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兴文秘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 发言稿 主题教育 教案设计 对照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3年财务管理实训体会【五篇】

时间:2024-03-08 14:38:01 来源:网友投稿

高的仿真性一直是实训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如何体现仿真性是设置该课程考虑的重点问题。一直以来,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置都依附于会计专业,在会计准则下设置而成的财务管理实训课程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财务管理实训体会【五篇】,供大家参考。

财务管理实训体会【五篇】

财务管理实训体会范文第1篇

高的仿真性一直是实训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如何体现仿真性是设置该课程考虑的重点问题。一直以来,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置都依附于会计专业,在会计准则下设置而成的财务管理实训课程被限制在一定框架下,缺少创新性,以致于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要求,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基于仿真性分析实训课程优措施,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置的真实性。

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用现状

教育改革制度实行后对实训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并高度重视实践环节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明确提出了实训课程改革方向与设置目标。就目前情况来看,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置并没有安全达到教育改革目标,改革与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一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设置并未以市场为基础,课堂基本安全常规流程运行,例如,虚拟地给学生列举银行贷款程序,学生对一个虚拟的项目很难进行推敲和分析,且这个项目活动也难以扛得起推敲。学生在这样的实训环境中进行锻炼并不是具有重大意义,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一些机械化管理人员,缺少实践性和创造性。财务管理本身属于一种环境产物,是基于资本市场活动而诞生的,不能关起门培养机械化人才,用以市场为基础,可是从目前情况分析大多高校都打不到这一点。主要在于在此目标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并未真正做到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无法真正做到与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需求相衔接。

通过以上分析内容,基本了解和掌握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问题,为了有效应多这些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怎样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实训教学课程体系,使他们真正成为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是如何优化仿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基于高仿真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优化策略

为了提高仿真性,只能尽最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但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做到完全真实,只能说越逼近真实越好。因此,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定位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真实性”。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真实性”应该体现财务管理活动的特点,尤其是基于市场下的创造性价值管理的特点,将实训课程设置尽量与市场、企事业实际需求连接在一起,进而优化仿真性。

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体现实践性、前瞻性和创造性。财务管理专业本身是一个应用型专业,毋庸置疑地要体现实践性,实践必须基于资本市场进行。前瞻性是指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工具日新月异。当前,理财实践正从内部财务管理向外部财务管理转变,实训课程设置必须充分考虑未来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推进财务管理中作发展。

增强参与性。实训课程既然以实践为基础,有必须以学生亲身参与为基础,从各个方面提高课程的参与性,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尽量设置个性发展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实践课程。现代企业需求的人才既要具有个性化又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置也需要尽量考虑这两点因素。

基于仿真性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基于提高课堂教学真实性为目的,可以在课堂上简单地进行一些实验课程,实验课程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过程控制最重要。现在,准备运行一个融资流程模拟实验。为了做好这个实验,可以从目前我国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着手,主要用国内外银行贷款流程和上市融资流程实验,实验中包含标准化流程,如准备提供国内外银行要求的资料,也要在熟悉标准化流程的同时提供某企业资料要求,学生则需要根据当前国际国内金融环境和财政政策分析获得贷款。

加强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内模拟训练、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应加大实验室投入力度,保证财务基础实验、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的顺利实施和充分开展。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投资的持续性,确保满足场地、设备、教学软件等各个方面需要。与此同时,要保证与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第一线需求相一致,建设仿真的企业财务管理实验环境。

教师要精心设计与组织案例教学,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实训课程的最大魅力在于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能够有效消除课程教学的枯燥感,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课堂讲解内容不同,案例设计和组织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有的案例在学习某章节的内容之前给出并提出思考问题,内容学习之后再讨论讲评;
有的案例在学习某章节的内容之后给出讲评;
有的案例在学习某章节的内容之中给出结合案例讲解内容。比如在学习“筹资管理”这部分内容之前,首先给出“浙江正泰集团的传奇之旅”的筹资案例,给学生提出几个思考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疑问的渴望,学习过程中会主动查找有关筹资的更多信息,并会带着问题学习筹资决策的内容,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主动思考;
当该部分内容学习完以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析总结,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打交道的技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经营杠杆收益与风险”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了基本理论之后又运用秦池酒厂“天价”广告费导致秦池酒厂由盛到衰的案例来说明,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既生动又易于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提出如何更好地运用杠杆控制风险的措施。

