我好命薄”。才貌双俱是红玉对佳婿的基本原则。对于白太常欣赏有加,她“低头不语”,“只不做声”。直至白太常出主意“权作一个西宾”“慢慢探他”,红玉才“如此甚好”。由此可见,红玉既是个有主见,又不轻言否定放弃。再看其花园私窥时的心理描写:
“前日嫣素说得此生十分丑陋,我想他既有才如此,纵然丑陋,必有一种清奇之处。今日嫣素幸得不在面前,莫若私自去偷看此生端的如此,若果非佳偶,率性绝了一个念头,省得只管牵肠挂肚。”[3]
如果说不偏听,主意己定,显示了红玉在追求爱情上独立、果敢的一面。那么,在确定《春柳诗》的真正作者,真才子苏友白后,红玉在追求爱情的表现上又是另一番缜密周道。通过嫣素之口,我们可以看到:
“郎君休得轻视我家小姐,我家小姐贞心定识不减古媛,今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郎君只管放心前去,管留此东床待君坦腹。”[3]
红玉对婚姻追求的决心可见一斑。白太常满心欢喜将红玉与卢梦梨许给假柳生之名的苏友白,红玉惊得“不敢做声”,却仍能矢志不移地表示“虽未会面”“心已许之”,礼教的冲突与情感冲突之下,红玉放弃了正面冲突,寄转机于保媒的舅舅来时“自肯尽言”。
在《玉娇梨》中卢梦梨的自主追求可谓酣畅淋漓。隔墙偶见苏友白,一见倾心,果敢挑战封建伦理规则,“头戴弱冠”,引才子后花园相见。一番把臂相谈,探得内情,卢梦梨“羞涩半晌”,在苏友白的催促之下,吞吐实意:
“小弟有一舍妹与小弟同胞,也是一十六岁,姿容之陋酷类小北,学诗学文,自亲见背,小弟兄妹间实自相师友。虽不及仁兄所称淑女之美,然怜才爱才,恐失身匪人。一向缘家母多病,未遑择婿。小弟因年少,不多阅人,兼之门楣冷落,故待字闺中,绝无知者。昨接头偶见仁兄翩翩吉士,未免动嫖梅之思。小弟探知其情,故感遏仁兄。谋为自媒之计。今挑问仁兄,知仁兄钟情有在,料难如愿,故不欲言也。今日之见,冀事成也。异日见来,事已不成,再眉目相对,纵兄不沮此见笑,弟独不愧于心乎?故有或不见之说,今仁兄以市交责弟,弟只得实告,此实儿女私情。即今言之,已觉面热颜赤,倘泄之他人,岂不令弟羞死”[3]
这一番“托妹自嫁”的大胆主动,绝非卢梦梨冲动而为,“昨已与弟言之矣,娶则妻,奔则妾,自媒近奔,既以小星而待君子亦无不可”[3](158),思虑之深,足可见其追求之坚定。同是面对许以柳生,卢梦梨并无红玉“难直说”之惧,坚定自主地追求“若是小妹之情,姐姐不妨略道一二。就是舅舅之意,原是为好,非故相抵梧;
若知道小妹之委曲,或者别有商量”。[3]
三、自主的掌控力
女性自我意识中的最终实现,主体在客观世界中通过自我谋划、掌控占据着决定性因素。封建社会女性的从属以及完全失去选择权的地位,注定了婚姻悲剧的不可避免性。恩格斯曾指出:“在一切历史上主动的阶级中间,即在一切统治阶级中间,婚姻的缔结与对偶婚以来的做法相同,仍然是一种由父母安排的、权衡利害的事情。”[4]
红玉完全束缚在封建家长包围内,择偶上完全是父亲白太常、舅舅吴翰林代言。在避居吴翰林家中,向苏友白求媒更是无一言一语参与。摆布之下,红玉仍通过嫣素之口,为实现与苏友白之婚展示自主掌控和谋划:
“小姐昨日与贱妾再三商议,欲要与老爷说明,又恐事涉于私,不好开口;
欲烦郎君当面辩明,又恐郎君与张郎为仇,必多一番口舌,故此两难,如今算来算去,止有一条好路,叫郎君不必在此惹人耳目,请速速回去,只央我家舅老爷来说亲,再无不成之理,张家厌物,郎君去后,小姐自叫老爷打发他去,岂不两全。”[3]
《玉娇梨》中卢梦梨的谋划和掌控力让人叫绝,后花园中“发乎情、止乎礼”地与苏友白私定终生,仍能洞穿世事,虑事周详地谋划出一番清醒之路:
“千秋才美,固不需于宝贵,然天下所重者功名也。仁兄既具拾芥之才,此去又适当鹿鸣之候,若一举成名,则凡事尽易为力矣。大都绝世佳人既识怜才,自能贞守。何必汲汲作儿女情痴之态,以误丈夫事业。”[3]
