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读书体会笔记合集【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书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可以自由翱翔。里面有许多等待着的良师益友。其实只用告诉一点:读书——是一种享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生读书体会笔记,希望您可以喜欢。
中学生读书体会笔记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另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性的人是多么伟大!
保尔。柯察金出身贫寒、自强不息、信念坚定、意志刚强、勇斗病残、百折不饶、奋斗到底、终获成功。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
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阵发热。我是一个很没有意志力的小女孩。三年级时,我的眼睛弱视了,所以就得使用弱视治疗仪。弱视治疗仪就像眼睛似的,每天得戴三次,每次戴十五分钟。戴上它,再插上电源,治疗仪里的两个红外线小灯就会一闪一闪的。刚开始,我还能坚持着不往外看,可治疗了一个多星期后,我渐渐讨厌起治疗仪了,也常常不治。有时我戴上治疗仪,如果有其他同学走过,我会一边眼睛治,另一边眼睛看。有时别人在看电视,我也会把治疗仪弄一点空隙,然后一边治眼睛一边看电视。
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觉得自己以后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流泪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我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中学生读书体会笔记2
这个寒假,我看了一篇国外著名的文章《海底两万里》,里面有一个重要人物尼莫船长引起了我的注意。
尼莫船长矛盾的性格可以称得上是人性的典范,尤其是我们在青年时期,有着强烈的矛盾心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理性思考。
他反对奴隶制,渴望自由。他几乎可以为一个无关紧要的采珠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他向两个无意中看到他秘密的人伸出了援助之手,让他们得以幸存。他对他们也很好,给他们好吃的吃喝,给他们书看,让他们有能力在船上自由活动,所以
至还可以跟他一同出行,这是么好的待遇啊!他还会为了船上的船员意外失事而落泪,但在此之前,在“我“眼中,他生来就不会流泪。在这个船员死后,他像葬家人一般去将这个船员葬在美丽的海底森林。这是多么善良、有人性的船长啊!
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暴力,冷漠,残酷,不近人情的船长。当他看到灭杀他的祖国,他的妻子,他的父母的国家的船只时,他不顾一切,他往事的形象在这一瞬完全破灭,他一声不吭,神情阴郁,冷酷。他开足了马力向这艘船撞了过去。他眼睁睁的看着这般船缓缓下沉,看着那些奋力挣扎却毫无作用的人们。他仿佛看到了他曾经热爱的祖国,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也同这艘船上的人一样,奋力挣扎却毫无用作用,他的父母,他的妻子,他的祖国都沦陷了。他默默的走进他的房间,对着一个年轻尚轻的妇女和两个小孩的照片,向他们伸出双臂,双膝跪倒,泣不成声。
正如前言中写的一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他的理性一面占了他生活的绝大多数,而感性只占了极小极小一部分。不是没有感性,只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句话从他对着家人的照片下跪,流泪就可见一斑。
《海底两万里》是科幻世界中的瑰宝,是世界的幸运。
中学生读书体会笔记3
午后的阳光,像轻柔的丝带,轻抚大地,赐予每个生命圣洁的力量,有如童话一般,梦幻美丽,空气中充斥着一股纯真,一股懵懂。
《草房子》——1997年曹文轩创作小说。
刚翻开书,就不禁被书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住了,全书都洋溢着一种别样的情怀,使人激情澎湃,思潮起伏。
本文叙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读完这篇文章,在我眼前立即勾画出这样一幅景象:弥漫着幽香,懵懂纯真,一个可望不可即,浪漫温馨的童话世界。
在本篇文章中,我最喜欢一个叫‘桑桑’的男孩,他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好奇心极强想象力丰富,总喜欢做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他也是一个善良纯真,讲义气,勇敢,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特别是帮助保护纸月不被坏学生欺负!