财务管理是一项创造性的资本市场活动,实训教育应贯穿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为了给社会、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基于仿真性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以尽量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进而实现优化仿真。

[1]张月玲,李继良,李 芳,贾振超,张慧鑫.“职能渗透式”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2

[2]刘锦凤.多层次、多元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构建[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05

财务管理实训体会范文第2篇

一、人才及人才竞争力概述

(一)人才及人才竞争力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6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

(二)财会人才及其竞争力分析 会计人员不能只局限于记账,算账和报账,而要参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预测和决策,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强烈的敬业精神,真正成为企业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成为复合型的财会人才。财会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增强竞争力需要是财会专业学生牢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人才规格与技能,并以此为核心,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再次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精耕细作”,整理出对自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理论联系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学习成果。企业需要人才技能及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如图2。

二、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民办普通高校财会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21世纪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财务基础理论扎实,熟悉中小企业财会实务,综合运用财会信息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商务应用型财会人才。

(二)实训课程体系建立 根据现代财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民办高校财会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应设置三个层次的实训课程体系:主干课程通过单项实训加强基础性训练;
专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实训课程进行锻炼,业务素质验证及提高通过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检验。

(1)主干课程――单项实训。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管理会计》、《财务通论》、《公司财务》、《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十门课程,每门课程除必要的理论教学学时外,还要根据校内实训环节的设置,配有相应的实训学时。主干课程的实训主要解决财会人才知识结构中会计核算程序和企业财务管理两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储备,同时也满足企业人才技能需要的第二层次――知识水平和第三层次――实践经验储备这两大方面的问题。从实训方式上,可将单项实训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如图3)。

(2)专业能力――综合实训。财务管理专业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务案例分析》、《内部控制案例》、《纳税实训》、《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实训》六门综合实训课程,以及大四学年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这两个教学环节进行。这些课程的设置都需要有一系列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作为支撑,这些综合能力实训课程,打破了单项实训的课程界限,将各门课程有机整合,使学生所学的每门独立课程变的相互连接,做到学以致用。例如:《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需要用到《管理学》、《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通论》、《公司财务》等课程知识;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需掌握《Excel办公软件》、《管理会计》、《财务通论》、《公司财务》课程的知识;
《纳税实训》需以《税法》、《税务筹划》、《财务管理软件》等课程为基础,重点解决企业报税的问题。

(3)业务素质――职业资格证培训。民办本科院校是介于二类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所以除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外,还必须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因而,应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将职业资格培养写入教学计划,可设置ERP应用资格证培训、理财规划师培训、会计上岗证培训、初级会计师培训。争取使学生在毕业前,全部获得会计上岗证,有条件的同学考取初级会计师证,并鼓励同学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

(三)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实践教学环节以企业需要人才的五个方面技能为核心,进行财会人才专业培养,实行“宽口径、全方位、多循环、强技能”的实践教学仿真模拟培养模式。

(1)宽口径的实践教学――提高知识水平。民办本科高校财会专业培养的商务应用型人才,应打破传统的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专业细分,倡导“大会计”观念,尽量淡化专业界限,使有志于从事会计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到会计及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同时,也使学习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更多的了解金融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毕业后可以按照各自的兴趣从事相关工作。所以,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上,可以采取“宽口径的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科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例如: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对《管理学》、《市场营销》、《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统计学》等课程都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任课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完成设置的实验项目。财务管理专业增加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时数,实训课程增加会计核算程序,增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会计基础知识的积累,更方便的获取会计信息;
会计学专业同样也增加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使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由信息流管理向资金流控制转移。通过以上课程实践教学课时的增加,为企业需要的人才技能提供了必要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2)全方位的实践活动――增强实践经验。增强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必须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实际工作,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两个方面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大学第一学期开始就设置《基础会计》课程,并在学期末安排实训课程,让学生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第二学期开设《财务会计》课程,学期末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并登记账簿,填制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在学习《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通论》等基础课程后,从大二下学期暑假开始,采取集中和分散两种实习形式,有目的、有重点、有批次的将学生输送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务操作。返校后,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和用人单位的实习鉴定。通过校外实习,鼓励学生到实际工作去锻炼自己,使学生能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回到课堂,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表现优秀的同学,还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签订就业协议,提高学院的就业率。通过全方位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3)多循环的实践内容――提高业务能力。学习知识并掌握技能,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其竞争力,这需要在大学学习阶段不间断地、反复地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必须实行“多学科、多循环的实训教学”。从大一至大三每学期都开设实训课程,贯彻“实践教学不断线”的人才培养思想,如图4所示:

(4)强技能的实践目标――升华工作业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每年都会对财会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往往学生在大一、大二学习的知识,在大四就发生了变化,因此,为增强民办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在大四上学期继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开设“会计岗位综合实训”、“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案例综合分析”、“纳税实训”、“就业指导”等课程。从大四下学期开始的毕业实习工作,强调指导教师负责制,要求实习教师跟踪学生的实习全过程,并对其实习工作进行必要的理论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为撰写毕业论文收集实践素材。通过强技能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业务能力,增强专业技能竞争力,升华其工作业绩。

(四)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创新性实验环节可以是各种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创业大赛、专业社会调查和学术研讨等。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性竞赛、社会调查或学术研讨,借助于实践教学的形式和理论知识的内容,增加学生对社会专业实务知识的了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市场商务模拟实验环节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营网站创办虚拟公司和投资证券等。通过这些形式的实践,让学生模拟实务操作,亲自参与经营、会计核算和投资决策,结合实际理解理论知识,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增加模拟报税、纳税筹划、财务诊断与咨询、注册会计师模拟审计等。当然,以上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需要具体体现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应结合理论教学进度,考虑不同实践环节的内在规律及企业与社会的实际情况,改革完善现有的教学计划,包括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学时和学分分配、学期进度安排、实践环节的协调等。突出体现在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和学分比重。

三、基于人才竞争力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完善校内组织管理体制 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担任实践教学工作的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分工和管理规定,使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并能够上下协调。实践教学应由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主管,教务处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科负责监督和协调,系里设置专业的实习实训教研室具体操作财会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学工作。这样就可形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制,三个层次相互协调,信息互通,积极提升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培养人才的竞争力。

(二)建立和丰富实践教学资料 一是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民办院校现阶段所采用的教材普遍为重点大学出版的教材,教材内容丰富且知识点偏难,侧重理论研究且轻视实践内容。因此,有必要编写一套适用于民办本科院校的财会教材。要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的实用性,重新整合每门课程的内容,如财务会计课程,应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及作业环节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再如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课程要进行科学的分工和协调,尽可能依据企业的管理循环展开论述,最好能使用较为真实的企业案例。二是各种案例、实验项目、综合实训资料的收集、整理、改写或编纂。(1)案例的收集和整理。案例教学对于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案例了解企业的财务运作,增强其今后遇到类似财务问题的处理能力。案例教学,需要任课教师经常追踪在经济领域发生的最新财务事件,结合理论教学,并制作PPT,图、表结合进行阐述,教学准备工作较为繁重。(2)编写相应课程的实验项目,形成实验模块,列出实验要求,由学生自主去完成。(3)民办本科院校,综合实训可以将多门知识相互渗透的课程合并为一门实训课程,如由会计、财务分析和审计相结合的实训;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实训;
财务案例实训可以包含财务通论、公司财务、高级财务管理及国际财务管理的案例等。

(三)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作用 一方面,应建立和健全校内实验室。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至少应具备四个校内实验室:手工做账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会计信息化实验室、股票交易模拟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帮助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1)手工实验室。由于财会本科专业知识要以会计学知识作为基础,而且绝大部分财会专业的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往往是在企业做出纳,因此,在学习完基础会计及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必须要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熟知会计处理的流程,手工做账是财会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第一门实践技能课程。(2)沙盘模拟实验室。

财会专业本科生应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了解产品生产工艺构造;
了解人力资源在企业财会中的重要性;
熟悉资本市场,能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融资渠道、投资方向。在校内实训时,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引进“沙盘模拟对抗实训”,使学生在分组对抗的过程中,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更好的体会财会的四大模块: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分配管理。而且,由于每个小组的同学需要扮演企业内不同职能部门的决策者,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激发了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求知欲望。(3)会计信息化实验室。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财务的信息化。财会专业的核心课“财务管理软件”、“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以及配合“手工做账”实训的信息化处理课程都需要在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完成。会计信息化实验室的建立,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股票交易模拟实验室。企业的融、投资活动需要在资本市场上完成,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等金融类课程,需要建设模拟股票交易大厅,进行相应的实习实训,增强学生操作股票的能力。