四、不足
明末清初程朱理学与反宋明理学两股新旧思想斗争激烈,在《玉娇梨》中依稀可见两种思想角斗的影子。重功名、依仗家长的认同与理解,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通过红玉与卢梦梨对婚姻的自主追求和自主掌控,依稀可见女性自我意识的萌芽。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明)孟称舜(著),欧阳光(注释).娇红记[M].北京.华厦出版社,2000
好女婿事迹材料范文第3篇
女儿英年早逝,
上门女婿成了儿子
今年74岁的李玉峰,是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人。28岁那年,他与小他一岁的王淑娴结为夫妻。1976年夏天,李玉峰38岁了,他们的独生女李文静喜降人间。1992年,李文静初中毕业,因家境贫困加上父母已年近花甲,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她毅然放弃上高中,到离家不远的一家编织袋厂打工挣钱养家。
望着孝顺的女儿把这贫苦的家操持得井井有条,李玉峰夫妇心中得到很大的安慰。可是,女儿终有一天要嫁人的,女儿是他们唯一的依靠,如果女儿出嫁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呀?
时间转眼到了1998年秋天,李文静已22岁了,李玉峰凭感觉知道女儿恋爱了。李玉峰的感觉没错,李文静真谈恋爱了,小伙子是她的中学同学,叫唐国强。唐国强人长得虽然不是很帅,但忠厚善良,在一家家具加工厂当木工。一天晚上,一家三口刚吃过晚饭,李文静怯怯地说:“爸,妈,我有男朋友了。过两天,我带他到家里吃饭吧!”听了女儿的话,李玉峰埋头抽着烟,王淑娴长叹一声便沉默不语……
李文静知道父母此时在想什么,她挪到母亲跟前,摇了摇母亲说:“妈妈,您别不高兴嘛,我就算嫁人了,也不出这个家的。我和国强已经商量好了,如果你们不反对,就让他上门给你们做女婿,我们永远不离开你们,您看行吗?”
母亲搂着李文静喜极而泣:“好啊,妈不反对。”李玉峰也连连点头。
1999年5月,唐国强成了李家的上门女婿。婚后,李玉峰夫妇把女婿当亲儿子疼爱。
2000年7月,李文静生下了可爱的女儿悦悦,一家五口更是其乐融融。谁知,这幸福的生活转瞬即逝。
到了2001年夏天,女儿刚过一周岁生日,平常感到腰酸背疼却硬撑着的李文静被查出是尿毒症晚期,生命危在旦夕。几个月后,在医院做了五六次血液透析的李文静病情日益加重,气若游丝。2001年11月12日清晨,李文静带着对父母对女儿无限的牵挂走完了她25岁短暂的人生。
唯一的女儿意外辞世,李玉峰夫妇的精神支柱也随之坍塌了,身上的老毛病相继发作。想到女婿还年轻,肯定要再娶,迟早要离开这个家,这对老人对未来的生活陷入了绝望。
李文静走了,这个家的重担落在了唐国强的肩上。每天,他早早出门工作,直到天黑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吃过了晚餐,为了多挣钱养家糊口,他到一家夜食摊帮人家打杂,等回到家时,已是次日凌晨两三点钟。合衣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天便蒙蒙亮,又得起床了……
由于整天超负荷地忙碌,唐国强明显消瘦、苍老了,加上漫漫孤寂长夜的煎熬,使他心烦意乱。李玉峰不忍心看着他这样备受煎熬,就对他说:“小唐,你还年轻,应该有属于你的生活,我们再难也不能这样把你拴在这里呀,你走吧!”