在诸多章节中,最令我心弦一震的是一篇关于‘秃鹤’的故事,叙述了:秃鹤因认为秃子是一种耻辱,而带着帽子上学。一次,桑桑和朋友们把秃鹤的帽子挂在了旗杆顶上,大家都在嘲笑他,之后秃鹤便不在戴帽子了,但在一次会操时老师要他戴帽子,可在途中他又忍不住扔掉了帽子……这一篇故事告诉我,不要因为自身的缺陷而自卑,要向前看。时刻提醒自己是最好的,是最棒的,要自信,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曹文轩老师曾说过:“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我十分认同这一观点,但我更坚信’如果‘爱’是时间的话,那你就是‘永恒’!‘
追随永恒,追随童真。
中学生读书体会笔记4
涅盘的根在坚硬的石缝或者如石的冻土中潜滋暗长,有些许已经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那毛茸茸的小耳朵,仿佛等待倾听春雷隆隆的声音,等待下一个春的来临,等待下一个秋的金黄。这也许就是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倔强与孤傲。
立冬,大雪纷飞,只有傲霜挺立梅花与四季常青的苍松在大雪中,人们仅仅只看到了表面,但谁也不知道,在这时刻,野菊花亦在生根。人们仅仅只看到野菊花开放与凋谢,可是,有谁又注意到它背后的努力?谁又知道它“永不凋谢”?它在厚积薄发,凋谢是为了更好地怒放。野菊,它是贫贱而不卑贱的花、它是王者之花、它是雅致悲情之花,更是越老越有用的花。
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点缀着秋,遍地暖暖的金黄,醒目动人,热情而奔放。枯草丛中,田间地头,高山土坡,悬崖峭壁,无论贫瘠,还是肥沃,它无处不在,质朴而又自然。秋风吹过,此起彼伏、浓郁而又微苦的香甜味经久不绝,给它一点阳光,它就洒下满地金黄的灿烂。越是悬崖峭壁之上,它越是努力开放,鲜艳而丰满。它是春雷的信使,是春的使者!它铆足劲,只为更好地生长;
它日夜盼,只为了将自己美丽的身影留给大地。这,何止是一朵花,这,更是生命的怒放,更是生命的力量!
这让我不禁想到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怀才不遇。但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清廉,是陶渊明一生的象征;
清廉,亦是菊花的象征,他一生甚爱菊,从他那咏菊之诗中,我们更加了解到菊花生机勃勃。
清幽的野菊花用心蘸满生命的汁水,在天地间用力书写着一幅巨大的横幅,透过这苍劲有力的笔画,我们读出的是力量,更是智慧。
中学生读书体会笔记5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再后来,我有用借书卡借来了一本《红与黑》。
《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者司汤达的代表作。司汤达是在“资产阶级胜利之后,立即就开始敏锐而明确地表现它的特征的第一个作家”,也是在法国美学领域里,提出批判现实主义理论的第一个作家。
小说主人公于连出身卑贱,却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着杰出的智慧。在于连十九岁那年被市长聘为家庭教师,不久,和市长夫人恋爱,事情败露后被迫到神学院投靠神父。后来在教派斗争中神父失败,于连也不能继续留在那里,于连又被介绍给宫廷大臣当秘书。从此,于连打开了进入上流社会的大门。于连十分能干,受到侯爵的赏识,为他发了勋章,于连因此参加了贵族们的反动会议,甘愿为贵族效劳。与此同时,于连也得到了侯爵女儿玛蒂尔德的爱情,并迫使侯爵承认他们的结合。正在这时侯爵的政敌想方法让市长夫人写了一封揭发信,侯爵接到信后断然否定了自己女儿和于连的关系。于连气愤之极,枪击了市长夫人。尽管玛蒂尔德等人竭力营救,于连仍被判处极刑。
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及最终的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近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小说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
于连是世界名著《红与黑》中的主人公。对其形象分析在文学理论界有种种评说,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他虚伪、阴险,踩着女人的肩膀向上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阴谋家、野心家。也有人认为他是当时反对封建权贵的勇士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典型代表。更有人认为他是拿破仑时代的悲剧英雄。
对于书名人们曾经也引起了一番争论,通常,人们认为书名中的“红”是象征拿破仑时代的军服;
“黑”是王政复古年代的僧侣黑衣。也有人认为,“红”是德·莱纳夫人的鲜血,“黑“是玛蒂尔德的丧服;
红与黑是象征赌盘上生的不懈追求,而黑色就代表社会中形形色色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拼命奔波,却不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义、真正价值的生存状态吧!在短短一生中为自己规定了许多角色,为能演好这些角色,他不能不虚伪,装假,直至作出违心之举。而死亡的临近却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卸去一切伪面具,露出一个真实的美好的自己。往日的野心、幻想、奋斗以及为此而设计的种种伪装统统失去了迷人的光彩。于连终于在死亡面前知道了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他对德·雷纳尔夫人说的那番话是真诚的:“你要知道,我一直爱着你,我只爱你一个人。”当一个人知道他能为什么去死的时候,他便也知道自己应为什么去活。
推荐访问:合集 中学生 体会 中学生读书体会笔记合集 中学生读书体会笔记5篇 中学生读书笔记10篇