另一方面,应建立校外实践基地。(1)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固定的学生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了解、调研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问题,组织学生学年与毕业实习工作,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并就其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或就企业财务问题编写出财务案例。(2)合理利用校友资源。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高校可以把校友请进来座谈讨论,对学生进行指导培训,既节约资源,培养学生,又能沟通感情。同时,也可以请校友联系在校生的实习,到校友的单位进行具体实践工作。

[本文系2009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编号:645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实训体会范文第3篇

一、当前村级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村级财务过程中,基层财政所面临着诸多错综复杂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的做法尚有疑义。农村集体财务由乡镇财政所,有悖《村民自治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会计法》,因为财政所既不是中介机构,又不是村组织内设的会计机构。

(二)机制不健全。一是会计缺乏操作性。基层财政所在会计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自身无力解决。有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相关村级财务管理规定,执行起来也有困难。二是会计缺乏指导性。会计委托是一项新工作,需要上级支持和重视。而如今,上级管理村级财务主体不一,有的是县农管局管理,而有的是经管局。人员和经费是农村管理局管理,经管局负责村级财务,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难以管好。三是会计缺乏均衡性。一个县虽说开展了会计服务工作,但有的乡镇之间开展进度不均衡,制度执行力度不一,实施的效果迥然不同。

(三)资金监管乏力。一是监管角色难以转换。乡镇财政专管员要负责村里会计、资金监管、监督卡发放等诸多工作,最难做的工作是资金监管。由于监管工作涉及部门或村级利益,容易与村干部产生矛盾,因此专管员在履职上重服务、轻监管,偏重与村干部搞好关系。二是监管手段弱化。首先,县经管局负责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现在又要肩负起全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不尽合理。其次,基层财政所会计没有执法资格,面对越来越多的下拨农村资金,任务越来越艰巨,难以胜任监管职责。再次,基层财政所审计自己的账务,监管自己使用资金,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三是绩效监管未启动。绩效目标仅停留在统计了多少资金和申报了多少项目。四是监管力量不够。目前项目和惠农资金都要驻村专管员进行实地监管,但基层财政队伍建设又面临着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窘况。

(四)村级财务约束性不强。一是财经法律意识谈薄。目前不少村干部学习财务管理法规不够,守法意识不强,目无法纪,随意性大,问题层出不穷。二是制度约束不强。少数村干部不遵守财经制度,甚至同一个问题屡犯,财政所没有办法,只能通过停拨资金的方式来约束,但这种办法容易引起财政、村级之间产生矛盾。三是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理财小组成员无待遇、无职权、无责任心。民主理财小组公章管理不规范,多数是放在村干部手里,报账时拿出来盖一下,代签组长姓名。四是财务公开流于形式。财务公开内容专业性强,群众难看懂,每季公开不及时,项目支出没有列出明细。五是违反制度追责难。村干部违反制度现象普遍存在,乡镇政府领导不够重视,个别村出了问题,只是在会议上通报一下,平时很少过问。没有建立追责机制,查处问题不彻底。

(五)配套服务不到位。一是税务票据供应不到位。乡村小店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所以没有领取正规的税务发票。村级购货只有拿白条到财政所记账。二是支付资金方式多。上级主管部门不通过县级财政国库专户(或县会计核算中心账户)拨付资金给乡村驻点帮扶单位,多数以现金方式支付给村里,很多村拿了现金就坐收坐支,逃避财政所监管。三是经费和人员力量不够。基层财政所近几年来工作越来越多,工作经费预算一直没有增长。会计多数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且多数会计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更不要说取得会计专业职称,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农村会计工作。

二、解决村级财务难点的对策

解决村级财务中的难题,单靠财政所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从管理机制上着手,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严查村级财务违纪违法行为。

(一)健全制度体系。制度设计理念要注重“三性”:可操作性,要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适用于村级会计委托工作,让基层财政所做到有章可循;
规范性,制度的建立应对村级财务收入、支出、票据管理、资金监管等诸多方面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实现会计科学化、精细化;
约束性,要出台罚则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让村干部规范支出行为,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从根本上维护村级财务制度的刚性。