谁知,唐国强摇了摇头对老两口说:“爸、妈,您二老别说了。自从我进李家的那天起,你们就像亲生父母一样疼爱我,文静虽然走了,但我们早已是一家人了,你们就是我的父母呀!今生今世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们!”
李玉峰夫妇听了,泪水顺着面颊流下。
女婿患病离去,
“儿媳”成了女儿
得知唐国强决定留下来,李玉峰跟老伴儿王淑娴商量之后,便劝唐国强再娶。唐国强虽然答应了,但他整天忙于打工挣钱,再婚之事迟迟没有进展。李玉峰和王淑娴看在眼里,暗暗地为他着急,于是托熟人四处为女婿物色对象。后来经再三比较,李玉峰夫妇觉得在市场卖菜的郭晓芳是最佳人选。郭晓芳是个苦命的姑娘,四五岁的时候父母相继病逝,吃百家饭长大,不仅自立自强、吃苦耐劳,而且诚实善良、善解人意,如果她能成为唐国强的妻子,这个家就有救了。
在李玉峰夫妇的再三催促下,经人牵线搭桥,唐国强才安排时间和郭晓芳见了面。这一见之下,两人很是投缘,互相产生了好感,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和了解,彼此袒露心扉,真心相爱了。2003年国庆节,两个人举行了婚礼。就这样,上门女婿唐国强把郭晓芳娶进了李家,重新组成了五口之家。
将郭晓芳娶进门后,李玉峰夫妇仿佛看到了女儿的身影,对她百般疼爱,从小就没爹没娘的郭晓芳,真切地感受到了父爱母爱。很快地,郭晓芳融入了这个特殊的家庭。每天晚饭过后,这个特殊的五口之家,团聚在一起看看电视、唠家常,屋子里渐渐升起久违了的幸福气氛……
唐国强和郭晓芳一起苦苦打拼了3年多,家庭的经济状况渐渐地好了起来。这时,7岁的悦悦上了小学一年级,正当他们考虑准备生个孩子时,王淑娴的哮喘病突然加重,住进了医院。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积蓄,很快又花得所剩无几了。为筹钱给岳母治病,唐国强和郭晓芳只好放弃生孩子的计划。
2007年夏天,就在唐国强拼命地挣钱给岳母治病时,他开始出现了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手脚无力的迹象。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好像是出了问题,便悄悄地到医院检查。看着诊断书上明白无误地写着“肺癌”两个字,这个耿直的汉子不禁号啕大哭。
唐国强心里非常清楚,自己患的是绝症,治愈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按医生说的,做手术后进行放化疗,能延长两三年的生命,可是那高昂的治疗费用,他那一穷二白的家是无论如何也承担不起的。再说王淑娴治病正需要钱,他只有隐瞒病情,带病坚持打工挣钱给岳母治病。
那段时间,唐国强像以前那样充满活力,拼命地干活,没人知道这个在外打工在家料理岳母的女婿竟是癌症晚期患者。尽管唐国强如此拼命地挣钱,终究没能留住岳母的生命,2008年3月23日,王淑娴的哮喘病进一步加重,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
唐国强将岳母安葬后,癌细胞已扩散到全身,生不如死的疼痛再次紧紧地包围着他,他无可奈何地倒在病床上。直到这时,李玉峰和郭晓芳才从医生那里得知唐国强已是癌症晚期,早已错过了治疗的时间,医院已爱莫能助……
2008年6月11日深夜,依偎在妻子的怀里,唐国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女婿”再来,
“组合家庭”演绎旷世真情
唐国强走了,家里的顶梁柱坍塌了,李家又陷入凄风苦雨的境地。
已70高龄、身体一直不好的李玉峰一下子病倒了;
才8岁正上小学三年级的悦悦失去了亲生父母变得无依无靠;
郭晓芳虽然是唐国强的妻子,但她才30多岁,离开李家重新去寻求新的生活,这是情理之中的事。那谁来赡老扶幼呀?谁来拯救这个苦难的家呢?李玉峰老人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中。
唐国强去世了,李家虽然与郭晓芳没有多大关系,但她进李家这些年来,已经和这一家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真切地感受到了不曾拥有的父母之爱。这个时候,她怎能忍心离开这个家,离开这个善良而孤苦无助的老人和孩子呢?
从那以后,郭晓芳总是晨曦初露就推着拉菜的三轮车出门,就连冬天也不例外。郭晓芳何曾不想停下来休息,可是她心里最清楚,她若是停下来,家里就揭不开锅了。
这样苦撑了半年,郭晓芳感觉到自己快要撑不下去了。过去丈夫在世时,白天在外挣钱受了苦,回到家里有丈夫的胸膛温暖自己困倦的身心,而现在就算自己在外吃了天大的苦,回到家里只能独守空房独自承受。这种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啊!
“我才33岁,难道就这样在李家守寡一辈子吗?”多少个孤寂之夜,郭晓芳不禁喃喃自语。可是,每天早上出门,听着李玉峰父亲般的关怀与叮嘱,从外归来时老人递上热毛巾、端上来热气腾腾的饭菜,遇到中午卖菜回不来,老人怀抱饭盒踉跄着给她送饭……就是亲生父亲,也不过如此而已呀!她那刚刚升起的念头又打消了。
2010年4月的一个清晨,感冒的郭晓芳依然推着三轮车去批发蔬菜,她推着满满一大车蔬菜从批发站出来,全身乏力,冷汗直冒,不得不停在路边休息。“大姐,我帮你推一程吧!”望着她脸色苍白、直喘粗气,一位跟在她后面的好心小伙生出了怜悯之心。
这位小伙名叫程云波,现年30岁,辽宁法库人,眼下在离此不远的一家建筑材料厂当工人,在上班的路上遇到了郭晓芳。看着程云波忠厚老实的样子,郭晓芳接受了他的帮助。程云波推着三轮车一边走一边与郭晓芳攀谈,当得知郭晓芳的家事后,不禁为眼前这个弱女子的深明大义而感动。
程云波三年前曾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因为家境贫寒,此后就没有再娶。他的诚实与热心也在郭晓芳的心里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从此以后,每天早上郭晓芳从批发站批发完蔬菜出来,总是“遇”到前去上班的程云波。他总是默默地替郭晓芳推沉重的三轮车,送到附近的菜市场上。一来二去,两人深深地相爱了。2011年3月,程云波终于忍不住正式向郭晓芳求婚。郭晓芳思索再三,向程云波坦言:“我丈夫临终时,我曾答应他照顾李家老小,我不能食言。你如果不怕负担重,愿意和我一起照顾李家老小,你就来……”
郭晓芳这番坚决的话令程云波大为震惊:多好的女人啊!就为一句临终嘱托,却在如此艰难中坚守一句诺言!这样的女人是值得信赖,值得为她付出的女人!几番思索,程云波答应了郭晓芳的要求,给李家当上门女婿。
2011年6月12日,郭晓芳按照当地习俗,摆了几桌酒席,将程云波招进李家,两人终于幸福牵手。这场婚礼虽然很简朴,但这对夫妇的大爱与大义却感动了无数乡邻,他们纷纷前来庆贺,送来了最真挚的祝福。
秋天到了,李家四面透风的房子无法抵御风寒,程云波取出自己打工积攒的所有积蓄,对李家老屋进行翻修,为李家老小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刚领到工钱,程云波便给李玉峰添了一件厚实的棉衣,给悦悦买了一件漂亮的羽绒服……尽管随后而来的那年冬天,天气是刺骨的寒冷,但李家老小却感到格外的温暖。
为了照顾好李玉峰老人和正在上学的悦悦,2011年12月,郭晓芳换了工作,到附近一家餐馆打工。每天早上,她招呼他们爷孙俩吃好早餐后,便送悦悦到学校上学,再去上班。一下班,她就立即赶回家,做饭、洗衣、给老人熬药、辅导悦悦做作业……这个曾经残破的家又弥漫着幸福而浓烈的温情。
李玉峰的病用药不能根治,郭晓芳便在生活起居方面进行护理。为了不让老人孤寂,郭晓芳一有空就陪老人聊天、谈家常,笑语温存,千方百计让老人高兴;
老人身体虚弱,稍一受冷就咳嗽不止,只要天一变凉,郭晓芳就给老人添衣加被,为老人灌好热水袋,让他晚上睡觉时捂着;
老人胃口不好,郭晓芳一日三餐变着花样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
好女婿事迹材料范文第4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meimei”为你整理了这篇基层扶贫帮扶干部优秀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歙县水利局干部姜敏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普通党员,从事防汛抗旱工作30余年,在扶贫攻坚战中,帮扶森村乡皋径村的三个贫困户,他带着对农村的热爱和群众的深厚感情主动作为,认真贯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解民忧、帮民富,精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好女婿事迹材料范文第5篇