具体说来,应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财务管理与资金监管“两分离”机制。应将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作为中介机构管理,纳入“以钱养事”单位管理,人员可以从乡镇财政或经管部门调剂,两块牌一套班子,实行会计与财政所工作“两分离”管理。二是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实施办法。省市要出台会计实施办法,明确会计的要求和财务管理的内容,不定期修改和完善。县级可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让基层财政所规范开展村级会计服务工作。三是规范账务核算行为。收入缴入代管户,支出报账不准“白条”出账,支出核算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要求,核算科目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项目支出一律只能税务网络完税发票。四是增加资金监管的内容和要求。出台村级项目和资金监管办法,将监管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五是推行村级财务公开常态化。将村级财务公开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开展,建立统一的财务公开格式,重点公开村级每季收入、支出明细情况,以及项目收入支出明细、本季结余等情况,让群众看得懂,参与社会监督。五是出台责任追究制度。对村干部违纪违法和会计审核把关不严等行为,加大追责和处罚力度。

(二)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公开监管、民主监管、财政监管、社会监管“四位一体”的财务资金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村级资金综合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务农村建设和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具体说来,一是公开监管。在村级建立统一格式的村务公开栏,每季度将政务、财务情况予以重点公开,及时更换财务公开内容和数据,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民主监管。严格依法选配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级讨论确定其待遇。村民理财小组直接向村民代表大会负责,建立以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为主的村级财务监管机制,村里各项支出合理与否由群众代表审核。同时,接受乡农村财务委托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

三是财政监管。建立省市县乡四级财政部门协作监管机制,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到项目和资金监管中,发挥基层财政所的就近优势,及时反馈项目和资金管理信息。县级熟悉地方建设情况,对项目选定要反复论证和严格审批,做到不盲目确定建设项目。省市级对各类项目和资金加强监管,建议相关执法机关加大查处力度,并有权收回或停拨各类专项资金。

四是社会监管。建立县纪委、审计、财政等部门财务定期会审制度。对县财政、扶贫、发改、水利等项目主管部门下拨给乡镇的各类专项资金,实行逐笔跟踪监督,参与每个环节监管,确保项目建设有成效,资金使用有效益。对违法违纪问题及时查处。同时,乡镇政府也要加大对村干部任期或离任财务情况的检查和审计。

(三)健全责任体系。

一是行政管理责任体系。在村级财务行政管理上,应建立“乡管村”行政领导责任体系,将乡镇党政“一把手”作为村级财务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并纳入其年度工作进行考核,实行连带责任,确保村级财务工作常年有领导重视,有专人抓。对行政村财务管理不规范的,要直接追究驻村乡领导的责任。问题严重的,要追究乡镇党政“一把手”责任。

二是业务指导责任体系。应建立“局管所”、“所管村”、“会计包村”等“三位一体”的村级财务业务指导体系。即县经管局指导财政所开展会计委托服务工作,财政所集中所辖行政区村级会计业务,会计分片负责所包村会计工作,并建立层层考核机制。

三是项目和资金管理责任体系。资金使用的信息反馈权应交给乡级,发挥基层财政所就近、就地优势,有利于上级财政部门全程监管乡镇财政资金。项目审批权应下放到县,充分调动县级抓项目建设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监管权应上交省市级,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资金和项目监管上,重点检查项目实施和开展资金使用审计工作,并将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评价考核,对资金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使用效益不好,甚至造成资金浪费的行为在全省予以通报,并追究责任。

四是追究监管责任体系。对上级财政部门检查出来的违纪违法问题,委托地方纪委监察、司法等机构追责。

(四)健全培训体系。

一是强化培训机制。通过举办业务知识培训,培训财务管理人员,适时更新会计业务知识,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通过举办法律法规培训,鼓励财务人员学习财经法规,加强案例教育,警醒干部预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通过举办计算机培训,要求人人学会电脑,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在培训方式上,通过集中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县乡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学习。通过派员培训,积极选派人员到上级单位培训学习。通过异地培训,组织财政所人员到异地财政所进行参观交流学习,借鉴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逐步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此外,要严格培训考核,对培训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对培训工作抓得扎实的单位,给予适当奖励。