在县中楼镇,提起一家,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最让四邻八方津津乐道、赞叹不已的,是一家子女个个成材的成功经历和那种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四个儿女个个成材
全家有7口人,一个老母亲,四个儿女。她精心培育子女成才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个家庭,堪称为教子有方、精心育才的典范。她经常教育孩子做人要心胸坦荡,忠诚老实,要善于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不断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要有疾恶如仇的爱憎分明的感情,不与坏人为伍,不参与“黄、赌、毒”等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犯罪活动。不要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与同学交往中,他常常这样告诫孩子,对于学习落后或品行差的学生,不要冷落他们,不要蔑视他们,要主动与之交往,诚恳地帮助他们找出自身的闪光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良好的家教和学校教育,四个儿女相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大儿子陈维斌今年39岁,92年去美国芝加哥大学读完博士后,在西亚图大学任教两年后去波士顿一科研单位,从事生物化学研究,38篇。
大女儿陈维芹,今年36岁,山东文心正律师所副主任,县妇女儿童维权中心主任,县唯一女执业律师。现在县法律援助中心承担全县法律援助工作。共为10余家企事业单位及行政机关担任常年法律顾问,为当事人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500余万元,是全县网历年办理援助案件最多的执业律师。多次被评为“省妇女维权先进个人”、“市法律援助先进个人”、“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荣誉。
二儿陈维武今年33岁,89年考入北京中医大学,在校学生会任学习部长,94年毕业后在科技大学读研,现在北京市奇正藏药集团新产品市场部任医学经理。
二女儿陈晓燕今年27岁,1996年考入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任学生会副**,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毕业后被厦门市选用到厦门邮电纵横集团通讯发展有限公司工作,提任市场部经理,同年又考取厦门大学业余读研,任学习班长。
为圆老人金銮殿之梦
的婆婆今年已经93岁了,多年来她为老人生活的愉快、身体保健积极努力,群众称她为“大孝媳”。为了照顾老人方便,她始终和老人住在一起,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这么大年纪了仍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子女在父母的影响和潜移默化下,也非常孝敬老人,以老人生活的欢乐为欢乐,一切围绕老人的喜爱转。大女儿在县城,相对离家近一些,每年不断地为家中送吃送喝送保养精品,每到初冬就把祖母接到县城过冬,春暖才回家。
“十一”期间,老人在看电视“庆国庆”场景时说:天安门真漂亮,北京的金銮殿真美,这是皇帝当时坐的地方吗?是真的吗?慈禧太后坐的地方也是这样的吗?看到老人这份期盼的神情,她立即决定带婆婆到北京去看看,但老人毕竟已92岁高龄,身体是否吃的消,撑的住?他及时与儿女们商量,儿女们都非常赞同。大女儿为确保安全,专门将奶奶接到医院进行全面查体,在奶奶身体健康一切正常的情况下,为奶奶购买了轮椅、氧气袋,并与从医的女婿请假一起陪同父亲将奶奶送到北京,到北京后,儿子也请假专车拉着老人看天安门,游览故宫、颐和园、天坛等,所到之处轮椅不能推的地方,都由儿孙背着,用二十天的时间,带老人看遍了北京的名胜古迹,老人所到之处儿孙相拥的情景,使很多游客都投来羡慕的目光,特别是老人那双见证历史的小脚及精神矍烁、容光焕发的笑容引来很多游客争先恐后与她合影,回来后老人高兴的逢人就说:北京真大真美啊,真好看啊!我逛了北京,该看的我都看了,过去皇帝吃的我都尝了,是我这么好的儿孙、媳妇让我圆了金銮殿之梦,我真幸福啊!
夫妻同唱文明进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