二是明确培训对象。对财务领导层的培训,主要进行财经政策和业务、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以及违法案例的警示教育,提高领导管好财务的主动性和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对会计的培训,侧重于鼓励会计人员报考会计证和会计职称,让会计人人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尽可能取得会计技术职称。对村干部的培训,主要是让他们熟悉国家政策、财经业务、法律法规知识等,进一步增强执行村级财务制度的自觉性。

三是安排预算培训经费。省县乡三级要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将培训经费列入单位预算,并做到专款专用。要定期开展培训经费使用情况检查,对挤占培训经费或不开展培训活动的,上级不下拨下一年度单位培训经费。

(五)健全纠错体系。

一是明确预警纠错重点。明确中心和村(组)干部的预警纠错内容,严审把关不严、清理数据有误,以及干部存在“吃拿要”等违纪违规行为。明确“三资”类的预警纠错内容,即资金类预警纠错内容、资产类预警纠错内容、资源类预警纠错内容等。

二是硬化预警纠错措施。根据单位和个人在“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程度,实施“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三种预警纠错措施。

三是实施预警纠错方式。通过书面预警通知书或预警谈话等形式,要求预警对象对组织需要了解、核实的问题做出回答或说明,并限期进行整改。通过书面纠错通知书、告诫谈话或批评教育等形式,要求其迅速纠正偏差,终止错误行为,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以书面文件对责令整改对象进行通报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剖析错误根源,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及时改正,并进行跟踪督导。

财务管理实训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 财务人员 培训体系 完善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对于医疗机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医院要不断提升整体水平。在内部的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不断提高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是满足建设现代化医院的必经之路。

一、医院财务人员培训的不足之处(一)培训观念薄弱

现代大多数医院的管理模式较为传统,观念比较陈旧,对于员工的培训认识不足。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很多医院的管理形式比较粗狂,管理职能划分不细,多数为简单的出纳、记账,甚至还有两种职能合二为一的情况。在这种形势下,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也比较底,甚至只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就可以对医院的财务进行管理,平日中更是极少进行员工的培训,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最终结果是限制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二)培训内容单一

目前,一些医院虽然也有财务人员的培训,但是培训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通过上级的主管部门进行财务的业务培训,少数医院为财务人员报名了培训机构,有的通过面授的形式上课,有的通过网络网校的形式上课,但是总的来说,培训的内容比较单一,都是传统的财务知识,没有创新的培训内容。

(三)培训时间较少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医院的业务日益繁忙,财务部门的工作较多,尤其是一些项目核算、资金配置、账目核实等,工作量较大,因此财务人员工作安排紧张,平时的空余时间少,这样既要保证高质量完成工作,又不耽误正常休息,安排系统的培训并不容易,这也成为许多医院没有培训项目的原因之一。

(四)培训缺乏系统性

有的医院虽然安排了一些财务培训,但是培训效果并不尽人意,财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反而浪费了培训的费用。主要问题存在于财务人员的培训缺乏规划性与系统性。首先要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分析,根据职能的不同安排不同类型的培训,其次要对培训进程进行全程的监控,在培训结束后对有培训结果进行反馈

二、完善医院财务人员的培训体系

(一)转变观念,提高培训意识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医院的内部管理业向逐步精细化发展。因此,医院的管理者要转变管理观念,引入现代的管理手段,高度重视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医院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财务人员在具备职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培训,可以掌握更多现代化的业务手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最大程度挖掘自己业务潜能,从而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进而不断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将医院的管理体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重点强调内部培训

1.效仿企业培训模式

医院可以效仿一些企业的培训方式,逐步建立自己的内部培训模式。内部培训模式是在企业中由业务水平精湛、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对其他员工进行培训。优点在于培训者对于单位的工作环境、工作模式、规章制度更加熟悉,与员工交流的过程中障碍较少,而且在培训过程中,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也会进行有方向的培训。因此,医院可以引入这种企业普遍适用的内部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内部的有效资源,发挥团队的力量,帮助财务工作人员实现自我的提升。

2.实行互动讨论式培训

财务培训要逐步打破传统的培训模式,即仅由讲师一个人唱主角的培训方式,推行大家互动讨论的培训形式,在涉及到一些争议比较大的问题上,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这种培训方式不仅形式简单,而且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将各种意见集中对比,选择出最适合的解决方式,这样不仅使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而且也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需要讨论的问题可以提前告知大家,给大家充分的准备时间。

3.增加交流机会

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进步不仅仅要依靠培训,培训仅仅是在理论层面予以提升,而对于实践,还需要医院增设一些交流项目,使不同医院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可以进行交流学习。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医院,资金设备都比较落后,管理水平较差,如果财务人员有机会到规模较大的医院进行交流学习,充分借鉴业务方面的先进经验,无论是提升对于自己的全面提升,还是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飞跃,都有着深刻意义。

(三)构建成熟的培训系统

医院管理者不仅要重视培训,而且要逐步建立一套成熟的培训体系。从培训计划的制定,到培训过程的监督,从培训师的选择,到接受培训人员的职能分类,从前期的宏观指导,到后期的业务考核,都需要完备的计划体制。例如内部的培训制度中,可以制定关于任职培训师的基本资质要求,让更多有能力的人承担培训的重任。对于培训师还可以进行绩效考核,对于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进行适当的奖罚。医院内部只有构建成熟完善的培训体系,才能使培训的开展井然有序。

三、结束语

医院的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只有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优化管理模式、提高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责任感,才能全面增强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为医院的现代化发展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昆,陈洁.浅谈医院财务人员培训[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09)

[2]赵洹茜,郑青.浅谈医院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2)

[3]靳来华,王永成.医院财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医疗装备. 2009(12)

财务管理实训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
培训;
标准;
集约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1-0125-02

1划分财务人员的类别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国家电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完善提升工作方案(2013年版)》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财务人员在企业经济运行全过程中,对事前的筹划与预算、事中的核算与监督、事后的分析与评价都有全方位地操作与参与,从中可看出,财务人员除应具有财务知识外,同时必须具备管理、资本运作、风险防范、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同时对于具体的岗位,因其工作性质不同、任务不同、内容不同、范围不同,权责应是有差异的。依据财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将其划分为三级。

(1)Ⅰ级财务人员。新进财务人员,以及其他具有财经初级职称及以下职业资格人员为Ⅰ级,其行为表现是能够完成初级工作任务。

(2)Ⅱ级财务人员。一般财务人员,以及其他具有财经中级职称人员为Ⅱ级,其行为表现是能够独立完成工作要项中较复杂的工作任务。

(3)Ⅲ级财务人员。财务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以及其他具有财经高级职称及以上职业资格人员为Ⅲ级,其行为表现是在能够独立完成工作要项中复杂工作任务的同时,解释、处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组织、领导、管理财务工作。

2财务人员的能力分析

(1)Ⅰ级财务人员能力分析。Ⅰ级财务人员能胜任会计辅助操作人员岗位,是最基本、最基层的财会人员岗位,如出纳、综合与档案管理岗位。本级财务人员应当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等内容;
掌握金融、税收、财经法规知识;
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电算化基本流程、应收/应付账款核算、工资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账务处理等基本操作。

(2)Ⅱ级财务人员能力分析。Ⅱ级财务人员能胜任专项独立业务操作岗位,如固定资产管理、税务管理岗位。本级财务人员应当能够胜任会计基本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处理一般会计业务,协助会计主管完成相关财务、会计工作,较为系统地掌握会计实务原理和专业知识,熟悉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正确执行基本的财经法律制度。

(3)Ⅲ级财务人员能力分析。Ⅲ级财务人员能胜任综合性业务管理岗位,如负责人、财务稽核岗位。本级财务人员应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理论功底,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应当能够独立领导和组织开展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熟悉并能正确组织执行财经法律制度,制定本单位会计工作方案与办法,参与单位经营管理,能够对单位重大财务事项进行独立、合理的职业判断,能够协助单位负责人完成单位财务会计等相关工作。

(4)构建财务人员的能力分析表。基于上述财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搭建了财务通用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操作能力模块和专业拓展等模块,并针对财务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培训体系建设增设专业拓展模块。

财务通用能力模块,是财务人员胜任日常工作所必需的通用管理能力,它是一种普适性且主要是技能层面的工作能力要求。促进有效工作的财务通用能力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基础知识、思维与表达、组织与协调、职业素养。

专业能力模块,是财务人员应具有专业性的胜任力要求,即针对不同岗位的职业化素质要求,它既涉及外在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也涉及内在的职业化素养与道德,一个具备专业能力的财务人员才是一名真正的职业化人才。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财务人员岗位设置的要求,将专业能力分为九个方面:预算管理、基建工程、稽核评价、会计核算、电价管理、税收管理、出纳、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并根据各岗位的岗位说明书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该岗位对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确定专业能力。

操作能力模块,是财务人员应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基本技能主要涵盖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一般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办公自动化应用和公文处理系统;
专业技能是指财务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包括会计电算化、ERP、财务管控、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与管理等。

专业拓展模块,是针对财务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增设的模块,包括个人能力和专业特色。个人能力包括前瞻性知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视野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
专业特色包括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领导艺术与方法和综合控制能力。专业拓展模块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容会不断的扩充和更新变化。

3确定财务人员的培训内容及要求

《财务专业培训标准》按层次建立不同级别培训标准,培训内容要求呈现阶梯形。Ⅰ级财务人员培训课程使新进员工能快速熟悉工作,掌握岗位所需知识、技能,满足岗位基本要求;
Ⅱ、Ⅲ级财务人员培训课程使财务专业人员持续成长,不断向岗位绩优标杆靠拢。只有这样的培训课程标准才能够具有培养发展财务人员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强,而且连贯成体系,也使个人发展有方向,同时有助于公司人才梯队的建设。

这种阶梯递进型的培训内容要求,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第一,通过培训课程本身的难易程度来确定不同级别财务人员培训内容要求的差异。比如:对Ⅰ级财务人员设置《会计基础》课程,Ⅱ级财务人员设置《会计核算》课程,Ⅲ级财务人员设置《审计》课程。这种安排正是基于课程之间本身的逻辑关系,只有学习了《会计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展开学习《会计核算》的内容;
在较好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内容,明确了会计业务、账务处理、会计报表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和掌握《审计》的思路和脉络。第二,是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划分了层级。例如:《税收管理》的课程内容涉及Ⅰ、Ⅱ、Ⅲ级财务人员应掌握的内容。Ⅰ级财务人员主要掌握税收和税法概述以及发票管理办法,Ⅱ级财务人员主要掌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法的内容,Ⅲ级财务人员则应掌握税务筹划的原理和方法。

在财务专业培训标准中,以财务集约化中设定的专业岗位为参照,针对不同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进行培训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培训方式等安排。依据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财务人员特点和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分布与组合,梳理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下面以Ⅰ级财务人员为例说明财务人员的培训内容及要求,具体Ⅰ级财务人员标准培训科目组成表下表。

Ⅰ级财务人员标准培训科目组成表类别培训科目培训方式培训学时理

类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自学/脱产8会计基础自学/脱产30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自学/脱产16电力系统基础自学/脱产8统计自学/脱产8财政与金融自学/脱产8操

类计算机基础实践性/脱产8数据库实践性/脱产8会计电算化实践性/脱产8综

类财经应用文自学/脱产8演讲技巧自学/脱产4企业文化自学/脱产4职业礼仪自学/脱产4安全知识自学/脱产4注:学习以脱产培训方式计算。

4制定财务人员培训课程标准

培训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培训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根据三级财务人员培训课程体系,对每个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和定义,具体内容包括:课程名称、类别、培训学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考核方式、课程实施建议等。

制定财务人员培训课程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胜任力水平,提升财务人员的绩效表现,以满足组织现有的业务需求。与此同时,根据行业与市场的未来发展,前瞻性地为实现未来的人力资源战略实施奠定基础,也满足了财务人员自我发展的需求,提升其在组织内的职业竞争力,它是满足企业和财务人员双方需求的行为,是调动财务人员积极性的有效做法。

财务专业培训标准是公司系统开展财务人员培训的工作标准,也是开发模块化培训教材及配套题库和建立标准化培训课程体系的依据,亦可作为财务人员职业能力分级评价的参照标准。同时,搭建财务培训标准,也能充分发挥培训长效机制的作用,达到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推荐访问:财务管理 实训 体会 财务管理实训体会【五篇】 财务管理实训体会(精选5篇) 1500字财务管理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